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去哪儿
2014-10-10彭腾金
彭腾金
《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火了,里面的主题歌一夜之间响彻全中国。孩子们有事没事都会来几句。可是我班的学生哼唱的是《老师去哪儿》:
(生)我的班里有个人很酷
不会微笑只会发怒
批评我时永远说“不”
修理我时使出浑身解数
她就是我们的怪兽班主任
这还了得,我在班会上找到了改编者,投之以桃,要报之以李,回击了一曲:
(师)亲爱的同学,请遵守纪律
不允许你犯错是为你好
如果有人告状你就面壁思过
不管你是否困惑
没想到,学生不甘示弱,继续改编:
老师,老师,我们是怎么了
我是孩子免不了总犯错
老师,老师,其实我很难过
多希望您能喜欢我
老师,老师,我们是怎么了
做得不好,你就十分啰嗦
老师,老师,您让我怎么做
请您正确告诉我
听了这首歌我很委屈, 班主任繁重的日常事务,使我整日忙忙碌碌、焦头烂额,心力交瘁。我如此尽心为学生付出,他们怎么没有感悟?在他们眼中居然成了怪兽老师,原因是什么?我感到莫名的恐惧和焦虑。
我参加了学校的教师论坛,听到其他老师介绍的比我的学生更奇葩的事例。原来学生调皮捣蛋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单纯的“跟学生谈一谈”是没有效果的;原来我焦头烂额,与我没有科学的教育管理艺术是有关的。论坛给我心灵的触动很大。我开始找书看,既是希望在下次论坛自己的发言有理论支撑,也是让自己的班主任管理更加科学。
随着自己阅读与思考的深入,就越发现自己是如此的孤陋寡闻,有如井底之蛙,我的专业知识太贫乏了,教育的艺术太差了。
我成了“学霸”,希望在论坛中小试牛刀。
终于盼到了又一次论坛举办的时间,这次的主题是“激励学生”。主持人问:“班上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很少。您会怎样激励他们呢?”
我已经想好答案了:分析学生的心理,这应该是学生不自信造成,可能与老师的语言有关。心理学认为,在课堂上要让孩子自信地站起来,那么必须先让他体面地坐下来。即便他的回答是错的,我们都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另外,当孩子站起来不自信的时候,有些词语不应该说,例如“别害怕,别紧张”,这些词语其实在暗示孩子他在害怕,在紧张。我觉得只需静待孩子的回答就好了。
因为看了一些专业性的书,我知道从“什么问题——成因分析——采取措施”等方面去思考和分析,看问题会更细致和深入,采取的措施更能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管理原则,更具有专业性。
我把手举得老高老高,不住地要求“我,我,让我回答吧……”迫切地希望主持人能看到我高举的手,然后请我回答。
可惜,不管我举手多少次,主持人还是把更多的机会给了其他老师,我非常的失望和郁闷。我明白了班上的一些“优生”为什么那么兴奋地举手回答提问。而我以前的做法是多把机会给“学困生”回答,抑制“优等生”的积极状态,从而让回答问题的机会人人平等。其实,这是多么错误的想法呀!我要改变一下我的做法了,我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给优等学生表达、阐述,磨砺他们,而不应该抑制他们。
一次一次的论坛促使我去学习, 去反思。
我懂得了在班级发展规划中如何科学的管理和组织活动,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知道了在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怎样从生理和心理层面去分析产生的成因,如何进行源头干预,如何找到切合学生需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论坛的智慧分享使我的眼界越来越宽,我开始有了自己的原始积累。我设计了班级的发展规划,做了每个学生的问题个案分析,写了30个主题班会的教学设计。“只有老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
天道酬勤,学校推荐我参加南海区班主任能力大赛。我们团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班级发展规划”“班会课设计”“教育故事叙述”“情景案例分析”四个环节取得了特等奖,学校总分获得了南海区第一名,并荣获“先锋团队奖”。教师论坛促使我广泛地阅读,深入地思考,促使我不断成长,我心态变了,开始有了笑容,面对学生也变得温和有智慧了,我从一只困兽变回了一个正常的人。现在,阅读、思考、分析成了我的习惯。在管理班级的时候,我会理性的看待学生问题,感性的处理违纪现象,说话不再那么冲动和尖锐,思考问题不再偏执与狭隘,处理问题不再简单与粗暴。
当我真正投入的时候,才发现班主任工作的乐趣,这不就是职业幸福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