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职业学校发展 制约瓶颈的三大密码
2014-10-13陈扬兴
主持人:郭 扬
我面前放着一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教研究中心组编的《中国职业教育名校/名校长创新管理评析》。丛书总主编邢晖教授介绍说这是他们开展职业学校管理案例研究的一次初步性尝试,也是2010年以来全国中职校长改革创新研究班的一个延展性成果。其整体构思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职校校长为主角,以学校管理为主题,以10个管理板块(学校管理卷、特色德育卷、教学研究卷、师资建设卷、课程改革卷、就业指导卷、特色专业卷、校企合作卷、实训基地建设卷、农村职教特色卷)为重点,10卷本既独立又关联,亦分亦合。其中,“特色专业卷”的主编陈扬兴,正是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一位中职名校长。
在浦东这块改革开放的前沿热土上,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关乎社会就业等民生问题,更支撑着落地于此的国家各大产业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转型发展:中国(上海)自贸区、浦东国际机场、陆家嘴金融中心、临港产业区、大飞机总装基地、迪斯尼乐园……越来越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正活跃其中,浦东新区的中等职业学校能否抓住机遇、大有作为,关键在于能否集中整合各类优质资源,专注于精品特色专业的建设发展。《中国职业教育名校/名校长创新管理评析——特色专业卷》的卷首即是陈扬兴校长的《创建品牌专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文中结合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的国际商务和电子商务两个上海市级“精品特色专业”的开发实践,向读者展示了浦东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一个侧面。事实上,振华职校的学生在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也屡获佳绩,在今年6月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就获得2金4银1铜的好成绩。
陈扬兴,1955年9月生,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他任上海市光辉中学校长时,就顺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在校内组建了外贸职业班;1991年8月,外贸班与原振华卫生管理技术学校一并迁址组建成立了上海市第一所专门培养对外经贸类中等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上海市振华外经职业技术学校,他出任校长至今。33年来,振华职校荣获国家级、市级等各级荣誉称号及奖项共计300余项;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国家级、市级等各类荣誉称号及奖项共计50项,公开发表文章30余篇。
职业学校发展综合竞争力取决于办学内涵和发展特色。伴随着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本地职业学校应该思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前瞻性谋划“以竞争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的战略思路,紧紧把握学生为本、质量为本、服务为本的办学理念。振华职业学校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找到了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三大密码:一是根据区域产业需求打造专业,大幅度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二是开展国际化办学,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标准;三是举办创业园区,建立人才孵化基地。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思考和打造学校专业特色,逐步建设形成了财经商贸类、旅游服务类、信息技术类三个专业群共12个专业,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为浦东区域乃至整个上海地区培养有较高素质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
密码之一:根据产业需求打造专业
职业教育最突出的价值就是能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为推进就业服务。振华职校地处浦东地区,是上海经济的核心区域,如何服务经济和就业,必须正确定位学校的服务对象。浦东地区产业业态以港口、物流、金融、贸易、房地产等为主干,属于现代服务业。在这一领域,大部分岗位都需要高学历,在新区这个人才丰富、高手林立的地方,中职学生有没有生存之地和发展之地?这就是中职学校需要弄清楚、把握准的问题,其实就是要把握两方面的关系:既要能够准确瞄准岗位的实际需求,也要准确把握中职学生的就业意愿和就业可行性。这样才能在浦东这个人才济济、地位高端的区域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振华职校的深度调研摸清了浦东新区人才需求的特点,通过找准新区人才的结构性特征,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定位。例如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行业的外贸、货运代理、物流企业中,不仅需要高学历的高级商务人才,更多需要的是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中、初级应用型人才,从事单证制作、货运操作、仓库和客服等操作性工作。