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存在现状及提升策略
2014-10-11吴娴娴
吴娴娴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思政专项课题(编号:Y201226446)
近年来,中国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而中间层次的高职高专大学生更是处境尴尬。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大,这为高职高专学生提供了诸多机遇。因此提升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把握机遇的必要前提。
一、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存在现状
岗位胜任力不高。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工作能力不能满足岗位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具备的工作技能与岗位要求存在较大缺口。如在基本工作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沟通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些能力在工作岗位中的满足程度普遍较低,反而不及其他能力;第二,核心知识对岗位的满足度低。如高职高专学生认为的核心知识分别是营销、服务和教育培训,但这几项核心知识对岗位的满足度却处于倒数的位置。可见,高职高专学生本身知识和技能的缺失,导致其岗位胜任力不高。
实践能力低。目前,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过程中,特别注重应聘人员的实践动手能力,但大部分学生最欠缺的往往是实践经验,因此,这也构成了人才结构与企业需求的最大矛盾。据调查显示,有近一半的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实习经历只有1—3个月,由此可见,高职高专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经验不足,导致实践能力低下,这也成为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
就业“软”实力不足。当前,用人单位较关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工作态度及思想道德素质等方面的“软”实力,而他们最看重的则是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责任心及吃苦精神。然而,眼高手低、跳槽率高、责任感缺失是当代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既是受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学校与家庭教育的结果。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技能性教学,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不协调。就业“软”实力的欠缺是制约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
求职技巧缺乏。 求职应聘能力对大学生成功就业产生着重要影响。当下,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求职技巧普遍缺乏,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能力不足,导致就业信息缺失。毕业生主要通过校园招聘的渠道获取求职信息,而网络上的就业网站、人才市场甚至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招聘信息往往被忽略。另外,对招聘信息缺乏理性、深刻的分析,导致求职人员忽视招聘单位的基本情况、招聘要求及其对人才的真正需求,盲目投递简历,最后成效低微。第二、推销自我的能力薄弱。求职者在简历制作过程中,忽视招聘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而是把自认为能够成为自身优势的所有信息一条不落的列上,导致简历投放过程中处处碰壁。第三,自我剖析不够,对自身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高专大学生择业的首选是一线城市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对就业的期望过大导致就业挫折大。
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高职高专院校应发挥提升就业能力主阵地作用:
变革专业设置,平衡课程结构。高职高专院校是高职高专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主阵地,学校的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面对严峻的就业问题,高职院校应转变教育观念,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方案的制作过程中,首先以社会需要为指导规划专业结构,形成竞争能力强的校本特色专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将人文类学科与专业学科结合起来,平衡课程设置,拓展学生知识宽度,提升综合素质。
加大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并发挥其实效性。就业指导中心不应该仅仅停留于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而应该致力于推进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构,实现就业指导的持续、全面和实效性。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应将就业指导课程化,并纳入必修课框架内,使之贯穿于大学各个阶段。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就业形势,指导学生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然后,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求职信息,求职技巧指导,并分析就业形势,使学生获得及时有效的招聘信息,提升求职能力,并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最后,跟踪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动态,了解学校人才的就业状况,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为学校培养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学工结合,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首先,学校应拓展课内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为导向,并为实践课程提供硬件设施,保障实践活动的开展。其次,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并将校外实践纳入学生考核指标,鼓励和督促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提升就业能力的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创造更大的效益,实现双赢。最后,在校内外开展志愿服务,使学生得以贴近生活,融入社会,在社会中提升自我,获得发展。
引导高职高专大学生转变观念,积极就业:
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学生自身。首先,学生要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不管是本科院校的学生还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促进个人发展的有效途径。因为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过程中,不仅可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而且能够深入了解自己,并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指明方向。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广泛积累知识,既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非专业知识,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实践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使自身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最后,高职高专学生应转变观念。在校期间,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求职过程中,准确定位,既不要只着眼于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也不要妄自菲薄,消极就业;最后,进入岗位后要发扬勤劳精神和创造精神,在工作中发展自我,实现自我。
(作者单位: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