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江:教育创强创出鲜活风味

2014-10-10潘孟良魏文琦黄日暖

广东教育·综合 2014年9期
关键词:阳江市规范化学校

潘孟良+魏文琦+黄日暖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辖阳西、阳东两县和江城区,代管阳春市(县级市),设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和阳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创建教育强市,阳江市起步早,是粤西地区最早启动的地级市。自2012年3月启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以来,阳江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统一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创建教育强市工作。

阳江市规划创建教育强镇(街道)43个,教育强县(市、区)4个。2012年9月,阳春市双、永宁2个镇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成为粤西地区首批教育强镇。到2014年7月,阳江市已完成20个镇(街道)和江城区的教育创强任务,另有9个镇已通过省教育强镇督前检查。

据统计,截止2014年7月,全市已投入教育创强资金共148080.52万元。其中,江城区共投入资金30127万元,阳春市共投入资金60503.1万元,阳东县共投入资金28461.42万元,阳西县共投入资金20371万元,海陵区共投入2805万元,高新区共投入5813万元。这当中包含社会筹集资金(含财物折算)共3441.5万元。

△2014年6月26-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阳江市江城区申报广东省教育强区和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分别进行督导验收和省级督导评估

阳江教育创强概况

启动:

按照省委、省政府“创强争先建高地”的统一部署,2012年3月29日阳江市召开创建教育强市工作动员大会,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了创建教育强县(市、区)责任书,全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全面铺开。各地着手编制教育创强建设规划,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步伐,掀起了创建教育强县(市、区)、教育强镇(街道)的热潮。该市结合各地实际,编制了《阳江市教育创强建设规划表》,稳步推进教育创强工作。

创强工作目标:

阳江市计划于2015年12月通过省教育强市督导验收,各县(市、区)在2014年底前通过省教育强县(市、区)的督导验收。2012年,阳春市的永宁镇、双滘镇、合水镇、马水镇和河口镇共5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2013—2015年,分别有16个镇、13个镇和9个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验收。

创强主要任务:

阳江市创建教育强市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教育创强工作。

实施布局调整的总体要求是:调整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大力实施规范化学校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采取“建、并、撤”等措施,使全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2012年达65%、2013年达85%、2014年达100%。

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初中向城镇集中,一个镇(街道)重点办好1所初中学校;二是小学向镇(街道)集中,重点办好中心小学;三是以镇为单位,扩大镇中心小学办学规模,引导农村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集中到镇中心小学就读。

创强工作重点:

一是以布局调整为抓手,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设施和教学设施建设。

二是以扩容促优为目标,着力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把基础教育做实,把职业教育做强,把民办教育做活,把特殊教育做好。

三是以提升质量为核心,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质量评价体系,探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四是以培养素质为重点,着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把好教师入口关,重视教师业务培训,重视教师权益保护。

创强领导、督导与奖惩机制:

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县、镇三级创建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建设教育强市的督导评估和奖惩机制。

创强经费机制:

创强经费由市、县(市、区)和镇三级共同承担,以县(市、区)筹措资金为主。

阳江教育创强调控、督导、组织、融资

八次大型会议,调控创强进程

从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阳江市就教育创强工作专门召开了8次大型会议,每次会议的主题不同、重点不同。这8次会议,一方面包含了阳江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根据全市各地教育创强的实际情况所做出的科学决策与有力调控;另一方面也生动呈现了阳江市教育创强工作向纵深发展的攻坚历程。

第一次会议:动员会,重在部署

2012年3月29日,阳江市召开创建教育强市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创建教育强市工作。省教育厅副厅长朱超华,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魏宏广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对阳江市创建教育强市工作目标进行了部署。

第二次会议:推进会,重在落实

2012年8月15日,阳江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推进会议,对进一步加快推动创建教育强市工作作了再部署和再落实。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魏宏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创建教育强市工作作为提升市民素质的基础性工程,让农村孩子从小接受规范、全面、优质的教育。

