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库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
2014-10-11习宏斌龙洪圣谢美珍胡耀华
习宏斌 龙洪圣 谢美珍 胡耀华
(峡江县渔业局,江西 峡江 331409)
峡江县有小型水库38座,面积503 hm2。以前大多通过投放大量猪粪等有机肥养殖鲢鳙。随着《江西省渔业条例》的实施,这一养殖模式将被限制。为充分利用全县小型水库水面资源,提高养殖效益,在福民乡东风水库开展了以投喂颗粒饲料主养草鱼的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库的自然条件
该水库是一座山谷型小水库,背靠玉笥山风景区,山高,植被茂盛,水源充足,水质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水库底质为红壤土,大坝为土坝加内水泥挡墙,有效养殖面积5.3hm2,平均水深6.2m,进排水及拦鱼设施完善,设投饵机两台、3kw叶轮式增氧机4台。
1.2 水库的清整消毒与饲草种植
水库在年底排干进行清整,并利用冬闲期在库底上段种植黑麦草。开春后,鱼种放养前10d,再蓄水50~80 cm,每667 m2用生石灰40kg,漂白粉5kg,同时化浆全池遍洒,这样既可杀灭水体中病菌和寄生虫,又可以调整水体的pH值。过一个星期后,水位逐渐提高到2 m。
1.3 鱼种放养
选用大规格鱼种。草鱼种放养前注射经过10倍稀释的草鱼“四联”疫苗,用量为0.2~0.25mL/尾。到场的每批鱼苗先下到网箱中,经4%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5~20 min后,再缓慢将鱼苗放入水中。整个投苗时间持续5d完成。具体鱼种放养情况见表1。
1.4 饲养管理
根据不同季节和草鱼生长要求,前期选用粗蛋白含量32% 饲料,在7-8月尽量喂30%蛋白饲料,后期选用粗蛋白含量28%的饲料。根据水温情况确定投料次数,具体在水温15℃时每天投1次,15~20℃每天投2次,水温20~25℃每天投3次,25~30℃每天投4次,30~35℃每天投2次。投喂时不宜喂得过饱,晴天适当多喂,阴雨天气少喂或不喂,具体是投饵机停止投喂时鱼往外跳窜即为八成饱。同时通过逐步增加水库水位,使草鱼能够陆续摄食在库底上段种植的黑麦草,满足草鱼对维生素的需求,并降低养殖成本。
1.5 日常水肥管理
草鱼喜水质好、溶氧高的环境,在养殖过程中,特别是8-10月,由于投饵量增加,残饵及鱼类排泄物增多和气候环境的变化大,极易诱发暴发性疾病。因此,要加强水质管理。一是要科学使用增氧机,每天凌晨3:00-6:00和中午12:00-13:00时开启增氧机,以增加水体溶氧并消除亚硝酸盐、氨氮对养殖环境的影响。二是每半个月每667 m2用生石灰10 kg,全池泼洒一次,改善水体环境。三是每半月定量泼洒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微生物生态制剂,使水体中的有益菌种成为优势种群,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为水产养殖创造一个良好环境。
1.6 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提高鱼体抗病力和控制水体环境中致病生物两方面入手。每半个月在饲料中添加一次“三黄粉”、维生素C和复合多维,用量为每40kg饲料分别添加200g、100g、180g,每次连续三天,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在4-9月,每月定期用二氧化氯一次,用量为200g/667 m3。并定期在食场泼洒碘制剂,每次用量100g。
1.7 及时轮捕
到8月份,水库荷载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而且由于农业灌溉,此时水库水位逐渐降低,遇到下雨降温,极易出现缺氧死鱼。在8月份应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捕起销售。一是可以降低水库荷载,防止缺氧;二是可以加快小规格鱼生长速度;三是此时的鱼价在一年中是比较高的时期,可提高收益。水库中常用的捕鱼工具是定置网,鲢鳙等上水层鱼易捕起,而草鱼、鲤、鲫等下水层鱼则难以捕获。为解决这一难题,设计了一种诱捕式自动分级捕鱼抬网。使用这种网具能够十分方便的捕起水库中的草鱼。
2 结果
自3月份鱼种放养,到8月份,开始将一部分达到上市规格的草鱼捕起销售,在12月25日至2014年1月6日捕捞清库,每667 m2产量达1142.5kg,饲料系数为1.78。每667 m2总产值为12126元,净利润达3585元。详情见表1和表2。
表1 放养及收获情况
表2 养殖成本效益情况(元/667 m2)
3 讨论与分析
(1)小型水库采用投喂饲料主养草鱼的高效生态养殖方式,与以前大量投放有机肥主养鲢鳙相比,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每667 m2净利润达3585元,同时减轻了对水环境的污染,提高了产品质量,是一种较好的养殖方式。
(2)在水库中套养一定数量的鱤、鳜,可以将水库中的野杂鱼转换成高品质的经济鱼,是提高养殖效益有效措施。
(3)采用诱捕式自动分级捕鱼台网,可以克服水库中草鱼起捕难的问题,在水库进入枯水期前进行轮捕,从而可利用水库前期水位高的有利条件,加大放养密度,提高养殖产量。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