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繁华与朴素之间……

2014-10-13陈金兰

考试周刊 2014年67期
关键词:鱼鹰朴素语文课堂

陈金兰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表明语文已经不仅仅是工具,而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更充分展示了语文的魅力。语文课堂是语文的具体展示,不但能在语文课堂上领悟语文的博大精深,更能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别样的风情。

某些人认为公开课就是要热热闹闹,一定要有花样,课件要精美,练笔和思考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出现所谓的冷场。我听过大师级老师的课后,想法改变了。老师们娴熟的教学技艺,智慧的教材解读,洒脱的教学取舍,灵动的课堂生成深深震撼我们的心。我思索:学生到底需要怎样的语文课堂?在繁华和朴素之间,该怎样取舍?

一、静思——智慧的碰撞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课堂中除去了复杂的学习环节,剩下的只有简便的方法、简洁的话语在朴素中体现心灵的艺术,在朴素中走进学生的心灵。问题的抛出,不是一颗炸弹,而是一种力量的牵引,没有轰轰烈烈的讨论,没有热热闹闹的商量,只有静静思考,在这静悄悄中,攻克一个又一个堡垒。

在新课改背景下,某些老师提倡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学习形式。在不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空间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只是理解表面的东西,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给少数优秀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一堂课下来,看上去热热闹闹,但实际上效果甚微。在教新课《醉翁亭记》中,我学着抛出一个问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比较:孟子、范仲淹、欧阳修三种思想的异同。”

课堂上学生在细细地思考,没有交头接耳装模作样地讨论,只是思考结果学生的回答出乎我意料。完美的答案不是我们真正的追求,正是有小小的缺憾才更能显示学生的智慧。在所谓的冷场中,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发散,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智慧在作无声的碰撞,火花愈发绚烂多姿。

二、巧引——技巧的诞生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亚里士多德

互动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间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师生互动往往是评价课堂的一个重要依据。怎样的师生互动是提升课堂品质的保障,是有效的互动呢?

1.巧妙设计问题

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艺术。提问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设计的问题到位,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学生参加到课堂教学中的热情就越高,还能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迸发智慧的火花,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思维创新方面的能力。

教师设计提问的难度,既不能低于或等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又不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脱节。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喜悦,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授课文《最后一课》时,为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主旨,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韩麦尔先生竟至于“待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是理解课文的关键,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学生讨论,最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只有自己的祖国强大了,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有效提问能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灵活运用争议

教师不是权威,教师适当犯犯错、装装糊涂是一种很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如在《画山绣水》中,让学生赏析文中的语句和段落,其中有一段:

“江面上不断漂着灵巧的小竹筏子,老渔翁戴着尖顶竹笠,安闲地倚着鱼篓抽烟。竹筏子的梢上停着几只鱼鹰,神气有点迟钝,忽然间会变得异常机灵,抖着翅膀扑进水里去,山影一时都搅碎了。一转眼,鱼鹰又浮出水面,长嘴里咬着条银色细鳞的鲢子鱼,咕嘟地吞下去。这时渔翁站起身伸出竹篙,挑上鱼鹰,一捏它的长脖子,那鱼便吐进竹篓里去。你也许会想:鱼鹰真乖,竟不把鱼吞进肚子里去。不是不吞,是它脖子上套了个环儿,吞不下去。”

师:这幅鱼鹰捕鱼图美吗?我觉得一点也不美,你们觉得呢?

学生七嘴八舌,说出自己的意见:

生1:老师,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你看,“忽然间变得异常机灵”,由静到动,只在一瞬间的时候,让我们感到漓江的美。

生2:抖、扑、浮、咬、吞等一系列的动词,把鱼鹰的机灵样写得多好啊!

生3:老渔翁戴着斗笠,倚着鱼篓,安闲抽烟,多美妙的衣服画面啊,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这样的生活,多惬意啊!

……

静静地听着学生你一言我一句,争着说我的错误,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教师要精心安排,字、词、句的赏析中都要透露浓浓的语文味。老师范例的抛出,要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学生前进,给予学生提示,让学生在浩瀚的大海中有目标。问题的探究是多样的,问题的答案是丰富的,老师要巧妙地引导,静静地等待,等待一种惊喜的到来。无论是提问还是装糊涂,都不是刁难,而是一种更激烈的角逐,胜利终将到来。

三、善读——感情的升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一些教师为了赶进度,不想在读上浪费时间,所以,读书声从课堂上慢慢消失。语言学家王力指出:“中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课堂应该书声琅琅。读是一个自我感情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个性张扬的平台,读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朱自清的散文《春》这篇文章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意、春景。朗读时,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用热烈生动的感情基调,读出春天来了人们喜悦欢乐的思想感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开篇的两个“盼望”,指导学生用急切而又柔和的语气朗读,传达人们翘首盼春的热情。

又如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中:

“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朴实真挚的语言是作者对孩子们终究会失去的真实的挽留,又是那么徒劳无功。那撕心裂肺的懊恼和无力挽回的挫败充斥在文中。学生不读,如何理解作者那种矛盾又真挚的感情;教师不读,如何给学生传达那份无奈。

和学生的交流取决于对文字的感受,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通过读领悟,是从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个过程。读萦绕整个课堂,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提升感知,升华感情。朗读,不是课堂的多余,而是感情的升华,领悟在这时会传达得更精确。原来,一直追求的有效语文就是这样质朴、这样简单。

朴素的课堂,精致的效果。“大道至简,真水无香”。朴素、有效的语文教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猜你喜欢

鱼鹰朴素语文课堂
鱼鹰:超自我人生
隔离朴素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朴素的安慰(组诗)
他是那样“笨拙”和朴素——30多年后,我们为什么还需要读路遥?
鹗VS鸬鹚,真正的“鱼鹰”之战
最神奇最朴素的两本书
勇敢的小鱼鹰
鱼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