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晚稻品种对不同施氮量的响应差异
2014-10-10朱伟文李艳芳易镇邪周文新
朱伟文,李艳芳,周 娟,唐 琨,易镇邪,周文新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湖南 长沙410128)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要获得水稻高产,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合理选择生态适应性品种,这对水稻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1]。其次是合理施肥、排灌与病虫害防治等,其中施肥是一个非常关键而复杂的环节,包括肥料种类、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因素。大量研究表明,水稻需肥量与肥料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基因型差异。程建峰等[2,3]研究表明,水稻氮素利用效率(NUE)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Akinrinde 等[4]、李莉梅等[5]研究表明,水稻磷营养也具有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因此,水稻施肥量的确定应该因品种而异。该项试验以晚稻品种为材料,在不同施氮量下考察了其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比较各品种产量对施氮量的响应差异,以期为湖南长沙地区晚稻生产上的品种选择与氮肥施用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以8个晚稻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分别为岳优6135、深优9586、湘丰优103、中优288、丰源优299、农香18、中9A/R9963、中9A/R10402。试验于2013年在湖南农业大学试验农场进行。试验地基础肥力:碱解氮186.24 mg/kg,速效磷55.46 mg/kg,速效钾86.16 mg/kg,全磷1.01 g/kg,全钾10.34 g/kg,pH6.12。试验设不施N(N0)、N 90 kg/hm2(N90)、N 180 kg/hm2(N180)和N270 kg/hm2(N270)等4个氮素水平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 次重复,小区面积15m2。株行距为20 cm×20 cm;其他管理同一般大田。
1.2 指标与方法
产量测算。每公顷产量(kg/hm2)=每公顷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g)/(1000×1000)。
产量性状。单穴有效穗数:有5 粒及以上实粒的单穗计为一个有效穗,统计采收样本有效穗总数,再除以采收的穴数,即得单穴有效穗数;穗着粒数=样品总粒数/有效穗数;穗实粒数=样品实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每穗平均实粒数/每穗平均总粒数×100%;千粒重(g):晒干后随机数取充实谷粒试样3 份,每份1000粒,分别称其重量算出平均数,即为千粒重。
数据处理利用Excel 2007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使用DPS 7.05 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晚稻品种产量对不同氮肥水平的响应差异
由表1 可见,在不施氮条件下,8个晚稻品种产量呈现丰源优299>中优288>岳优6135>中9A/R9963>深优9586> 中9A/R10402> 农香18> 湘丰优103 的趋势,其中丰源优299 达6012.2 kg/hm2,比最低的湘丰优103 高37.44%。施氮后,除个别品种N90 处理比N0 处理减产外,施氮处理均比N0 处理极显著增产。从处理间产量变化最大幅度来看,湘丰优103 最大(62.57%),丰源优299 与深优9586 较低,仅为30%左右,其他各品种在42%~48%。从处理间产量变化最小幅度来看,湘丰优103 最大(12.99%),其次是农香18 和中9A/R10402(分别为7.98%和8.40%),其他品种在0~3%之间。综合来看,湘丰优103 对施氮量最敏感,其次是农香18,丰源优299 和深优9586 最不敏感。
表1 晚稻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产量比较 (kg/hm2)
随施氮量增大,各品种产量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可以分为3 类:第一类最高产量出现在N90kg/hm2条件下,如湘丰优103、中优288;第二类最高产量出现在N180kg/hm2条件下,如丰源优299、农香18、中9A/R9963;第三类最高产量出现在N270kg/hm2条件下,如岳优6135、深优9586、中9A/R10402。可见,晚稻品种的耐肥性具有明显差异。
2.2 不同晚稻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不同氮肥水平的响应差异
各品种不同施氮量下的产量构成因素见表2,各品种产量性状在不同氮素处理间变化幅度见表3。
单穴有效穗数:岳优6135 施氮处理比N0 处理减少,而其他品种均因施氮而显著提高;丰源优299、中9A/R10402 单穴有效穗数随施氮量增大而持续增加,深优9586、湘丰优103 表现N270>N90>N180>N0 趋势,中优288、农香18、中9A/R9963 以N90 或N180 条件下最多。从单穴有效穗数在不同施氮水平间的变化幅度来看,最大幅度表现湘丰优103>农香18>丰源优299 >中9A/R9963 >中优288 >深优9586 >中9A/R10402>岳优6135 趋势,最小幅度以农香18、湘丰优103 较大,其他各品种均在8%以下。可见,从单穴有效穗数来看,8个品种中对施氮量最敏感的是湘丰优103 和农香18。
结实率:除个别品种个别处理外,施氮处理结实率一般均比N0 处理降低;从变化幅度来看,湘丰优103 最大,其次是中9A/R10402 和农香18,中9A/R9963 和丰源优299 较小。穗总粒数:不同施氮处理间穗总粒数差异显著,但是各品种的变化幅度有差异,其中以中9A/R9963 处理间变化幅度最大,其次是岳优6135,深优9586、中优288 处理间变化幅度较小,其他品种居中。穗实粒数表现与穗总粒数基本一致。千粒重:除农香18外,各品种千粒重均因施氮而显著提高;就提高幅度来看,以深优9586 和岳优6135 较大,即分别为13.4%和11.2%,其他品种最大变化幅度在8%左右。
