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平补食芡实
2014-10-10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又名“菱弟”、“水中丹”,颜色白如莲籽,细如珍珠。芡生长于池沼湖泊中,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出产,以江苏、湖南、安徽、山东等地产量最多,其中以苏州产的最为著名,苏州人俗称芡实为“鸡头米”。郑板桥诗云:“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写出了对芡实的喜爱。鸡头米色泽洁白圆润恰如珍珠,被称为“水中人参”。
古药书中说芡实是“婴儿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的粮菜佳品,它具有“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特点,是秋季进补的首选食物。
历代多赞誉
早在两千年前,我国第一部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将芡实列为上品,有“主治湿痹腰脊膝痛,补中,除暴疾,益精气,强志,令耳目聪明。久服,轻身不饥,耐老神仙”的记载。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称:“芡实能止渴益肾,治小便不禁、遗精、白浊、带下。”后世医家也认为:“芡实补中去湿,性又不燥,故能去邪水而补真水,与诸补阴药同用,尤能助之以添精。”并认为芡实“得土之正味,乃脾肾之药也。脾恶湿而肾恶燥,鸡头实淡渗甘香,则不伤于湿,质黏味涩,而又滑泽肥润,则不伤于燥,凡脾肾之药,往往相反,而此则相成,故尤足贵也。”可见历代医药学家对芡实均有赞誉。
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对医学、养生、烹饪和食疗也颇有研究,他在书中记载,自己的养生方法之一就是日日含吃芡实。每天闲暇之时,常取刚煮熟的芡实一粒,放入口中,通过“细含、诱津、徐咽”,每天含食芡实10~30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进行咽津养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据说苏东坡还极喜爱吃用芡实煮成的“鸡头粥”,并称之为:“粥即快养,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
芡实入脾肾
中医认为:芡实性平味涩,入脾、肾二经。有滋养强身、补中益气、开胃止泻、固肾养精等功效。入脾则能补脾去湿止泻,入肾则益肾固精止带。芡实有不燥不腻不敛邪等优点,在我国自古作为永葆青春活力、防止未老先衰之良物。
据知,芡实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约为75%,而脂肪只含0.2%,所以很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它不但能健脾益胃,还能补充营养素,平时消化不良,或出汗多又容易腹泻的,经常吃芡实粥,或煮汤喝,效果不错。如果芡实与瘦肉同炖,对解除神经痛、头痛、关节痛、腰腿痛也有好处。
芡实可补中益气,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适用于慢性泄泻和小便频数,梦遗滑精,妇女带多腰酸等。
《本草纲目》记载:“芡实能治遗精”。方法是用60克芡实、15克北芡同煮烂。此外,常吃芡实对改善老年人的尿频症有助益。
将芡实、莲肉、淮山药、白扁豆等分,磨研成细粉,每次30~60克,加白糖蒸熟作点心吃,可以治疗慢性泄泻(包括慢性肠结核,五更泄泻等)。
患白浊症屡愈屡发,或日久而有气虚现象的,即是前列腺部分松弛成为漏泄。这种病症用治急性病症的药品治疗已经失效,宜用北芪片一钱、升麻三分、柴胡三分,与芡实一两同煮,连服一月,方能见效。
妇女白带,如有湿热症(即局部发炎者)或气虚带下者,都可用黄芪片一钱、龙骨四钱与芡实同煮。煮时除芡实之外,皆用布包。多服一些时日,便能见效。
平补之佳品
芡实也是名贵的滋补食品,美味可口。关于芡实成为食物,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相传当时正遇上饥荒,村里有个叫倩倩的寡妇,上有婆婆,下有孩子,每天靠挖野菜水草充饥。一天她挖野菜,因饥饿过度晕倒在河边,等她醒来时看到不远处一只只野鸡高高翘起头,定睛一看,发现是形状像鸡头的说不出名字的水草,于是倩倩采了些“鸡头”回去蒸煮,煮好后切开发现里面是一粒粒饱满的果实,剥开硬壳后便露出了雪白的果仁,吃起来有股清香。以后每天倩倩都会采些这样的鸡头果和着野菜煮给家里人吃,就这样倩倩一家慢慢熬过了饥荒的日子。以后人们便把这个食物叫倩(芡)食(实)。
芡实有南芡、北芡之分。南芡主要产于湖南、广东、皖南以及苏南一带地区。北芡又称池芡,主产于山东、皖北及苏北一带,质地略次于南芡。芡实以颗粒饱满均匀、粉性足、无碎末及皮壳者为佳品。
