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学风格认识的误区
2014-10-13潘智生
潘智生
精进业务,积极向优秀教师学习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是广大教师的追求,但在这个过程中难免有真伪经验夹杂的问题、个性普适性的问题等。笔者就教学风格认识的误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克隆一种教学风格
某些教师往往瞄准一位大家公认的名师,并认真学习他的教学风格,这种做法在取得短期效果后容易感到迷茫。因为单一照抄照搬的东西显得呆板僵化、毫无新意,自身的优势很难发挥,觉得很别扭,教学易失去活力,并且不利于教学个性化发展,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难以体现。
一名高效能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对复杂、有创造性、效率高的教学风格,而且要具有灵活、多样的教学风格,根据不同教学情境采用不同的风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样灵活的教学风格有助于包容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以便使每一类学生都有机会按照自己的风格学习,发挥自己的长处,都有所收益。
二、博采众长,越多越好
向多人学习,能学到的经验是不同的、丰富的,这一点是肯定的,但广采博收是有标准的、有限度的。不要让那些经验简单罗列,要内化,要整合,因为他人教学风格的精华,要经过自己的优化组合和整体建构,达到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培养才会焕发生机。这涉及个人的驾驭消化吸收能力。教师要选择一种风格作为自己的主导风格,兼容他人的教学风格之长,这样鲜明的教学风格才会形成。每个教师的性格、能力不同,自身的素质特长、特点不同,教学风格的倾向性也会不同,有的感情充沛,语言生动,有的热情奔放,思维敏捷,有的感情深沉、一丝不苟、教态稳重。教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精学与略学的经验,不要追求学习数量,而要注重学习实效。
大多学校都学过洋思经验、杜郎口经验、天卉经验,每次学习都会严格按照人家的模式不折不扣地做,可以说模仿得惟妙惟肖,但教学效果很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从实际出发把握他人经验的精髓,没有创造性地应用他人经验。
三、否认教学风格多样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简单用固定的新课改模式评价教学风格的优劣是不当的。教师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和生理及心理各方面的差异,以及后天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必然导致品德、理想及知识能力、智力水平、性格、气质和非智力因素的实际差异,反映在讲授艺术上,必然会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使教学风格深深地打上个性烙印。教学内容一样、面对同一教学对象,每一位教师在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自我表达方式等方面会表现出有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之处。因此。就某一个体教师而言,其教学风格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我们只能说两个教师的教学风格可能有交叉或相似的元素,而不可能有教学风格完全一样的两个教师,这就是教学风格的独特性。个体教师教学风格的独特性决定了群体教师教学风格的多样性。群体教师教学风格的多样性,是指将教师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在某一时期、某个历史阶段教学风格呈现出的千姿百态的多样化现象。这个“多样”是由一个一个教师的独特教学面貌构成的,是教学风格的独特性前提下的多样性。没有教学风格的独特性,也就没有多样性。不同学科的教师有各自的风格,同学科不同节课有相对灵活的处理方式,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真正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的。
四、一劳永逸的教学风格
有的新教师往往急于求成,急着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且想让这种风格永葆青春,有的老教师形成较稳定的教学风格,便认为是成熟的教学风格。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没有绝对优秀的教学风格,每一种优秀的教学风格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开放的、发展的、个性的,不要把教学搞成固定的模式,不能把教学艺术机械化地演绎呈现,否则会让教师的工作失去滋味和活力,犹如嚼蜡,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到厌倦。
五、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忽视文化、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特别是新教师,他们刚从学校毕业,文化、教学理论知识都很扎实,因而容易忽略文化及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事实证明,新教师更需要结合实际仔细研究,实现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知识和能力无缝对接。教学风格是体现在教学方法上的,而对教学方法的灵活驾驭离不开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如特级教师魏书生,就很注意在教学中自觉地以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为指导。他把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基本功,这是魏书生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是人们在他的课堂上看不到的。魏书生在将教学理论渗透到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停地学,不停地消化和反馈,不停地产生新理论、新思想,而新思想又作用于实践,使教学呈现新特点、进入新的境界。可以说,魏书生的教学风格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其渗透了先进的教学理论。
有些教师把魏书生的教学方法搬到了自己的课堂,却效果甚微,这是为什么?问题在于他们学的只是魏书生的教学表象,而没有像魏书生那样学习教育理论,以理论指导改革。
六、忽视反思、总结、积累
独立创新是教学风格创新最重要的方式,是最具开创性的创新。不仅要注重外部学习,而且要注重开发自身资源。一位名师说过:反思写十年可以成名师,可见反思对教师的成长是很重要的,有的教师不反思,不能及时进行自我反省和教育,有的教师反思了却没有记录,时间一长自己也就忘了。反思要及时记录,并定期进行归纳总结。这是来自一线教学实践的宝贵经验,是自己形成创新教学风格的必备经验储备。写反思的形式很多,如用教学后记录课堂得失,用札记记录思想的火花、感悟,写论文、写教学日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