从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平均最大变化幅度看(表3),中9A/R9963 最大(49.8%),其次是湘丰优103 和农香18(分别是40.5%和35.2%),其他依次为岳优6135(32.4%)、丰源优299(28.4%)、中优288(21.9%)、中9A/R10402(18.4%)和深优9586(16.2%)。
综上所述,各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施氮量的响应具有明显差异;品种间综合比较,8个品种中产量构成因素对施氮量敏感性较强的是中9A/R9963、湘丰优103和农香18。
2.3 不同氮素水平下晚稻品种产量性状与其产量的相关性
由表4 可知,各产量构成因素除穗总粒数外均与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程度依次为:结实率(0.4478)>有效穗数(0.3850)>穗实粒数(0.3668)>千粒重(0.0371)>穗总粒数(-0.1313),其中,有效穗数、结实率、穗实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总粒数、千粒重与产量相关不显著。产量构成因素间,有效穗数与结实率、穗实粒数、千粒重呈较弱的正相关,而与穗总粒数呈较弱的负相关;结实率与穗总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较弱的负相关;穗实粒数与穗总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关系不大。该项试验条件下,穗总粒数、千粒重与产量关系不大,有效穗数、结实率、穗实粒数与产量关系密切。
表2 晚稻品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产量性状
3 小结与讨论
在长沙地区参试的8个晚稻品种施氮后,产量均有所提高,但各品种在不同施氮处理间的产量变化幅度不同,即各品种对施氮量的敏感性不同,这8个品种中,湘丰优103 对施氮量最敏感,其次是农香18,丰源优299和深优9586 最不敏感。同时,该项研究发现,随施氮量增大,各品种产量变化趋势有所差异,可以分为3 类:第一类最高产量出现在N 90 kg/hm2条件下,如湘丰优103、中优288;第二类最高产量出现在N 180 kg/hm2条件下,如丰源优299、农香18、中9A/R9963;第三类最高产量出现在N 270 kg/hm2条件下,如岳优6135、深优9586、中9A/R10402。可见,晚稻品种的耐肥性具有明显差异。因此,生产上必须针对不同品种制定不同施肥措施,或者说,在不同施肥计划下,必须选择不同的品种,以趋近品种与肥料的完美结合,从而达到高产高效目的。
表4 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
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包括有效穗数、结实率、穗实粒数、千粒重,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因品种和栽培措施的不同而不同。该项试验条件下,有效穗数对水稻籽粒产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实率和穗实粒数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千粒重与穗总粒数对产量影响较小。
该项研究针对晚稻产量构成因素对氮肥的响应差异进行了研究,发现各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受施氮量影响很大,但品种间、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差异。从单穴有效穗数来看,8个品种中对施氮量最敏感的是湘丰优103和农香18;从结实率看,湘丰优103 最敏感,其次是中9A/R10402 和农香18,中9A/R9963 和丰源优299 较迟钝;从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看,中9A/R9963 对施氮量最敏感,其次是岳优6135,深优9586、中优288 较迟钝;从千粒重看,深优9586 和岳优6135 对施氮量的敏感性比其他品种强。从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平均变化幅度来看,这8个品种中产量构成因素对施氮量敏感性较强的是中9A/R9963、湘丰优103 和农香18。可见,各品种产量对氮肥的响应途径是不同的,湘丰优103 和农香18 主要通过单穴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来响应,中9A/R9963 主要通过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来响应,深优9586 和岳优6135 主要通过千粒重来响应。因此,在生产上应针对各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对氮肥的敏感性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某一个或两个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高产。
[1]张逸妍.水稻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1,25(5):521-525.
[2]程建峰,戴廷波,曹卫星,等.不同类型水稻种质氮素营养效率的变异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2):175-183.
[3]程建峰,蒋海燕,刘宜柏,等.氮高效水稻基因型鉴定与筛选方法的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10,24(2):175-182.
[4]Akinrinde EA,Gaizer T.Differences in theperformanceand phosphorususeefficiency ofsome tropical rice(Oryza sativa L.)varieties[J].Pakistan JournalofNutrition,2006,5(3):206-211.
[5]李莉梅,郭荣发,郭智娟.不同基因型水稻磷素营养的差异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1):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