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论视角下新时期委婉语探析

2014-10-09邱志华朱小玉

关键词:时期语境交际

邱志华, 陈 叶, 朱小玉

(1.南昌航空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63;2.江西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委婉语常常被称作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历来受到语言学界的密切关注。”[1]有关委婉语的探讨和研究也趋向成熟,但以往学者们对委婉语的研究通常是从语义学、修辞学、文体学等角度切入。这些研究通常忽略了语境对委婉语选择和使用的影响。委婉语的产生和使用与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不同时期人们的社会心理与文化不尽相同,它随着时代大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本文选取新时期委婉语作为语料,从语境、语言结构、动态顺应三个方面对新时期委婉语进行分析,旨在引导人们更正确巧妙地使用委婉语,避免交际中的尴尬和沟通失败,使交际更加顺利地进行。

一、顺应论与新时期委婉语

(一)顺应论

Verschueren于1987年在Pragmatics a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中首次提出“顺应”理论,并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语言的使用。1999年他出版了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顺应理论。[2]他认为,顺应论是有关语言使用和语言交际的理论,通过语言的选择顺应,探究人们语言交际的心理机制和使用过程。并提出,语言选择是对语境因素、语言客体的动态顺应过程,从而产生一定的意识凸显度。在国内,顺应论由钱冠连教授率先引进。他在《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一文中,对顺应论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评价。随后,他又在《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一文中,探究了维索伦顺应理论的形成及结构框架,总结了顺应论中提出的观点即语言的三个特性:可变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并且分别从语境顺应、结构顺应、动态顺应和顺应的意识程度这四个角度对顺应论进行深入研究。由于意识程度主要属于认知心理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委婉语属于具体使用中的语言,因此本文主要从前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钱冠连教授还指出:“语言顺应不是单向性的或者单方面的顺应,而是指语言顺应环境,或者环境顺应语言,或两者同时相互顺应。”[3]对语言策略的选择亦是如此,交际者既要符合当时的语境、交际双方的身份,还要随着谈话的进展动态进行顺应。

(二)新时期委婉语与顺应论的关系

委婉语的目的是通过语法、修辞、拼写、词汇等手段达到在社会交往中理想的交际效果。其本质是交际双方对语言手段和语言策略的选择。交际者之所以能在社会交往中对语言进行恰当地选择,是因为语言具备以下三个特性:可变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其中,Verschueren指出:“语言的顺应性指能够让语言使用者从可供选择的选项中做出灵活地变通,从而满足交际的需要。”[4]委婉语正是交际双方根据人物、场合变化,从各种选项中选出最能达到委婉目的的语言策略。并且,委婉语的委婉效果和委婉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地域、场合、人物的变化而变化。新时期委婉语的形成正是人们对时代语境顺应的结果,是交际双方通过对新时期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的顺应,从而成功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

二、新时期委婉语的类型

对委婉语的划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型。过去,由于人们对自然认知的匮乏,对委婉语的划分更倾向于它的饰讳性即通常所说的“negative euphemism”。大致可以分为死亡与性爱类、誓言与诅咒类以及神明与禁忌类。如英文中将复仇女神“The Furies”婉称为“The Eumenides”(受人尊敬的人),在中国古代,人们将皇帝死亡称为“驾崩”,失火称为“走水”等。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及人们对自然和各个领域认知的加深,委婉语逐渐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心理的变化。在新时期的委婉语中人们不再受限于宗教的禁忌以及性爱的压抑,取而代之的是对自由的追求、个性的发展和人性的解放。于是,“神邸”、“宗教”、“封建迷信”等因素渐渐淡出委婉语的历史舞台,更多关于“个性”、“自由”、“平等”的观念进入人们脑中,形成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委婉语。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委婉语可以概括为三类:职业与称谓类、政治与经济类和网络与流行类。