又如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引领着现代商贸产业发展,这些产业需要大量初、中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恰恰是普通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的,职业学校正是在这方面可以体现优势:一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它保证了中职学生在高新产业中的难以替代性,从而保持了就业竞争力。二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它保证了中职学生在产业和职场的千变万化、日新月异中,能够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一)拓展“全天候”的教学新空间,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建立和拓展教学新空间,就是通过搭建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技能的提高创造优良环境,使专业课程的主要环节都有对应的实训实习内容。学校努力推进工学交替模式,并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努力优化“顶岗实习”环境,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与联合包裹物流(上海)有限公司(简称UPS)、上海美华系统有限公司旗下的数字贸易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冠名班,已连续开办四届,合作成果获得社会、企业和人社部门的认可和好评。学校立足办学实际和专业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开发贴近企业需求的、体现学校和职业特色的课程和校本教材。
(二)建立高水平的实训体系、框架和机制
着力提高动手能力,要依赖于实训条件。作为振华职校这样一个规模不大但定位较高的职业学校,必须改变实训环境建设零打碎敲的习惯做法,通过系统建设,达到高能高效的实训目标。学校通过实践探索实现了三方面的突破:一是建立了以实战技能为主、鉴定证书为辅的职业能力培训体系,通过培训内容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二是建立“定点、定期、定人”的实训模块更新审查机制,紧跟区域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使实训内容成为动态发展、不断补充更新的“一潭活水”,在科学技术、生产方式日新月异的今天,始终让学生学到符合需求、能用得上的知识。三是建立以案例体验为中心,“技术、业务、管理、商务”四位一体的实训知识结构和实践方法,以岗位为导向,通过真实任务和仿真任务,在实战的环境中提高水平。
(三)建立专业群,形成带动型、聚合型的专业格局
把相关专业组合起来形成专业群,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集聚资源,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迁移水平。现代职业市场的就业模式表明,岗位、技术的变化是永恒的,也是频繁的。职业教育要培养的职业人,不应该只是限制在某一岗位上,而是要给他们更广泛的视野、更宽厚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专业群的建立,首先要把学校专业的限制打通,学生能够了解或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领域的更多知识技能。目前学校的三个专业群统领了三个领域的专业:财经商贸专业群统领了电子商务、国际商务、文秘等专业,对应浦东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经济定位。信息技术专业群统领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等专业,对应区域信息技术、传媒等产业。旅游服务专业群统领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服务区域的文化旅游产业。建立专业群体现了明显的办学效益:学生的就业面和迁移面有很大的拓展。
密码之二:建立多维开放、多方合作的办学格局
举办职业教育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下才能如鱼得水,顺理成章。职业教育应多元主体共同举办,政府、企业、兄弟学校、高等院校都必须参与,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对接经济社会,实现服务目标。但是这种多元主体办学的主导者应该是职业学校,实际上就是要把合作体现在教学这一主线上。振华职校开展广泛、多方位的合作办学,正是充分认识到只有以我为主的合作,才能达到集聚办学资源、训练资源、学生资源、就业资源的目的。
(一)与兄弟职业学校的合作
这类合作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在资源方面实现互补,例如内地学校就业资源少而生源多,我校恰好具有较丰富的就业资源和实训实习资源。同时,其他学校也可以提供本校缺乏的教学条件。二是交流经验,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急需经验的借鉴,通过合作开展交流,使学校开阔视野,及时了解信息,引进先进经验。三是针对具体发展瓶颈开展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多年来,学校与贵州、江西、宁夏、云南等地区的职业学校合作,内容覆盖专业建设、师资培养、教育教学、实训实习等许多方面;联合浙江鄞州职教中心、绍兴职教中心、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石嘴山市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万年职教中心、云南财贸工业学校等共20所学校共同组建“全国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联盟”,促进专业成员单位在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科研水平,乃至职教管理理念与模式等方面的共同探索与提高。
