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 质量立校
2014-10-11陈富祥
陈富祥
白银十中曾经是一所依托企业发展,有着辉煌历史的学校。2007年,移交地方政府后,学校领导励精图治,从推进危旧校舍改造工程、建设新教学楼,到加强校园改扩建工作,从加强管理工作到构建富有十中特色的校园文化,一个个难题得以破解,从而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到长足发展。那么,白银十中是如何从一个高峰顺利迈向另一个高峰,从而实现更新升级的呢?
管理强校:责任铸就未来
几年前,白银十中高中规模小、生源差、硬件设施滞后。但是,全体师生凭着智慧和毅力渡过了难关,使得学校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校长鲁军先看来,这得益于学校的文化,源于文化积淀的力量,靠的是责任感。曾经企业文化中蕴含的团结奋进、严谨务实的因子以及铜城开拓者艰苦创业、执著奉献的精神,使得学校广大教师带着爱心育人,肩负责任做事,这也铸就了具有十中特色的文化理念。
在管理实践中,白银十中探索出一套成熟的适合学校实际的管理方法——精心精细精致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精三全”管理模式,即精心管理,杜绝失误;精细管理,追求卓越;精致管理,追求品位。同时实行全员参与管理,全方位无遗漏管理,全过程跟踪管理。
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三精三全”管理与“事无大小要精心,做事过程要精细,做事结果求精致”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使人人有责任,人人尽责任,人人负责任成为师生的自觉,人人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环境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鲁军先校长说,近年来,学校营造“铭责励己,尽责利人”的文化理念,制订了一系列显现学校文化内涵的制度,突出爱心、孝心、恒心、信心、感恩心、责任心和诚信的品质教育,开展责任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广播、板报、演讲、辩论赛等各种活动,创建以“责任”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让责任深入人心,并内化成全体师生的自觉行为,营造“我的责任我承担”的校园文化氛围,每一位学生成为勇担责任的楷模,每一名教师成为彰显责任的表率。
为了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学校在各班还创设了“启智栏”,创办特色板报,凝练班训、班级格言、班级目标、班歌等,建设具有各班特色的班级文化,彰显班级个性,并通过习惯养成、感恩励志、成长记录、攀登不止、追求卓越等主题活动,打造格调高雅、书卷气的校园氛围。与此同时,在学校团委组织引导下,还成立了十多个文体艺术社团,活跃校园文化生活。2011年年底学校话剧社将经典话剧《雷雨》搬上舞台,并在2013年在白银市会展中心公演,引起强烈反响。
师资优校: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
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核心,没有一批品德优良、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学校发展就无从谈起。为此,白银十中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利用校本培训,让教师在教学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
在此过程中,学校建立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制度和教学研究制度,结合新课程方案,组织教师全员参加每年安排的新课程培训与业务培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教研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2012年以来,先后举办校内培训、校本培训、新课程理念培训、青年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师论文发布会、班主任综合素质大赛等活动。同时,学校还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班主任培训,在假期进行封闭式的全员培训,还特邀请外地专家、名师对教师进行了10多次专场培训,先后有12位著名教育专家和优秀班主任来校讲学、交流、研讨。
与此同时,学校还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专业培训计划,打破教师闭门教书的局面,让教师走出去,实地感受体验教育先进地区学校的教学方法,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游刃有余地驾驭课本知识。
另外,从2010年开始,学校半数以上教师还先后到北京、上海、江苏、山东、云南、山西、宁夏、河北等地区学习考察,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借鉴经验,开阔视野,更新理念,丰富知识。通过这些举措,把学习与教师的成长、幸福人生密切联系起来,让教师不断成长,向着专家学者型教师的目标迈进。
质量立校: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白银十中要求教师树立教研意识,优化教学设计,精研细读课标,精研细读学生,精研细读学情,让教研引领服务教学,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首先要编写好导学案,其次要设计好过程,如围绕三维目标教学,根据新课标,紧扣教材,立足学生,分层教学,照顾基础不同的学生等。在此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提炼出“五步走”课堂教学模式,即预习展示、设问导学、精讲释疑、当堂训练、巩固拓展。
陪同负责人介绍说,在假期里,教研室按照学校部署,各自分工,下达任务,各备课组及教师个人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心理发展状况等学情,研究知识规律和知识运用范围,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确定知识流通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确定学生训练的方向与内容,在集体研讨的前提下,教师个人初备,形成初案。然后由主备教师进行说课,备课组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教师按集体意见对初备的《导学案》进行删补修改和完善,完成《导学案》的编制,形成修订案。
教师在开学前一周进一步研究新课标、教材、导学案以及其他参考材料,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修订导学案中的三维目标、重点、难点和学习方法提示,修订《导学案》中的不恰当环节,增减相关内容等,将具体的指导、启发与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导学案》,形成使用案,供全年级使用。同一备课组的教师以导学案为依托,在上课前一周,根据自己个性、风格与班级特点、学生学情,进行又一次的极具针对性地个性化备课,形成个性化导学案。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达到了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德育兴校:让活动成为德育的载体
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核心内容,为了加强德育工作,学校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诚信教育、养成教育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突出“仁爱”、“孝悌”、“诚信”、“友善”、“感恩”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做事、做人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几年来,白银十中精心筹划,先后组织举办了“成大事者是否应拘小节”学生辩论会,“孝心、爱心”感动校园演讲比赛,“读千年古文,养良好习惯,做文明少年”经典诵读比赛,“养良好遵纪习惯,做明理向善公民”短剧小品比赛,“感恩心、孝贵行”主题班会,“争做诚信少年、畅想美好未来”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均由学生自编自导、自己设计,在活动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也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刻领会了活动的意义,从而使活动的内容入脑、入心、入行。
另外,学校还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精心研究,从中国传统经典中精心筛选了一批适宜于诵读的文本,编印了白银市十中德育校本教材,如,《朱子治家格言》《国学经典名句荟萃》等。从2009年起开展经典诵读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活动,全面提升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格素养。
2010年,学校组队参加了“甘肃省青少年国学道德经典诵读大赛”,在全省7万多名选手、317个节目参赛中脱颖而出,捧得了第一名的桂冠。
同时,学校还把经典讲读与学生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爱国主义教育、精神文明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从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说起,例举历史典故、名人事迹和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典型事例,使学生觉得先哲的经典之理距我们并不遥远,对生活和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