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2014-10-11姜琳
姜琳
新课标改革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着重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改变目前学生朗诵能力低下的局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宋理学大师朱熹要求每一位学生从小就要养成朗读的好习惯,在朗读的同时逐字逐句理解透彻,如此才可深入体会,反复感受文章之中的精华。朗读就是把课本上的东西通过眼睛的感知之后进行大脑的信息分析处理,最后通过嘴巴诵读出来,这样在朗读的过程之中就会大大加强对初中课文的理解深度。
1.朗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朗读改变了以往课堂上以老师讲授为主体的局面,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之中。通过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纠正学生的发音方式和理解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感受理解到文章之中的为人处世方法,让学生从被动旁观转换到主动参与思考的状态。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大大刺激了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人表达交流能力。在日常生活之中与他人交流时更加善于言谈,聊天更加得体、流畅、自然,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2.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深入的理解文章
初中语文课本之中有许许多多的经典课文,在这些课文之中,有些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比如说《天上的街市》、《与朱元思书》等等;有的课文感情十分激越,让人读之热血沸腾,如《沁园春·雪》、《海燕》等等;有的则让人感到温柔缠绵,委婉亲切,如《乡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等,这些都是才情丰富的优秀朗诵教材。老师在教学课堂之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比如说音乐、多媒体等等手段加入到朗读的过程之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诵,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就像身临其境,体会到文章之中作者所蕴含的饱满丰富的情感。这时因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就能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书籍,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同学们每天接触的散文都是教材编著者从千千万万的文章之中精选而出的,这其中不仅仅包括了优美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蕴含了对人生深邃的感悟。每日不断的朗诵练习,将这些文章之中的精髓部分深刻的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之中。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有言:“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通过对每一篇文章的反复朗诵,不仅仅可以学习到文章之中精巧的安排布局,同时大量的阅读有助于积累丰富的素材,在写作过程之中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流露运用其中。
4.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审美能力
学生频繁接触优美的文章对于审美能力将会有大大的提高。有的文章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如《醉翁亭记》,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北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革新政治,触动了保守派大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于山水,与民同乐。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他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字,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只是在山水之间,更是在所辖一州的人民,他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他始终是清醒而自豪的。干练的描述,自然的感情流露,寄情于山水之间的豪情壮志都深刻的体现出来。质朴的描写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同学们就能感受出文章背后的意境,理解欧阳修对于人生的感悟,并且产生共鸣。大量的朗读不仅仅提高的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于美的感悟和接受力。
知识总是相对抽象的,枯燥的,在教学中,有效的朗读指导,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调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感受能力,同时可以培养提高写作水平。叶老先生曾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在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优秀的朗诵老师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汇、素材,扩大知识面、增加学习兴趣。声情并茂的朗诵可以带来身临其境之感。朗读通过不同的方式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唱出了更为动听的歌曲,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情感起伏跌宕,每一堂课都将变得让人回味无穷。
★作者单位:江西赣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