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54例
2014-10-13姚永华
姚永华
关键词:小儿腹泻;健脾止泻汤;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32-01
小儿腹泻俗称“消化不良”,在1~2岁的小儿间较为常见,0~1岁婴儿占到半数[1],春秋季节为多发期,小儿腹泻易引起体内脱水,若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有着较高的死亡率。本文对来本院就诊的54例患儿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来本院治疗的腹泻患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7个月~1岁19例,1~3岁20例,3~5岁15例(急性腹泻45例,慢性腹泻9例)。对照组54例,男27例,女27例;年龄7个月~1岁18例,1~3岁19例,3~5岁17例(急性腹泻47例,慢性腹泻7例)。2组患儿性别及年龄均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选患儿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排除了霍乱、痢疾、食物中毒、脏器功能缺陷等其他因素,均为风寒、湿热、脾虚等引起的腹泻,有不同程度的发烧、呕吐和腹泄,患儿的腹泻均超过3 d,次数每为5~10次/d。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轻型腹泻患儿使用口服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00690)1岁以下每日1袋,1~2岁每日1~2袋,2~5岁每日2~3袋,所有服药量均分3份3次服用。对重型腹泻患儿适量增加首次用药量外,并联用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S19980004):7个月~1岁患儿按照2次/d,0.5 g/次方式用药,1~3岁患儿按照2次/d,1.0 g/次方式用药;3~5岁患儿按照2次/d,1.5 g/次方式用药,所有患儿均治疗3 d。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太子参6 g,黄芪8 g,炒山药10 g,炒白术6 g,茯苓10 g,葛根9 g,诃子3 g,木香5 g,藿香6 g,生甘草3 g,炒扁豆9 g,煎服,早晚各1次,所有患儿均治疗3 d。风寒腹泻患儿多表现为大便稀薄形成的泡沫状,颜色淡黄臭味少,加肉豆蔻6 g,干姜3 g。湿热腹泻患儿多表现为腹痛即开始腹泻、大便呈黄色且味重、肛门红而灼热加黄连3 g,黄苓6 g。脾虚患儿大便虽成形但次数多,且面色萎黄少华,形体消瘦,加莲子9 g,炒薏苡仁10 g,补骨脂6 g,肉豆蔻6 g。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到的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应用SPSS V15.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进行t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2] 显效:服药72 h后,腹泻少于2次/天或更少,大便性状和颜色等恢复正常,身体其他症状消失;有效:服药72 h后,大便的性状、颜色、次数得到有效恢复和好转,身体其他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后,患儿所有症状不仅未出现好转,部分患儿病情加重,甚至呈现恶化。
2.2 治疗结果。
3 讨论
小儿肠胃发育不够成熟,身体抵抗率较弱,易受到致病微生物侵入,尤其是轮状病毒破坏肠道绒毛,降低肠道对水和纳的吸收能力[3],这是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其次,致病微生物亦破坏肠道内益菌群,从而导致腹泻。传统中医认为腹泻是外邪伤食,脾胃虚弱失运,生化乏源,完谷不化导致,且小儿身体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脾脏娇嫩,尤其是胃酸和能够帮助消化的活性酶分泌水平不足,对食物的适应能力较差,食物消化不全积滞肠胃内极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从而形成腹泻。
方中茯苓与白术主要用于调理肠道、益脾和胃、止泻起标本兼顾之效;白术油增强胃酸分泌,还能促进肠道蠕动,起理气和中之功。太子参、黄芪、山药为伍以增强补胃阴不足起到补气之功。木香、藿香分别能通气,健脾消食和解表散邪,和胃止呕。再加诃子和葛根起消炎、抗菌、免疫之用。
综上所述,对小儿脾胃、肠道、气血等方面的调理十分重要,这方面基本药物效果并不明显,但传统中药却能弥补这一不足,此外亦能帮助小儿肠胃恢复正常,提高机体免疫力,也能起到抗病毒的作用,缩短了病程并减少了治疗费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HT6SS]
[1]苗凌娜.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32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313-3314.
[2]何梅英.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8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0,(25):117-118.
[3]陈士友.苓术桔海姜桂车甘汤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婴幼儿腹泻64例[J]中国临床研究,2013,5(20):47-48.
