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探究
2014-10-11吴长青
吴长青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管理;心理
因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8—0024—01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管理难是所有任课教师面临的共同难题。言为心声,行为心动,因此,只有探究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态度和想法,才能找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笔者以此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实践解决这一难题。
一、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相信每一位信息技术课教师对课堂管理之难都深有体会。上信息技术课,学生最喜欢的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显得非常被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种种行为,究其原因,与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很大关系:一是学生认识电脑这个工具多数是从娱乐开始的。在他们的意识中认为电脑就是用来玩的,至于其他功能则很少知道,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他们一遇到电脑就会想到娱乐。二是与前期养成的习惯有关。在小学、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教学因为没有升学压力导致课堂纪律较为松散,因此学生在思想上就养成了信息技术课就是休闲课、娱乐课、游戏课的习惯。三是学生思想重视不够。主课一直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好差和学生成绩优异与否的标准,辅课只是一门用来调节学生疲态的调味剂而已。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他们放松、解压的兴趣课。四是与环境有关。信息技术课因教学需要,多数课需要在微机室上,由于教学环境网络化、机器密集化等原因容易产生遮挡情况,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一进入机室就想进入游戏和网络中。五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晦涩难懂,课堂纪律要求不严,学生失去兴趣和耐心。六是部分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和电脑操作技能过于薄弱,他们的好奇心或无助心理造成他们乱摸乱动,不能集中到学习中去。
二、应对策略
1.强化课堂纪律,重塑信息技术课形象。笔者认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应把加强课堂纪律教育作为首选策略。信息技术课只在高中开设一年,且只在高一年级开设。初入高中校门的学生对学校、教师、环境情况比较陌生,他们极易适应当前环境、接受新的规则和新生事物,所以一开始严明课堂纪律,在学生心目中就可以形成信息技术课在高中阶段是纪律严明,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全员重视的课程印象。
2.提高认识,让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就目前而言,信息技术课的地位并不高,其重要性与音、体、美课程都不能比拟。在此背景下,要想让学生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就必须发挥科任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一是结合教材介绍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二是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信息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神奇与高效,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三是不定期地组织信息技术类活动或比赛,扩大影响和重视程度。
3.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如何才能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吸引力呢?笔者认为在没有客观优势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教师要靠主观优势在学生当中建立威信。首先是通过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精湛自己的专业技能,在讲解时能深入浅出,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崇拜。其次是在掌握好自身专业技能外,还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将知识融会贯通,把课上“活”,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配合。
4.改变管理策略,赏识每一个学生的优点。赏识能融洽师生的感情,创建和谐氛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积极鼓励学生。除了要从情感上激励学生外,还可利用信息技术上的各种资源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表扬和鼓励。教师应该向学生敞开心扉,对学生的进步表示欢喜,对学生的失败表示鼓励,这些都可以在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来进行。教师充分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在成功的愉悦中学习,从而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管理就不再成为问题。
5.分层教学,关注基础薄弱的学生。一少部分学生进入高中时,还从没有接触过电脑。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提前进行摸底,合理安排他们的座位,让他的左右同学都能帮扶到他;还应适当降低教学要求,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如键盘练习、学会某一两种输入法等;还可以在实践性较强的章节,重点关注他们,以他们的学习效果为评价掌握知识、技能的标准等。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