第三次会议:年度会,重在认识

2013年3月11日,阳江市2013年教育工作会议在阳春召开。副市长陈马娟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2013年是打好创建教育强市攻坚战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市教育工作要以创建教育强市为总揽,以教育普及、均衡、协调、优质发展为重点,全面加快创建教育强市步伐,促进全市教育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第四次会议:加温会,重在升温

2013年8月5日,阳江市召开2013年教育创强加温推进会,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创强工作现场会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工作推进会精神。会议提出,2013年需投入资金3.39亿元,创建18个教育强镇(街道)和1个教育强区,重点用于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

第五次会议:现场会,重在学习

2013年11月1日,阳江市2013年教育创强工作现场会在江城区埠场镇关山月学校召开,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想主持。市长丘志勇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副市长陈马娟在会上强调,各县(市、区)要认真总结学习江城区和阳春市教育创强的经验做法,加快教育创强工作进度。

第六次会议:专题会,重在总结

2014年1月20日,阳江市召开教育创强专题会议。市教育局局长赵才勇指出,目前省要求“教育创强”和“均衡县”两评合一,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要认真细致,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采取有效措施,力争在2015年完成全市教育创强工作。市教育局负责教育创强工作的副局长梁山强调,各县(市、区)在开展教育创强工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认真学习省下发的新的文件精神,按照《广东省教育创强督导验收办法及方案》等文件要求,把创强工作做细、做实。

第七次会议:视频会,重在调整

2014年5月9日,阳江市参加省教育厅视频会议,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工作。省的此次会议提出,2014年起教育强县(市、区)与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实行“两评合一”,同时申报,同时验收。阳江市各县(市、区)负责教育创强与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工作相关人员共48人,参加了市分会场视频会议。

第八次会议:培训会,重在培训

2014年7月25日,阳江市教育局专门组织举办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市、区)暨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两评合一” 工作培训会议。会上,市教育局副局长梁山对市政府印发的“两评合一”工作实施意见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强调,各县(市、区)相关工作人员要继续深入学习和认真研究市“两评合一”工作实施意见和省新编的申报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指导手册,理解、熟悉强县(市、区)和均衡县(市、区)各项指标,在具体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紧扣标准、科学合理、通力合作。

五次市级专项督导,为教育创强定向

从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阳江市根据各地教育创强的阶段性目标与任务,组织了5次正式的督导调研活动。这些督导调研活动,或以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教育局牵头,或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或以市教育创强办牵头。督查组深入各地,细致调研创强实情,为县镇教育创强把脉,使县镇教育创强保证了正确的工作方向。

第一次:督导调研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街道)共19个镇(街道)的创强工作

2012年7月10日—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阳江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吴景道率领调研组共4人,分别对阳江市2012年下半年和2013年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街道)共19个镇(街道)的创强工作进行了督导调研。调研组根据《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方案》《广东省义务教育规划化学校标准(试行)》《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台账指南》和创建教育强镇(街道)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建议。主要是四方面:一是学校布局调整要符合广东省教育强镇(街道)要求;二是布局调整后的学校要严格执行《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台账指南》的标准进行办学条件配备;三是布局调整后保留下来的学校要进行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督导验收;四要及时做好申报教育强镇(街道)的材料和把握好向省申报的时间。

第二次:督导调研阳春市马水镇、合水镇和河口镇创建教育强镇情况

2012年10月15日至16日,阳江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市教育局副局长梁山,带领市创强办工作人员一行9人到阳春市,对马水镇、合水镇和河口镇创建教育强镇情况进行督导调研。此时,省要求教育强镇督前检查和督导验收将非完全小学和教学点建设是否合格作为重点。调研组对马水镇、合水镇和河口镇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特别是非完全小学(教学点)进行了详细的检查。提出:根据新的创强验收方案,阳春市财政要追加50个分教点旧校舍的修缮以及中心幼儿园设备购置拨款,建议将经费由原批复每个分教点5000元,增加到每个分教点20000元。