(一)职业与称谓类

在旧观念中,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而被分成三六九等。一般情况下,从事体力劳动和服务性工作的人,会被人轻视和瞧不起。古语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然而,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对自由及平等的追求,人们为了表示礼貌和尊重,不再使用过去比较直接的称呼,而是以一种升格形式来拔高和美化以前低贱的职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中国职业与称谓类委婉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为了使一些简单的职业听上去更专业化,人们将垃圾清洁工(garbage collector)称为环境工程师(sanitation engineer),擦鞋工(boot black)称为鞋靴保养工程师(footwear maintenance engineer)等。为了使某些粗俗的工作感觉更加高雅,人们同样通过改变这些职业的称谓而达到更加委婉和尊重的效果,如人们用丧葬师(mortician)代替仵作(undertaker),消除了人们对从事殡葬工作人的忌讳和排斥,同时因为mortician这个词是仿照physician(外科医生)而来的,他的工作对象——尸体也就相应地成为他的case(病例),从而消除了作为丧葬工作者自身对这项工作的排斥和尴尬。在我们国家也有类似的表达,如前段时间比较流行的“农民工”这个称呼,现在也改称“外来务工者”或者“一线工人”,消除了在称谓上对农民的歧视;又如“妓女”这一称呼,为了减少对其不好的联想,现人们婉称她们为“失足妇女”。

(二)政治与经济类

随着时代的变化,在政治上,过去的“专制”、“强权”等文化观念逐渐被“民主”、“法制”所取代,如清朝时期的“文字狱”,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因为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而被判入狱。又如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样板戏《红灯记》的原创者,因为有一句台词说李玉和爱喝酒,被认为是丑化工人阶级形象而被打入冤狱。如今,这种现象已彻底消失。随着民主和法制的深入人心,现代政治类的委婉语主要倾向于避免用词过于尖锐,如政府性报告或报道中有关“工人罢工(workers strike)”的事件,一般不直言“罢工”,而是将其称为“工业纠纷(industrial dispute)”。经济类的委婉语目的与政治类无异,都是为了避免用词太尖锐。如“economical crisis”,为了达到委婉的目的,现在一般不直接说成经济危机,而是说成“市场不景气”或“经济疲软”等。

(三)网络与流行类

在语言的使用和传播过程中,出于求新的心理,人们一般都偏爱使用当时流行的用语。尤其是随着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人们的这种心理特征更加明显。“互联网的诞生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语言载体由传统意义上的书面语、口语向网络用语过渡”。[5]委婉语的发展也开始向网络化过渡。大部分新时期委婉语都通过网络这个媒介形成、变异和传播。如网络上比较流行称长相难看的女子为“霉女”、“恐龙”,长相难看的男子为“菌男”、“青蛙”等,以避免因直接说对方相貌丑陋而产生尴尬。再如,网络上流行的首字母组合形式NND、TMD、JJYY等,原意是指奶奶的、他妈的、唧唧歪歪等骂人的脏话,通过首字母缩写的方式减少了直接的正面交锋,起到委婉的效果。

三、顺应论在新时期委婉语中的运用

(一)语境顺应

语境顺应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选择必须与语境相互顺应。语境顺应可以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其中,交际语境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这三个因素;语言语境又称信道,指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根据语境因素而选择的各种语言手段。语境顺应关系如下图所示:[2](p75-77)

“任何话语都是不同言说主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话语产生的整个复杂的社会环境的产物”。[6](p44)新时期的委婉语产生于具体的交际语境中,与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等因素相互作用后,产生了新时期的独有特点,并通过信道进行复制和传播。因此语境影响并决定委婉语的选择和使用,不同语境(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的改变会导致委婉语的变化与发展。如新时期委婉语中职业委婉语的兴起符合对现代语境的顺应。进入20世纪以来,民权、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对低等职业人群的职业美化称呼应运而生,人们对过去从事各种低等工作的人给予更高的评价和更多的尊重,于是出现了环境工程师(sanitation engineer)、鞋靴保养工程师(footwear maintenance engineer)、外来务工者、一线工人等职业委婉语,这类委婉语的出现正是对物理世界的顺应;其次,由于交际者的语言选择必须符合社交场合、社会环境和语言社团的交际规范,对低等职业称呼的委婉用法可以避免低等职业从事者在自我介绍时的自卑和尴尬,也可以减少他们在交际中受到的歧视和刺激,从而更有效地顺应社交世界,促进人际交流。希望受到尊重、得到世人认可和赞美,这是现代人们的普遍心理,将低等职业称呼进行升级拔高符合现代人心理世界的顺应要求。

