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办孩子喜欢的学校,成全幸福人生

2014-10-10吴珍梅

师道 2014年9期
关键词:校园课程学校

吴珍梅

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教育既然旨在促进个人和全人类的幸福,那么它本身首先应该是幸福的,这应该是教育的终极意义。近三年来,我校本着“办孩子喜欢的学校,为孩子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紧紧围绕创办促进人民幸福的教育这一中心,扣紧“建设孩子喜欢的校园、争当孩子喜欢的老师、开设孩子喜欢的课程、开展孩子喜欢的活动”这一主线,努力推进“幸福校园”建设。

一、建设孩子喜欢的校园,成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期冀

一所好的小学就是要使孩子愉快地在这里度过他们金色的童年,为他们一生的学习奋斗打好坚实的基础,让他们的童年生活过得快乐、幸福,等他们走出受过启蒙教育的学校之后,无论是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回忆起儿时的学习生活,都会觉得难忘、有意义,都会不由自主产生一种留恋、珍惜的情感。近年来,我们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营造学校文化环境。我们选择了白色、赭石色、绿色作为校园主色调并提炼设计内涵丰富的校徽(如图示),其主色与校园装饰着色一样,白色代表纯洁和高尚,象征着教育的纯净和神圣;赭石色代表阳光和泥土,象征着教师的爱像阳光般温暖、泥土般厚实,给孩子们以温情和呵护;绿色代表生命和希望,象征着孩子们在教师的爱,在书香的浸润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茁壮成长;红色代表成果和喜悦,象征着重文园里硕果累累、欣欣向荣。三只环绕在一起的大手代表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力量形成合力,一起关心教育,关爱孩子,为孩子的终身幸福保驾护航。

在管理中,我们发现:校园有没有足够的学生公共活动空间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孩子在此是否健康成长。公共空间多起来,在校园里无所事事的孩子就少了。我们努力建“七区七室”,“七区”包括玩沙区、健身区、跳格子区、皮筋区、跳绳区、毽子区、球类区;“七室”有书吧、童艺社、红领巾俱乐部、心灵花园、空中花园、形体室、手工作坊。“七区”倡导“动”,“七室”倡导“静”,全天候开放。这些场所之所以会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是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比较自由自在地交往、学习,可以认识班级以外的同学,找到有着共同兴趣和追求的同伴,那里少了一些老师“管控”的目光。

“办孩子喜欢的学校”不仅是一种办学理念,也是一种教育文化,应该弥散在学校的每一时空之中、每一个人的所思所言所行之中。校园处处体现以孩子为主体,打造“主人空间”。在走廊、楼梯、馆室墙壁上,随处可见以孩子为主角的照片,畅快的笑容、自信的表演……这些被定格的瞬间,记录了孩子们展现自我、体验成功的历程;用学生的作品装饰校园,美化环境,美好心灵。校园里所有的引导语都以第一人称‘我来呈现,希望通过这样的语言让孩子自觉自律,而不是被强迫、被禁止。同时将这些布置放低位置,目的是让孩子看得见,够得着。置身于校园,就是置身于孩子的世界。

二、争当孩子喜欢的老师,成就每一个生命个体的价值

1. 信任——幸福的基石

学校应当给教师的事业追求、精神追求提供阳光、空气和水。对学校管理的“牛鼻绳”——教师绩效考评方案的制定,学校也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和尊重老师们的意见,反复修改,力求教师满意的最大化。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纽带作用,让各代表酝酿议案,提交议案。议案提交上来以后,领导班子专门召开会议,对教师代表提交的议案分类整理,安排分管领导一一对应落实。教代会上,学校领导针对教师们关心的问题,一一作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对老师们所提的意见或建议能够改进的立即改进实在有困难不能立即完成的也认真做好解释说明力求有始有终有问必复

2. 和谐——幸福的源泉。

我校教师关系融洽最和睦,但是这种融洽和和睦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大家共同用心“经营”出来的。为让全校教职工“高效工作,幸福生活”,学校采取了很多措施:

(1)精心呵护教师健康。学校组织全校教职工分批轮流进行全面的体检。积极组织教职工医疗保险,并建立教职工生病慰问制度。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们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理念。要求每个教职工参与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学校提供活动器材,完善活动实施。鼓励教师跑跑步、打打球、跳跳舞,必须和学生一同做操、进入大课间。在运动中放松身体、解除疲乏、增加情感、建立友谊、享受幸福。

(3)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只有高效工作,成功工作,才能获得厚实持久的幸福感,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精湛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获得幸福的基本前提。因此,学校大力倡导教师热爱读书,组织教师开展集体教研,并通过课题研究、业务培训和“走出去,请进来”“二次培训”等形式,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学习、教研蔚然成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一大批名优教师脱颖而出。

