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灯
2014-10-10徐阳
徐阳
说起史铁生,我想到没有比灯这样的意象更适合他的文字了。
灯不像火那样热烈、滚烫而又短暂,它是温和的、绵长的、娓娓道来的,却盈盈满满地给人光亮与蕴藉。你能想象那光亮的内核里包裹着的炽热,正如那平和、质朴甚至随意的文字下暗涌着的激流——有一股隐秘的张力在流动。灯光驱散黑暗,也在光明中留下黑暗的影子。那正是人永远不能摆脱的厄运:病痛、死亡。可在史铁生的文字里,你听不见撕心裂肺的哭嚎或自怨自艾的哀叹,你确实能感受到他的悲伤,可这悲伤是平静的、深沉的,那是一个健康的灵魂忍受着的隐痛,是最自然、真实而令人感动的。如果生命可以比做某样东西,灯或许最能代表人们对平凡而伟大的人的生命的普遍印象,而这就是史铁生的文字记录与思考的东西,这就是史铁生。
初读史铁生是一篇叫《合欢树》的散文。我没有和史铁生类似的经历:伤病、失去亲人,可我读完后莫名地哭了。那时我正经历着迄今为止最黑暗的一段时光,而文中话语无不触痛了我的内心。我一直记着这几段话:“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它让我想起那时的自己是多么惧怕孤独却又渴望孤独,想起难以触及的未来,想起当我伤害自己的时候妈妈忍受的担忧与痛苦,想起我们生活的是一片多么广袤的土地,你永远无法知道这土地上每一个沉重的足印的来历。后来我想,或许这就是一种共鸣,在史铁生的文字中,那种隐痛是每个人都能体验到、想象到的,那是一个生命在与这个世界交锋时产生的伤口。
史铁生的经历是少有的,他在最年轻气盛的时候残疾,后来又得了尿毒症,他也忍受着母亲逝去的痛苦,这痛苦里带着愧疚。史铁生的体验来自于这样的失去。可我想失去健康、失去亲人与失去财富、失去爱情、失去自由的感受大抵是相似的,都让人的希望渺远,使人预知自己的死亡。而人又如何能不失去呢?哪怕在最幸福的时刻,我们也失去了时间与青春。因此当你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时,你的情感是饱满的,你的回忆在翻滚,一次次的失去在提示着你,受苦让你明白生活的本质,那些文字能唤醒你最原始的感受,而这一切的感受都叫“活着”。
“活着”是史铁生记录、思考与探讨的最核心的话题。虽然每个人在世上都有着迥然不同的遭际,可是人类普遍的生存状态是一定的。《毒药》里养“神鱼”而断子绝孙的岛民,《命若琴弦》里一老一小两个瞎眼琴师,他们在欲望中挣扎与沉浮,作者追问却也猜不透结局。而长期在病痛中生活的经历使史铁生更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与事,《我与地坛》中的老夫妻、智障女孩、饮者、中年女工程师,史铁生记录着他们的生活,在个体的命运里赋予对整体存在的思考。《病隙碎笔》或许是种种零碎思考的总结,写疾病、写文学、写科学以及写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情节、事件都是易懂的甚至似曾相似的,或思索的内容,那些耐人寻味的话语却并不好懂,但其中蕴含的真切的关怀是每一个阅读的人能清楚感受得到的。
个人的生命最终是短暂的,史铁生在三年多前去世,那时我们都看到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悼文,而现在也都沉寂了。但我们仍然愿意品读史铁生的作品,了解他的生平,因为某些关乎灵魂的东西是不朽的。我想起勃拉恩脱的文章中说:“愿人们珍重作家的名声,因他们获得名誉并不依靠流血与暴力的手段,而靠勤勉地施予人快乐的善行。”我们总会感到苦痛的,不是吗?而哪怕只是一瞬间,我们总能从史铁生的文字里感到温暖与蕴藉。
漫漫长夜,有你在,灯亮着。
(作者单位:合肥一中高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