(二)结构顺应

“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委婉语的‘语’,其表现形式可以是语音、语词和语句,可以体现在语词、语句甚至语篇的不同层面上;‘委婉’可理解成由语言手段和言语手段构成的种种方式、技巧”。[7]因此,在对现代委婉语的分析中,不仅要从委婉语词句的层面进行研究,还要对语言各层次的结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新时期委婉语的结构顺应了当代人对语言、语码、语体和构建原则的选择。如语音方面,“laboratory(实验室)是通过改变单词的重音所构成的英语委婉语。其重音原来在第一个音节,后来为了避免和lavatory(厕所)相混,人们将其重音移到第二个音节”。[8](p54-55)又如,近期在各大卫视及网络媒体热播的电视剧《爱情公寓》中,许多对白都反映出了交际者对语言、语体方面的结构顺应,以下列对白为例:

[例1]胡一菲:你们真的是亲戚?

唐悠悠:真的呀,我是TMD第十三个妹妹

子乔:她还真TMD是我妈的第十三个妹妹,虽然我很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唐悠悠:但是我始终是你的小姨妈啊,乖

小贤:你妈真邪门

一菲:真TMD邪门

关谷:TMD是谁(选自《爱情公寓2》第20集)

语言方面,维索伦指出:“语言的选择取决于发话人对该语言的熟练程度以及对听话人理解该语言的程度的假设。”[2]因此,语言的选择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受外来语言和外来文化影响很大,国外来华发展的友人络绎不绝。在例1中,四位主人公除中国人外,还有来自日本的关谷,可以视为一个小型的多元文化社会场景。影视作品为了达到幽默委婉的效果,在语言的选择方面,既采用了通俗易懂的中文,也包含了首字母缩写的非正式语言符号,如“TMD”,避免了直接讲粗话的不良影响。“TMD”第一次出现并非指其委婉含义而仅仅指代“他母亲的”,目的是达到幽默的效果并引导后文在结构上进行语言的顺应。后来,子乔、一菲、关谷都顺应延用了“TMD”一词。“TMD”第二、三次出现属于委婉语的使用,指代“他妈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语气。关谷是日本人,不了解中国文化,不能理解该语境中“TMD”的真实意思,所以他反问“TMD是谁”,这加强了诙谐效果,让人忍俊不禁。以上分析都属于语言方面的结构顺应。

语体方面,由于交际者在剧中属于朋友和亲属的关系,且关系都较为亲密,对话者对语体的选择都是很轻松和非正式的,这符合语体结构的顺应关系。

语码方面,维索伦将“语码定义为一种语言的任何一种可以区分出来的变体,与具体的地理区域、社会阶层、某一功能任务相联系”。[2]新时期委婉语对语码的选择亦受地域及受众的影响。在美国,中产阶级习惯称“酒鬼”为“people with alcohol problems(有酒精问题的人)”,把“死亡”称作“pass away(去了)”,或者“pass over”;而普通阶层则会直接称“酒鬼”为“drunkard”,将“死亡”称为“kick one’s bucket”等。属于中产阶级特定的委婉词汇还有,“slow learner(学习速度慢的人)”,“underachievers(智力水平较低的人)”代指“fool(傻瓜)”,“mental illness(精神疾病)”代指“madness(发疯)”等。由于受到商业文化的影响,一些新时期委婉语在语码的选择上也顺应了如今的一些商业广告用语,如,“墓地”一词由以前的“graveyard”或者“cemetery”转变成现在流行的“memorial park(纪念公园)”,这消除了人们对墓地恐惧排斥的心理,它将墓地形容为一个充满回忆的温馨场所,期望增加墓地的销售量。中文亦是如此,如以下为一则墓地广告:XX陵园,您理想中的人生后花园。广告巧妙地将墓地委婉地称为人生后花园。此种用法在许多墓地广告中都有沿用,是语码结构顺应的体现。