第三次:专项督查江城区、阳春市、阳东县和阳西县等4个县(市、区)共10个镇(街道)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

2013年4月17日至19日,阳江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教育局组成督查组,在市政府李想副秘书长的带领下,对江城区、阳春市、阳东县和阳西县等4个县(市、区)共10个镇(街道)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其时,阳江市委、市政府把江城区埠场镇、岗列街道,阳春市春城街道、潭水镇、春湾镇、陂面镇,阳西县溪头镇、塘口镇,阳东县北惯镇、雅韶镇等10个镇(街道)创建教育强镇纳入2013年市民生实事。

第四次:对阳江市2013年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镇(街道)进行申报前督导检查

2013年8月12日至23日,阳江市教育创强办、市督导室联合组成检查组,对阳江市2013年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镇(街道)进行申报前督导检查。此次检查结果表明,阳江市各县区教育创强工作已呈现出追赶局面:领导重视,加大投入,措施得力,工作进度明显加快。

第五次:调研督查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海陵区、高新区等县(市、区)教育创强情况

2014年3月5日至6日、3月24日至4月1日,阳江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成督查小组,分阶段对阳春市、阳东县、阳西县、海陵区、高新区等县(市、区)教育创强情况,进行调研、督查。督查组深入到各地各学校现场,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检查的形式,了解在教育创强工作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和难题。督查组肯定了各地各校创强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工作的方向。强调:2014年是教育创强攻坚年,工作多,任务重,要继续加大力度,落实创强方案;要加大投入,在保证安全与质量的同时,加快进度;要在开展新建校舍基建工程的同时,积极做好学校的教学楼、宿舍、食堂、运动场、围墙等维修工程,各功能场室的设备设施配套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等,使教育创强工作稳妥有序地不断向前推进。

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挂帅,强化组织领导

阳江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创强工作,加强领导,承担起教育创强的主体责任,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营造良好的教育创强氛围。财政、教育、国土、规划等职能部门既各负其责,又齐心协力,确保教育创强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江城区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副区长为副组长,区教育局、发改局、财政局、建设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研究部署该项工作,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并制订了《阳江市江城区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创建教育强区工作重点任务分解实施方案》,明确了镇(街道)、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责,要求各责任单位要牢固树立创强工作“一盘棋”思想,严格按照分工安排和任务分解通力合作做好各项工作。同时也明确规定,如因工作失误、散漫、推进不力影响创强工作进度,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2013年,江城区教育创强建设项目全面铺开,工程量大,范围广,时间紧。区政府分管领导亲力亲为,全面做好沟通协调、统筹推进等方面工作。区教育局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定期督查,落实职能部门履行创建教育强区的责任。区创强办成立了专门督查工作小组,制定倒逼施工方案和进度表,每天督促、倒逼施工方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创强建设项目如期完工交付使用,促进全区创强工作有序快速推进。

阳春市把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创建教育强市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事来抓好抓实。制定了《阳春市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镇政府、村委会、学校以及教育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的责任。市委书记、市长、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经常到现场办公,为工程建设排忧解难,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建立了工作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倾斜教育建设项目,为建设项目手续报批开通绿色通道。

阳东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属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县教育创强工作。各乡镇、学校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切实抓好创强各项工作。该县明确镇长为创建教育强镇的第一责任人,镇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把创强工作纳入年终实绩考核范畴,对工作成效突出、超额完成任务的镇和学校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不到位、推进慢的镇和学校予以通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阳西县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工作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府办、县教育局、县发改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审计局、县地税局等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为深入开展创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该县县委书记、县长以及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等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到各镇开展调研,在计划投入7400万元完成创强任务的同时,再增加投入2800万元,易地新建儒洞中心小学、扩建新圩中心小学、撤并程村团结小学改扩建为程村中心小学。

海陵区管委会根据市的统一要求,迅速制订了《海陵区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和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并成立了海陵区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创建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管委主任任组长,成员包括区党政办、区监察局、区教育局、区经发局、区财政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住建分局、区人社局、区审计局等部门主要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负责日常工作。

