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时空系统问题剖析与调整建议

2014-10-09郭立言冯贵群周介铭

关键词:钟点时区经线

郭立言, 王 勤, 黎 波, 冯贵群, 周介铭

(1.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31; 2.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31;3.成都市青羊区成飞中学,四川成都610031; 4.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66)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运动中的地球时空系统内进行的.全球时空系统的建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根据地球公转周期和季节变化规律制定的儒略历和格里历(公历),建立了有序的年月日时的时间系统,到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建立世界标准时区划分系统,确定了日界线,以及作出了东西半球的划分后,全球的时间系统和同南北半球对应的东西半球大尺度一级划分的空间系统得以最终确立.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成果.否则整个世界将停留在无序和混乱的状态之中,那将是不可想象的.

大洋洲的萨摩亚为了加强同亚太市场的联系,从2011年12月29日起,从西十二区调整到东十二区[1],从世界最后见到日出的国家,变成世界第一个看见日出的国家[1].这一调整,使根据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的决定,划在萨摩亚西侧的那一段日界线就失效了,需要重新划定.据此,联想到国际经度会议上关于东西半球和时区划分,以及公历中公元前27年罗马皇帝大小月和2月平年只有28 d设置的决定等4项涉及合理构建全球时空系统的重大问题,需要对其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剖析和审视.有针对性的提出调整、改革、完善的新方案,以便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好适应国际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进程加速发展的需要.现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研讨,并呈送国际地理学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查、研究、决定.

1 全球时空系统问题剖析

1.1 20°W和160°E经线划分东西半球不具有合理性地球上是以最大的纬线圈赤道(0°纬线)来划分南、北纬度和南、北半球的.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南、北纬各90°.

东西半球是以2条对应的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的.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决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埃里中星仪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度,以西为西经度,东西经各180°[2].0°经线同180°经线组成的经线圈,将地球恰好分为东、西2个半球.

采用0°和180°经线划分东西半球应是顺理成章、简单明了.由于0°经线穿过了欧洲英国、法国、西班牙和非洲西部一些国家,为了使欧洲和非洲及相关国家不受分割,分属于东西2个不同的半球[2],“保持国家和地区的完整[3]”,于是确定以20°W和160°E这2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

我们认为这样的划分,理由不充分,存在以下缺点:

1)现行方案同南、北半球划分标准不一致.北半球不含南纬度,南半球不含北纬度.而东半球却含有西经度,西半球含有东经度,造成了错位,使东、西半球的内含和外延不一致,出现了逻辑上的错乱.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都是全球性大尺度的一级划分,其划分标准应该一致.

2)现行方案侧重考虑了西欧和西非的国家,却无法顾及亚洲和大洋洲的国家,将位于东经度的新西兰划入西半球,使同属大洋洲,面积分别居洲内第一和第二、相距又不远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分属于东、西2个不同的半球,显然不尽合理,顾此失彼.因此应该都不侧重,顺其自然为好.因为根据世界海陆分布形势,找不出合适的不经过有人居住陆地的经线圈来划分东西半球,被半球分界线分割是无法避免的.

3)“免受分割论”没有任何合理性和必要性的依据,是一个假命题.大洲、国家或地区地跨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是一种自然、正常的现象,不会因此带来任何的不便.正如没有必要将亚洲和大洋洲的国家全部纳入到一个半球内一样,非要将欧洲和非洲的国家强行纳入到一个半球内不可.用0°经线划分东、西半球,使欧洲和非洲及相关国家地跨东、西半球,同现在分属东、西半球的亚洲和大洋洲及相关国家一样,都是正常的,在各个方面都不会带来任何的不便,也不破坏和影响相关国家和地区作为地理实体的完整性.因此,那种认为用0°经线划分东、西半球就分割了欧洲和非洲相关国家的说法是不成立的,缺乏立论的根据.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可能很多人都认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西移20°到大西洋中后,欧、非两洲及洲内的国家和地区全部划入了东半球.其实不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因为20°W经线穿过了欧洲冰岛的西部[4],使冰岛这个原来未被分割的国家受到了分割,成为了跨东、西半球的国家.欧洲也仍然是跨东、西半球的大洲.对于同属一个洲的冰岛和英、法、西等国显然采用了双重标准.

