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士力:大健康的执著行者
2014-10-13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 闫希军
从1200万元到240亿元,天士力只花了20年。这20年,闫希军带领下的天士力从生产复方丹参滴丸一种药,发展到成为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药、特色专科医疗、保健品、健康食品、化妆品、安全饮用水、生物普洱茶等领域,集科研、制造、物流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集群。
路在脚下,未来这艘巨舰将驶向何方?从治已病到治未病、治末病,让每个人“生得优、活得长、病得晚、走得安”成为天士力大健康事业的目标。“我们在做大健康产业的倡导者、大健康产品的创造者、大健康文化的践行者、大健康管理方案的设计者。”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闫希军说。
一颗不普通的普通药
上世纪90年代初,在解放军第254医院工作的闫希军积极投身于中医药的创新开发,为克服传统中药剂量大、剂型落后、起效慢、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开始自主研制现代中药产品。1994年,闫希军研发的复方丹参滴丸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复方丹参滴丸及其系列研究”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列入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这一年,解放军254医院与天津中央药业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天津天使力联合制药有限公司 (即天士力集团的前身),军人闫希军兼任总经理。1998年,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军队不再从事经商活动的重大决策,闫希军率领战友集体转业,创立天士力集团。2002年,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企业发展走上了资本快车道。
目前,复方丹参滴丸仍是天士力的中药品种之一,年销售额超过20亿元,并保持稳步增长。质量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天士力自主研发的生产线可以实现自动在线采集和监控,利用先进的采集设备和自行开发的软件系统将滴丸制剂过程中的重要工艺参数和生产过程信息有效地进行管理,从自动采集、储存、报警到自动调整,全方位实现了复方丹参滴丸制剂过程的质量控制。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数字化的现代中药制造技术,解决了传统中药内在成分质量不稳定的缺点,实现了对中药有效成分的定量、可控,填补了国内药典空白。
“研发滴丸生产设备的团队,我们一次就奖励了980多万元,研发这些设备前后差不多花了4000多万元。”闫希军很自豪地说。多年来,复方丹参滴丸的优化工作一直在进行,提高生产速度、降低辅料含量、提高载药量、滴丸的成形、颗粒均一度……目前围绕复方丹参滴丸的专利授权就有几十项。
一个核心带两翼
天士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药材种植、饮片炮制、重金属与农药残限量控制、有效成分提取、制剂工艺、质量标准、基础药理、临床疗效等多方面对复方丹参滴丸进行系统研究,确保了产品质量和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目前,复方丹参滴丸已经在美国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并正在开展Ⅲ期临床试验,目前Ⅲ期临床进展顺利。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后,复方丹参滴丸将会以药品身份正式打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
天士力已经逐步构建了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三大制药平台共通的集群优势,产品覆盖心脑血管、消化肝胆、代谢类、抗肿瘤等多个治疗领域,形成了更多产品、更多治疗领域的协同效应和产品群优势。
大健康产业是天士力未来的产业主线,其产业的核心依然是把生物医药做大做强。按照这一战略蓝图,天士力控股集团制定了“一个核心带两翼”的战略方针,即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以健康保健产业和医疗康复、健康养生、健康管理与服务业为两翼。集团正在全力推进“五个一”工程:做好一盒药、一瓶水、一杯茶、一樽酒,规划设计好一套健康管理方案。
源头把控倡行GEP
遵循这一战略思路指导,天士力正致力于实现全产业链资源的一体化。事实上,早在1998年,天士力就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符合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 (GAP)的药材基地,天士力在陕西商洛的丹参种植基地也成为第一家通过国家GAP认证的基地。
“现代中药首先要把握住源头。”正如闫希军所强调的那样,目前天士力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多个药材基地,这些药材基地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有庄园式、合作社式等等,但核心只有一个,就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减少农残、降低重金属含量。
2013年秋,在河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定市政府、安国市政府与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安国市签订协议,共同建设安国数字中药都项目。这个总投资30亿元的项目建成后,天士力可通过与省、市政府联动,打造中药材流通的数字化平台,确保流通环节的规范。在天力士看来,种植环节是药品质量保证的第一步,流通环节则是第二步。
2001年10月,闫希军在“中药与植物药国际高级论坛”上首次提出建立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EP),这在国际制药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由中国企业、中国人提出创立行业标准。闫希军认为,在中药种植环节有GAP规范,生产环节有GMP,但在中药提取环节是断链的。天士力建立GEP规范的目的,就是要解决GAP不能解决的中药材自有毒性的分离以及GMP难以克服的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问题。“我们要做行业的最高标准。”这是闫希军胸怀。
没有围墙的研究院
为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闫希军提出“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成果所有、利益共享”的合作原则,倡导建设“没有围墙的研究院”,让知识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创新的主体,先后与国内外几十家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开展专题项目研究,或者互派专家,构成了核心机构与外围机构相结合、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科技创新组织保障体系。
天士力研究院被批准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被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承担国家级火炬计划,“九五”、“十五”科技攻关,国家863、973等重点科研项目80多项。
为了探索现代中药开发的新模式,天士力与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合作,组建了天津组分中药工程技术中心,建立了数字化中药组分库,为研究现代中药、化学中药、生物中药,奠定了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
创新是天士力永葆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障,是快速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卓越绩效企业的本质体现。建立在科学、严谨的态度基础上的拼搏是现代企业经营决策者必备的素质,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精神。
健康安全服务链的梦想与现实
2013年底,国务院正式下发 《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
作为大健康行业多年的践行者,闫希军认为,我国在历史进程中适时提出了这样一个政策,非常到位,但是还有瓶颈。“医学模式滞后。”闫希军很直白地说。“现在的医学模式依然是以对抗治疗为主,实际上,据我所得到的数据,真正药物可以治疗好的疾病不到20%,其他的主要靠药物激发、辅助人体的免疫力来起效。”药物的一个重要属性是“和”,这个“和”是调和、和解、和谐,调和人体,预防疾病,解决问题。观念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健康的观念应该从儿童抓起,提升健康素养。再一个是社会教育、科普教育。”闫希军说。健康服务体系近些年来发展较快,包括养老等,但金融、技术、产业、机制体制等配套服务仍需整体提升。
由于传统观念、财务能力、服务布局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在医疗健康服务方面重治疗、轻预防、缺康复,临床医疗资源供给矛盾突出,社会整体医疗成本居高不下;缺乏伴随一生的居民健康档案,个人健康记录断层,医疗信息割裂;医疗康复、健康管理、健康养生方面缺乏明确的区域规划,成熟有效的“医、护、养”一体化模式尚未形成,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巨大。“建个房子,把老人关在里面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闫希军不止一次提出建议:“落实国家健康服务业发展要求,通过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实现。”
“我们的核心是生物制药,但是我们希望不单单是治已病,而是从治已病到治未病、治末病,一步一步,从药品、保健到康复,这么走下去。”闫希军说。天士力以“水润、茶清、酒通、药和、生命要养、健康要管”为核心内涵的五大产品与服务特色文化体系日益清晰和完善起来。天士力人希望将对生命的关注与呵护渗透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让每个人“生得优、活得长、病得晚、走得安”成为天士力大健康事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