高新区管委会高度重视教育创强工作,成立了教育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由管委会党委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常务副组长,分管财政和分管教育的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财政局、农村局、科技教育文体卫生局等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技教育文体卫生局。区教育创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学校调研,多次组织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教育创强行动方案,做好教育创强的人、财、物等保障工作。

多措并举,创新融资机制

阳江市多措并举,保障投入。各县(市、区)认真落实财政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中教育创强经费投入,统筹使用教育公用经费和教育专项资金,积极争取省财政专项建设资金和教育创强奖补资金支持;盘活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通过出租、拍卖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采取BT建设模式,积极鼓励企业家带资建设;积极发动乡贤和社会各方面力量捐资助学。

BT是英文Build(建设)和Transfer(移交)缩写形式,意即“建设—移交”,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资金来进行基础非经营性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融资模式。项目工程由投资人负责进行投融资,具体落实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工程项目建成后,经政府组织竣工验收合格后,资产交付政府;政府根据回购协议向投资人分期支付资金,投资人确保在质保期内的工程质量。和传统的投资建设方式相比,采用BT方式可以降低工程造价,有效缓解项目业主的资金压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分散投资风险;可以降低工程实施难度,提高投资建设效率,有利于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引进先进技术。

像阳江市江城区就根据实际情况,将创建教育强区建设项目整体打包,采用BT模式建设,有效缓解了部分建设资金的压力,降低了工程的造价,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期整体推进建设进度,确保了强区建设项目按时交付使用。比如,为缓解财政压力和加快施工进度,除岗列街道岗列中学改扩建工程和岗列中心小学新建工程由市财政统筹解决资金、市公共工程管理局负责代建外,城西、中洲、白沙、双捷等镇(街道)和岗列街道金郊小学的布局调整建设项目均实行捆绑打包立项,采用BT模式建设,加快了建设进程。

再如阳东县也利用BT模式,保证创强后劲。2013年,阳东县财政安排了北惯等5个镇52000多万元的创强资金。2014年,该县又面临大沟等6镇创强任务,预计投入资金达到3.5亿元,如此巨大的投入是财政一时难以承担的。结合实际,阳东县对2014年创强的6个镇建设项目采用BT建设模式,提供了资金保证,确保创强民生实事如期推进。其中,大沟、合山、红丰3个镇BT工程投资约5700万元,已全面动工建设,预计2014年9月初全部完工。东平、新洲、东城3个镇于7月动工,计划2015年2月完工。BT模式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资金困难的难题,给予阳东县教育创强工作强大的助力,加快了创强速度。

不仅是江城区、阳东县,阳江市市域范围内通过BT模式融资接力创强已成比较成熟的通用模式与常规做法。对于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教育创强,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阳江各县(市、区)教育创强措施与成效

江城区: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江城区把创建教育强区工作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统筹组织创建省教育强区工作,大力推进全区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积极按照“统一布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装备水平”的原则进行建设。自启动教育创强工作以来,迁建了岗列中心小学,重建了城郊学校,改扩建了茶山中学、岗列中学、关山月学校、城西学校、双捷中学、白沙中心小学、双捷中心小学、岗新小学等。新建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共28幢,总建筑面积达41800平方米,改造教学楼、宿舍楼共15000平方米。按标准完成全区所有学校校园硬底化和运动场建设以及美化绿化工程,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配齐配足了常规教学仪器设备、中小学信息技术装备,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区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实现了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基本均衡。小学和初中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八项指标校际间差异系数均达标。小学和初中校际间的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296和0.244,均达到县域义务教育校际均衡情况评估标准“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低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低于0.55”的要求。

在创建教育强区的过程中,江城区还着力把农村各分教点打造成粤西最好的教学点,促进全区义务教育(重点在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不仅要“让所有的孩子有书念”,而且要“让所有的孩子念好书”,让公平的、质量有保证的义务教育惠及全区学龄人口。

