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2014-10-10
教育的第一质量标准是什么?学业成绩?升学率?知识储备?都不是!我认为儿童的健康才是评价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
——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康永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连续发生了韩国学生游学沉船事故和昆明火车站暴力事件,从学生安全考虑,要不要继续组织(校外实践教育活动),我真有点犹豫了。我曾经考虑过,如果不组织校外实践教育活动,相应的教育目标能不能在校园内实现。从老师和同学的反馈看,很多东西不出去可能体会不到。那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于这样有益学生的事,需要有一种担当。
——北京十二中校长李有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舆论对“超级中学”的批评,常常引出一些不同的认识。比如一些来自“超级中学”的学生,他们对学校的感恩真诚而朴实,认为这样严酷的应试训练固然又苦又累,但增加了农村学生的升学机会,有何不好?也有人认为,某些“超级中学”通过半军事化管理塑造“吃苦精神、严格要求、追求卓越、追求成功”等人生态度,这本身就是在进行素质教育。然而,“超级中学”对地区教育生态和农村学生教育机会的影响究竟如何?它实行的真的是素质教育吗?
事实上,“超级中学”取得的高考成就并不令人钦佩。因为通过“掐尖”招来的学生,即使在其他学校也能考上清华北大,是优秀学生成就了名校,而不是名校成就了学生。“超级中学”的“成功”凭借的不是公平竞争,而是违反政策跨地区招生、提前“掐尖”的特权。
学校规模过大必然导致教育功能、教育品质的异化,校园安全成为最重要的目标,这就是巨型学校必须采取严格管束、量化管理的原因。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呈现高度军事化的特点,学生塑造的核心词是成功、卓越、坚强、效率、纪律,等等,其中固然不乏积极的因素,但整体而言,与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需要,与生动活泼、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学校不是军营,“超级中学”也不是军校。以升学为人生成功的励志动员,是缺乏价值内涵的。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刊文称要旗帜鲜明地抵制“超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