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尔神庙建筑仪式探析
2014-10-13刘健
刘健
提 要:古迪亚滚筒铭文A和B是迄今所知篇幅最长的苏美尔文献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上少有的详尽描述神庙建筑活动的文献之一。铭文详细记录了拉伽什第二王朝统治者古迪亚主持修建城邦主神宁吉尔苏的埃宁努神庙的经过。根据铭文反映出的苏美尔神庙建筑活动及相关仪式,我们能够深入认识苏美尔王权观念的内容、本质和特征。最后指出苏美尔统治者的建筑神庙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行为,是通过神庙建筑活动强调统治者的统治具有神圣性、正统性和权威性的政治宣传行为。另外,这篇文献中反映出来的统治者的称号和自我描述、统治者的责任和义务等具有一脉相承的苏美尔王权观念特征,也对后世两河流域君主的王权观念产生深远了影响。
关键词:古迪亚;滚筒铭文;神庙建筑仪式
在卷帙浩繁的古代两河流域文献和图像记录中,有关神庙建筑活动的史料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纵观古代两河流域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发现神庙建筑活动与国家统治息息相关,与王权统治及王权观念的实践密不可分,因此,分析神庙建筑活动及相关仪式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苏美尔王权观念的内容、本质和特征。
一
在两河流域的史前时代,在城市化进程中,1神庙已经成为所有新兴城市的地标性建筑。神庙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广阔,是城市经济活动、商业活动和宗教活动的中心。我们在位于两河流域南部南端的埃利都遗址发现了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神庙建筑,2它比王宫建筑出现的时间早了接近2000年。1从早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900—前2350年)开始,出现了系统的有关统治者活动的文字记录,其中与神庙建筑有关的活动记载占绝大多数。两河流域南部主要城邦拉伽什的统治者乌尔南塞(Ur-Nanshe,约公元前2500年)最早记录了自己为城市主神修建和修缮神庙的活动,考古发现也给予了充分佐证。乌尔南塞石板描绘了拉伽什统治者头顶装满砖块的篮子修建神庙的场景,这个形象也成为苏美尔统治者乃至两河流域历代统治者经典的君主形象。
涉及神庙建筑活动及仪式的文献数量和种类繁多。早王朝时期,城邦统治者奉献给神庙的塑像、礼器上面大多刻有铭文,表达统治者本人忠诚履行侍奉神祇的职责的意愿,祈求众神保佑自己的统治长久,保佑自己的城市稳定富强。阿卡德时期(约公元前2296—约前2112年)的王室公主、女诗人恩海杜阿娜(Enheduanna)主持编纂了长篇神庙赞美诗,赞颂两河流域南部冲积平原上各个城市的主神神庙。拉伽什第二王朝统治者古迪亚(Gudea)更是用长篇铭文、数篇石像铭文和许多其他文献证明他是一个极其热衷于修建神庙的统治者,似乎在他的统治中除建筑神庙外没有其他作为。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112—前2004年),乌尔纳玛(Ur-Namma,公元前2117—约前2095年)、舒尔吉(Shulgi,公元前2094—前2047年)等统治者用大规模的神庙修建、修缮活动展示国力,舒尔吉时代留存的数篇王室赞美诗也用浓重的笔墨描绘了各类与神庙建筑有关的活动。