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不如乐之
2014-10-11伍霖
伍霖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孔丘的克己复礼,是庄周的逍遥云游。语文陪伴着代代人,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又一个脚印。正因为有了语文,我们的智慧火花才会闪现,我们创作的热情才会激昂。语文在生活中,不断地让我们体验,给我们启迪。
怎样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时乐在其中呢?我在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课外学习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明确预习方法
大多学生预习只停留于语言文字层面,只是粗略地读一遍课文而已。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一般的课文,在初读课文时应:①解释不懂的字、词、句,生字还应注音;②了解作家及其创作背景;③概括主要内容;④理清写作思路;⑤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及表达技巧;⑥写出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精读课文时积累好词、佳句。预习笔记可以写在书上,也可以写于练习本中.在教学中把预习的成果纳入课堂中来。课堂上同学们的预习成果哪怕有一点点可取之处也应充分肯定,让学生感觉到预习中的乐趣。
二、创造教学情景
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首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较早进入到课文中,使其产生急于去学的冲动。比如学习李煜的《虞美人》,可以播放有关介绍李煜的视频,在《虞美人》的歌声中感受其如春水般的愁绪。在课堂上,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三、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大多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来讲课,当当“老师”。记得有一次,我先让几个写作较突出的学生作好准备,上讲台授课。那堂课,我明确了要求后,其他学生非常好奇,感觉特别新鲜,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然后陈述构思的过程以及作品中的优缺点,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重新审视,能够有新的认识和体会,印象极为深刻,效果比较明显。作文课以讨论的形式进行,每小组成员(四人为一组)一起来评组内的作文,相互点评,记下讨论笔记。
四、让学生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给学生一点空间,他们完全能够提出属于自己的问题。一般而言,导入课文后学生都会有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都较浅,只要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就可以解决了。如《项羽之死》一课,学生提出:项羽为什么不过江东,他该不该过江东?经过讨论他们自己解决了问题,在探究讨论过程中,他们往往会为有新的发现而欣喜。“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语文课堂教学重在导“思”,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五、讲究授课的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言之有情,以情动人。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调应有变化,有起伏,抑扬顿挫最为合适,这样,学生听来不会感觉单一、苍白。教态、表情、良好的情绪和饱满的教学热情等等,都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的评价也应生动得体,老师对学生真诚的赞扬,往往会使学生如沐春雨,如坐春风,欣喜不已,比如在学习《氓》时,探究“女主人公的婚姻为什么不幸福”时,许多孩子说到“爱情要保鲜,婚姻要经营”,我称赞他们的看法很有现实意义,通过比喻告诉孩子这个道理,“经营婚姻,就像织毛衣,一针一线,小心而谨慎”,如此,孩子就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谈心,让学生感到你可亲可敬,让他们喜欢你,从而使他们“爱屋及乌”。把学语文当成一种快乐。老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不能戴有色眼镜,不能有居高临下之态。应尊重学生,可以让学生自选方法来学习语文,使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的向往!
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涵盖的内容很多,也很广,所以语文的教育还应当走出课堂,进入更为广阔的课外天地,这对于课堂教学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具体做法可以是鼓励学生阅读名著,扩大阅读量,做生活的有心人,注重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美的,与语文结伴,人生便充满阳光。语文教学的生命在于灵动,语文教学的魅力在于本真,语文教学的动力在于超越。精彩的语文,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青绿。让我们在清闲午后,在落日黄昏,用心去品尝语文的精彩吧!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第三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