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应有的担当

2014-10-11宋冰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境界高中语文

宋冰清

在当今中国,高中语文差不多是一个中国人所能够受到的最后的语文教育。不是有很多学生上大学后忽然对高中语文产生了强烈的怀旧情绪吗?那么,高中语文“高”在何处,作为高中语文的“传教士”,我曾经有过浅陋的思考。我试图把一个人的语文学习分为循序渐进的四个阶段,学习重点分别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学习阶段大致对应在“学前及小学”、“初中”、“高中”、“高中后”。小学阶段语文老师重在帮助孩子们打下文字基础,教研应重在开发识字、写字教法。事实上,汉字是人类文明的特有现象,是中华文化的核心要素,识字、写字基础也是一个中国人的智力基础、文化基础和优良素质的基础。初中阶段语文老师重在引导学生理性认识汉语、汉文的特点和规律,熟知语法、章法和文体,适应各种文体的读写运用。高中阶段学生应该具备各类文章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受到一定强度的文学教育,一个合格的高中生应该具备初步的文学修养,懂一点文学艺术,即使不能创作文学,但是一定能够阅读文学,在阅读中享受较高层次的陶冶。我个人认为,文学是文章的最高境界,因为那是作家用崇高的理想、滚烫的热血甚至至珍的生命化成的世界,一个无功利的纯净世界,一个充满了真和善的美好世界。每一个精神健全的人都乐于而且善于走进这个世界、依赖这个世界、享受这个世界。至于“文化”,那是人类的智慧汇聚成的百川归大海的壮丽景象,是一个人人各取看点,自由修养的大境界,是一个人一生的事情了。

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高考,高中语文课绝不仅仅是用来解题,高中语文理应主动承担一些责任:育人的责任,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等。

一、文学教育的责任 个人认为,应将文学性视为高中语文的主要性质,应将文学教育置于高中语文课的主流地位。有人说,语文教育不是培养作家的,莫言不是语文老师培养出来的。这话没错。但是在今天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一位语文老师却可以扼杀千千万万个莫言。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只是让学生面对狭隘的课文、深陷浩瀚的题海,很难想象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今天没有一个孩子会经历莫言小时候的不幸,同时也就不可能有一个孩子能像莫言那样享受自由阅读的幸运,因此中国文学将后继乏人,始于《诗经》和屈子的中华文学大河将可悲地枯竭断流。同时,由于只有功利性而没有使命感的应试教育杀死了下一代的文学感知细胞,未来的文学也必将失去繁茂的生态环境,文学之树也必将枯死,全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必将急剧滑坡——至少,高中语文科应自觉担负培养国民文学阅读的兴趣和能力。文学教育不仅能为文学,而且能为人生。作家阿来认为:文学的教育可以消除不同人群之间的误解、歧视与仇恨,文学所使用的武器是关怀、理解、尊重与同情,文学的教育让他不再因出身而感到卑微,也不再以热爱的名义陷于偏狭,文学的教育可以使人走出粗暴、仇恨的内心牢狱,发现并欣赏这个世界上的美。阿来在第七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8年度杰出作家受奖辞里说:“文学关于人类普遍命运的教育,关于增添人性光辉的教育,关于给这个世界增加更多美好的教育,关于一个人应该有丰沛而健康的情感的教育,把我这样一个生长于蒙昧而严酷环境中,因而缺乏对人生与世界正确情怀的人,变成了一个大致正常的人。通过文学这个途径,我将吸取到更多人类的精神成果,变得更加正常,更加进取,更加健康。”作家这番深刻的内心体验会给我们提供足够的启发。

二、艺术教育的责任 人类追求的第一境界是“真”的境界,一是一,二是二,黑是黑,白是白,清白为人,不虚伪,不欺诈。第二境界是“善”的境界,可能比“真”更需要智慧和灵活性,但一定是给社会提供正能量,比如“善意的谎言”。第三境界即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是“美”境界,那是艺术的境界,是孔夫子的“韶乐”,可以“三月不知肉味”。文学本身具有艺术性,在文学阅读的过程中一个人的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也获得提高。语文课应重视小说的教学、散文的教学、诗歌的教学、话剧的教学、电影的教学、书法的教学等,应该主动承担起语音、朗诵、书法教育的责任。未来的诸方面人才很多都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埋下种子,比如话剧、电影、演说、节目主持人等大量需要语言艺术以及书法艺术(这是职业需求、精神追求而非交际手段)的职业幼苗可能都要从高中课堂开始萌芽、生长。甚至,语文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感受,从而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在艺术的熏陶中,形成美感意识,升华人格品位。

三、文化担当的责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认为:“没有先进科学,没有现代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垮,永远受制于人,受人宰割;然而,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打自垮,自甘受制于人,自愿受人宰割。人文教育,诗歌教育之所以重要,要害就在于此。”中西思想、各家学说,都能成为心灵的滋养、做人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语文课可以帮助学生奠定丰富的文化根基,培养读书的习惯,明确阅读的路径,解决好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千秋文章,几句话而已;万代青史,一些人罢了。抓住重点,吸取精华,由点及面,逐渐广博,这是学问的门径。文化有“文以化人”的功能,对个人,对社会,功德无量,我国领导人温家宝的儒学功底、习近平的文学阅读积累为其人格魅力、执政能力和世界影响力绝对加分不少。

总之,可以肯定地说:解题训练并不是语文课,语文学科的使命绝不能仅仅为了高考。当然,主动承担起育人责任的语文课也绝不会对学生的高考产生负面影响,因为语言能力强、文学感知能力强的学生一定也有很强的解题能力。但是,纯解题的语文教学却只会扼杀学生的语文能力,窒息学生的语文素养,葬送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暗淡学生的生命质量。这也要求语文老师要加强责任感,自觉修炼文学、艺术和文化的内功。

★作者单位:广东惠东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语文课境界高中语文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品“境界”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慎独的境界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