在这一时期,伴随着国王神化现象还出现了国王神庙,考古学者已经发现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舒尔吉、阿玛尔辛等国王的神庙,反映出乌尔第三王朝王权观念的新特点。两河流域历史上,历代统治者有以当年最为重要的事件为本年度命名的传统,这称作“年名”。这种写有年名的泥板广泛分布在两河流域各地,甚至在遥远的安那托利亚高原都有发现,其目的是昭告全国臣民及外出经商的商人,保证他们能够准确掌握时间,精确签署各种合同、记录等。目前所发现的苏美尔统治者的年名中,神庙建筑活动、仪式和任命神庙官员的记录与军事活动的记录平分秋色,体现了古代人类共同拥有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传统思想。
巴比伦文明继承了苏美尔文明的主要特点,创造出具有自身特征的文化,神庙建筑活动不再是国王文献中的主要内容,但神庙仍然是国家统治的核心机构之一,围绕神庙举行的一系列仪式和活动仍然是国王统治的主要内容。巴比伦城的保护神马杜克神(Marduk)取得国家神地位以后,巴比伦历代统治者为他修建的埃萨吉拉神庙(Esagila)建筑群也成为巴比伦城市的地标建筑。有些神庙经过历代统治者修缮、维护和重建被长久地保存下来,建于中巴比伦王朝中期的库里伽尔祖(Kurigalzu)多级塔庙至今仍然伫立在距巴比伦城不远的郊外旷野上。新巴比伦王纳布尼德(Nabonidus,公元前555—前539年)更是以古代传统的复兴者自居,他详细记录了他的时代对于苏美尔时期宗教建筑的发掘和复原活动,并且亲力亲为主持修建、修缮诸神神庙。
亚述文明汲取苏美尔文明和巴比伦文明精髓,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亚述文明。亚述统治者大力修建神庙,广泛记录神庙建筑活动,通过这些行为向神祇,主要是向臣民昭示王权统治的继承性和正统性。早期亚述年鉴文献(公元前12世纪以前)主要记录国王的建筑活动,其中又以神庙建筑活动为主。即使在中亚述(约公元前1400—约前1050年)和亚述帝国(公元前934—前612年)时期,亚述统治者大力执行武力征伐政策,四处征战,无暇顾及内政管理的时候,修建、修缮神庙仍然是国王的主要职责。只是从中亚述时期开始,王宫建筑的规模、布局、装饰已经逐渐超越神庙,王宫开始成为城市的新标志。
二
主持神庙建筑活动和相关仪式是古代两河流域历朝历代君主统治的主要内容。但是古代两河流域文献中对于神庙建筑活动很少有详细描述,今天人们对神庙结构布局的认识主要依据考古发现,在埃利都的恩基(Enki)神庙、乌鲁克的白庙和埃阿纳神庙(Eanna)、尼普尔的恩利尔神庙、西帕尔的太阳神庙以及迪亚拉河流域的各类神庙中的发现,都充分展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神庙的布局、结构、建筑材料特征。
两河流域文献主要记录神庙的名称、所属神祇的名字、神庙官员的任命、神庙人员的构成和职能以
及神庙的功能等内容。其中拉伽什第二王朝统治者古迪亚的滚筒铭文A和B十分特殊,它少有地比较详
细地记录了神庙建筑的过程,我们关于苏美尔神庙建筑活动及其仪式的认识也主要来自这篇文献。