(收稿日期:2014-03-16)endprint
关键词:小儿腹泻;健脾止泻汤;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32-01
小儿腹泻俗称“消化不良”,在1~2岁的小儿间较为常见,0~1岁婴儿占到半数[1],春秋季节为多发期,小儿腹泻易引起体内脱水,若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有着较高的死亡率。本文对来本院就诊的54例患儿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来本院治疗的腹泻患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7个月~1岁19例,1~3岁20例,3~5岁15例(急性腹泻45例,慢性腹泻9例)。对照组54例,男27例,女27例;年龄7个月~1岁18例,1~3岁19例,3~5岁17例(急性腹泻47例,慢性腹泻7例)。2组患儿性别及年龄均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选患儿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排除了霍乱、痢疾、食物中毒、脏器功能缺陷等其他因素,均为风寒、湿热、脾虚等引起的腹泻,有不同程度的发烧、呕吐和腹泄,患儿的腹泻均超过3 d,次数每为5~10次/d。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轻型腹泻患儿使用口服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00690)1岁以下每日1袋,1~2岁每日1~2袋,2~5岁每日2~3袋,所有服药量均分3份3次服用。对重型腹泻患儿适量增加首次用药量外,并联用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S19980004):7个月~1岁患儿按照2次/d,0.5 g/次方式用药,1~3岁患儿按照2次/d,1.0 g/次方式用药;3~5岁患儿按照2次/d,1.5 g/次方式用药,所有患儿均治疗3 d。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太子参6 g,黄芪8 g,炒山药10 g,炒白术6 g,茯苓10 g,葛根9 g,诃子3 g,木香5 g,藿香6 g,生甘草3 g,炒扁豆9 g,煎服,早晚各1次,所有患儿均治疗3 d。风寒腹泻患儿多表现为大便稀薄形成的泡沫状,颜色淡黄臭味少,加肉豆蔻6 g,干姜3 g。湿热腹泻患儿多表现为腹痛即开始腹泻、大便呈黄色且味重、肛门红而灼热加黄连3 g,黄苓6 g。脾虚患儿大便虽成形但次数多,且面色萎黄少华,形体消瘦,加莲子9 g,炒薏苡仁10 g,补骨脂6 g,肉豆蔻6 g。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到的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应用SPSS V15.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进行t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2] 显效:服药72 h后,腹泻少于2次/天或更少,大便性状和颜色等恢复正常,身体其他症状消失;有效:服药72 h后,大便的性状、颜色、次数得到有效恢复和好转,身体其他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后,患儿所有症状不仅未出现好转,部分患儿病情加重,甚至呈现恶化。
2.2 治疗结果。
3 讨论
小儿肠胃发育不够成熟,身体抵抗率较弱,易受到致病微生物侵入,尤其是轮状病毒破坏肠道绒毛,降低肠道对水和纳的吸收能力[3],这是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其次,致病微生物亦破坏肠道内益菌群,从而导致腹泻。传统中医认为腹泻是外邪伤食,脾胃虚弱失运,生化乏源,完谷不化导致,且小儿身体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脾脏娇嫩,尤其是胃酸和能够帮助消化的活性酶分泌水平不足,对食物的适应能力较差,食物消化不全积滞肠胃内极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从而形成腹泻。
方中茯苓与白术主要用于调理肠道、益脾和胃、止泻起标本兼顾之效;白术油增强胃酸分泌,还能促进肠道蠕动,起理气和中之功。太子参、黄芪、山药为伍以增强补胃阴不足起到补气之功。木香、藿香分别能通气,健脾消食和解表散邪,和胃止呕。再加诃子和葛根起消炎、抗菌、免疫之用。
综上所述,对小儿脾胃、肠道、气血等方面的调理十分重要,这方面基本药物效果并不明显,但传统中药却能弥补这一不足,此外亦能帮助小儿肠胃恢复正常,提高机体免疫力,也能起到抗病毒的作用,缩短了病程并减少了治疗费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HT6SS]
[1]苗凌娜.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32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313-3314.
[2]何梅英.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8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0,(25):117-118.
[3]陈士友.苓术桔海姜桂车甘汤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婴幼儿腹泻64例[J]中国临床研究,2013,5(20):47-48.