中医养生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我们要想气血充沛,必须要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有些人吃一点东西就饱胀不适,难以消化;还有人吃下东西,不能很好地吸收,或腹泻,或便秘,或不生精微而生痰涎,或不长气血而长赘肉,诸般问题,皆因脾不健运而造成,所以补益脾胃是改善体质的前提和关键。而芡实抗衰延年,最益脾胃。中医认为在秋天进食芡实,可调整炎夏对脾胃的损耗,脾胃充实以后,再吃补品或难消化的补药,人体就能适应了。
闽台“四神”药膳
在我国的很多地区,有在腊八节这一天食用八宝芡实粥的习俗。而提起芡实在民间食用的普及程度,就不得不提台湾和闽南了。
同风共俗的台湾和闽南人既重传统中药又重食料选择,就拿平常来说,进补的药料、食料大多选择“四神汤”。这“四神”指的是中药茯苓、淮山药、莲子和芡实,这个方剂的组成不寒不热,是性质平和的药膳。自古以来,台湾和闽南人常用“四神汤”当菜汤,此汤味道鲜美,有健脾养胃,滋补健身之效,主治乏力体倦、心悸怔忡等症。人们经常用“四神”炖鸡、鸭、鸽或猪肚、猪小肠等。《台湾风物志》中记载:“台湾人很重视食补,有饮四神(臣)汤等俗。”在台湾嘉义,有个叫“益元堂”的中药店专门摆摊设点营售“四神汤”,连同药渣盛于碗中出售,顾客连汤带渣吃下,既益健康又解饥渴,被称为“养生妙品”。
“四神”的来历在台湾和闽南民间有个传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随行四员文武大臣水土不服,相继病倒。而乾隆多次南下,倒平安无事。乾隆令知府张榜觅医。忽一日,有药僧揭榜,经一番望、闻、问、切后,喃喃自语:“四臣,事成。这四味药就是四神(台湾和闽南方言‘神与‘臣同音)汤,喝了保准平安。”说罢,从化缘袋摸出纸和笔开方:“淮山药、芡实、莲子、茯苓等量炖猪肚。”说来神奇,那四员大臣吃了食补汤后竟精力充沛,体健如初。
在台湾和闽南,人们对于“四神”,犹如对“五谷”一样熟悉。在当地药店,只要告诉药剂员说要买“四神”,他们就心领神会,知道是哪四味中药了。
食之咸甜皆美,但需有度
芡实虽然有很多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粗纤维、钙、磷、铁等,但芡实性质较固涩收敛,不但大便硬化者不宜食用,一般人也不适合把它当主粮吃。芡实分生用和炒用两种。生芡实以补肾为主,而炒芡实以健脾开胃为主。炒芡实一般药店有售,因炒制时,要加麦麸,并掌握一定的火候,家庭制作不方便。另外,亦有将芡实炒焦使用的,主要以补脾止泻为主。值得注意的是,芡实无论是生食还是熟食,一次切忌食过多,否则难以消化。“生食过多,动风冷气,熟食过多,不益脾胃,兼难消化,小儿多食,令不长。”平时有腹胀症状的人更应忌食。
秋季用芡实进补,最简单的是用芡实配搭莲藕、红枣、排骨煲汤,有补脾肾的食疗功效。也可根据体质和需要,配搭山药、莲子、薏米、桂圆肉等食用药材煲汤。
也可制作芡实糊:将炒熟的芡实1000克研磨成粉,临服时,取50~100克粉末冲开水调服。随自己喜好,可加入芝麻、花生仁、核桃肉等。
用芡实60克、红枣10克、花生30克,加入适量红糖煮成甜补汤,营养高、有调补脾胃、益气养血等功用,对体虚者、脾胃虚弱的产妇、贫血者、气短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小贴士:
介绍一款非常适合脾虚便溏或常泄泻的老人的芡实药膳:芡实30克,莲子20克,薏苡仁10克,大枣10枚,大米100克,同煮成粥食用。
需注意的是,芡实易被虫蛀,应密封保存,放置于干燥通风处。
芡实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适宜白带多、肾亏腰脊背酸的妇女、体虚尿多的儿童、小便频数的老人、遗精早泻者、慢性腹泻者、慢性肠炎者;
2.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者及妇女产后皆不宜食。
这里介绍几个芡实的家常食用方法:
萝卜莲子芡实猪舌汤
材料:萝卜750克、莲子50克、芡实25克、蜜枣3枚、猪舌500克、猪骨750克。
做法:萝卜连皮洗净,斜向切成中块;莲子、芡实、蜜枣去核洗净,用清水稍浸泡;猪舌反复刮洗干净,切成大块,连同猪骨用开水稍煮沸片刻,去掉血水,猪骨飞水后则用刀背敲裂;把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煲内煲2个半小时,放适量食盐和少量油调味便可。
功效:此汤清润滋补、宽中下气。
芡实粥: 将炒芡实50克倒入锅内,加水煮开片刻,再加淘洗干净的大米100克,粥成即可食用。
小贴士:
吃芡实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一次不宜食用太多,每餐宜控制在50克以内。另外,以前人们专用芡实中的淀粉作芡粉,用来“勾芡”,烹饪出的菜肴味美滑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