(三)动态顺应

动态顺应作为顺应论的核心,在Verschueren的纵观语用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语境顺应与结构顺应为顺应提供了内容,然而只有在动态顺应中,这些内容才具有意义。“在交际过程中,随着信息交流的进展,听话人提取或构建一系列假设并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形成一个逐渐变化的认知语境”。[9]因此,交际者需要根据动态的语境,对话语的内容、方式、语气、语调进行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层层推进以达到会话的目的。在对话陷入瓶颈无法继续的时候,顺应动态的语境,适当使用委婉语有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如下例对话是处于A给B送红包的语境中。

[例2]A给B送红包

B1:“你这是什么意思?”

A1:“没什么,意思意思。”

B2:“你这就不够意思了。”

A2:“小意思,小意思。”

B3:“你这人真有意思。”

A3:“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

B4:“那我就不好意思了。”

A4:“是我不好意思。”

在一些特定语境中,提问的目的并非要求对方就问题本身进行回答,而是作为一种实施间接言语行为的策略,旨在引导或者劝诱交际谈话往预设的方向发展。对话中,交际双方之间的回应并非互相对应的静态关系。在例2中,A1并未就B1的提问做出正面回答,而是以“意思”一词的委婉含义——“心意”促使对方接受自己的红包。B碍于情面不能立即收下这份“心意”,仍然选择委婉方式B2“你这就不够意思了”来巧妙拒绝,但仍留有余地,B2中的“不够意思”指代“没有必要”。A2顺势继续通过“意思”一词的委婉含义,推动B接受红包。在A的再三劝诱下,B在心理上已经接受了这份红包,通过B3“你这人真有意思”来达到对A行为的认可,这里的“有意思”实际指“懂事、明白事理”。A3继续诱导,直到B4“那我就不好意思了”,正式确认B有意收下红包,其中“不好意思”仍属委婉表达,表示“收下”。以上事例表明,交际时采用的语言方式及语言策略不是静止不变的,交际者需根据交际目的和对方的反馈进行动态选择。在例2中,A在“希望对方收下红包”这个交际目的的支配下,根据B反馈的信息不断变化语言方式及语言策略,从B1的直接拒绝到B2的间接婉拒,再到B3在心理上已经接受和B4的确认接受,都是交际动态发展的结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的委婉语顺应了历史的发展、社会心理的变化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职业委婉语、政治经济委婉语和网络委婉语。新时期委婉语的使用不是静止独立的,而是要经历语境顺应、结构顺应和动态顺应这三个过程,通过间接委婉的形式,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与发展。

[1]刘越莲.委婉语与禁忌语的家族相似性研究[J].外语教学,2010,(11).

[2]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rnold,1999.

[3]钱冠连.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 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1).

[4]Verschueren,J.The Pragmatic Perspective[A].In J.Verschueren et al.(eds.).Handbook of Pragmatics[C].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5.

[5]李俊芳.模因论视角下网络委婉语的传播[J].社会科学家,2010.

[6]Morris,P.(ed).The Bakhtin Reader:Selected Writings of Bakhtin,Medvedev,Volshinov[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7]李军华.关于委婉语的定义[J].湘潭大学学报,2004,(7).

[8]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9]鞠 红,戴曼纯.低调陈述作为语用策略的顺应性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猜你喜欢

时期语境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十三五”时期的国企改革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