阳春市:5个镇共撤并学校90所,整合学生6907人

2012年阳春市永宁镇、双滘镇申报阳江市首批广东省教育强镇。这是阳江市最早申报教育强镇的两个镇。这得益于早几年该市在布局调整及规范化学校建设方面打下的坚实基础。

截至2011年底,阳春市共有46所学校通过阳江市规范化学校验收,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覆盖率为51.69%;该市河口、合水、永宁、马水、双滘等5个镇完成布局调整,共撤并学校90所,整合学生6907人。

为了推动布局调整及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阳春市制定了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镇政府、村委会、学校以及教育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的责任。

为了使规范化学校建设深入民心,使群众认识集中四至六年级学生到镇中心小学学习的好处,学校在村镇显眼地段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各镇领导在村干部会议上多次宣传规范化学校建设对加快全镇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村干部在召开村党员大会、村民小组长会议时也大力宣传规范化学校建设对改善全镇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全镇干部群众都大力支持这项民心工程。

为确保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撤并工作,各镇政府与全镇每所小学、每个村委会签订责任书,各小学教师包干负责具体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并做好孤儿学生、单亲家庭学生、低保户家庭学生登记工作,确保小学四至六年级每个学生按时到新学校学习。

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暑期安全教育工作,印发《给家长的一封信》,请学生家长大力支持全镇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列出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新学期入学的时间、地点,要求家长督促子女带齐生活用品按时回校上课。

各小学为了配合做好撤并工作,把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教师给予适当指导下,要求四至六年级的学生晚上自己睡觉、提水冲凉、洗衣服等,减少对家长的依赖。对于该项工作,学校教师每周了解一次、总结一次,有效促进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赢得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为顺利完成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阳春市建立了督导考核制度,成立了6个督导小组,每个督导组挂点一个镇,全程跟踪,抓好落实。各督导组结合实际定期深入挂点镇及学校调研督查,指导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推进情况,积极争取镇委、镇政府和村委会的支持,有效保证了规范化学校建设如期推进。

阳东县:创强项目建设配置高

阳东县按照标准化学校的要求规划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建设,生均建筑面积按小学7平方米、初中9平方米(未算住宿生)配置。共投入资金4亿多元,按现代化标准新建了3所学校,使已完成创强项目建设镇的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学大楼,还有标准田径运动场、学生公寓和食堂等生活设施,办学条件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阳东县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教育创强的一项重要内容,着力打造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食堂文化,全面提升学校品位,丰富学校内涵。该县根据小学向镇或中心村集中、高中向县城发展的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共撤并了17所规模小、布局不合理的小学,进一步了优化全县教育资源配置。同时,重点建设镇中心小学和镇初级中学,以漂亮的环境、完善的设施、优质的教育来打造镇中心小学及镇初级中学。并按标准配置了各教学点的软硬件设施,杜绝了创强弱点,达到“强镇无弱校”的目标。

阳西县:将教育协调发展视为创强根本任务

阳西县结合实际,把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作为创强工作的根本任务,确定目标,落实措施,突出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抓好学前教育普及发展。深入实施《阳西县学前教育三年(2011—2013年)行动计划》,计划2012年建设好镇中心幼儿园2所,村级幼儿园4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85%以上。2013年建设好幼儿园13所,其中县城建2所,各镇建好1—2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以上。

二是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力推进阳西一小的建设,解决县城小学大班额问题。大力抓好校安工程扫尾工作,确保在2012年底全部完成建设任务。扎实开展布局调整和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创建工作,并动员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到规范化学校就读。2012年完成沙扒、塘口、溪头3个镇;2013年完成程村、儒洞、新圩3个镇;2014年完成上洋、织2个镇规范化学校建设,规范化学校覆盖率达100%。

三是抓好特殊教育发展。建立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保障体系,把撤并后闲置的岑村八一希望小学改建成特殊教育学校,开创特殊教育新局面。