公元前21世纪,在阿卡德王国灭亡至乌尔第三王朝建立前,两河流域南部冲积平原出现了部分独立的城邦国家,其中以拉伽什和乌鲁克最为强大。古迪亚就是拉伽什(史称拉伽什第二王朝)1的统治者,他也是该王朝最著名的一位统治者。从上个世纪30年代开始,现代考古学者开始在拉伽什诸遗址展开深入的科学考古活动。到目前为止,在相关地层发现的考古遗物大多集中于神庙区域,所发现的文献资料也以神庙建筑活动为主。目前学术界对于古迪亚及拉伽什第二王朝所知甚少,当然也无从论及古迪亚的在位时间及其在位期间的政治作为等。目前仅仅知道他继承了岳父乌尔巴巴(Ur-Baba)的王位,统治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古迪亚在位约11年,其中部分统治时间可能与乌尔第三王朝的创建者乌尔纳玛重合。2另外,他在位期间曾经发动一次针对伊朗地区安珊和埃兰的战役,目的是夺取修建宁吉尔苏神庙所需的建筑材料。另外,根据后世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文献记载,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可能存在对古迪亚的崇拜习俗,这似乎能证明当时这位统治者具有较高的政治影响力。
古迪亚滚筒铭文是迄今所知篇幅最长的苏美尔文献。它于1877年出土于两河流域南部特罗(古名吉尔苏,是拉伽什城邦的中心)遗址,由法国考古学家恩斯特·德·萨尔泽(Ernest de Sarzec)发现,3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其中滚筒铭文A(61×32×2.9厘米)包括30栏文字,滚筒铭文B(56.5×33×2.5厘米)有24栏文字。铭文用苏美尔语楔形文字书写,其中夹杂有阿卡德语言特征,这是典型的拉伽什第二王朝时期文字的特征。铭文详细记录了古迪亚修建拉伽什主神宁吉尔苏的埃宁努神庙的整个过程。
对于这份长篇铭文,国际亚述学者已经发表多个翻译文本。1905年,法国学者弗朗索瓦·蒂罗-丹然(Francois Thureau-Dangin)首先发表译文拉丁化转写本及译本。4之后又有数个译本问世,其中德国学者法尔肯施泰因(A. Falkenstein)、雅各布森(Th. Jacobsen)、埃查德(D. O. Edzard)、施泰布(M. Steible)等学者的译本较具影响力。1新近发表的译本还有罗梅尔(W. H. Ph. R?mer)和牛津大学苏美尔文学网站的译文。2
古迪亚的神庙建筑活动也反映在其他遗物和文献中,包括神庙遗址内发现的锥形奠基物、奉献给神祇的石像、刻有神庙规划布局图的陶板等。另外还有部分滚筒残片,其上记载的内容能够部分地补充滚筒铭文B的缺失。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法国考古学者先后在拉伽什发现20余尊古迪亚塑像,另外还有部分盗掘及黑市发现的塑像,现大多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部分藏于伊拉克巴格达国家博物馆等国家和大学博物馆。这些塑像大小高矮不一,小则18厘米,高则1.57米。塑像雕刻的形象圆润丰满,臂部隆起结实的肌肉,人物双手交握,眼睛硕大有神。部分塑像上有铭文,其中B号塑像(高93厘米)铭文多达67行。铭文内容也大多与神庙建筑活动有关。此外,我们已经发现他的17个年名,内容都是与修建神庙和向神庙贡献有关。3因此,根据古迪亚时期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我们有可能复原苏美尔人统治时期神庙建筑活动及仪式的大致流程与特征,有可能阐明神庙建筑活动与王权统治的关系。
三
古迪亚的长篇铭文详细描述了拉伽什城邦主神宁吉尔苏的神庙——埃宁努神庙——的修建经过。根据铭文记录,我们复原神庙建筑经过如下:
