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建质量研究
2014-10-09曹宇王华彪
曹宇++王华彪
摘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肩负着为党输入高素质的新鲜血液的使命,关系着提高基层党员综合素质的重要职责。为了提高高校基层党建水平,应从改变形式主义的党员发展程序、改善僵化枯燥的基层党建活动、改良作用单一的学生党建功能、改革动力不足的党建创新机制几个方面入手,拓展高校党建思路,切实提高党建水平,从而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输出更合格的党员。
关键词:高校 基层党建 大学生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新时期下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如何坚定不移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好改革的攻坚战是完成中华民族“筑梦”工程的关键,决定了民族腾飞的成败。从“五四运动”开始,青年大学生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政治的舞台,同时也是自“五四运动”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青年学生队伍成为了先进文化的代表,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从1921年7月至今,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0多年的岁月。时代在变化,环境在变化,思想在变化,然而不变的是高校的基层党建工作依然肩负着为党输入新鲜血液的使命,关系着提高基层党员综合素质的重要职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可持续执政能力和未来中华民族“中国梦”的实现。然而,目前高校的党建工作还存在一定问题,距离党中央提出的“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推动党的建设创新”的期望,还存在一定距离。
1 改变形式主义的党员发展程序
1.1 摒弃实用主义的入党动机 强化青年学生的入党意识。大学生对入党的看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种表现为,实用主义泛滥,入党动机不纯。有些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但其动机不端正,其理想并非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其目的或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增加政治筹码,或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积极和优秀。
第二种表现为,党性意识不强,入党动机较弱。在高校中,有些学生对入党问题看的很淡,根本没有“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样光荣的追求。在这些学生看来,入党对于自身没有任何实实在在的好处,与其花时间写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费精力看党的理论著作,还不如学一些专业知识来得实用。
为了摒弃这种实用主义的入党动机,强化大学生的入党意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要渠道是“两课”教师的课堂教授。然而一些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带来的确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学生们非但没有从课堂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反而产生了反感和厌恶的情绪。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夯实理论功底、提高业务水平、深化教育境界。通过形势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采用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提高大学生政治水平,改善大学生思想觉悟。以真真正正、实实在在、有血有肉充满人性、生活性的教育方式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成才方向和远大理想。
第二,走进课外实践基地。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是单纯依靠课堂教学,以灌输为主,缺乏生动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应增加课堂外的教学,走进教学实验室。例如在学校所在地的革命遗址讲述战斗历史,更具有感染力,在由穷变富的村镇讲述改革开放,更有说服性。
第三,准确定位辅导员角色。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老师,充当了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和行动上的示范者。辅导员要有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品德,有价值的追求与信仰,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戴。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楷模。因此,高校辅导员的选拔尤为慎重,必须德才兼备,且德行为先,决不能成为反面的教材。
1.2 修正单一死板的考察标准 建立多元有效的考察机制。在高校中,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学习成绩。第二,社团活动。这造成了学生党员主要由两类学生组成。第一种,学习成绩优秀,综合测评名列前茅的学生。第二种,参加活动较多,担任各种职务的学生干部。这导致有些普通同学,虽然有较高的思想追求、政治觉悟,但成绩一般、未担任职务,其入党希望相当渺茫,入党机会较小。
为了修正单一死板的考察标准,建立多元有效的考察机制,应从以下两方面改善:
第一,细化考察标准,多种维度结合。考察标准不要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和社团活动,还应包括在学生中的口碑,上交思想汇报的数量和质量,思政课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遇到特殊情况、紧急事件时表现出的政治的敏感性和坚定性等。多维度全方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符合党员的标准。
第二,强化日常考察,注重品德选拔。考查党员不能只是每次发展党员之前形式上的考察,而应建立日常考察机制。例如建立月考察制,详细了解被考察人的思想、学习、工作能力等方面,注重德才兼备,德行优先。
1.3 完善升学就业的组织转接 形成过渡有序的转接形式。学生党员毕业后的组织关系转接问题一直困扰着高校和某些学生党员。部分学生在毕业之后没有固定的工作,或者是一些企业没有党组织,不能接收他们的组织关系,所以他们的组织关系只能临时放在学校,这就造成了人和组织关系分离的情况,一方面,这些学生党员在毕业后不能经常性的参加组织生活,另一方面,也给学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给以后的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埋下了隐患。即使随着各地人事代理政策的出台和流动人员党支部的建设,学生党员毕业后缺乏组织生活的现状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为了完善升学就业的组织转接,形成过渡有序的转接形式,可以借助以下手段:
第一,建立网络传播平台。网络的优势是及时性、便捷性、无区域性。高校可以借助网络的优势,建立传播平台,整合网络党建资源,优化网络信息配置,提高网络资源质量,建立网络党校论坛,形成网络论坛风气,执行网络探讨原则,搭建网络传播平台,让毕业生可以继续参加党建活动。
第二,开展工作属地活动。各地政府部门应在街道层级建立活动党支部,登记该街道缺乏组织活动的企业员工党员、个体工商业主党员、打工人员党员的信息,定期开展党组织活动,使这些党员能时刻牢记自身的党员身份,找到对党组织的归属感。endprint
2 改善僵化枯燥的基层党建活动
2.1 转变枯燥的党建活动内容。很多高校的党组织生活以事务性为主,例如党员发展、转正大会、传达精神的学习大会等,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但这并不表明学生党员排斥组织生活,遭到排斥的是刻板的形式与僵化的内容。为了增强学生党员的组织生活积极性,必须转变枯燥的党建活动内容。
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党的组织生活必须贴近学生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包括党的大政方针、理论宣传都能找到和学生生活相关的结合点,以此作为学习、活动的切入点,才能转变枯燥的活动形式。
2.2 开展丰富的党建活动形式。党建活动不能只以开会的形式开展。除了一些必要的程序,如党员发展大会、党员转正大会等,其它的活动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特点、爱好、兴趣等方面,采用辩论会、主题式头脑风暴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红色趣味论坛等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另外,对于党的方针路线的宣传,不能照本宣科,应邀请理论素质精、业务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党建工作者来宣传。使宣传内容生动、可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赢得学生的信服。
