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错误而“美丽”

2014-10-11黄旭张维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图块错误美丽

黄旭+张维

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是有价值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各种各样的错误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障碍,其中往往蕴藏着智慧的火花和创新的萌芽。教师应该“变废为宝”、“化茧成蝶”,珍惜“错误”这一重要的教学资源并合理开发利用,使“错误”成为课堂教学中“无法预约的美丽”。那么,我们如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错误资源呢?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身的粗浅体会。

● 转变观念,“误”正言顺

以人为本的课堂,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课堂,它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是师生逐步认识错误、利用错误,实现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错误是伴随学生学习过程始终的,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学习资源,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果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变化和成长,还能让学生体验到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尊严和交往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与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与学生,首先要认识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要尊重、理解、宽容对待甚至是激励出错的学生(同学),不斥责、挖苦与嘲笑学生(同学)。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自己的思维充分暴露,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原始化行进。

教师要努力创设民主课堂,营造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实地、自主地展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作为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暴露自己的思维,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教师不妨开一下“绿灯”,提倡“再想想,你还有第二次机会”“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允许小组成员自由讨论”,理解“牵着蜗牛去散步”的理念,正确对待还在思考路上的孩子等。这盏“绿灯”的开设,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如此,学生没有答错题被教师斥责的忧虑,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畅所欲言、生动活泼的民主氛围中学习,敢说、敢做、敢问,勇于大胆创新,以健康向上的状态投入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师生的关系也会更和谐融洽。

● 巧思妙用,“误”有所值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教学的天空会更广阔、更精彩。教师在遇到教与学的“错误”时,宽容地对待学生错误,冷静地分析错误原由,有效地挖掘错误中蕴含的创新因素,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引领学生灵活地纠正错误,带领学生从错误中反思,从错误中学习,不断地从“错误”走向“正确”,走向成功。

1.抓住错误,启迪思维

例如,在三年级学习《画圆形》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以画熊猫为例,分为四个任务让学生完成。第一个任务是用边框模式画椭圆形的熊猫脑袋,第二个任务是利用填充模式画椭圆形的熊猫嘴巴,第三个任务是利用Shift键画正圆形的耳朵,第四个任务是利用Shift键画正圆形的眼睛。前两个任务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第三个任务学生虽然能很快画出熊猫的两个耳朵,但是,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画的熊猫耳朵大小不一致,此时教师并没有立即指出,而是在大屏幕上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此时,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学生如何修改,而是通过操作画第一个耳朵,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信息栏中数字的变化,此时学生就立即理解了画第二只耳朵时,数字应该和第一个相一致,这样就能保证两个耳朵的大小完全一致。那么,接下来第四个任务的完成就更加轻车熟路了。

又如,在三年级学生学习《复制与粘贴图形》这一课中“选定”工具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设计了“海底世界”的情境,根据画面内容抛出问题:“小鱼马上要被大鲨鱼吃掉了,能不能把它移动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呢?”经过学生的讨论后,有学生提出:“把小鱼‘框起来就可以移动了!”教师立即顺水推舟介绍选定工具。然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

学生们在迫不及待的尝试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图块移动过程中就松开鼠标了,图块移动后画面中出现了不协调的白色色块……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中不断尝试,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收获着、成长着。教师在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说出个性化的解决方法后,边演示边小结:应把鼠标放在图块内,鼠标指针变为小手状才可以移动图块。之所以出现“白底”现象,是因为我们当前的背景色为白色,当把图块移走后,自然就留下一块白色的背景了。所以要将当前背景色设置成与画面背景一致的颜色,然后移动色块。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再次上机操作,很快就找到了方法。而且在经历过错误的操作后,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相对更牢固。

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当发现学生错误时,教师要不急于立即纠正,而是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维,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大大提高,思维会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从而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有效教学。

2.预设错误,强化认知

例如,在三年级学习《编辑文档》这一教学内容时,学生学会了添加、删除、复制文字。教师拿出一份存在错误的《让我们荡起双桨》文档,正因为这篇文章是学生曾经学过并背诵过的课文,所以他们对这篇文章相当熟悉,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中能够发现细微的错误,并完成对错误文档的修改。这样的氛围,学生学得舒心,学得开心,同时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践操作,达到了巩固新知的效果。

又如,在三年级学习画图软件的“填充”工具时,教师出示了一幅图,要求学生给小熊的衣服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教师此时根据学生的操作说明逐步操作,但是当学生选好填充工具选好颜色,开始进行颜色填充时,却发现,颜色“流”到衣服外面了。学生此时就反省,是哪个步骤出现了问题,在有经验的学生的提醒下,在放大镜的帮助下,发现小熊衣服的边框没有封闭,如果通过铅笔工具的修改使图形封闭了,就能正常填充衣服颜色了。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错误起着警示、免疫的作用,教师故意设置“陷阱”,故意让学生体会产生错误的过程,让学生经历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促进学生“自我反省”,然后在与正确操作方法的对比中强化认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屡犯屡错,突破难点

例如,在五年级的学生学习选修课LOGO语言《画等边三角形》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布置了画一个边长为100的等边三角形。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都能顺利画出等边三角形的第一条边,画第二条边时就停在那里不知道怎么画了。教师通过沟通,了解到很多学生不能继续往下画的原因是不知道旋转的角度,教师结合数学知识详细分析了在画角时小海龟旋转的度数,从而顺利画出等边三角形。然而,到下一次上课时,相同的任务仍然有学生画不出。于是,教师根据这一教学难点,精心设计了一些题目,就是在图形中用笔标注出旋转角,并标明度数,然后再让学生上机操作,画出图形。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逐步学会分析旋转角和旋转角的度数,突破了教学难点,促进了知识的建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倡导多元性,这样学生就难免出现错误,真实的课堂正是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错误,将其作为新的学习材料,以此突破教学难点,使教学过程更显灵动和实在。

错误之所以是宝贝,其价值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查错、思错、纠错的过程,获得更多的启迪,这不仅要求教师有着沉着冷静的心理和从容应变的机智,还需要教师牢固树立“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次历练,每一个错误都是一种成长”的理念。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块错误美丽
在错误中成长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AutoCAD中图块命令的应用分析
优化A算法搜索连连看图块配对和消除次序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
茶壶难题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