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高年级男生舞蹈律动的心理障碍
2014-10-09姚金凤
姚金凤
在音乐课堂的舞蹈学习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律动爱表演。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下降趋势,特别是到了高年级,许多学生尤其是在律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他们或是对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置之不理,或是在搅混水、瞎捣乱。男生很不愿意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对于你所要求的动作他们更多是一片“嘘”声来回应你,曾经有些男生居然说:“这么娘娘腔的动作我才不做!”静下来仔细分析其实这种现象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段的男生在舞蹈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一些心理障碍。
以一首五年级的侗族民歌《迷人的火塘》为例,已经介绍了这是一首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载歌载舞的情景,老师编创了几个动作要求同学们学习,结果大部分男生都不好意思的窃窃在笑,不敢站起来学。在我的极度热情鼓励下,他们勉强学完动作。这时,我要求同学们手拉手围成圈跳起来,顿时,教室奇怪的笑声不断,在集体舞表演时,同学们也坚守自己的距离,对于一些“敏感”的动作,都似乎成了男女生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从这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舞蹈律动中的心理障碍,不仅影响了自己,也影响教师教学。那么形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一、形成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剖析
1.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会用自己的观点评价他人,也极其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非常关心“我”在别人心目中形象,对自身的行为在同伴面前尤为着重。许多男生认为舞蹈应该是女生的专利品,大男孩跳舞真是太别扭了。因此,男生一般羞于公众场合大方表演。
2. 一般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应该只是唱唱歌、听听音乐,哪知老师还会安排舞蹈,此时学生头脑中产生了认知不平衡。男生在学习舞蹈时的学习动机比较缺乏。
3. 家长的意识误区:大多数男生的家长也把舞蹈同绵软的性格划等号,也觉得学舞蹈是女孩子的事情。社会和家庭经常把“男孩子不适合跳舞”,“男孩子跳舞会变得娘娘腔”,“跳舞要身材好,人长的漂亮”等等这些不成文的条规灌输给学生,并彻底扼杀了男生对舞蹈兴趣的萌发和喜爱。致使男生无形之中便有了“男生不可舞”的观念。
4. 从舞蹈的动作设计上来看,一般而言都是女性化的动作居多,很多都是比较柔美的动作。这和小学里女性音乐教师占多数的比例是密切相关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接触的舞蹈风格就是女性化的,久而久之经过五六年的熏陶,男生难免会形成“舞蹈就是女孩子跳”的观念,难免会不想或不愿意再跳舞了。
二、解除“心病”的几点建议
1.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关注学生喜欢的舞蹈类型,因材施教。 一般而言,男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性略差于女生,女生对于柔美、细腻的表现力强,而男生则擅长表现威猛、阳刚的一面。因此这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多设计男性特点的动作。比如在小学音乐课中,有一些内蒙古民歌《金杯银杯》、《赛马》,还有欣赏曲《西班牙斗牛士》,这些都是极富有男性威猛、阳刚的律动,多鼓励男生参与,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可,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 现在小学高段学生接触面广,眼界逐渐开阔起来。流行音乐、舞蹈通过广播、电视、音像等途径充斥着学生的生活,它以琅琅上口、具有时代气息等特性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根据这一情况,在课堂上播放街舞、劲舞等,然后可以让学生模仿动作练习。对于能力强,有兴趣的学生来说还可以让其即兴创编。教师还可以定时举行班级音乐会,让学生带有目标的准备,重视起来,每一次的表演他们都会有一次的进步和收获。例如,我习惯在期末的时候举行年级音乐会,整个年级的同学聚在一起举行表演,有一个节目是五年级的8名男生一起跳了一个街舞,这些都是他们自己在组织,看视频学习出来的。我觉得很惊讶,这是我第一次见高年级男生舞蹈表演,这个和他们在音乐课堂的表现差别太大了,反思原因,他们并不是不喜欢舞蹈,而是,我们没有教到他们喜欢的舞蹈。
三、结语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成长期,每个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个性也有差异。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感情外露;有的则不善言辞,感情含蓄。但这并不代表外向的学生喜欢舞蹈,内向的学生不于理之。找出病根对症下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舞蹈学习发现自己变聪明了,原来自己的想象力这么丰富,更让人可喜的是男生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形体健壮了。
责任编辑 龙建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