铭文首先指出拉伽什城市拥有神圣地位,指明这是一个受到神保佑和眷顾的城市,其城市保护神的神庙是天地间最重要的神庙。该文献起始部分的格式与苏美尔宗教文献、神话故事、赞美诗等文献的内容相同,显示出苏美尔文献的共性特征。铭文中提到古迪亚在睡梦中获得神祇启示,神要求他为宁吉尔苏神重建神庙。古迪亚获得启示后数次奔赴拉伽什城邦所属的各个主要区域,在这些地方开展一系列确认神祇启示的活动。他首先前往解梦女神南塞(Nanshe)的驻地宁金(Ningin),南塞女神向他详细解释了启示的内容,包括神庙的格局、神器的种类和形状、贡献物的形式等。在获得南塞的解释后,古迪亚回到吉尔苏,遵照南塞的意见主持了一系列仪式。之后,他又主持了向宁吉尔苏神的献祭仪式,期待获得宁吉尔苏神进一步的启示。古迪亚遵从神意,从国库中取出各种珍稀材料来制作各种神器,如神车、神驴、神鼓、神斧、神旗等。铭文最后提到,古迪亚再次在睡梦中获得启示,他依照启示举行了脏卜仪式,获得吉兆,神庙建筑工程最终得到确认。
此时,古迪亚已经确认了神祇启示具有真实性。于是,古迪亚昭告臣民,宣布这是全体人民齐心协力要完成的工作。之后,古迪亚开始着手筹备建筑工程,他动员人民积极参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驱逐城市中不洁之人,并再次举行脏卜仪式确定第一步工作的吉凶,即制造建筑用砖活动。获得吉兆后,古迪亚首先举行仪式,他象征性地制作砖模、清理取土坑。这个过程既是确实的材料准备过程,也是一个具有鲜明象征意义的仪式,标志神庙建筑工程正式开始。取土坑和制造建筑用砖的场所经过精挑细选,并且举行过宗教净化仪式,神庙建筑用砖的取土和奠基地点的净化仪式均采用火祭。古迪亚C号塑像铭文明确说明“他(指古迪亚)绘制砖模的蓝图。他在取土坑绘上(宁吉尔苏)的印记。他在洁净之地搅拌(砖)土,他在清洁之地制砖”。1所有建筑用砖按照一定规制制造。考古活动中已经发现这类建筑用砖,一块完整的砖块的体积大致相同,且数量众多。同一个遗址发现的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建筑用砖上还印有统治者的名字。证明神庙建筑用砖具有一定的规制、规格,表现出神庙建筑活动的正规性特征。神庙用地也经过大规模清理、祭祀(火祭)。与此同时,古迪亚举行仪式祭祀众神,通告众神宁吉尔苏神庙的建设活动即将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古迪亚获得众神认可,成为真正的牧人,也就是说他获得了统治国家的权力。之后他开始行使统治者职能,在各地征收贡赋,祭祀众神。与此同时,他也在各地大规模地寻找和制作神庙建筑所需的原材料。为了获得这些原材料,他甚至不惜发动战争。古迪亚在铭文中宣称他打败埃兰人和安珊人,获取天青石和白银,用于修建埃宁努神庙。其他建筑材料的来源也十分广泛——各种木材来自东方伊朗高原和西方阿玛努斯山脉,装饰用石材来自叙利亚各地,金粉来自亚美尼亚,沥青来自今伊拉克基尔库克附近。在原材料准备完毕后,古迪亚开始招募建筑活动所需的各类工匠。准备工作繁杂琐碎,古迪亚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古迪亚的夜晚(?)为宁吉尔苏延长。为了给自己的主人建造家园,他废寝忘食”。2“从南到北,从北向南,古迪亚丈量每一伊库(iku,计量单位)的土地。他钉下标记桩,并逐一亲自检查。这让他无比快乐。”3古迪亚在每一个环节都以博取神祇欢心为第一要务,祈祷、祭祀、贡献活动遍及每一个环节。
一切准备就绪,奠基大典如期举行。典礼上群神毕至,古迪亚象征性地举起砖模和篮筐放于头顶,洒水祭祀,他用糖浆、奶油、香料、树脂等祭祀群神,他象征性地制造出第一块神庙用砖,之后神庙专用砖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整齐地码放在已经规划好的神庙土地上。奠基典礼整整持续一天,拉伽什城邦万民同庆。古迪亚头顶砖篮的形象也是古代两河流域统治者传统的仪式形象之一,雕刻和刻画早王朝拉伽什统治者乌尔南塞、乌尔第三王朝国王乌尔纳玛和新巴比伦国王纳布尼德头顶砖篮形象的锥形奠基物、奉献石板等遗物在考古活动中相继发现。锥形奠基物在两河流域建筑遗址中不断发现,其象征意义在该文献中有明确说明:“古迪亚,建造房屋者,将建筑篮置于头顶,就像戴着圣冠。”4