2.3 发挥积极的学生党员作用。学生党员往往和学生干部身份重合,当这些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发挥作用时,大家经常想到他们的学生干部身份,而忽略了他们的学生党员身份。其他一些非学生干部的学生党员,其影响力就更不如学生干部。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学生党员承担的任务较少;第二,学生党员入党后表现不积极,“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第三,由于基本上党票“铁饭碗”制,学生入党后对自身要求不再严格,不能得到其他学生的信服。要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善:
第一,在关键时刻和重大活动中,让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一起承担重要任务,以此锻炼他们的能力,锤炼他们的党性,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
第二,对党员严格要求。在党员的发展过程中,要做到严把质量关,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来做好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并坚持做好积极分子的培训、预备党员的培养工作。对于已经发展为党员的学生,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基层党组织对其要求必须严于其他同学。而学生党员自身也要做到严于律己。对于一些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学生党员的处罚必须从严从重。
第三,学生党员要在平时担负一定的职责,例如宿舍安全分管制,学习小组领导制,党团日活动承包制。在日常的学校生活中,使党员自身和其他学生都时刻不忘共产党员的身份以及党员的先进性。
3 改良作用单一的学生党建功能
3.1 教育功能——政治理论教育与成才理想教育并重。一方面要重视对高校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确立政治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培养政治敏感性与政治鉴别力;另一方面要重视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确立正确的成才追求。这是培养具有较强执政能力人才的基础工程。
3.2 塑造功能——政治品格塑造与完整人格塑造并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必须注重大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当前特别要重视意志、气质、品德、能力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建立在完整人格上的政治品格才是稳定的、先进的政治品格。
3.3 养成功能——政治素质的养成与人品的养成并重。共产党员的突出特征是思想上先进,政治上进步,道德和精神境界上高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决不能忽视大学生勤奋好学、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路线和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观念、敬业奉献精神、良好社会公德、公平公正意识、成就事业的追求等属于先进公民人品的养成。忽视了这一点,政治素质的养成效果也不会好。
4 改革动力不足的党建创新机制
4.1 提高认识,建立领导基层责任制。要提高对基层党建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党建工作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念为根本。其特点应做到“教育面要宽要大,培养面要适当适量,发展要保证质量”。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为祖国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工作烦、杂、细、多,造成基层党建工作程序化严重,缺乏创新机制。领导干部应特别关注基层党建工作,形成干部抓基层党建,抓基层党建干部,长效抓,高效抓的工作制度。以领导干部对口帮扶基层党组织、定期参与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方式,提高基层党建的积极性与创新性。
4.2 改进方式,提高科技手段现代性。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党建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为载体,占领宣传的制高点。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手段的现代性:
第一,建立党员电子档案,便捷获取党员信息。
第二,运用网络丰富资料,展开正反宣传教育。
第三,依靠媒体便捷方式,随时进行网络交流。
4.3 准确定位,明确党员培养思路性。从总的工作思路上看,大学生党建工作要“坚持方向、把握导向,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保证质量、控制数量”。即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作为大学生党建工作重点,培养大学生牢固的政治信念、过硬的业务水平、健全的品德人格、良好的工作艺术,使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切实解决大学生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动手能力方面的问题;必须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并把发展大学生党员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4.4 科学规划,完善基层党建运作机制。大学生党建工作要“健全机制、规范程序、分头把关、提高水平”。即健全校、院、系、班组系统的组织机制,健全分层次、有重点、全方位的教育机制,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监督、考核机制等等;规范选苗、教育、培养、发展等方面的工作程序;注重上下层层把关、层次分头把关,不断提高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水平。
4.5 树立理念,强化党员培养连贯意识。大学生党建工作要“正确引导、广泛吸纳,强化教育、认真选苗,重点培养、合理发展,发挥作用、锻炼提高”即:入学教育就把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追求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去抓,广泛地吸纳大学生主动接受党建教育;以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认真选择有培养前途的党员苗子;选苗后要确定专人重点培养,给任务、压担子、常指导、多监督,严把质量关,合理地发展党员;对发展的新党员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并跟踪教育,跟踪考察,提高他们的素质与能力。
5 结语
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应该成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做到这一点,必须用科学的理论武装、用先进的思想改造、用高尚的精神净化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水平决定了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形成了大学生群体的风气,并最终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尚和形象。只有拓展高校党建思路,才能切实提高党建水平,从而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输出更合格的党员。
参考文献:
[1]何群.特色网络平台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应用[J].共产党员·下半月,2013(2):21-21.
[2]蒋丽.创先争优活动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24-126.
[3]刘川生.坚持学习服务创新 加强高校基层党建[J].中国高等教育,2013(1):33-35.
[4]欧兵,艾鸿,邹涛.当前关工委老同志参与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2(12):80-81.
[5]颜为之.科学谋发展,创新助长跑——关于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1X):36-36.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中国梦愿景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HB14DJ214)阶段性成果;2014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不良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
号:SQ141055)的阶段性成果;2014年张家口市社科联课题“中国梦”视角下高校学生党建质量研究(项目编号:2014015)的研究成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