(4)身边的事最有说服力,身边的榜样更有力量。我们注意引导教师观察自己身边的的生活,关注自己朝夕相处的集体,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要求老师们发现身边师生值得肯定的人和事。

三、开设孩子喜欢的课程,关照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成长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骨架”,对于小学而言,课程宽度的价值远远大于深度。因此,在“孩子喜欢”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从结构、内容、形态等三个维度建构学校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结构上,分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为学科基础课程,囊括所有国家规定的课程,教好每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二层面课程为趣味拓展课程,由“两大板块”组成,提供多项课程选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两大板块”指必修拓展和选修拓展。必修拓展是学校自主开发的12册《走近经典》、厨艺课、家长讲坛、入学课程、离校课程;选修拓展涵盖科技、体育、艺术、语言、思维等方面,有趣味魔方、语言艺术、闽南童谣等36个项目。第三个层面为特长彰显课程,由青少年宫项目组成,向学有余力和具有特长潜质的学生开放。有围棋、泥塑、乒乓球、书法、北管、摄影、拉丁舞、合唱等。三个层面的课程像台阶一样引领着孩子们不断向前、向上,演绎出重文园里的孩子“积小德成大爱,积小识成大智,积小创成大慧”的独特学习生活。

在课程内容上,以孩子的生活为依托,将课程与孩子的心贴在一起。我们努力做到课程源于孩子生活,融入孩子生活、创造孩子生活,为孩子们创造快乐多彩的童年。

在课程形态上,以开发性实施为抓手,边实施边开发,让课程变成孩子喜欢的“样子”,让课程变得生趣盎然。比如幼小衔接课,初小衔接课,离校课程等,都在实践中逐渐成熟起来。

离校课程是我们送给六年级毕业生的一份特殊礼物,整整三天,为母校义务劳动、捐书仪式、互赠留言等。第三天上午是主体班会,每位学生都讲述六年中的故事,同学的、父母的、老师的。过去的点点滴滴,在这个特殊的时刻被放大,被传播。六年里,学生会有不如意,也会有不开心,对这些,只有回头看,才能真正地理解和包容。下午是主题校会。学生们走上台去,讲述对老师的爱。老师也走上台去,表达对学生的情感。每到这一时刻,师生都泪流满面。毕业典礼结束,五年级的学生和全体老师,站在主楼四周的水泥道两旁,鼓掌欢送毕业生。短短400米,学生们却足足走了半小时,他们边走,边回头,满带着对母校、老师、同学的恋恋深情离开母校。相信这一瞬间的情感,会影响孩子一生。相信不管什么时候,他们都会与美好的情感为友,以高贵的心灵为师。

四、开展孩子喜欢的活动,成就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幸福

学校整合各类活动,每年的三月份是科技节,六月份是艺术节,十月份是体育节,十二月是读书节。每个节一个月,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成长的喜悦。我校的文化艺术节不再是特长学生表演、展示的大聚会,我们把舞台交给了孩子们。

读书节,先后举行书法比赛、古诗对对碰、听写大会、自制书签、“我与书的故事”演讲赛等系列活动,其中一天不上课,不用带书包,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到处都是读书的身影。而“红领巾跳蚤书市”则把读书节推上高潮,为孩子的阅读活动插上飞翔的翅膀。评选 “书香少年”、“书香家庭”、“书香班级”更是孩子们所期待的。

科技日活动这一天,每个年段一个活动,如纸飞机,四轮车拆卸,高楼抛鸡蛋等,让孩子度过开心难忘又有科技含量的节日。

再好吃的东西、再好玩的游戏,日复一日不变,孩子也会乏味、厌倦。我们针对学生身体、心理特点,对大课间进行了大胆改革,上午40分钟,下午20分钟,确保每天体育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内容精彩纷呈:有校园广播体操、欢快活泼的兔子舞、动感十足的韵律操、五祖拳等,操做完了,舞跳完了,还有竹竿舞、长绳、短绳、趣味游戏,下雨天还有室内操。动听的音乐、充满激情的耍酷动作,深深吸引了全校师生一起在大课间里动起来,跳起来,学校成了欢乐的海洋。

我们还充分利用节日契机开展活动,“大节大过,小节小过,逢节就过”,如学雷锋日开展“雷锋中队在行动”,母亲节做家务,教师节诗朗诵,元旦制作贺卡,“一二.九”红歌大家唱拉歌活动等,把教育与热闹而隆重的节日庆祝紧密融合,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泉港庄重文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校园课程学校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