奠基大典标志着神庙建筑工程正式开始。古迪亚在铭文中极其详尽地描绘了神庙建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细节,包括功能区的划分、门楣的材料和装饰、神殿的结构。他详细描述了各类建筑的装饰材料,甚至包括神庙区域内的树木种植、石碑的位置和命名、装饰物形状、大门形式等等。
神庙建筑完成后,古迪亚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建成后的神庙区域划分明确,各个房间功能依次确定。古迪亚再次举行大型祭祀仪式,上告神祇,下昭臣民:神祇的住所已经落成。众文武大臣随同祭祀,古迪亚主持致辞、献祭活动。
新年到来的时候,古迪亚主持盛大的迎神仪式,神像正式入住各自的神殿。在仪式上,神像身披华衣,珠光宝气,丰富的祭品——糖浆、黄油、葡萄酒、牛奶、水果、蛋糕、椰枣、葡萄——摆放在祭台上。从清晨到深夜,全民欢庆,载歌载舞。古迪亚向诸神一一介绍神庙各个区域的功能,引荐各司其职的神庙官员,展示各类进献给神祇的神器。迎神入住仪式举行的时间并没有在这篇铭文中明确说明,不过古迪亚塑像铭文明确说明该仪式在新年举行。其他城市神祇神庙的迎神仪式也在新年举行。在后世,新年庆祝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并且以国王主持祭祀众神的仪式为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国王也通过一系列仪式宣誓自身拥有神授王权,重新确认各地臣属的忠诚,考核现任官员。其中的部分内容已经在这个时期的新年活动中出现。前文已经说明,古迪亚在建筑准备活动中获得神祇认可,开始行使统治者职权。在古巴比伦时期抄录的《南塞神赞美诗》中也记载苏美尔时期的神庙官员在新年期间停止行使职权,接受考核,考核通过后再重新行使职权。
最后,古迪亚贡献长篇祈祷辞,祈祷自己万寿无疆、国家长治久安。这是整篇铭文的终极目标,通过长篇大论的事无巨细、喋喋不休地叙述神庙修建过程,古迪亚表达了希望统治长长久久,国家富强安康的意愿。
建筑神庙是古迪亚统治生涯中最重要的大事。研究证明,古迪亚在位期间修建或重建神庙达到24座,最为重要的一座是拉伽什城市保护神宁吉尔苏的埃宁努神庙,其他23座神庙也大多集中在吉尔苏神的埃宁努神庙区。另外,古迪亚也在拉伽什和宁金及其他城市开展过修建或修缮活动。其中,G号塑像刻画了古迪亚端坐的形象,他的膝盖上刻画了神庙布局图及测量工具,1描绘了建筑者的形象,也表明这个时期的统治者所承担的一个重要职责——修建圣所,安置众神,以此保证国泰民安,统治顺畅。
四
古迪亚滚筒铭文中记录了神庙建筑活动中举行的各种仪式。在神庙建筑活动的各个阶段,古迪亚都举行了各种各样的仪式。这些仪式依建筑流程可划分为准备仪式、奠基仪式、落成仪式、神像乔迁仪式和日常供奉仪式等;依仪式类型可划分为占卜仪式(占梦和脏卜)、祭祀神祇仪式、庆祝仪式;依仪式目的可划分为净化仪式、燔祭、水祭;依祷词内容可分为祝福仪式、祈求仪式等。这些仪式的参加者身份和人数各异,有局限在极少数人的祭神和占卜仪式,也有万民同庆的庆典活动。仪式举行的地点也不尽相同,既有跨越城邦各地的占卜、祝祷和庆祝仪式,也有在神庙中某个特定地点举行的占卜、贡献、献祭仪式等。
