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说狐狸

2014-10-10吴鸽

师道 2014年9期
关键词:伊索寓言乌鸦

吴鸽

这一次教学《伊索寓言》,初读文本,没多大感觉。

伊索,“寓言之祖”,一个奴隶,却知识渊博,聪颖过人,重获自由后,开始环游世界,为人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于是留下了《伊索寓言》——这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显然,这个人,和这部作品都是经典。

既然是经典就好好读,好好体会经典带给我们的启示。

课间,一学生见我手捧《伊索寓言》,有些不屑地嘟囔了一句:哦,这本书,我早看过了,里面的狐狸没一只好的!

学生的这句话,倒让我恍然间想到了早些年作家钱钟书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读伊索寓言》,里面写到:“卢梭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对被骗的乌鸦同情,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是的,尽管每一个故事后面都清清楚楚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但随着历史巨轮的推进,我们再读《伊索寓言》能不能发出一些“时代之音”?“里面的狐狸没一只好的!”这句看似肯定的判断是从故事浅层一望而知的,狐狸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真的就如这嘟囔的孩子看到的那样,一无是处,百无一是吗?孩子们该怎样读寓言,“是不是也看我们成年人在有什么样的引导,从什么样的角度,引发他们进行辩证地思考”。

想到这儿,觉得这真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或许也会成就一节很有意思的语文课。因为我相信有力量的思考,一定能将我们带向更广阔的远方。

于是,在教学这篇课文快结束时,我问了孩子们一个“酝酿已久”的问题:“同学们,狐狸酸溜溜说的话真是意义丰富,作者从中体会到狐狸因无能而无奈,可是如果我们尝试着换一种角度看这句话,狐狸的话语、做法难道真的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不多会儿教室里有了窃窃私语的声音,小组里的同学自发讨论起来。

张博成说:狐狸面对得不到的葡萄时,他不是立刻放弃,而是想尽办法,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至少他尽力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杨晔茜说:退一步海阔天空,狐狸舍得放弃,不斤斤计较,还用“葡萄是酸的”来自我安慰,这样心里就十分坦然。

葛卫灿说:也许狐狸摘到了葡萄却折断了腿;也许此处未摘到,却会在其他地方摘到更大更甜的葡萄。所以,狐狸放弃努力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朱伟杰说:我记得一位电影导演说过,他的最好作品永远是下一部。对这只狐狸来说,最甜的葡萄永远是下一个。因此,要一切向前看,不要患得患失。

好厉害!孩子们的思考让我欣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跳出事情本身看事情,并从狐狸身上发现并汲取人生的智慧,我为他们赞叹,同时也引发了我更深的思考。

《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吃,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是白费劲,在他无可奈何地走了时,他安慰自己说:“这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书本上写的寓意是: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但假设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只狐狸,我也不禁想为他叫冤。为了吃葡萄,他努力了吗?努力了!他进行了各种尝试,只是没有成功而已,那还能怎么办?这时他用“阿Q精神”安慰自己,就如学生所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放弃努力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当下的社会提倡人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凡事不放弃,不气馁,这并没有错,坚持或许才能发现自己居然有这么大的潜力。但是有时我们也要告诉学生,很多事情不是持之以恒,永不放弃就一定能成功的,还有一些客观的,人为不可操控的因素。对待事情,努力了,尽力了,就行了,至于得到与否,有时是需要一些“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的。

由此,不禁想到现在常会看到学生自杀的新闻诉诸报端,究其一部分原因太注重事情的结果,不能输,输不起。被老师训责了两句,留下遗书自杀了;作业罚做了,一声不吭地自杀了;高考迟到,在下跪后都没进入考场,爬上楼顶跳楼了……一桩桩血案,让人触目惊心,这些走极端的孩子如果也能像“想摘葡萄”的狐狸那样安慰自己,懂得放下,懂得让自己有一条退路,灿烂的生命就不会在瞬间陨落。

课文虽然学完了,但我真不愿意让讨论就此结束。由这堂课引发的狐狸意象,久久地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和学生商量:“能否结合课堂上的思考,联系《伊索寓言》这本书中关于狐狸的故事,为你读懂的狐狸说两句话呢?把想说的写下来,明天课上咱们再做交流。”

大家听了,都比较兴奋,课堂上一部分同学的言说已经打开了他们的思路。狐狸是他们从小到大就熟悉的动物形象,从读的故事中,听的讲述中,大部分孩子曾经都不假思索地认为,它是坏的,是一无所长的,是不受别人欢迎的。没想到,今天的课老师领着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读”到了不一样的狐狸,而这样辩证的思考让每一个人都心悦诚服——狐狸是能教给我们很多智慧的。

