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脚丫”逛感知博览园

2014-10-11王雪娇杨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博览园小脚丫联网

王雪娇+杨萍

● 案例背景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为教育建立了一个泛在的学习环境,关于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很多学者从教学管理、环境创建等方面也进行了探究和思考。[1]2013年9月,无锡市启动了“感知教育”工程,依托中国教育电视台建设了“感知生长”农植园、校园数字“气象台”和“仰望星空”数字天文台等,将物联传感技术率先应用到国家教育新媒体平台。[2]无锡市新区南丰小学的学生们在“开心农场”种植蔬菜,通过微型校园数字化农植园系统,收集、处理、发布从农场观测到的信息,分享种植经验。[3]但是目前物联网环境下教学的开展仅仅停留在参观、探究与考察层面,没有对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本次教学活动,力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走进博览园去感知、去研究,通过理论的支撑,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活动,进一步探究物联网环境下合作学习活动的实践内涵,并带动他们主动学习,拓宽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对其提供更多元的途径、更丰富的资源、更多角度的学习方式。本次活动以无锡市感知中国博览园为环境依托,在物联网技术支持下,对感知教育进行一次更积极、更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 案例呈现

1.前期准备,赢得科学引领

我们将本次活动定位为体验、探究和整合三个层级,逐层递进,使学生从易到难,深化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活动开展前,我们同任课教师一起对课程学习内容进行了推敲和讨论,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及学习能力。首先对活动参与者进行了选择,确定在五年级每班选5人共40位各方面水平相似的学生参与活动;然后对学习任务进行了初步拟定,确定了活动开展的三个阶段以及每阶段的基本任务;最后我们联系了新区感知博览园,得到了博览园工作人员大力的支持,为活动顺利展开铺平了道路。

在前期准备时,学生们利用网上搜索、手机查询、分组收集资料等方式,积极储备相关知识。学生家长也提供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设备在小组活动时适当使用,为信息的有效分享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博览园中的物联网环境让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我们将最终确定的探究项目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做成二维码的形式,供学生扫描学习。在活动开展前期,我们针对二维码的知识给参与活动的学生开展了“有趣的二维码”的讲座,指导学生使用并识别二维码信息。

2.初次探索,联系实际思考

通过精心的准备之后,参与活动的师生第一次走进感知博览园进行参观体验,学生初步感知了物联网技术的神奇。

回校以后,我们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了初步访谈,了解学生的活动参与态度以及探究态度,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哪些项目是你最好奇的”,经过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与探讨,最后,活动确定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智能家居”、“智能水处理”、“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智能安防”五个项目,计划在第二阶段继续深入探究。

根据教师讨论的结果以及访谈所得,我们设计了探究阶段的两个任务。任务一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进行项目探究的过程中对项目知识点进行掌握和了解,挖掘学生系统化、迁移性的思维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将不同的观点和信息整合表达的能力;任务二的目的是锻炼学生信息搜索与筛选以及表达的能力。具体任务如下:

任务一:解决教师给出的五个问题(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之一)。①家乡的原生态农业与智能农业之间有什么不同,利弊是什么?②智能家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使用会不会有困难、困难在哪里?③智能交通的功能是什么,改变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利弊是什么?④家庭安保的好处是什么,安防系统是如何运作的?⑤水污染有什么危害,有了智能治理水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减少水污染?

任务二:绘制参观指南。①明确参观点的路线(场馆提供缩略图);②列出并详细介绍所选参观点涉及的内容;③拍摄与介绍内容相对应的照片。

3.更新目标,主动展开学习

根据探究任务设计,我们再次带领学生来到了感知博览园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比起第一次“面面俱到”的参观,第二次的“逛”,则是有备而来。学生们都有了自己的设想与疑惑,也能更熟练地借助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等智能化设备记录与查询相关信息。

在开始活动前,教师设计了情境:“四年级的弟弟妹妹们五一要来参观物联网博览园了,但是人太多,老师们不能一一带领,所以今天需要大家熟悉博览园,解答老师们的疑问,这样,五一的时候,你就可以代替老师们的角色,充当场馆小导游,为四年级的弟弟妹妹们讲解博览园的知识了。下面我们一起完成任务卡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然后,我们把学生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学生按照协作脚本分工,自主确立角色(分为组长、记录员、小记者)。B组则没有事先安排,学生比较随意地参观和完成任务。