多数仪式在古代两河流域传统中反复出现。古迪亚滚筒铭文中出现了两种占卜仪式,一种是占梦,一种是脏卜。古迪亚在睡梦中得到宁吉尔苏神的指示,他寻求解梦女神南塞的解释。文献用很长篇幅详细描述了南塞女神的解梦词。梦是古代两河流域文献中常见的统治者阐释自身拥有神圣权力的手段。这个传统也延续后世,在《圣经》中多有记载,遂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传统。另外一种占卜手段也拥有悠久历史,这就是脏卜。它是一种利用羔羊内脏进行占卜的方式。两河流域最早的脏卜活动记录可以追溯到西帕尔半人半神的上古王埃美努兰基(Emenuranki)。据史料记载,太阳神沙马什和雷神阿达德赐予埃美努兰基油卜和脏卜技艺,他又将这项技能传授给当时几个主要城市:尼普尔、西帕尔和巴比伦。2早王朝时期,城邦统治机构中已经有专门司职脏卜的官员。他们的职责是通过脏卜给出的兆象选拔官员、确定修庙建宫的时间、选择出征时机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脏卜仪式是王室专司仪式,特别在苏美尔人统治时期,脏卜仪式的目的大多与修建神庙、选拔神庙官员有关。在古迪亚文献中,古迪亚数次主持脏卜仪式,主要确定神祇启示的内容是否属实、神庙奠基时间、
落成大典举行时间等重要事宜。古迪亚滚筒铭文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古迪亚用白色的羔羊作为脏卜用羊。白色羔羊是最高等级的占卜用羊,说明与神庙建筑有关的脏卜活动最为重要。
在奠基仪式中,古迪亚举行泥砖取土之地和奠基之地的净化仪式。这个仪式具有明确的象征意义。统治者主持清理选定的取土区域,用火焚烧,净化泥土。古迪亚象征性地用经过净化的泥土制造出第一块砖,神庙建筑活动正式开始。用火焚烧净化是古代两河流域仪式中常见的净化手段。城邦的环境和居民也需要经过净化,古迪亚在整个城邦范围内开展大规模卫生清理运动。同时古迪亚下令整顿社会秩序,保证所有官员仁慈执政(像经过梳理的羊毛一样),保证所有人不会有虐待动物的行为,不会有打妻骂子行为,不会有人传播谣言,所有不洁之人都将被迁至城外,停止所有哀悼、入葬活动,以及废除债务等,以此来突出统治者高度重视为神祇修建神庙的活动。
另外,火与水也广泛用于祭祀活动。燔祭和水祭是两河流域历史上常见的仪式类型,主祭者——
一般是统治者,偶尔也有神庙大祭司——将动物和植物油脂等在特殊容器中焚烧,燃起的烟和香味供神祇享用。用于水祭的液体不只是水,还有葡萄酒、大麦酒等酒类和果汁,主祭者同样用之供奉神祇。水和火是自然界的物质,代表大自然的力量,二者都被认为具有流动性和不可预知性,因此,它们成为古人与神祇世界交流的途径,也常见于古代社会的各种仪式。水和火在古代社会多数仪式中也同样发挥着净化作用。
在盛大的建筑仪式的各个环节,仪式主持者也强调民众的广泛参与。神庙建成后,全城同庆,古迪亚下令废除债务,全民联欢7天,庆祝活动上统治者强调平等、和谐、公正,同时祝福鳏寡孤独均有所养。这类普天同庆的仪式已经表现出后世两河流域全国性庆典仪式的主要特征。保护弱者、供养鳏寡孤独的统治理念早在早王朝末期已经成为苏美尔王权观念的主要内容之一,早王朝拉伽什城邦的最后一位统治者乌鲁卡基纳(Urukagina)在其改革铭文中提出保护城邦中的弱者。100多年后,古迪亚再次提出这个观念。最终,保护弱者的观念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乌尔纳玛法典》、古巴比伦时期的《汉穆拉比法典》等国家法律中固定为古代两河流域统治者必须承担的统治责任。
通过一系列复杂多样的仪式,神庙建筑活动表现出神圣性、盛大性和复杂性特征。统治者借此向神祇,更主要地是向臣民宣示自己的统治权力。
五
苏美尔统治者的主要职责包括:保卫国土、扩张领土、服侍神祇、修建维护神庙、保证农业生产丰产丰收、保护道路交通系统、保证人民生活富庶平安等等。1其中修建或修缮神庙一般是一个统治者即位后首先要着手进行的大事之一。修建、修缮神庙以及神庙日常维护和供奉工作的相关记载反映出神庙建筑活动与两河流域王权统治具有密切关系。