四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设施和教学设备建设。加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配齐计算机室,实现“校校通”工程,并与市、县教育信息资源中心联网,抓好小学四年级以上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力实施“三室一场五有”工程,在2014年底前,布局调整后保留的小学要完成计算机室、科学实验室、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场室的建设,充实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办学条件差距。

海陵区:大力扩建、新建校舍

海陵区扎实推进教育创强各项重点工作。

海陵区教育创强基建工程项目主要有海陵中学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师生食堂,北极小学教学楼,以及闸坡中心幼儿园迁建等3大工程项目建设。目前,海陵中学工程项目已完成地形测绘、环评、地质勘探、规划建设、立项、图纸设计、图纸会审、工程概算等前期工作,现正推进调整规划、监理、招标挂网、工程预算、报建等工作。北极小学工程项目已完成国土证办理、地形测绘、节能、环评、规划建设等工作,现正推进立项、图纸设计和报建等工作。闸坡中心幼儿园迁建工程项目已完成规划及图纸设计工作,现正推进报建和立项等工作。

该区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倒逼”的工作方法,按照要求做好创强的各项工作。一是积极协调市直有关业务部门的关系,加快完善基建工程项目建设前期手续办理进度,落实资金筹措,切实加快海陵中学、北极小学、闸坡中心幼儿园等3大工程项目的上马进度,尽快破土动工,开始工程主体建设。二是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按标准开办教学班。该区积极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对闸坡中心小学、海陵中心小学、海鸥小学、海陵中学等4所学校部分班额超标问题,采取有效办法进行解决。2014年秋季闸坡中心小学安排一至二个年级到原莳元小学或雄鸥小学上课,作为闸坡中心小学的分教点;2014年秋季海陵中心小学、海鸥小学暂停幼儿园班的招生,适龄儿童学位安排到民办幼儿园招生,从而缓解这两所学校的班额超标问题。此外,加快海陵中学的工程建设,结合2014年高中停止招生的契机内部调剂校舍使用率,进而解决班额超标问题。三是加快规范化中心幼儿园建设。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建设幼儿园。将闸坡雄鸥小学校园规划为闸坡中心幼儿园。

高新区:制定“民意”方案,既创强也求均衡

为了使教育强区行动方案更贴近实际,更符合民意,高新区召开了教育创强行动方案的座谈会,听取了村委会书记、主任、人大代表、政协代表、中小学校长、教师、离退休教师、区部门负责人的意见,进一步优化了方案,最后经区管委会常务会议和区党政班子联席会议通过。

高新区教育创强的思路和工作重点十分明确:2012年至2013年重点抓好学校的项目建设,2013年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2014年通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验收。布局调整后,全镇保留完全中学1所(高新区一中),初级中学1所(高新区二中),完全小学2所(高新区第一小学和高新区第二小学),分教点24个,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2所。

该区采取BT资金运作方式,推进项目建设,严格管理,抓好质量,稳步推进中小学规范化学校建设。一是将平西中学撤并到高新区一中,在一中分三期扩建校舍面积31679平方米,改建校舍1884平方米,总投资约6488万元;二是扩建高新区二中,新增建筑面积7267平方米,总投资约1100万元;三是新建高新区第一小学,建筑面积21473平方米,总投资约4365万元;四是新建高新区第二小学,首期建筑面积8606平方米,总投资约1650万元;五是将原中心小学改建成高新区公办中心幼儿园,新增建筑面积1025平方米,总投资约595万元。以上五项工程新增建筑总面积为59734平方米,合计投资约14198万元。

乡镇教育创强个案

个案一:阳东县北惯镇,布局调整让学生学得开心,让家长更加放心

北惯镇是阳江市东北部的交通枢纽和经济贸易中心,于2013年年底顺利通过检查验收,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镇。该镇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特别是在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做到了“零事故”“零投诉”“零上访”。

