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联》一课的教学效果分析

2014-10-11王梦雪谭贺张语函钟永江陈明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平均分电子书对联

王梦雪+谭贺+张语函+钟永江+陈明

在2014年7月刊的“整合视导”栏目的文章里,我们从智慧教学的视角出发,以初中语文综合实践课《对联》为例,设计出了一节在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课例。本文依托《对联》一课案例对象,选取长春市103中学为试点学校,以七年级六班为电子书包实验班。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两种模式进行教学,利用准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分析基于电子书包环境下该节课的应用成效。

● 实验前期准备

1.搭建实验环境

此次实验依托语文实践课《对联》为实践案例,选取长春市103中学七年级六班为电子书包实验班,在2014年5月完成了实验环境的搭建。实验器材包括:电子黑板一块、电子书包学生机51部(一对一配发)、电子书包教师机1部以及由3部路由器搭建的无线局域网覆盖的教室。

2.选取实验对象

实验选取七年级六班和七班两个各方面情况相近的班级为实验对象。七年级六班为电子书包实验班,七年级七班为对照班。七年级六班共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19人,年龄分布在12~13岁,七年级七班有学生42人。

3.准备实验材料

教学材料: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综合实践课是帮助学生吸收中国文化精华、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智慧形成的阶梯。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民俗,被称为“诗中之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测试材料:问卷测试,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进行实验前测和实验后测的问卷记录,实验所使用问卷调查由我们自主设计,从学生使用电子书包操作情况、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这几个方面进行测试。

4.熟悉实验产品

在实验开展前,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对所选用品牌的电子书包进行了三个月产品体验,熟悉并挖掘电子书包产品在教学应用中的软硬件功能。并在2014年3月份,由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对长春103中学电子书包实验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产品使用培训。通过理论讲解、实物操作的方法来教授师生使用电子书包,通过一节课的真实课堂环境使用确保师生掌握电子书包的操作,并在实验开展前的学习中逐渐熟悉产品功能,将电子书包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 应用实验过程

实验实施过程中,两个班级由同一学科教师陈明老师执教,教学内容、进度相同,两个班上课的课时相同。对照班照常进行课堂教学,实验班在实验前期减少普通课堂授课,更改为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随着教师和学生对产品的进一步掌握,由每周的一次增加到每周两次、三次。教师在实验班和对比班分别进行了《对联》一课的教学,笔者在学校进行听课、观摩、记录。实验班具体应用学习过程如下。

1.课下学习

【赏对联】在上课开始之前,学生利用对联专题网站自主学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记录总结并在交流区发布,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心得。

2.课上学习

【引对联】师:请大家打开电子书包,找到对联图片,从这幅对联中猜一猜,老师是从哪里来?(教师公布答案:合肥)我在来合肥之前,别人给我讲了许多关于合肥的传说、谜语,还有人送给我一副对联,对联的上联是:读信要开封;下联是:相扑须合肥。对联是中国特有民俗,无论是皇帝的金銮殿还是百姓的茅草屋,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对联,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广阔的对联世界。

学生积极踊跃地抢答,仔细认真地听教师讲解。

【说对联】师:在学习这节课之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在自学网站预习。下面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感受或者发现的问题。

学生积极发言,畅谈预习的收获和遇到的问题。

【赏对联】师:(将学生分成春联、寿联、商业联和励志联四个合作小组)请各组同学在电子书包中进入对联欣赏工具,根据出示的图片或对联上句,选出你们成果中最欣赏的一副对联并推屏展示。各组派一名同学阐述理由,时间5分钟。

各个小组分别进入对联欣赏工具,和组内成员交流讨论,最后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阐述理由。

【写对联】根据赏对联环节中学生的发言情况,教师总结创作对联的方法:联想想象、善用修辞、巧用典故、修改成联。接下来,根据赏对联时教师的引导,学生想象、联想,师生共同对出下联。

【贴对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电子书包分别给出书房、葬礼、寺庙、婚庆、店铺、新年的大门口等场景,并提供几十副对联,要求学生将对联贴入相应的场景中。另外,学生可以现场用笔墨纸砚题对联。

● 测试分析方法

1.课堂结构调研

为了测试分析基于电子书包环境下《对联》这节课例的课堂结构是否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有转型,因此通过对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观察,采用弗兰德斯的分析方法进行课堂结构调研。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FLAS)是美国学者弗兰德斯(Ned Flander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结构性的、定量的课堂行为分析技术。该系统大致由三个部分构成:①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主要是对师生的言语互动进行研究,将课堂的言语活动分成10个种类,如表1所示。②观察和记录编码。观察和记录编码时,弗兰德斯主要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每隔3秒钟研究者依照分类表记录最能描述教师和班级言语行为种类的相应编码,记在相应的表格中。③对得到的数字进行数学处理。采用的数学处理方法包括矩阵分析或曲线分析。

