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技能与实训》教学模式探讨

2014-10-13吴振金

考试周刊 2014年67期

吴振金

摘 要: 为使学生在《电子技能与实训》的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文章提出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制作项目 方框图 测量仪器 连接调试

中等职业教育电子电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每年都要教电子电工专业的职校生,这些学生基础都不太好,他们觉得电子技术难学,我认为,学习电子技术难就难在入门,一旦入了门,就不会觉得那么难。从基本的电子知识学起,通过学习用基础电路制作一些小的电子作品,逐步学习更多知识。

一、电子制作项目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高教版《电子技能与实训》由陈雅萍老师主编,优选实训项目,让学生先做,在真实情境中,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感知、体验和领悟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专业素质。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选择一些单元元件数比较少的简单电路,集声、光、电于一体,并兼顾一定的实用性,如音乐贺片、音乐门铃等电路。当积累了一定知识,有了经验,就可以突出项目的层次性,进行如声光控节能灯、热释红外报警器、音响、收音机等的制作。

二、看懂电路方框图和原理图

确定制作的具体项目后,仔细阅读文字和电路图的内容,梳理出一个简单清晰的方框图,方框图能让人一目了然,容易做到全面完整,局部又可以突出重点,进一步细化到具体元件。争取看懂电路原理图,看图纸时先整体后局部分析电路,先主干再分支。达到原理心中装,方框指方向的目的。尤其对每一个元件的作用要有所了解。通过对电路图上的符号意义的理解,可以反复查资料搞清楚,特别对有极性的元件,要反复端详,记住它的极性符号及外形特点。如90系列的三极管的e、b、c极。发光二极管正负极性,装反就不会亮。通过观察二极管内芯的两个极的不同形状,辨别它的极性。电阻色环读法,若能识别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电容、集成电路,就掌握了电子技术中的一些基本技能。还应搞清楚导线的连接方法,哪些导线交叉有黑圈点是连接在一起,哪些是没有连接在一起的跨越线。

此外,对简单的成品电器板绘制成电路图,按照电路图重新组装成电路板。克服元器件、原理图的限制,自己组装完整的电路板,如将节能灯(小功放等)的电路板绘制出电路图,按电路图把节能灯的元器件拆下来,组装在一块万能板上,节能灯就能正常发光。这样的改装,既丰富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实操能力。

三、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

指针式万用表和双踪示波器的使用,可贯穿一个个具体的测试操作项目。在动手准备元器件前,对照电路所需元件清单,利用万用表进行元器件的参数测量。如电阻,要测量其电阻是否与标称值相符,二极管要测正、反向电阻,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发射极、各种不同的电子元器件都有本身的特点和要求。示波器能直观显示各种信号的波形,测量信号幅度、频率、比较相位等,可用于安装调试过程中测量波形周期和幅度。

四、电路连接方法

电子电路实验制作,实际上是正确连接元件,联通相关电路。选好电路,备齐所需元器件,在动手之前必须知道一些电路的连接方法。

1.面包板法

面包板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电路板,制作一些电路比较简单,件不多。只需直接将元器件插入小孔内进行搭接后就可以完成电路的连接,使用非常方式、快捷。

2.印刷电路板导线焊接法

元器件在电路板上的分布应均匀疏密一致,整齐美观,外壳或引线不得相触,保证0.5~1mm的间隙。连接导线采用0.5mm镀锡铜丝。焊点均匀一致,导线与焊盘融为一体,无虚焊假焊。

五、功能电路的调试,实现实践和理论的有效整合。

电子制作不一定一次就能成动,总有个反复的过程。因此遇到电路不工作,首先要冷静,集中精力检查电路,同时对制作的项目进行相关理论分析,按照电路图反复检查每一根连线和连接点。其次,要检查元件的极性、注意极性方向。对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集成电路等元件要给予特别关注。重点检查它们引脚连接正确与否,保证电源供电正常。不要灰心。可在老师帮助下解决疑难问题,达到以下效果: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有项目驱动,觉得所学知识实用;项目解决有成就感。

2.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得到改善,全体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生”也努力地解决自己承担的学习项目,遇到问题时硬着头皮向老师请教,或者组内其他同学给予帮助,能使“差生”获得较大进步。

3.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较显著。省去听教师讲解的时间,学生动手时间更多,需要主动解决自己的学习项目,把责任放在自己的肩上,学生总是试图自主完成项目。

在教学中应针对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无线电装接工的技能水平,并为进一步进入专业实训和成为无线装接工(四级/中级)打下扎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