结合实际进行布局规划。北惯镇原有1所中学、14所小学,小学布局分散,教学设备匮乏,办学规模偏小,有的学校只有十几个学生,有的只有三个年级,远远达不到规范化学校的标准。为了完成创建省教育强镇的目标,必须对原有的学校进行布局调整。为此,该镇结合实际,拟定了《北惯镇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按照“就近入学、相对集中、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对已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且分散偏小的学校进行全面调整。保持初中学校布局不变,全镇只办北惯中学一所初中,把原北平中学旧址改造成新的北平小学,结合有新、旧两个墟场的实际,保留两所完全小学。调整方案征求意见稿拟定后,该镇分别组织举行了村(居)委会书记、主任、学校师生、学生家长的听证会,广泛听取来自不同层面人群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调整完善了方案。主要修改为保留三所完全小学,采用“撤高留低”的方式,把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分别撤并到三所完全小学就读,撤并后的学校作为教学点保留,并开设一至三年级和幼儿班。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为下一步实施撤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让家长群众认可接受是布局调整工作的难点。为此,该镇组织举行了全镇村(居)委会全体干部大会,对布局调整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在会上充分阐明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就六大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即什么是“创强”,为什么要“创强”,“创强”之后强在哪里,为什么要调整布局,怎样调整布局,为什么要这样调整布局,使广大农村干部从了解到理解,再到支持配合布局调整工作,并通过他们传达给千家万户,层层动员,真正使该项工作深入民心,家喻户晓。2012年暑假,全体教师入户进行家访和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对布局调整方案的满意度,是否需要住宿,是否需要就餐(指非住宿生的午餐),对布局调整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的情况进行归类整理,再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回访,对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比如交通问题,因县财力暂时没法解决,就要争取家长的理解与谅解;比如学校离家太远,可以引导其到中心小学住宿;比如害怕环境改变会影响学生学业,就向家长承诺三所完全小学师资设备一定比原来的学校强,学生将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配置,三校师资设备基本均衡。开学时,学校也积极做好各类服务工作,由老师亲自送学生到调整后的学校报到,各完全小学设置专门接待撤并学生的报到处,专人负责接收此类学生,对住宿生加强管理,使撤并学生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使学生安心、家长放心。

立足长远统筹教育发展。教育不能急功近利,要立足长远,面向未来。人口是动态的,进行布局调整必须考虑这一问题。如果实施简单的全撤、全并,必将导致部分学生因上学路途变远而增加交通安全隐患,使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因此,北惯镇保留了原有的11个分教点,即北平小学5个分教点、平地小学2个分教点、北惯镇中心小学4个分教点。最小的一个分教点只有7个学生,使低年级的学生和幼儿也能就近入学。从当初计划的保留两所完全小学调整为保留三所完全小学也是立足长远的举措,因平地小学地处阳东县新工业园区,周边企业不断上马建设,为方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上学,在园区附近增设一所小学非常必要。对北惯中学也有长远规划,现在它只有一个200米的运动场,镇里为它预留了发展用地,计划将之建成一个有人文特色的品牌学校。

据2012年阳江市教育局的统计,北惯镇面上小学4至6年级学生人数为661人,投入了412万元用于建设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的教学楼和300平方米的饭堂。

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是政府的法定责任,这次布局调整工作,北惯镇充分考虑了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城乡人口的流动以及当地农村的地理环境和交通状况,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使该项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满足了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的需求。

个案二:江城区双捷镇,重视硬件建设,改变校容校貌,充实设备设施

2013年初,作为江城区最偏远的一个镇,双捷镇被定为阳江市市级中心镇。2013年2月,双捷镇正式启动教育创强工作,虽起步晚,但速度快、效果好。江城区列入创强的镇(街)共6个,双捷镇是创强冲刺的最后两个镇(街)之一,其后来居上的创强经验很有借鉴意义。