4)现行方案很难获得广泛的认同.许多人的潜意识中都认为0°和180°经线划分东西半球才是天然合理的.有意无意都将0°经线作为了东、西半球划分的界线.双脚踏在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地上铜制0°经线两侧,就脚踏了东、西半球(其实只跨了东、西经度)的说法屡见不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塔弗乌尼岛是斐济风景最优美的一个岛,把地球划分为东西2个半球的180°子午线正好在塔弗乌尼岛上穿过”[5],则是将180°经线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例子.

5)现行方案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成了地理教学上的难点,不利于中学地理教学,学生很难形成明晰的空间观念,浪费了课堂上师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1.2 现行时区划分繁杂、不规范、标准不统一1884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经度会议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确定了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埃里中星仪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建立了全球经纬度地理坐标系统.并按统一的标准对全球时区进行了划分,建立了全球分区计时的标准时计量系统,确定了每个时区跨经度15°,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以该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区时(标准时),同一时区内日期、时刻相同,相邻时区钟点相差1 h的时区划分原则[6].为避免日期混乱,以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以格林尼治时间作为世界时.

时区划分的具体方案是,首先以0°经线作为起始经线,由此向东、向西各跨东、西经7.5°划为中时区.由中时区向东、向西每跨经度15°,各划出东一区至东十一区和西一区至西十一区.东十一区至180°经线和西十一区至180°经线之间各只剩下7.5°了,于是分别划为东、西十二区2个半时区.然后以180°经线为中央经线再将东、西十二区2个半时区合并为东西十二整时区[2-6].由于地理教科书和有关介绍世界时区划分的书刊叙述过于简括,人们很难理解这种较为复杂的划分,成为了地理教学和普及时区划分的难点.此外还存在多处设计不规范、自相矛盾、时区编号不是自然有序等不足的地方.

现行方案由于设置了中时区,就衍生出了以下问题:

1)出现了没有按跨经度15°划分的半时区,破坏了时区划分的完整性.全球东西经度合计为360°,为按每跨经度15°将全球完整地划分为24个时区提供了自然基础.现行方案设置的中时区,由于分别跨了东、西经各7.5°,于是出现了只跨经度7.5°的东、西十二2个半时区,每跨经度15°划分为1个时区的原则在东、西十二区却不适用了.全球时区数目也突破了24个,计有中时区、东西1至11区23个整时区、2个半时区和同半时区重叠的东西十二区共26个时区.

2)现行方案出现了时区划分的重叠现象.时区划分应该是确定的、唯一的,不能既是此,又是彼.人们对东、西十二区和东西十二区2个重叠时区的含义也弄不清楚.往往不知道前者是指2个半时区,后者是指合并后的整时区.

3)确定时区标准时的经线不统一.以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区的标准时(区时)的规定在东、西十二区也不适用.东十二区却是以东部边界经线即180°经线的地方时来确定的;西十二区是以西部边界经线即180°经线的地方时来确定的.东西十二区无统一的标准时,180°经线虽然是该区的中央经线,却失去了确定该区标准时的作用.

现行方案将日界线设在时区的中央,使该时区内东、西两侧日期不同,虽然钟点数相同,但时刻不同.于是衍生出了以下自相矛盾的现象:

1)相邻时区钟点相差1 h的规定在相邻的东、西十二区却不适用,它们的钟点数却是相同的.

2)每个时区都有统一的区时,并以该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来确定.由于日界线设在了东西十二整时区的中央,使区内两侧日期相差1 d,时刻不同,不可能利用中央经线来确定该区的区时.使该时区成了没有统一标准时的时区,并违背了同一时区内日期、钟点时刻相同的原则.在东西十二区内虽然钟点数相同,但时刻不同,如同是上午九点,东半部为昨天九点,西半部为今天九点.幸好日界线穿过的地方多为海洋,若是穿过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的大片陆地,这种处理方式肯定是行不通的.