在最后的记录答题程序中,学生都能认真记录活动步骤,细致地记下任务卡的完成度与自己的想法,也能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与组员在活动中的表现。从答题情况看,A组因为分工明确,目的性强,活动的结果更好,也更有效率。在一些答卷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学生独特的想法,其构思新颖,结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他们还考虑到了工作效率、环保等多方面的因素。第二次逛博览园,带着目标与疑问的学生渐渐多了,懂得提问、懂得反思的学生较第一次也明显变多了。

协作脚本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定义协作学习过程,明确协作小组成员的角色、任务以及任务的执行序列,减少成员间协作的不确定性,有助于生产性互动发生,已成为促进协作小组有效交互的主要手段之一。[4]

有研究表明,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方式带给学生的评价意识的竞争性使得学生对于合作持有消极态度。但如果学生觉得合作学习能有利于自我的发展,那么他们打心底会乐于合作。[5]所以,我们在本次活动中增加了学习者互评环节,尤其是实验组的角色分工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及成长意识促使其为了获得同伴的好评,能够更加投入地进行学习。endprint

活动结束后,我们选择两大组中各两个小组进行小组焦点访谈,随机选择10名学生进行个人访谈,同时还对两名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以期了解学习者和教师对于本研究设计的合作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访谈的问题有: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形式吗?(小组、个人)活动中你扮演了什么角色?(个人)你满意小组成员的表现吗?(个人)你觉得完成任务有困难吗?困难在哪里?(小组、个人)您认为孩子们的表现如何?哪个小组的表现比较满意?(教师)您认为这样的活动开展对孩子有什么好处?(教师)您认为活动流程以及细节的设计还存在哪些问题?(教师)

● 案例反思

两次探访感知博览园,目的是让学生在渐进探索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合作,发挥特长,在活动中自主提问,自主解疑,自主创新。这一活动虽然历时较长,但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效果较理想。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1.立足本地,拓宽教学资源

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资源是开展学校“十二五”课题的重要条件。感知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本次活动为例,感知博览园以应用体验为主,辅以声、光、电展示,也能与学生手中的智能设备产生交互联系。学生的学习资源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与延伸。学生利用物联网技术,让博览园成为了他们磨砺成长的舞台。立足于本地,从本地区的人文环境、科技成果、技术背景等具体的资源出发,并有机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来进一步深化活动主题,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成长。

2.基于现场,深挖学习潜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身实践对学生的教育影响是终身的。本次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们能亲身感受到物联网技术的神奇。学生在博览园的现场,能深刻地感受到物联网的形成将允许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人之间进行便捷、无缝的连接。通过现场的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内驱力,让他们越学越想学,学生创新的火花在活动中逐步闪现。这样听得到、看得到、走得到、做得到、问得到也想得到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启发性。

3.关注学生,收获个性体验

感知教育注重学生的体验,更提倡学生的主动创造。两次的感知博览园之行,是学生在“逛中学、学中逛”的经验重组的活动,是要让学生在调查访问、资料收集、演示操作、交流讨论、反思体会中进行学习探究;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第二次逛感知博览园,学生不再是无目的地学习,而是有针对性地培养了自己组织、分析、交流、动手实践等能力。活动设计以探究性为主,尊重学生的兴趣,适应每一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殊需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不再仅仅是旁观者,更是参与者、创新者。

4.参与引导,定位教师角色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负责总体计划的起草、学生的组织分工、学生材料的收集反馈,以及再实践方案的指导。但指导教师不再具有“一锤定音”的权力,也不再是事必躬亲的“独裁者”。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不指导;学生能思考的,教师不暗示;学生通过探究、交流可以自己理解的,教师不代替。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也更利于学生自主思考,提出新的见解。在活动中,教师将思考权、发言权还给学生,创设各种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的情境。教师还能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与学生取得信息的反馈与共享,为学生提供及时应有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贺志强,庄君明.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2):77-83.

[2]无锡市中小学引入物联网教育[EB/OL].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10-09/25/content_20988345.htm,2010-9-25.

[3]物联网走进无锡小学 孩子们“开心农场”种蔬菜[EB/OL].http://news.thmz.com/col44/2013/02/2013-02-281238049.html,2013-2-28.

[4]贺明华.影响中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因素浅探[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03):41-43.

[5]余亮.协作脚本的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0(05):73-79.endprint

猜你喜欢

博览园小脚丫联网
“身联网”等五则
浅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设计问题及解决策略
两个愿望
国内首座古民居博览园已初具规模
抢占物联网
小脚丫斑马线
广西·田东建成中国杧果文化博览园
奔跑吧,小脚丫
迷路的小脚丫
可再生能源与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