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高职本科:政策和市场的博弈

2014-10-13张健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院校政策职业

张健

发展高职本科是当下最热的一个话题。《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支持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也提到,“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教育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这标志着发展高职本科开始上路,它宣告中国职业教育无本科时代的结束,开启发展高职本科新的纪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目的在于打破“天花板”,打通“断头路”。但究竟如何发展,在实施主体和路径选择上还有争议和分歧,具体表现为政策和市场的博弈。

发展高职本科,究竟是市场说了算还是政策说了算。我们常常讲的是“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行的却是政策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在发展高职本科的政策设计中表现得非常突出。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悖论、逻辑悖论成为人们诟病的口实。

当下主要有转本和升本两大阵营。所谓“转本”,即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类本科;所谓“升本”,即从国家示范高职中遴选优异拔尖高职升为本科。应当说这两条路都是可行的。只要条件具备,谁“转”、谁“升”,应当让市场做选择。但现实中,无论是国务院的《决定》还是六部委的《规划》都一面倒地只提转本,而对升本则明确规定“专科高等职业学校不升格为或并入本科学校”。这还是市场导向、市场配置资源吗?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政策导向、政策本位。

我们认为政策的出台应当营造公平竞争的氛围、和谐发展的环境,政府要妥善拿捏、智慧平衡。不能只对“转本”洞开政策之门,而对“升本”拧紧政策阀门;不能网开一方、打压另一方,简单地说“不”了事。发展高职本科不必非要吊在地方高校转本这一棵树上,优异高职校这棵树同样可以结出升本的果子。1321所高职院校的发展诉求不容漠视,办学积极性不容挫伤,所以,既不能只“转”不“升”,也不能只“升”不“转”。

转本不能政策性地“一刀切”。政策是高职本科发展的最大的罩门,任何教育改革都是处于分级制环境中的,以服务于中央主导的权力秩序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政策不能利用这种权力优势独断专行,应充分尊重市场选择和学校意愿。比如转本不能唯政策马首是瞻,滥用行政指令、政策杠杆强制学校“一刀切”转型。一是一些本科院校不一定有“转”的积极性,他们还在权衡考量“转”的利弊得失,这样“转”是不是有低就之嫌,是否真的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二是部分本科院校的培养体系、教学方法、师资构成、资源配置等都与职业教育不吻合、不匹配,转了以后会有一个很长的磨合适应过程,要防止“强扭的瓜不甜”,防止“政策的挑子一头热”。

所以,政策的出台要考量市场需要和多方利益诉求,注意协调平衡、利在多方。当下的政策只提地方高校“转本”,对优质高职“升本”却缄口不言,颇有以“转本”压“升本”之嫌。我们认为,完全封死高职“升本”的向上空间也是不对的,应该给它们留下“办而优则本”的上升通道,使那些条件优越、质量上乘、口碑甚佳的高职院校有机会跨入本科行列,激励高职院校的竞争发展。“转本”固然可以领跑发展高职本科,但亦应允许“升本”紧随其后,共襄完善体系建构的盛举。具体操作可以按比例切块实施,三七开或四六开,如高职升本可以在“三”的总盘子里,设定每年升本的比例,只要对符合条件或即将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的数量做到胸中有数,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就能激发升本高职校的办学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创造与“转本”院校平等竞争的机会和氛围。■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职教研究所)

猜你喜欢

院校政策职业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