其实,我和他们一样兴奋,我在期待明天的交流……

第二天的课上,第一个站起来读的是顾昊洋,她写到:“其实我们狐狸有很多优点,沈石溪叔叔的动物小说:《再被狐狸骗一次》,才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写照。我们有着很强的家庭观念,可以为了保护妻儿去放弃自己的生命。

我们虽然时常威胁到家禽,小鸡,小羊等,但我们也是老鼠的主要捕食者之一。你们知道吗?一些年前,美国康斯顿星州曾大张旗鼓地驱逐我们同族赤狐,逼得它们大搬家;可是,赤狐被驱逐出境后,该州耗子数量激增,以至造成恐慌。于是该州又不得不将赤狐再请回来。总的来说,我们对人类是益大于害。而所谓的‘狡猾,也是为了能够在危机四伏、弱肉强食的大森林里存活下去。为什么我们无故地要背上这样一个罪名呢?”

她想到了课外阅读中的狐狸,虽然出自小说,可很多内容来源于生活。另外她提到了美国,异域他乡使我联想到远古时期还有一些部落是将狐狸作为图腾崇拜的,瓦修的故事就说明了狐狸是“神庇佑”的象征。

另一个孩子,顾佳静写到:“众所周知,狐狸是狡猾的。但我就不这么认为。我想:狡猾之人,必有其聪明之处。人们只看到狐狸生性狡诈的一面,但却没发觉其潜在的智慧。真是太可悲了!

我喜欢狐狸,深深被其勇敢与智慧所折服。它能巧妙地骗取乌鸦嘴里的肉;能在光天化日下用调虎离山之计偷鸡;还能让老虎俯首称臣,让百兽称其为王……表面上是阴险狡诈,但换位思考,狐狸就是聪明的。谁让那乌鸦傻呀,到嘴的肉都“飞”了;谁叫那老虎笨呀?让狐狸当百兽之王!

狐狸没有那么不好,它用智慧谋生,用智慧战胜敌人!”

我也对《伊索寓言》中狐狸的进行过统计。《伊索寓言》里382个故事中狐狸的故事就有52则,这些狐狸有的巧舌如簧,有的能言善辩,有的善于调侃,有的精于见风使舵,的确就如一些孩子先前所说:没有一个是好的。但是这些狐狸的故事也能从另一方面给新时代的我们一些启示,如《狮子、驴子与狐狸》中的狐狸能吸取前车之鉴而免于被狮子吃掉的命运;《俄狗与狐狸》通过狐狸反驳俄狗的举动表现了狐狸高度的警惕性和思辩力;《狐狸和狮子》里的狐狸因不怕狮子, 最后成了狮子的朋友, 说明了勇气的重要性;还有《狐狸和乌鸦》里的狐狸因善拍乌鸦的马屁而得到了肉吃, 说明了善于奉承的重要;《狐狸和豹》说明了内在的智慧、素养和气度是保持永久魅力的决定因素,……这些狐狸的形象都在告诉我们适者生存的人生哲理。

还有更有趣的,有不少孩子假想了狐狸来到了自己的面前,为自己辩解的故事,陈鑫怡读到:“自从学完了《狐狸和葡萄》这篇课文后,我对狐狸的坏印象就更加根深蒂固。这天,我急匆匆地赶着路,忽然,一只狐狸窜到路中央拦住了我,不服气地说:‘你们人类为什么把我总是想得那么坏,奸诈、贪婪、愚蠢,这不公平。

“‘你吃不到葡萄还说葡萄酸,典型的自欺欺人,不是愚蠢是什么?”我毫不退让。

“‘我看你才笨呢?我说葡萄酸是一种自我安慰,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果心里总想着它,生活岂不是快乐大减。再说,如果我继续不懈努力地摘葡萄,必定要花很多工夫、精力。退一步海阔天空,我还不如用这时间去找更多的葡萄,为什么一定要钻牛角尖,把那串摘下来呢?”

“一席话下来,我呆若木鸡地站在原地,望着狐狸远去的身影,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她一读完,大家都乐了。就这样,我们读着,想着,讨论着。我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看到他们在这一篇课文前的全新姿态。一个小小的寓言,让不同的孩子明白了不同的道理,而这些是从他们内心真正生长起来的,和外界的强加无关。

好有意思啊!

一块“惊堂木” 居然将一堂普通的语文课变得这样令人深思。

(作者单位: 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猜你喜欢

伊索寓言乌鸦
时装寓言
小乌鸦
蚂蚁和麦粒
老鼠开会
乌鸦喝水后传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乌鸦搬家
伊索和旅行者
A FABLE寓言
寓言的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