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华侨文化的校本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2014-10-09陈旭东

师道·教研 2014年8期
关键词:华侨校区校本

陈旭东

一、“华侨文化”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

我校在华侨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以广府地域文化为根系,结合校园文化的自身特点,不断拓展内涵,确定校本课程内容。

1. 建筑文化。建筑作为一种最直观文化符号,是一种动态和充满时代感的文化。我校的建筑极具“华侨文化”和“国际化”元素,起义路校区的图书馆是原“台山会馆”旧址,是一座民国时期风格的岭南建筑,校区设有世界文化墙和世界之窗。金沙洲新校区的建筑风格处处蕴含着对起义路校区图书馆即“台山会馆”的借鉴和呼应,力图塑造出具有传统历史精神的现代岭南“侨校”形象,校区以立面造型、风格借鉴了广州传统骑楼和广东地区侨乡碉楼的建筑风格特征,借以展示出传统的底蕴和魅力,力求延续中华传统文化。

2. 岭南文化。在海外所拥有华侨群体和地域基本上是岭南文化一部分。蜚声海内外的广东侨乡各地办的侨刊,到1987年多达107 种,堪为华侨文化的一个缩影。对于它产生的故土一方,华侨文化同样具有明显中外文化结合品格,无论在土地利用、聚落建筑、语言文字、习俗、服饰,乃至行为方式、思维理念等方面,都有异于当地文化或深深嵌入后者之中,这是外来文化在当地移植或变异的结果。

3. 道德观念文化。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华人华侨具有敬祖尊亲的天性,儒家的“厚德载物”、中和思想,佛家的忍让、慈悲精神等。华侨华人文化中的宽容思想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资源,使之具有厚实的内蕴,这也是华侨华人及其文化所具有的中华性的重要体现。

二、“华侨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

“华侨文化”校本课程针对不同的课程类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做一体,关注体验与探究。

1. 访谈法。通过访谈的方式,让学生或小组或个人带着问题深入基层实地调查,或参观侨人居住地或访问归国华侨,了解自己本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格、宗教信仰等。在访谈过程中,加强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能让学生体会自己民族文化的伟大与魅力。通过这种方法学生除了能亲身获取第一手学习资料外,还能增长见识,锻炼胆量,增强学习动机。

2. 实地考察法。我校每年暑假组织高一特色课程班同学实地考察开平碉楼等。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在考察中发现,广东开平市赤坎镇五堡大同里有两栋造型酷似并联着立在田野中的“父子”楼,群众称之为“父子楼”,是最具特色的碉楼。它是由旅美乡亲谭华强于1930年回国兴建的。联体楼的右楼名为“性如别墅”,是谭华强为纪念父亲谭性如养育之恩而建的;左楼名叫“六也居庐”,是建给他的妻子黄玉銮居住的。“父子楼”建成后,被誉为“赤坎江南第一楼”。广东梅州侨乡村的围龙屋基本上都是华侨建造的,因此,不少围屋建筑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客家建筑文化的同时,还带有华侨侨居国的文化元素。

3. 信息技术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学生也具有很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如:同学们围绕研究性学习题目“传统节日研究”,同学们借助互联网查找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及趣事,认识到中国人向来有“天下一家”的概念,这种古典的世界主义虽然与今天全球意识不同,但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4. 探究式教学法。随着互联网及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个统一的全球化系统正在逐步形成。各国之间、地区之间的各种利益错综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蝴蝶效应日益成为我们生活的常态,通过一些有显著蝴蝶效应时事的探讨,引导同学们探究不是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件事情的发生,对我们国家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政治、经济、文化、战略部署、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5. 活动教学法。作为国际教育基地,我们有条件组织同学参与国际互访活动,亲身实地考查不同国家的教育方法,学习方法,感受生活在不同地区同龄人的所思﹑所想﹑所感,相互交流和活动中体会我们传统文化的美及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差异,取长补短,真正激发起我们的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情怀,这也是华侨文化的精髓。

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掌握教学方式的共同规律,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发展和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责任编辑 邹韵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侨校区校本
我的华侨老师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