首先,统治者处处强调他与神祇之间关系密切,以此证明他的统治具有神圣性。根据古代苏美尔王权观念,统治者的权力源自神祇,神祇赐予统治者统治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权力,他实际上是神祇在人间统治的代理人。2统治者必须恪尽职守,虔诚侍神,善待百姓,获取神祇的信任,才能够保证他的统治稳如磐石,屹立不倒。古迪亚主持的神庙建筑活动的所有程序均是在强调其统治具有神圣性。在神庙筹备阶段,古迪亚从梦中获得神祇启示,之后他通过各种方式证实、确认这个启示,其间,他奔走于拉伽什城邦各地,通过反复举行各种仪式确定、确认神传达了修建神庙的指示,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向臣民宣示他的能力和权力的过程,显示他拥有直接与神祇沟通的能力,是神祇认可的合法统治者。后世乌尔第三王朝的统治者乌尔纳玛和舒尔吉也曾经在重建的神庙前举行类似仪式,这些仪式类似于国王巡狩行为,主要目的是展示统治疆域和国家实力。修建神庙是苏美尔统治者的职责之一,同时也是特权之一。只有统治者能够与神祇直接对话,直接从神祇处获得启示,也只有统治者有权下令修缮神庙。在古迪亚滚筒铭文中,古迪亚事无巨细地描述了神庙建筑的过程。在已发现的17个古迪亚时期的年名中,多数命名与修建神庙、供奉神庙有关,有些年份以神庙建筑过程中的部分核心步骤命名,比如制作砖模之年、制作建筑用砖之年、制作乐礼器之年、制作武礼器或制作神像之年等。古迪亚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这些建筑细节的目的无疑是反复强调他的统治获得了神祇的认可。
其次,统治者强调自己的神圣出身,证明他的统治具有合法性和正统性。古迪亚多次指出他是女神伽图姆杜格(Gatumdug)的儿子,是恩利尔神擢拔之人,是神任命的牧人。这些描述上承早王朝时期拉伽什统治者的称谓传统,埃阿纳图姆(Eanatum)时期的文献中记载:“恩利尔神赐予他力量,宁胡尔萨格(Ninhursag)女神哺育他,宁吉尔苏和南塞神选择他。”1在古迪亚之后,乌尔第三王朝统治者也用相似的词语描绘自己。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编纂完成的《乌尔纳玛法典》的前言中,有“天神安努(Anu)和众神之王恩利尔赐予乌尔纳玛王权,授予他在领土上建立正义和真理的职责。太阳神和正义之神乌图(Utu)帮助他建立了司法体系”的陈述。2显然,神祇的哺育、擢选、任命、赐予力量、赐予权力、行使公正职权等是苏美尔统治者确认合法地位的主要内容。
再次,统治者强调自己统治具有权威性、控制力和影响力。古迪亚动用全国之力修建神庙,他动员人力、整饬社会秩序、动用国库和国家力量获取建筑材料,这既是晓谕天下,也是显示其统治势力的过程。古迪亚在证实、确认神祇启示的过程中往返于拉伽什城邦各地,这应该反映出他统治的领土范围。在建筑材料准备的过程中,他反复提及来自各地的建筑材料,这个囊括阿富汗山区、伊朗高原、海湾地区的庞大区域应该是该城邦国家贸易活动所及的地区。拉伽什第二王朝的领土范围是学界讨论较多的问题,一些观点认为古迪亚在文献中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其神庙建筑材料来自多地,证明这些地方已经处于拉伽什第二王朝的统治之下。部分观点则强调这部分陈述的宣传意义大于实际价值。关于边疆界限,有观点认为,在古代社会并不存在近现代国家间那种明确的边境线,古代国家的边疆地区应该是文明、文化及社会间交往的过渡地带,古代国家的领土范围应该覆盖较大的区域,实际上是势力范围,可能并非确实占有的领土。