(二)与高职院校的合作
这方面的合作对职业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开辟学生进一步升学的通道,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根据学校所在区域产业的岗位需求分析,许多岗位的知识技能要求都不能仅仅停留在中职水平,要在职业岗位中独当一面、难以替代并可以发展必须进一步学习。通过这方面的合作,形成课程、训练的衔接,建立了两条通道:一条是直接升学的通道,一条是就业后继续学习的通道。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中职教学的整体水平。学校在电子商务、国际商务等专业的衔接贯通方面开展了实质性探索,在课程衔接、教材编写、教师培训、教学标准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同时,学校对学生进行相应的知识水平测试和职业性向测试,积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或者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文化课或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成为合作的重要驱动力。
(三)与境外教育机构的合作
学校顺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趋势,与英、美、加等国及台湾地区职业院校开展交流合作,借鉴或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专业教学标准,培养振华师生广阔的国际视野,提高办学水平。学校与美国马歇尔大学、雷克华盛顿技术学院、卡斯卡迪亚社区学院及加拿大亚岗昆学院等建立了专业、课程等多方面的教育合作关系。学校在承担上海市《国际水平电子商务(网站维护)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任务中,主要对接美国俄亥俄州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ve Services”两个专业大类的生涯路径技术标准,融入了CompTIA证书课程,专业水平迅速提升。振华学校与台湾地区的学校合作重点在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交流,创新了“主题交流”模式。
(四)与企业行业的合作
职业教育必须依托企业,从而能够准确把握企业需求、就业信息,取得必需的课程教师资源。学校通过长期的探索,注重选择那些社会责任感强、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高的企业进行合作,学校设有专人负责与企业的沟通和联系。目前,与学校稳定、深入合作的企业达到数百家。校企合作内容已经深化到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教师培训、兼职教师等多个方面。学校把企业利益与自身利益结合起来,形成稳定的伙伴关系。学校主动寻求发展机遇,发挥企业、社会团体的资源优势,结合发展需求,促进以职教集团为平台的校企合作项目的展开;抓住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契机,积极对接市场,进行商务领域新岗位新专业的开发研究;利用唐镇电子商务港、浦东迪斯尼等项目的溢出效应,做好精品特色专业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及信息技术和旅游专业的建设工作,加强了专业建设顶层设计。
(五)与社区的合作
学校充分认识到“大职业教育”理念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职后教育不仅是职业教育的本分,也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学校注意拓展为社区服务的范围和领域,除了为在沪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外,还定期向社区学校派遣专业师资为社区居民开展相关讲座,进行科技服务和管理服务,参与社区组织的相关活动等,体现了职业教育的潜在价值。
密码之三:建立创业园区,营造新兴产业人才的孵化基地
创业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主题,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包括创业能力在内。从浦东的经济发展需求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产业具有很大的创业空间,也更适合中职学生开展创业。学校依托浦东新区政府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优势,开展创业园区的建设。学校承办了浦东新区中职生创业设计大赛、承办“成功之技青少年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培训课程”和“美国国家创业指导基金会NFTE创业课程”等系列创业培训班等项目,对职校开展创业教育的专业基础、教育内容、实践平台等都有深入的了解和充分的认识。这些成为建立创业园区、开展创业工作的重要起点。
(一)建设创业园区
学校依托优质资源设计和建设具有职业特点、区域特性、时代特征的创新教育园区,为学生提供创业前的各项培育、孵化等一条龙服务,其主要功能有:发布开业信息和申报指南,提供学生创业的营业场所和基本条件,为学生申报和开办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为学生创业与相关行业企业联姻提供桥梁和沟通,邀请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定期到园区举办专题讲座,帮助学生进行企业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益评估,以租赁形式为学生开办企业提供注册场所,为学生创业和带动就业提供培育与孵化基地。
(二)开发五大创业载体