表1

分类 编码 内容

教师

语言 间接影响 1 表达情感

2 鼓励表扬

3 采纳意见

4 提 问

直接影响 5 讲 授endprint

6 指 令

7 批 评

学生语言 8 学生反应

9 学生主动讲话

沉默 10 无有效语言

2.问卷调研

(1)电子书包应用效果测试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哪些因素影响电子书包在该节课例中的应用成效。分析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模式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有实质性的帮助以及对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调查研究。

实验前问卷的编制主要从学生基本信息、学生对电子书包的先前知识经验、学生使用电子书包学习的态度以及电子书包的教学模式应用这四个维度来展开。其中,基本信息(1~2题)主要包括性别和年龄;先前知识经验(3~5题)主要包括是否听说过电子书包或使用过类似的产品;使用电子书包学习的态度(6~8题)主要包括是否喜欢及原因、是否愿意使用;教学模式应用(9~11题)主要包括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学生学习带来的变化。

实验后问卷的编制主要从产品对教学的支持、电子书包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电子书包教学模式对语文学习的改变这三个维度来展开的。其中,产品对教学的支持(1~2题)主要包括产品支持教学存在的问题;电子书包教学模式对学习动机的影响(3~6题)主要从凯勒的ARCS模型的四个方面考量是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兴趣有影响;电子书包教学模式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改变(7~12题)主要从学习效率、参与主动性等方面考量电子书包教学模式是否对学习语文有一定的改善。

(2)学生批判性能力测试

该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在使用电子书包构建的智慧课案例《对联》之后,与传统课堂教学同样课程相对比,其批判性能力是否有提升。因此,笔者根据批判能力测量问卷《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为设计依据,在(CCTDI)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能够有效地测评批判性人格特质。这一测量表CCTDI共有7个维度,其中思维开放性的一致性最低。人们可以通过分析CCTDI的7个维度看到,该维度体现的文化特征最为明显。思维开放性维度的内在一致较低。

将问卷分别发予实验班和对比班的学生进行测试,从而分析电子书包环境下的《对联》课例是否提升了学生的批判性能力。

(3)学生创造性能力测试

为了进一步获取实验班与对比班在实验之后,学生创造性能力是否提升的问题,笔者参照了托兰斯创造性思维能力测验(TTCT),制定了测试学生创造性能力的问卷。测验共由3个任务组成,分别为“同句不同语境任务(T1)”、“不同语气表达任务(T2)”和“词语流畅性任务(T3)”。T1、T2、T3均为笔试,3个任务均限时5分钟,共需15分钟。

(4)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测试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同样是考量课堂教学情况的重要评价标准,根据本实验的需要笔者参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并征求了专家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意见,制定了相应的考查问题解决能力的问卷与评价指标(如表2)。

表2

问题

解决

能力 能从信息中提出相关问题

能与已知知识产生联系

能从生活中收集信息

能够认识到与同学讨论的意义

能够及时总结反思

能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 成效测试与结果分析

1.课堂结构调研结果与分析

本节《对联》课例课片长45分钟,采用3秒的间隔抽样,编码时出现的一些不确定的课堂行为作如下具体界定:同一个3秒钟内发生了多种行为,记录下所有的行为;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都参与活动,积极发言、互相讨论,这些都记作“学生主动讲话”;学生计算问题时的沉默记作“学生反应”;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没有语言行为的情况,记作“教师讲授”。

经过对课堂的记录分析,我们得到了如图1、图2所示的数据分析结果。

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该课堂中教师语言比率为26.5%,学生语言比率为68.3%,学生的语言行为占较大比重;课堂沉寂比率为5.3%,说明课堂结构的安排合理,堂氛围融洽;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例为119.8%,说明本节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比例为188.5%也可看出,教师对学生的讲话以接纳、鼓励为主,从而使整堂课的气氛比较宽松,进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图2教师和学生语言比率动态特征曲线中可以看出,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师生互动效果较好,这有利于师生情感间的沟通和交流,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说明这节课例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转变成充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从课堂体例上可以看出,将课堂充分地还给了学生。

2.问卷调研结果与分析

(1)学生批判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做了如下处理,班级学生数47人,参加测试人数45人,其中有无效问卷5份,回收有效问卷共40份,所有数据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在每个量表中,分数处于10~30分这一区间里,表明批判性思维倾向较差;处于40~60分这一区间,表明批判性思维倾向较强。对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批判性思维有所提高。总分在210~280分之间,表明被试者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处于矛盾的范围内;低于210分者,表明被试者的倾向与批判性思维严重对立;达到或高于350分者,表明被试者的批判性思维倾向全面增强。从测试结果得出被测班级的平均分明显提高,说明学生的评判能力有所提高,且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利用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这节《对联》课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语文相比,学生的总体批判能力大幅度提高,且效果显著。

(3)学生创新性测试结果与分析

分别对A、B班进行创新能力前测,测试结果如表3。endprint

表3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总分 平均分

A班 45 8 2 199 4.7

B班 45 8 2 202 4.8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知,在未使用电子书包的情况下,两个班级创造性思维平均分分别为4.7、4.8,分数偏低,学生创造性思维较差,在整理问卷过成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做答问题时的变通性和独特性很差,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较好,说明学生的思维具有局限性。

