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学生需要的校本课程
2014-10-11陈晓红
陈晓红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校本课程”这个外来语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活动中。开发怎样的校本课程、怎样开发校本课程,逐渐成为教育热点。笔者认为,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有效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校本课程才是学校、教师、学生真正需要的课程。本文从学生需要出发,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设计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类《数学中的算法》校本课程的开发。
● 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确定课程目标
所谓学习能力,就是指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独立地获取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个性特征。学习能力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应用力、自觉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因此,校本课程目标的确定应围绕这些能力的提高展开。
《数学中的算法》课程其实质即围绕数学中的算法问题而展开的程序设计课程。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掌握一门程序设计语言理解算法的含义及其与数学学科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具体可归纳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算法概念及其含义,了解数学中的常用算法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了解一门程序设计语言,掌握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算法问题,并能完成简单的问题分析;从分析问题出发,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算法步骤;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算法问题的解决,并能辩证分析算法的合理性、有效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程序设计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数学中的算法问题运用程序设计解决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培养会观察、会分析、会思考;通过算法问题的解决与评价,形成良好的思辨能力,提高形式逻辑能力。
● 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出发组织教学内容
思维在学习中的运用可分为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三个层面。具有分析性思维的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学术性知识,在学校里往往具有很好的学业成绩;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虽然学业成绩不一定很好,但具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能够独立思考,非常有创造性;具有实用性思维的学生,有丰富的常识,能够顺利地融入一个新情境中,并把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纵观三种思维的各自特征,《数学中的算法》课程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算法设计初步”,通过对经典数学问题如“狼羊菜过河”、“矩形切割”、“士兵摆渡”等问题进行分析、设计算法、绘制流程图和实践程序等感悟算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和地位。该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性思维能力。课程中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设计,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二部分为“VB程序设计基础”,通过VB程序设计中“对象”、“方法”、“事件”三要素的学习,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实现三种结构的程序设计,通过程序设计了解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通过VB程序设计提升学生的算法思维能力,即分析性与实用性思维的综合运用。第三部分为“算法谜题”,选取数学算法问题中“八皇后问题”、“猜数字”、“汉诺塔”等问题,通过分析问题、设计算法、解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进一步理解算法思想与程序设计。这部分内容通过算法问题的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实用性思维能力。
●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从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来讲,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而由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学习兴趣也会随着知识的积累与认知能力的提高逐渐迁移、延伸,最终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业。在课程的实践中,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和评价手段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中往往因为有了先进的理念与技术而精彩,同时又因为这些先进的理念与技术的难以掌握而受冷落。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教学活动,可以使“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展现它应有的风采,吸引学生的“眼球”,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教学中运用虚拟教育社区平台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更便捷地从网络中获取文字、图片和视频等信息,能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性,对于难点可以采用“游戏导入法”和“实践体验法”等方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从“怵学”到“敢学”,从“想学”到“会学”。例如,教师可利用《野人与牧师》的Flash益智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中理解“算法、算法设计”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以“记单词擂台赛”的形式参与小组互动游戏,比较决出成绩最优的小组,理解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使用与意义。该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在整个校本课程的实践过程中使用各种形式的游戏进行引导,在小组活动中引入课题、分析问题、促进算法分析,使学生真实地感受程序设计的魅力,真正学会发现问题、确定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 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性出发进行课程评价
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归宿是追求实效,即教与学的有效性。有效性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学习的有效性指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具体表现为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不知到知,知少到知多,由生活经验到科学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一行为的转变。课程的评价其实质就是以学生发展为评价目标,以“发展性功能”和“激励性功能”为主,以质性评价整合取代以往的量化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校本课程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以评价促学习。《数学中的算法》的学习评价以“课程设计”的形式实现。课程设计内容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代码”和“附件”五个部分构成。教师预先提出若干算法问题,学生自主成立学习小组选择课题,通过网络、书籍等媒体完成“分析问题”和“算法设计”,并运用VB程序设计语言解决问题。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发挥团队意识,学会分工合作,能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对于课程设计作品与课程设计报告进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同时提高自身的合理评价信息的能力,最终通过“课程设计”提高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实用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是追求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形成。那么从学生需要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将会拥有很多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教师拥有更有益于学生学习的专业素养,学生的学习也将更适于社会的发展。这将是一种三赢的局面。校本课程开发任重而道远,需要更多的学校、教师关注课程开发,关心学生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