(收稿日期:2014-03-16)endprint
关键词:小儿腹泻;健脾止泻汤;中西医结合疗法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5-0032-01
小儿腹泻俗称“消化不良”,在1~2岁的小儿间较为常见,0~1岁婴儿占到半数[1],春秋季节为多发期,小儿腹泻易引起体内脱水,若不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有着较高的死亡率。本文对来本院就诊的54例患儿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一定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来本院治疗的腹泻患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4例,男28例,女26例;年龄7个月~1岁19例,1~3岁20例,3~5岁15例(急性腹泻45例,慢性腹泻9例)。对照组54例,男27例,女27例;年龄7个月~1岁18例,1~3岁19例,3~5岁17例(急性腹泻47例,慢性腹泻7例)。2组患儿性别及年龄均无明显差异,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选患儿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中的诊断标准,排除了霍乱、痢疾、食物中毒、脏器功能缺陷等其他因素,均为风寒、湿热、脾虚等引起的腹泻,有不同程度的发烧、呕吐和腹泄,患儿的腹泻均超过3 d,次数每为5~10次/d。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轻型腹泻患儿使用口服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000690)1岁以下每日1袋,1~2岁每日1~2袋,2~5岁每日2~3袋,所有服药量均分3份3次服用。对重型腹泻患儿适量增加首次用药量外,并联用金双歧(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S19980004):7个月~1岁患儿按照2次/d,0.5 g/次方式用药,1~3岁患儿按照2次/d,1.0 g/次方式用药;3~5岁患儿按照2次/d,1.5 g/次方式用药,所有患儿均治疗3 d。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太子参6 g,黄芪8 g,炒山药10 g,炒白术6 g,茯苓10 g,葛根9 g,诃子3 g,木香5 g,藿香6 g,生甘草3 g,炒扁豆9 g,煎服,早晚各1次,所有患儿均治疗3 d。风寒腹泻患儿多表现为大便稀薄形成的泡沫状,颜色淡黄臭味少,加肉豆蔻6 g,干姜3 g。湿热腹泻患儿多表现为腹痛即开始腹泻、大便呈黄色且味重、肛门红而灼热加黄连3 g,黄苓6 g。脾虚患儿大便虽成形但次数多,且面色萎黄少华,形体消瘦,加莲子9 g,炒薏苡仁10 g,补骨脂6 g,肉豆蔻6 g。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到的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应用SPSS V15.0软件进行统计学整理和分析,进行t检验。
2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2] 显效:服药72 h后,腹泻少于2次/天或更少,大便性状和颜色等恢复正常,身体其他症状消失;有效:服药72 h后,大便的性状、颜色、次数得到有效恢复和好转,身体其他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 h后,患儿所有症状不仅未出现好转,部分患儿病情加重,甚至呈现恶化。
2.2 治疗结果。
3 讨论
小儿肠胃发育不够成熟,身体抵抗率较弱,易受到致病微生物侵入,尤其是轮状病毒破坏肠道绒毛,降低肠道对水和纳的吸收能力[3],这是导致腹泻的主要原因。其次,致病微生物亦破坏肠道内益菌群,从而导致腹泻。传统中医认为腹泻是外邪伤食,脾胃虚弱失运,生化乏源,完谷不化导致,且小儿身体各系统发育不成熟,脾脏娇嫩,尤其是胃酸和能够帮助消化的活性酶分泌水平不足,对食物的适应能力较差,食物消化不全积滞肠胃内极易造成肠胃功能紊乱,从而形成腹泻。
方中茯苓与白术主要用于调理肠道、益脾和胃、止泻起标本兼顾之效;白术油增强胃酸分泌,还能促进肠道蠕动,起理气和中之功。太子参、黄芪、山药为伍以增强补胃阴不足起到补气之功。木香、藿香分别能通气,健脾消食和解表散邪,和胃止呕。再加诃子和葛根起消炎、抗菌、免疫之用。
综上所述,对小儿脾胃、肠道、气血等方面的调理十分重要,这方面基本药物效果并不明显,但传统中药却能弥补这一不足,此外亦能帮助小儿肠胃恢复正常,提高机体免疫力,也能起到抗病毒的作用,缩短了病程并减少了治疗费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HT6SS]
[1]苗凌娜.健脾止泻汤治疗小儿腹泻32例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313-3314.
[2]何梅英.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8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0,(25):117-118.
[3]陈士友.苓术桔海姜桂车甘汤联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婴幼儿腹泻64例[J]中国临床研究,2013,5(20):47-48.
(收稿日期:2014-03-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