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点睛”
2014-10-13赵国芳
赵国芳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的逻辑思维还不够严密,加之年龄所限,缺乏各种生活的体验和经验,因而在写作中常常出现思维不严密、不会布局谋篇、情节不够生动合理、主题不鲜明等破绽。如果教师独具慧眼,发现其写作优势,帮助其去其糟粕,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将会写出一篇篇成功之作,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有位学生所写作文《我家的变化》,从整体看,语感很好,重点突出,并把家里变化前后的情况有详有略、对比鲜明地叙述出来,基本上算一篇成功之作。但有一件“道具”的渲染不够,不利于体现文章主题。这件道具是一架钢琴,小作者把这架钢琴当做摆设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如果把买钢琴的背景及搬进新楼后的状况作为重点安排点小插曲,将会更进一步深化文章主题。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他这样写道:“在我的新家最引人注目,也最值得一提的是写字台旁的那架钢琴了。想当初搞文艺的爸爸妈妈想给我以艺术熏陶,一心要给我买架钢琴,可最终被它那天文数字似的价钱吓跑。现在,每当妈妈抚摸着这架钢琴时,总会喃喃自语:‘真想不到,我竟然能为儿子买钢琴了,我真是太高兴啦!这时爸爸在一边总会接上一句:‘要不是党的政策好,使我们搞文艺的人有了展示自身价值的机会,增加了收入,你还想给儿子买钢琴?下辈子吧!”由此进一步突出中心,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
《傻大哥》是赵谦同学塑造的人物,他在文章开头写道:“我从来不会轻易地去佩服谁,但对大哥,我却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哥是大学里鼎鼎有名的‘学霸,曾经到美国留过学,我佩服他不仅仅因为这些,我更佩服的是他身上的那股“傻”劲儿,是他的那颗质朴厚重的爱心。”围绕大哥的“傻”他写了两件典型事例:一是出国留学成绩出色,却谢绝校方挽留,毅然决然地回到家乡研究所工作,人们由此都说他傻,当“我”问他为什么时,他的一席话使“我”对他油然而生敬意;二是大哥平时生活节俭到“抠门”的程度,但他竟然为贫困学生捐款两万元,“我”感到吃惊,去问他,他又是一番大道理,使“我”心服口服。这篇文章主题鲜明,写出了大哥看似傻,其实可敬可爱的特点,但人物对话繁多,缺乏贴近生活的典型材料,大哥的形象还不够丰满。于是我从三处引导他给画好的“龙”“点睛”,使一个更接地气的傻大哥形象跃然纸上:①当写到大哥生活简朴到“抠门”的程度时,他加上了生活味浓、符合实际的情节——大哥在穿着上从不像别的小伙子那样赶时髦,简直是不修边幅,衣服穿得再旧,也很少买新的。久而久之,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说难听些就是“抠门”。妈妈却为大哥辩护:“你大哥快三十的人了,也该攒点钱娶媳妇了。”我反驳道:“娶媳妇?穿得那样,谁喜欢他呀?”②当听说大哥为失学儿童捐款两万元时,“我”半信半疑,急匆匆地到大哥家劈头就问:“大哥,你好不容易攒了点钱,全捐了,你不想娶媳妇了?”大哥听了哈哈大笑,“我”又不高兴地小声嘀咕:“我才不相信你这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会如此大方呢!”大哥说明缘由后,又创设了以下情境:“我”听了大哥的话后,由衷地说:“大哥,你好伟大哟!”这时他神秘地告诉“我”,他不仅捐了款,还悄悄救助了一位山区小女孩。每月他按时给小女孩寄去300元钱,并负责每学期的学费,直到她上完大学为止。说起这个小女孩,大哥如数家珍,他拿出一张照片,指给我看,并告诉我这是去年他去小女孩家专门为她照的。我望着小女孩纯真的大眼睛,突发奇想:“要是她能进城来和我一起上学就好了!”大哥神秘地告诉我:“等我成了家,我想把她接进城来上学。”听了这话,我激动地抱住大哥,在他脸上响响地连亲三下,以示“奖励”。③紧扣上面情节,他重写结尾:“我想看到这儿,大家一定会被我大哥的爱心‘壮举所感动,同时也会为我大哥的终身大事而担心吧?现在我告诉你们一个最新消息,我大哥有女朋友啦!她和大哥一个单位的,一不嫌大哥穷,二不嫌大哥傻,也许正是冲着大哥的傻劲儿喜欢上他的吧?”通过以上三处点睛之笔,傻大哥的形象逐渐丰满,同时也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王辉同学的《故地奇遇》是在老师的指点下成“龙”的。起初,他的构思是写安康黄土梁坟地的变化,他抓住人们上坟时的热闹景象及坟地造型各异的一座座坟,人们烧香鸣炮、磕头祭祖的情景,与过去坟地形成鲜明对比。但由于缺乏典型人物的参与,使文章主题显得单薄,缺乏生气,于是我建议他加进典型人物,于是他选择客别家乡几十年的归国华侨,让他们回到家乡安康,来到坟地祭祖,并通过华侨之口点明中心,通过家乡坟地的变化,突出家乡乃至祖国的变化,表达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情怀,终使笔下生花,并凭此文荣获陕西省作文竞赛一等奖。
实践证明,学生作文时需要教师帮助“点睛”,但在“点睛”过程中必须点得恰到好处,使学生心服口服。因为乱点一气不如不点,甚至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而点得再恰到好处,如果学生不能心领神会,心口不服,最终只能按教师的指点机械写作。我们帮学生习作“点睛”,不仅是为了指导学生写出成功之作,更是为了让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篇篇习作中灿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