经过对A班实验班进行《对联》一课在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课例与对比班B班以传统方式进行《对联》一课的学习之后,分别对两个班进行创新能力后测,测试结果如表4。

表4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总分 平均分

A班 45 9 3 243 5.8

B班 45 8 2 204 4.9

通过后测成绩可以看出,A班应用电子书包后,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且高于B班;且可以看出B班前后测的平均分值变不大,说明其班级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并没有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做了如下处理,班级学生数47人,全部参加测试,共回收45份有效量表,所有数据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从表5中可以看出前测的标准差为1.08,后测标准差为1.26,说明大部分学生分数与平均分之间差异不大;平均分由2.78提高至4.16,上升幅度很大,效果显著;从图3可以看出前测分数大部分集中在2~4分,后测分数大部分集中在3~6分,得4分以上的学生数明显上升。

综上所述,利用电子书包语文实践课《对联》中,相比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语文,学生的总体问题解决能力有所提高,且效果显著。

● 结语

《对联》一课,我们从智慧教学的视角出发,设计出了一节在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课例。本文依托《对联》一课案例对象,在长春市103中学为试点学校,以七年级六班为电子书包实验班进行了教学过程中应用两种模式的对比教学,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初步看出,学生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设计的智慧课堂中,学习效果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在批判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上都有显著提升。endprint

表3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总分 平均分

A班 45 8 2 199 4.7

B班 45 8 2 202 4.8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知,在未使用电子书包的情况下,两个班级创造性思维平均分分别为4.7、4.8,分数偏低,学生创造性思维较差,在整理问卷过成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做答问题时的变通性和独特性很差,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较好,说明学生的思维具有局限性。

经过对A班实验班进行《对联》一课在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课例与对比班B班以传统方式进行《对联》一课的学习之后,分别对两个班进行创新能力后测,测试结果如表4。

表4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总分 平均分

A班 45 9 3 243 5.8

B班 45 8 2 204 4.9

通过后测成绩可以看出,A班应用电子书包后,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且高于B班;且可以看出B班前后测的平均分值变不大,说明其班级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并没有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做了如下处理,班级学生数47人,全部参加测试,共回收45份有效量表,所有数据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从表5中可以看出前测的标准差为1.08,后测标准差为1.26,说明大部分学生分数与平均分之间差异不大;平均分由2.78提高至4.16,上升幅度很大,效果显著;从图3可以看出前测分数大部分集中在2~4分,后测分数大部分集中在3~6分,得4分以上的学生数明显上升。

综上所述,利用电子书包语文实践课《对联》中,相比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语文,学生的总体问题解决能力有所提高,且效果显著。

● 结语

《对联》一课,我们从智慧教学的视角出发,设计出了一节在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课例。本文依托《对联》一课案例对象,在长春市103中学为试点学校,以七年级六班为电子书包实验班进行了教学过程中应用两种模式的对比教学,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初步看出,学生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设计的智慧课堂中,学习效果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在批判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上都有显著提升。endprint

表3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总分 平均分

A班 45 8 2 199 4.7

B班 45 8 2 202 4.8

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知,在未使用电子书包的情况下,两个班级创造性思维平均分分别为4.7、4.8,分数偏低,学生创造性思维较差,在整理问卷过成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做答问题时的变通性和独特性很差,但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较好,说明学生的思维具有局限性。

经过对A班实验班进行《对联》一课在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课例与对比班B班以传统方式进行《对联》一课的学习之后,分别对两个班进行创新能力后测,测试结果如表4。

表4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总分 平均分

A班 45 9 3 243 5.8

B班 45 8 2 204 4.9

通过后测成绩可以看出,A班应用电子书包后,其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有明显的提升,且高于B班;且可以看出B班前后测的平均分值变不大,说明其班级学生在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并没有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做了如下处理,班级学生数47人,全部参加测试,共回收45份有效量表,所有数据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从表5中可以看出前测的标准差为1.08,后测标准差为1.26,说明大部分学生分数与平均分之间差异不大;平均分由2.78提高至4.16,上升幅度很大,效果显著;从图3可以看出前测分数大部分集中在2~4分,后测分数大部分集中在3~6分,得4分以上的学生数明显上升。

综上所述,利用电子书包语文实践课《对联》中,相比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习语文,学生的总体问题解决能力有所提高,且效果显著。

● 结语

《对联》一课,我们从智慧教学的视角出发,设计出了一节在电子书包环境下的课例。本文依托《对联》一课案例对象,在长春市103中学为试点学校,以七年级六班为电子书包实验班进行了教学过程中应用两种模式的对比教学,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初步看出,学生在电子书包环境下设计的智慧课堂中,学习效果明显提升,与此同时学生在批判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上都有显著提升。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均分电子书对联
这样做合理吗
教你学会平均分
平均分一半
打造自己的电子书架
基于电子书包的学习分析探究
电子书 等
PDF格式电子书的制作
对联知识小问答
自对在对联中的作用
我怎样教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