地球上昼夜更替、时刻早迟及变化是由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有规律时空结合的自然现象,时区编号应同其相契合.现行方案东、西时区顺序相反的编号同地球自转运动规律不合拍,并衍生出了以下3个问题:

1)全球进入新一天的时区不是起始时区(中时区),也不是按区号有序更替,而是前后颠倒.东时区区号由大到小,东十二半时区是最早进入新一天的时区;西时区则是由小到大,西十二半时区是最晚进入新一天的时区.

2)全球时刻早迟没有简明统一的规定.东时区是区号愈大,时刻愈早;西时区则是区号愈大,时刻愈晚;中间还要插入一个比东时区晚,比西时区早的中时区.

3)加大了区时换算的难度.现行方案设置中时区(大多未标明又是零时区)及两侧的东西时区区号顺序相反的排列和全球无简明统一时刻早迟的规定,给区时换算增添了障碍和难度.必须将中时区改为0时区,才能进行算式换算.同在东或西时区内(包括中时区)的两地,区时差(时区间相差的钟点数)等于区号大减小的差值;跨东西时区(中时区在计算时应排除在外)的两地,区时差等于区号相加的和值.这些内容很难编入教科书内,人们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厘清、弄懂和掌握区时换算法则,不利于相关知识的普及,不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海船或飞机越过日界线时,只变更日期,钟点不变.这是现行方案的“优点”,但这只是一种“巧合”,是不规范的,是以违背相邻时区钟点相差1 h,东西十二整时区内无统一区时的“代价”换来的.

1.3 国际日期变更线避开陆地的决定缺乏灵活性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将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又称日界线、换日线).海船或飞机越过日界线时,需要变更日期.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要减少1 d;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时,要增加1 d.

为了照顾180°经线穿过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日期的统一,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特做出了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的决定.因此,日界线不完全同180°经线重合,而是有3处曲折,如图1所示.

这种当时看来似乎是正确和必要的决定,随着日界线附近国家出现了法定时区和日期调整的情况后,不但失去了这种必要性,而且使日界线变得不稳定,存在以下问题:

1)现行方案日界线同180°经线不完全重合,在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南太平洋上有3处绕开陆地的曲折,较为复杂.

2)陆地上日界线两侧出现2种日期的不便,完全可以主动、灵活法定的将两侧不同日期调整为同一日期的办法加以解决.如俄罗斯东端180°经线以东部分,为了同西部日期一致,可作出提前1 d的调整(实际上,前苏联已将180°经线以东位于西十二区和西十一区的国土调整并入到东十二区[8-9],不仅调整了日期,也调整了时刻);阿留申群岛180°经线以西的部分,为了同东部地区日期保持一致,可作出延后1 d的调整(美国已将其同夏威夷群岛一起并入了西十区[9]).萨摩亚和斐济的塔弗乌尼岛可作为特例处理(从略).

3)遗憾的是现行方案日界线避开陆地有3处曲折的决定,虽然清晰地标示在世界地图上,但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存在漠视或偷换概念的现象.往往把避开陆地已不是日界线的那一段180°经线仍当作日界线.

180°经线(日界线)正好从斐济群岛的塔弗乌尼岛上瓦尼亚商人的商店中间穿过,为避开当地传教士不许礼拜天营业的禁令,星期六他在前门营业,礼拜天他在后门营业.照他的说法,前门是礼拜天,后门却是星期一了.喜欢在岛上多过一个“五一节”的旅客都喜欢越过日界线向东行的“趣文”[10],就是将已不是日界线的那一段180°经线仍当作日界线的典型例子.

在许多知识百科和地理教科书上,在解释“日界线”时,都很少强调为避开陆地有几处曲折的说法,而是模糊地表述为“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11]”.

