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方法探究

2014-10-09杨德

师道·教研 2014年8期
关键词:师生历史教师

杨德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不少学生厌学历史或者历史成绩不好,溯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历史缺乏兴趣。经过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及研究,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帮助高中生培养及提升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从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入手

现实是历史的,历史是现实的。阐明现代事实的历史根源,培养学生“以古鉴今”的认识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欲望。如所谓的“南海问题”,它根本上就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和国家,想趁机生事端、混淆视听、浑水摸鱼。历史和国际法都充分证明了南海一直都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先秦时期,中国人就已有了“南海”概念。2100年前的汉墓古地图《西汉初期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是现存最早的标有南海的地图,它是西汉诸侯南越王的辖地。至现代,中国拥有南海主权的最主要依据是1947年的“九段线”,这条线最南到北纬4°的曾母暗沙,它确定了当代中国南海疆域的基本框架,黄岩岛也在“九段线”中国领海范围内,之后的几十年里,周边国家一直没有表示异议,这在国际法意义上产生了历史性主权。这样,学生觉得历史知识对解决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竟有如此大的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从教师个人入手

历史教师对历史、历史学科必须要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喜爱之情。作为学生们的历史引领者,如果对历史没有浓厚的兴趣喜好,那么就很难做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了。

历史教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结构。历史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学科,她涉及所有的其他学科内容,因此,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这门课,就应该具有宽广的知识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不仅要掌握社会人文科学、思维科学,还需懂得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例如对于《必修三 文化历程·物理·相对论》,如果我们对相对论也了解得够深刻的话,那授起课来就更能吸引学生。

用优良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学生喜爱某一科目,有时是跟他对这科老师的喜好相联系的,而这个老师之所以能得到学生的青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老师的为人、待生、处事等方面的人格魅力,如严厉且亲切、谈吐风雅幽默、正义坚毅等这些人格品质,都会吸引、影响学生。学生敬佩、喜爱老师,他就完全可能喜爱这个老师所任的科目了。

亦师亦友,实行平等、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不仅是师生与知识碰撞的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共同探研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而非老师单面的理解、讲授知识的过程,我们的共同“敌人”是“知识”。因此,教师要强调师生间、生生间平等、民主、合作、交流的关系,亦师亦友,构建和谐、互动、高效的教学关系,而非师生间的“填鸭式”的、“内耗式”的关系,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养成及学习成绩的提高。平时生活中我们也要注重师生间的亦师亦友关系的培养,要多关心和帮助学生,这样就更有利师生关系的协调发展。

三、从学生自身入手

1. 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和目的。“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对历史人物个体历史的学习,可以“他”为鉴,指导自己成功;通过对民族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的学习,可以知道世事的变幻方向、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何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对中外历史的深入研究和领悟,他不仅熟读了古今史籍,还点评了二十四史。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历史学的作用:“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学习历史是素质提升的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历史,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人文素养和社会历史责任感,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当学生有这样的领会时,他就肯定对历史产生兴趣了。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历史课,而且历史都是必需要考试的。因此,必须要学好历史才能顺利升学,这是升学压力在促使学生学习历史。

2.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1)记忆方法。不少学生厌学历史,很大程度是由于学生难于记住一些琐碎的历史知识。所以,好的记忆方法就成为学习历史特别突出的方法。在此我只举“分段记忆法”进行说明,如我们首先要记住人类已有大概五千年文明了,现在是公元2000多年,而人类文明出现在公元前2000到3000年前,这就是有规律的两段时间了(即两个两千年);公元1500年近代史开始了,这也是必须要记住的最基本的历史时段。古代史要把历史事件锁定在哪一千年和哪一百年;近代史才五百年,因此,历史事件不仅要知道在哪百年,更要知道在这一百年的上半百还是下半百;现代史至少要锁定在哪十年了。如对于欧洲近代的三次思想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学生应当能把它们锁定在“近代”,公元1000年到2000年且主要在后几百年,再就是14世纪(即百年)、16世纪、18世纪。(2)大胆假设历史“如果…就…”或“如果不…就…”或“应该…”的方法。如学习近代的清朝史,教师可引导学生大胆设想:“如果慈禧太后没有掌权,戊戌变法会怎样?清末‘改革会怎样?光绪会怎样?康有为、孙中山们会怎样?清廷会怎样?中国会怎样?中国应该怎样?”这样大胆假设和诘问,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而且激起了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对历史产生了新的视角,也培养了良好的历史思维,以致于所学的不是死史,而是活史。

四、从教学资源入手

1. 用好用足历史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有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书刊,电影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介,演讲会等各种会,博物馆等各种馆,名人故居、文物古迹,族谱、地方史志,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不同程度的包含历史因子,也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的资源。(1)课程标准、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依据。这里不予细述。(2)电影电视、网络、名人故居、地方史志、家族史、校史等课程资源在历史学习中有突出意义。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便利的课程资源,观看富含故事性、趣味性的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如《孔子》《汉武大帝》《南京!南京!》《建党大业》《建国大业》等等,相信看完这些,学生的爱国热情、艺术修养、学史兴趣皆有进步和提升。

2. 用学科的发展前景诱导学生。为什么人类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会出现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毒品、社会暴力等这些全球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一切,历史都会给你提供参考。台湾文化名人龙应台曾说:“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让历史告诉未来,这是所有的历史学家们梦寐以求的成果。”因此,历史学科自身的发展前景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必要方面。

3. 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衔接。如政治文明史模块里出现法制和法治这两个词,如何把握它们呢?英文rule by law,就是法制、法律制度的意思,即依凭法律来治理之意,专制社会和民主社会都有法制,但专制社会没有法治,而是人治。法治,用rule of law来表示,即法律的治理,代表法律至上、人民至上,而人治是其反面,民主社会才有法治和“善”的法制。通过这样分析和理解,学生肯定对历史兴趣盎然,而对英文介词“by”和“of”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对政治学科里的人治、法制、法治、民主等概念也有新的、更深的认识。

五、从教学方法、手段入手

1.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组织辩论会,举行历史故事会,参观历史博物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考察历史遗址遗迹,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写家庭简史和历史人物小传,编辑历史板报等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使学生觉得学习历史是轻松愉快的,在活动中运用相关的历史知识,使他们觉得学习历史是有用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增加。

2. 师生讨论法和生生讨论法。其中师生讨论法的意义非常突出,教师要在这个方法中保持主导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思维不断地与教师和知识碰撞,从而使学生思路大开,论有所得,心满意足,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来了。

3. 史论结合的方法。论从史出,论是概括的史;史必出论,史是具体的论。二者完美结合,才能还原历史的价值、功能。只有论,就等于只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活力不够、说服力不强,因此,只有史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和体现历史的活生生的“真理的母亲”的价值和功能,才能使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的意义,进而提高其学史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 魏文琦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历史教师
最美教师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历史
麻辣师生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