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政策变迁透视

2014-10-10顾晓英程楠楠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年9期
关键词:变迁思想政治理论课经验

顾晓英+程楠楠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政策变迁可以归纳为四个转变,即由单向的“注入式”向双向启发式转变,由第一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相结合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手段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由单一的教学方法向多元教学方法转变。基于政策变迁,对教学方法进行透视,既可总结经验,又可对今后政策的调整作出展望,有助于教师理解政策调整的驱动因素,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方法应用方面的主体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政策;变迁;经验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9-0025-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教育部和各高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与之相配套,党中央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策文件,其中不乏关于教学方法的规定和要求。综观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政策变迁,我们可以归纳为四个转变,即由“注入式”向启发式转变,由第一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相结合转变,由传统的教学手段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转变,由单一的教学方法向多元教学方法转变。对其政策变迁的经验进行总结,能有助于教师理解政策调整的驱动因素,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方法应用方面的主体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政策变迁的历程追溯

(一)由单向的注入式转向双向的启发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又称“填鸭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对学生进行知识硬灌的教学方法,它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力的提高,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求,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却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作用。要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废止注入式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方法。

早在1964年,中共中央宣传部、高教部党组、教育部临时党组联名发出的《关于改进髙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就指出:“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启发式,废止注入式。”[1]改革开放以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重新被强调并得到进一步的推行。1984 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中提出:“要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启发式教学,坚决克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2]此后,“废止注入式,实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一直在各种文件中被强调。

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采取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讲授方式,使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变得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在课堂上给学生们预留了施展自己思想和才华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对已学过的课程有种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由第一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相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和开放,对社会热点问题十分关心,单纯的课堂讲述等课内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建设与改革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青年学生只有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更多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了解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才能树立起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信念,逐步锻炼成为有用人才。”[3]这开启了教学方法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的转变。

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公共课)教学的若干规定》中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当把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同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4]199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强调:“要配合教学组织必要的参观、考察和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5]

实践表明,在课堂讲授之外,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根据地、暑期支教、社会调研等,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亲身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广大人民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改天换地、谱写历史的过程,耳闻目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化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现实力量的理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由传统的教学手段转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开放以来,信息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电脑、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已经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作为和网络共生的一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采取“粉笔+黑板”和教师口授逐渐显示出单调、抽象,严重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信息网络化的新技术以其传播速度高效快捷,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同步双向互动等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技术手段。

199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式和政策”课程建设的意见》中规定:“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要注意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形势政策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影视音像资料,丰富教育资源。拓展教学的内容和空间,加强各学校之间的电化教学协作。”[6]2005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也强调:“要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7]

现代教育技术方法综合运用声音、图形、图像、三维动画等手段创设情境,使得传统的灌输式刻板式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增强了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网络获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和知识,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开拓了学生视野;此外,现代教育技术方法良好的交互性,又让师生之间可以快捷地进行沟通,从而解决了教学中交流不畅等问题。

(四)由单一的教学方法转向多元化教学方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定作用或功能。如启发法虽然可以增加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习兴趣,却不能给予学生参加实践所带来的切身感悟。因此,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产生“1+1>2”的效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必然要求和未来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颁布的历次文件中都不是只强调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同时倡导几种方法。2005年2月,中宣部、教育部为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即“05方案”),强调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倡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大力推进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建立教学资料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要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 [8]。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施“05方案”以来,通过征集评选“精彩一课”、“精彩教案”、“精彩多媒体课件”,一批创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得到表彰,先进的教学方法得到推广。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积极运用多媒体及时尚的“微课”平台,推进实践教学、“项链模式”访谈式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模拟教学、网络课程BBS……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满足了学生接受意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形成教师乐讲,学生爱听爱参与的可喜局面。如上海市已连续3年举办“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月”,打出了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的“组合拳”。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政策变迁的经验分析

(一)始终贴近教学目标,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政策变迁的中心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础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根本目标是使大学生锻造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教师采取了怎样的教学方法,而“课程目标又决定了教学方法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9]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政策始终是围绕“实现课程目标”这个中心展开的。

“注入法”只停留在教育表面而不能深入学生内心,而启发式教学方法克服了以灌输知识结论为特点的弊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实践教学法让大学生在掌握课堂教学传授的基本知识时能更接地气,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和实际,从而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信念,进而逐步锻炼成为有用人才;通过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不断增加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解决现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问题,更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政策虽然在不断的变化,但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任务却是始终不变的。通过运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熏陶大学生,才能增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感召力。

(二)始终贴近教学对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政策变迁的出发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大学生既是课程的教育对象,更是学习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的增强,仅靠单纯的理论灌输和外力强加是不能实现的,还要通过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使大学生对所灌输的理论充分认同进而内化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既要“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普遍关注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10],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1],使政策变迁的出发点更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政策的制定始终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它通过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知识;通过实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使学生面对社会实际以教育自己;通过运用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解决学生方方面面的问题,使得他们认同和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

(三)始终贴近教学内容:围绕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法政策变迁的基本点。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干,课程知识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决定了教学方法具有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特性。”[12]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学方法存在着多样性、全面性和发展性,要与时俱进地运用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教学方法政策的改革始终是紧跟教学内容来变化的。

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思考国家政策、方针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而不是强硬地灌输;实践调查法加深学生对课本所学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多媒体教学法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能针对性阐释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可以根据教育内容巧妙地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度。

(四)始终贴近大教学环境:紧跟时代、国情是教学方法政策变迁的关键点。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有的教学方法不再适用需要改革,有的教学方法需要加以重视,有的教学方法需要被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政策作为规定教学方法的指挥棒,始终紧随教学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启用侧重师生双向交流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改变简单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来更好适应工作重心的转变;在教学中重视社会实践的教学方法来配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后的时代背景;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武装和丰富课堂可用以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综合运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可应对新时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形势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错综复杂问题。

30年来,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历经了多次转变,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其一,教育部门合理合情的教育教学政策的制定,掀起了教学方法改革的大潮,从而深入推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其二,教学方法政策需要“落地”,归功于各地方和各高校的各自规划和认真执行。近年来,各地组织内容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大赛。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跨省份的教学基本功比赛,也形成了跨省、本市各级教学协作活动机制。其三,一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主开展了适合自身学科背景或所教授对象的个性化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具备“活”起来的良好氛围和生动局面。实践证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政策的变迁,只有与时代同步伐,与国家共命运,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

参考文献:

[1][2][3][4][5][6][7][8][10][1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选编(1949~2008)[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2.96.124.130.160.176.216. 107.159.216.

[9][12]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203-206.203-206.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 责任编辑:姚 东

猜你喜欢

变迁思想政治理论课经验
数字解读 DIY世界的精彩变迁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变迁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