在每年的镇政府工作计划中,该镇都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社区教育等纳入全镇社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为创建教育强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3年初,创强领导小组制定了《双捷镇党政班子成员挂钩学校开展工作实施意见》及《双捷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实施方案》,推动全镇上下形成了教育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中小学校全力抓,村居委干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自开展创强以来,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共投入2700多万元建设学校的教学楼及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1)实现了校舍楼房标准化。新建了一批标准的教学楼、宿舍楼,并对部分校舍进行了标准化的改建、扩建。2012年,该镇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镇中心小学综合办公楼1幢、白坭小学教学楼1幢及乐安小学教学楼1幢,建筑面积共1300平方米。2013年,该镇得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投入1600多万元新建建筑面积1283平方米的镇中心幼儿园1所、建筑面积共2800平方米的双捷中学学生宿舍楼2幢、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的镇中心小学学生宿舍楼1幢、建筑面积400平方米的白坭分教点教学楼1幢,并对全镇中小学校舍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装修。(2)学校环境建设规范化。全镇学校坚持走规范化建设之路,在创建教育强镇活动中,新增投入专项资金300多万元,用于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和校园绿化、美化、净化等“三化”工程建设,新建了有塑胶跑道的规范化运动场1个。全镇中小学校100%成为规范化学校。

按需进行教育教学设备设施配置,初步实现了教学设施现代化。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投入300多万元,重点完善了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的功能场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全镇各学校现已建成多媒体教室17个,有电脑206台。另有“千校扶千校”城区学校捐赠“四室”器材设备共25万元。阳江市北山胶化有限公司向镇内几所学校捐赠总价值达40多万元的书桌椅、办公桌、讲台等物资。中山市实验小学为双捷中心小学捐赠价值10万多元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图书5000多册。阳江市中集富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向双捷中学捐赠了价值近4万元的200套标准课桌椅。广东省狮子会、香港学友会和顺德乐松家具等单位企业为双捷中心小学筹集资金6万多元建起了深水井、铺设了自来水管网,并更换了全校550多套的教学书桌,让双捷镇中心小学的师生从此告别没有自来水、没有完整桌椅的历史。

双捷镇教育人总结了近三年来主要办的九大实事:(1)为全镇各小学接通互联网。(2)为岗元、湾头、茶水三所分教点改造大门。(3)为双捷镇中心幼儿园解决征地问题。(4)为岗元、乐安分教点报装自来水管。(5)为康州村、石岗村、双捷居委建设文化广场及体育活动场所。镇上还有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设有舞台、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6)为各村(社区)建设农家书屋。(7)做了大量细致的群众工作,说服群众自愿把原来安置在双捷中学操场中间的一千多年的宗族后土坟迁出学校,建成了完整的运动场。(8)为清冲、长坑分教点铺设了近千平方米广场砖、花阶砖。(9)每年度举行奖教奖学活动。

目前,全镇所有学校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校园,达到了规范化发展的要求。2014年春节刚过,为赶在2月学生开学前完成学校地面硬底化工程,双捷中学和双捷中心小学两校的学校班子和部分老师放弃寒假回校工作。正月十五未过,建筑工人难找,又遇到冷雨天气,校道翻起的泥土成了浆糊。江城区教育局领导一方面积极与施工方协调,高价聘请工人,一方面组织教师投入到建设中。区创强办同志和两校70多名教师,冒着刺骨的寒风冷雨,跟工程施工人员一起搬运混凝土、平整地面、清除多余的泥土,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11点,奋战两天半完成了全部工作,让学校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学生。这个“战严寒齐创强”的故事,是双捷镇教育创强中许多感人故事中的一个,双捷教育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克服了种种矛盾、阻力和困难,为双捷教育开创了崭新的面貌。

阳江物产丰富,盛产鱼、虾、蟹、贝、三鸟、水稻、甘蔗、橡胶、海盐等。阳江土特产以“阳江三宝”:阳江豆豉、阳江小刀和阳江漆器最为著名。纵览阳江教育创强全局,细细体会阳江教育创强内劲,会发现其中蕴含的经验特色与开拓精神,是那样鲜活隽永,有如一道地方风味,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责任编辑 龙建刚

猜你喜欢

阳江市规范化学校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阳江市
学校推介
陈 飞 鸿 (阳江市)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阳江市环保工业园电镀厂房招租
阳江市环保工业园电镀厂房招租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