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麦穗中的教育
2014-10-10梅伟超
梅伟超
一位老师让他的三个弟子沿着田埂前行,不许回头,并且每个人只有一次选择机会,看谁能摘到最大的麦穗。第一个弟子走了没多远,看见了一个麦穗,认为是最大的,就摘了下来。但是在随后的路途中,他看见了许多更大的麦穗,苦于不能二次摘取,最终懊丧不已。第二个弟子汲取他的教训,每当发现一个大麦穗,就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大的,结果快要走完全程时依然两手空空,最后行程即将结束,只好将就着摘了一个,最终痛惜不已。第三个弟子总结前两位师兄的教训,认真思考后,他把麦田分为三部分。他走到第一个三分之一处时,区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走到第二个三分之一处时,检验刚才的分类标准是否正确。走到最后三分之一时,选择属于大类中的一个摘下来。最终他摘到一个不错的麦穗,达到了目的。
这个摘麦穗的故事蕴涵着哲理,在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时,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一、关于早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的青春期普遍提前,加之社会文化的熏陶,使中学生中的早恋现象比较普遍。在对学生进行有关早恋的教育时,我首先讲了摘麦穗的故事。刚开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以为这是调节课堂气氛的一个小插曲。在故事结束时,我话题一转,问大家:有些同学不思进取,认为自己找到了心仪已久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整天卿卿我我。结合刚才的故事认真想一想,他们找到的真是自己人生中最大的“麦穗”吗?
我告诫学生:其一,中学生交际面窄,交往多限于本学校,认识的异性朋友有限。学校只是一个象牙塔,校外才是真正的生活大舞台,谁敢肯定你现在找到的就是最大的“麦穗”?其二,中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的能力不足,对学习方面的知识尚且理解不透,对于错综复杂、利益交织的情感问题,很难做出理智的决定,过早涉及有可能给自己造成终身遗憾。
我进一步分析:在生活中,谁见过的“麦穗”最多?谁又对“麦穗”的分类最准确呢?认真想过之后你会发现是父母等长辈。所以大多数人的恋爱、婚姻,是受父母等长辈意见的影响的。同学们现在主要的任务是学习,而不是谈恋爱。男女同学可以正常交往,互相帮助,互相提高,为今后的人生选择提供经验,但不是现在就去摘“麦穗”。
二、关于选择
职高的学生流失率比较高,入学时一个班50个人,一个学期下来,可能要走八九个人,一个学年下来,将近一二十个人就不见了。询问去向,有的打工去了,有的辍学在家无所事事。作为职高学生,是学习三年,学业期满后就业好,还是学个一年半载就业好?是学习结束就业好,还是参加对口升学好?在校生经常为之苦恼,不知做何选择。
我同样用“摘麦穗“的故事启发他们。
1.我们可以对高二、高三的在校生及在社会上打工的同学做一下调查、了解,比较一下他们现在的处境,特别是学习水平、家庭状况和自己相近的同学,他们的情况参考价值更高,可借鉴性更强。
2.我们还可以将时间维度放长,访问一下自己的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他们这个年龄时,是选择上学还是辍学打工,目前的境况如何,供自己参考。
3.假如我们做出了选择,就要坚持,在前进的道路上拒绝各种诱惑和干扰,克服各种困难,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终实现人生梦想。
三、关于心态
我们怀揣梦想而来,但并非人人都能实现梦想。梦想就是故事中那个最大的“麦穗”,实现梦想就是寻找最大“麦穗”的过程。无论得到与否,无论这个“麦穗”是否最大,无论它是否值得骄傲与自豪、疼爱与珍惜,最重要的是必须端正心态,客观对待人生中的成败得失。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让他们思考。
1.假如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麦穗”,你会怎样?
2.假如得不到人生中最大的“麦穗”,你会怎样?
3.假如得到了人生中最小的“麦穗”,你会怎样?
大多数同学的回答都在情理之中。如:得到最大的“麦穗”不骄不躁,得不到也不气馁,只要努力过就无怨无悔。但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把最小的“麦穗”扔掉,继续寻找;有的甚至说“拣最小,毋宁死”。
在面对人生中重要的选择时,无论在做出决定之前、之后,都会产生心理斗争,会夹杂着情绪波动。当事情难度很大或者非常重要时,这种心理斗争会更加剧烈。这时候,关于第三个问题,老师就要引经据典,给学生们以客观理性的引导,让大家明白有些人能做出正确选择,除了和他的知识、能力、经验有关,也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有的人无论成功失败,都能坦然面对、宠辱不惊,说到底还是有一个好心态。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