一是创业工作站建设。主要定位于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采用外包式和咨询式的服务方式,打造集就业实习和创业指导为一体的创业工作站。二是创业街建设。创业街以“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为服务理念,以商城路校区福山路校舍为建设场所,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个体店铺经营、管理流程,全面了解创业所需相关技能、条件。三是淘宝网创业店铺实体体验中心建设。打造完全真实的淘宝店铺交易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个性化经营能力,实行自主管理,在指导创业、就业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四是影视动画创业工作室建设。以开发、设计及制作动漫衍生产品、商品广告摄制、数码影像制作及图文制作印刷为主的创意影像图文工作室,对外实际运营。制作出的成品除了交付客户外,还可在淘宝实体店内销售。五是旅行社创业智慧门店建设。将校外创业实践与校内专业教学、企业化经营与职业素养培养结合在一起。
(三)实施创新教育,建设师资队伍
学校的创新教育连续贯穿三年,内容包括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心理研究、校友创业案例调查等等,把创业教育列入职业教育课程的整体规划。安排部分三年级学生参与“园区”的相关工作。利用良好的社会企业人脉关系及课堂教学与实习就业机制,组建一个融学校创业指导教师、企业老总、行业专家为一体的高水平的扶助团队,定期设计安排一些实用的培训课程,不断激励学生实现创业目标。为毕业生量身定做“从就业到创业”的职业指导培训,并实施“导师制”(即一名职业指导教师带八名左右毕业生),有针对性地帮助和指导毕业生从就业到创业的整个发展过程。邀请企业老总、行业领导把脉职场挫折、困惑等,循序渐进地教这些毕业生逐步从一名新进员工向一名成功的职业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方向发展。组织一支职业心理健康咨询师队伍,对毕业生的职业心理及时进行疏导,解决毕业生在职场上的挫折感,重拾自信,努力自强。组建一支财务、税务、商业法规、市场观察等财经专业人士队伍,定期为毕业生进行实用业务知识讲座的“充电”。每半年选聘5名左右相关专业教师到“园区”兼职,做好对学生的辅导,同时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情况,了解学生基本素质和就业基本能力的情况,加强对在校生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
上述三大密码,其实对应着职业教育的三个最重要领域: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如何实现资源集聚和办学高效?如何提高就业水平?在教学质量的提高方面,抓住了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这一核心;在资源集聚和提升办学效应方面,抓住了多元主体合作办学、多渠道互补合作这一核心;在提高就业水平方面,抓住了以创业促进就业这一核心。学校通过实践创新找到了科学可行的途径和方法。这些途径由于针对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区域环境的特点和中职学生的特点,把握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切合实际,才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链接
《职业教育研究》2013年第9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程中职业学校发展策略分析》一文指出,对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职学校发展着力点包括:一、课程体系改革。(1)课程设置依规划,即课程设置要依据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规划,特别是做好分流培训和顶岗实习的课程设置。(2)课程内容依证书,即教材的整合要紧紧围绕“双证书”获得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要增加选修课、拓展课,在教学与培训融合上下功夫。(3)技能评价依企业,即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评价要发挥校企合作委员会的作用,企业参与模块式、阶段性的评价。(4)综合素养综合定,即对学生核心能力与综合素养的评价,要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参与、自评与他评多维度的综合性评价模式。要以正面评价和定性评价为主,切实发挥评价激励作用,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进。二、班主任工作模式改革。由一名有经验的教师自主选择3~4名教师组成班主任团队,共同负责2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其工作机制有分工有合作。对班级年度计划总结、大型活动、表彰奖励等重要事项进行沟通与合作;对班级日常事务与单项活动开展各有分工,同时每个班主任还对一定数量的学生日常管理负责。三、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学校最大的人力资源群体是教师,许多学校没有把教师当作是具有主动发展意识的生命个体,那才是教师职业怠倦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也是学校管理一些好的思想、好的模式难以落地的症结所在。关键是要从工作机制的调整改进入手,项目承包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时空。如课程安排上要有更多的活动课、选修课、拓展课供学生选择;晨会、课间操、晚自习、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学生有自主参与和选择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