古代国家的统治者也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维护这个过渡地区的稳定,如何保证贸易交流路线的平安畅通上。这个结论应该也适用于古代两河流域早期国家,包括古迪亚时期拉伽什国家的领土状况。古迪亚并非第一个开辟海湾通道、伊朗高原通道和幼发拉底河中上游通道的统治者。对外贸易活动向来是两河流域居民重视的活动,甚至在国家没有形成的时候,长途贸易活动就已经成为古代西亚居民生活的主要内容。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的乌鲁克时期,两河流域南部居民就已经与叙利亚北部、伊朗西部、海湾地区、两河流域北部地区建立了频繁且密切的贸易往来关系。1甚至早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安纳托利亚的黑曜石贸易就已经覆盖了极其辽阔的区域。不过,古迪亚能够与海湾地区建立直接贸易关系至少证明他应该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占据海湾咽喉的乌尔城市。另外,古迪亚还大张旗鼓地整饬社会秩序、征集赋税和土地,彰显其对于国家的控制力。他整饬社会秩序,提出保证所有官员仁慈执政,保证所有人不会有虐待动物的行为,不会有打妻骂子行为,不会有人传播谣言,这些也表现出传统苏美尔国家统治者仁慈、公正、正义、保护弱者的传统形象。古迪亚修建神庙的活动动员了全国的人力。文献记载古迪亚招募了来自3个团体(im-ru-a)的劳动力,三者各有标志(?u-nir),分别是宁吉尔苏、南塞和伊南娜的神圣标志,这些团体应该是古迪亚统治时期的基层劳动力组织。总之,苏美尔统治者通过征集建筑材料、招募工人、保证供给、工程组织等行为表现出他的统治具有权威性。
最后,古迪亚强调修建神庙和善待神祇的目的是祈求神祇保佑国泰民安,这正是所有古代社会统治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根本。古迪亚统治的主要成就是为多位神祇修建或修缮神庙,这些神祇有的是拉伽什城邦的守护神,比如宁吉尔苏;有的是其他苏美尔神祇,比如王权神和大气神恩利尔、金星女神和丰产女神伊南娜、智慧神和甜水神恩基、占梦女神和丰产女神南塞等。他们是苏美尔人主要崇拜的神祇,而且他们的基本属性大多与农业生产活动等有关。这说明古迪亚主持神庙建筑活动是行使统治者职责的必要工作,也以祈求国泰民安为主要目的。这项职责也是苏美尔早期统治者拥有的一个基本职责。据早王朝时期的拉伽什统治者乌尔南塞的铭文记载:“乌尔南塞,拉伽什之王,古尼杜(Gunidu)之子,修建了宁吉尔苏神庙,他修建了伊布伽尔(Ibgal),他修建了南塞神庙……他利用迪尔蒙的船只运输外来木材……”2这个描述与古迪亚滚筒铭文及石像铭文的相关记载何其相似,苏美尔王权传统一脉相承的特点已经一览无余。
古迪亚滚筒铭文详细记录和描述了拉伽什第二王朝统治者古迪亚修建拉伽什城邦保护神宁吉尔苏神庙的过程。文献中反复强调该统治者拥有与神祇沟通的能力,拥有众神赐予的能力和权力,他承担着苏美尔统治者勤谨侍奉神祇的职责,他担负着神祇赋予的统治臣民的职责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苏美尔统治者的建筑神庙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政治行为,是通过神庙建筑活动强调统治者的统治具有神圣性、正统性和权威性的政治宣传行为。另外,这篇文献中反映出来的统治者的称号和自我描述、统治者的责任和义务等具有一脉相承的苏美尔王权观念特征,也对后世两河流域君主的王权观念产生深远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