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要激发员工创造力?来“闲扯”吧

2014-10-10林云志

华东科技 2014年8期
关键词:体制工作企业

文 林云志

多数的企业文化还是相对保守的。它们希望得到好的创意,却无法站在它们的平行位置给它们“供养”。

记得在很久以前看过一个TED的演讲,演讲者是一个英国作家,演说中她提到,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灵感总会遇到瓶颈,但不必焦躁,我们的才华某种程度上都是“借来”的。因此:“如果你写出了一本惊世骇俗的杰作,你不应该把所有的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如果你写的东西很糟糕,亦无需灰心,你知道,灵感和创造力的丢失,并不完全是你的错。”

我们鼓励员工敢于提出新的想法,能够积极实践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这样的初衷是美好的,但就创造本身而言,就像上文所谈,是很难去“驱动”的。相反,就个体而言,如果去面对一个创造能量流失的瓶颈期,在波动的低谷中保持平静和稳定的工作耐力,才是比较重要的。

一些企业在财务上给员工以“刺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员工敢于进谏好的idea,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作用,但根本上,却于整体性跨越性的创造变革并无太多助益。给予财务上的激励,同时也是潜在的给创造以无形的压力——创造本身应该是诞生在自由的土壤的。并且,过分的纠结于“功利”上的创造,并不能建造一个良性的创造环境。

调查数据显示,这种通过个体化的“奖励”来推动创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经渗透到很多企业的大环境里。比如,最近一项调查表明,在财务上给予激励,能收获到的仅仅是许多普通的“点子”。另一方面,一个针对20家在不同行业的公司的调查发现,90%的职员表示,在财务上奖励以刺激创新的方式,还是有很多地方有待改善的。

这项调查还指出,除非得到一些“额外”的奖赏,多数员工将不愿意分享他们的创意。调查中一位经理说起,他的一位员工拒绝与公司的任何人分享她的一些创意方案,除非他们与她签署,公司内的任何人都不会流出她的方案的“保密协议”。其中另一位执行官也提到这样一个状况,一些拥有“特殊信息”的员工,拒绝分享这些信息来为公司创造利益,除非,给他们相应的“补偿”。同时,当创造和信息完全与利益划等号,那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员工总是会追求一些舍近求远的“创造”,而失去了对眼前工作的专注力。

需要员工的创造性提议,并靠谱地实践他们的创造,无疑是一场冒险——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一个很大程度的信任基础,以及非常开放式的管理环境上。当然,许多企业在这些方面也没有做的很到位。

而在这个一切关于有效,组织,规模,各种经营理论纷乱繁复,每一个都随时有可能崩塌的脆弱性时代,创新完全是必要的。况且,就任何企业的生存模式来看,没有风险,就不可能获得额外收益。而风险越大,收益的上升曲线相对于风险本身,曲率反而扭转的更剧烈。

那真的没有办法触动员工积极投入与创造吗?答案自然不是否定的。就像开头所提,创造在某种角度下,是不能与压力共存的。尤其,这样的压力是急迫的,要求立竿见影的。想要立刻看到成果的创造革命,只是乌托邦式的幻想而已。

据一项研究表明,一个在办公室“闲扯”越多的公司,反而比平时频繁召开会议的公司,办事效率要高出很多。研究发现,多数工作上问题的处理和解决,都是通过那些“闲扯”完成的。这项研究其实很有意思,它隐约的揭开了一个关于工作的真实面目——工作,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刻板。或者说,一个“尺度”越大的,它能承载的新鲜事物反而越多。这样的一个“尺度”,其实就是一种企业文化的影射。

而就目前为止,多数的企业文化还是相对保守的。它们希望得到好的创意,却无法站在它们的平行位置给它们“供养”。归根结底,还是一些过分体制化的东西顽固在那里。人们对体制化的东西是反感的,这无可厚非。人们也总觉得自己虽然被迫“身陷”于体制之中,而自己的思想还是自由的,独立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体制化的东西一旦蔓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里,会自然而然地被人们接受,成为构架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的行为和思想都稳定在“体制化”的惯性里——可预测的,比较安全的惯性里。这样的惯性组织者是乐于看见的,因为它的本身是可被控制的,没有过分动荡的。只是,任何事物都有它潜性的变化在里面。一个企业的体制或文化,如果只会用过于严苛,或者虚打不切实际的口号。它自然不能得到富于创造头脑的认同,更甚者,它将抹杀一些员工的创造思维。

如何培养员工的创造力?时下企业最需要的,应该是致力于如何构建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自由的,富于包容性的创造环境。这里有三个构建和谐的创造环境的方法:

1.告诉你的员工,他们的创造对工作意味着什么?一些拥有效益管理经验的公司,往往把革新的目的集中在如何降低成本的控制上,其实这只是恶性加速了员工“表现欲”,背驰了创造革新的本意。所以,尽可能花时间和员工讨论关于;如何给客户找到好的解决方案?如何面对新生的竞争对手?如何让公司良性成长?或者是征集对公司发展有益的实质性意见。

2.尽可能的把创新意识潜移默化为管理中必要的元素。如果你希望你的员工和下属管理层乐于去创新,你需要告诉他们你需要的创新是什么,你希望这样的创新能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什么。把创新带入工作中,而不是把它们“划分”在工作之外。

3.给员工分享一些关于创新的经典案例,正面反面的案例皆可。组织分析这些案例,通过这些灌输给员工一个相关的认知,让他们了解去做什么才是最必要的。

将一个传统公司瞬间转变成一个高能的创造机器,显然不是一夜间的事。任何巨大的转变的前因,都是一个缓慢累积和接受的过程,就像创造本身一样,需要被保护,也需要时间调整。如果将注意力集中在培养一个良性的公司文化,而不是冲刺般的掀起变动。成功的概率可能会大大增加。

猜你喜欢

体制工作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不工作,爽飞了?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