4)现行方案无法保持日界线的稳定,受到因附近国家或地区时区、日期法定调整的影响而发生变动.如南太平洋位于西十二区的萨摩亚,将时区调整到东十二区,从世界上最晚进入新一天的国家变成了世界上最早见到阳光的国家后,其西侧日界线折线就失效了,需要重新划定在它的东侧.以后,如再出现这种情况,又得进行调整(见图1).

1.4 现行公历大小月无序设置,使用极为不便现行公历又称格里历,是由儒略历和奥古斯都历演变而来.

儒略历是在公元前46年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在希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制定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365日5时48分40秒[12],称为回归年.儒略历将365日定为平年,将一年12个月中儒略出生的7月在内的6个单月定为大月,为31 d;6个双月定为小月,为30 d,合计366 d.比平年多出的1 d,在认为不吉利的行刑月2月中减去,2月平年为29 d.

平年比回归年少了5时48分40秒,4年后就将近少了1 d,于是作出了4年内在2月中增加1 d的置闰规定.置闰的年份为闰年,为366 d.2月在闰年中增加了1 d,恢复成为30 d.采用公元纪年后,规定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

公元前27年,罗马皇帝奥古斯都仿照儒略,将自己出生的8月改为大月,为了避免7、8、9这3个月连续为大月,决定将原为小月的10月、12月改为大月,将原为大月的9月、11月改为小月.8月改大月后增加的1 d,就再从2月中减去,2月平年就只有28 d了.

儒略历4年一闰增加的是1 d.而实际上只有23时14分40秒,不足1 d,多闰了45分20秒,400年后就多闰了3 d.以致造成了在公元325年定的春分日为3月21日,到16世纪末却提前到了3月11日.长此下去就会出现节气和季节对应日期和月份的错位,甚至倒置的现象,不符合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季节变化的规律.罗马教皇格里哥利十三世听取了医生格里的意见,在儒略历4年一闰的规定中,增加了公元世纪年(逢百的年份)必须同时被4和400整除,才能定为闰年的限制性规定,将儒略历400年设100个闰日减少为97个闰日,多出3个闰日的误差就被消除了.并于1582年(明万历十年)3月11日下诏,将该年10月5日改为10月15日,使该年10月5日至14日成为历史的空白[12].

从历法的历史沿革中可以看出儒略历是一部很好的便于人们使用的但又欠完备的历法,格里历弥补了其不足,使儒略历得到了完善.而奥古斯都历将8月改大月后,打乱了儒略历大月(单月)小月(双月)有序交叉的设置;造成了7、8两月和12月同次年1月连续两月为大月;天数多的大月(7个)反而多于天数少的小月(5个);2月平年减少到只有28 d,比小月少了2 d,比大月少了3 d等4种不合理的现象.长期以来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每逢月末,身边的人往往都会问及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有无31 d.对平年2月只有28 d,更是感到莫明其妙.这种无可奈何的不合理现象,不应让其继续存在下去了.

2 全球时空系统调整建议

2.1 采用0°和180°经线划分东西半球建议改用0°经线和180°经线来划分东、西半球,其优点如下:

1)同南、北半球划分标准一致.东半球不再含西经度,西半球不再含东经度,内含和外延一致,消除了错位和逻辑上的错乱.

2)对欧洲、非洲和亚洲、大洋洲都不侧重.避免了顾此失彼,厚此薄彼,使新西兰回归到了东半球,冰岛不再跨东西半球.

3)新方案使东、西半球的划分回归到自然、正常的状态,消除了采用双重标准和人为的没有立论根据的缺陷.

4)将0°经线和180°经线这2条特殊经线划分东、西半球,能得到广泛的认同,不再产生歧义和理解上的偏差.双脚踏在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地上铜制0°经线两侧,就名副其实的脚踏了东西2个半球.

5)新方案简单明了,利于中学地理教学和教材编写,学生容易理解,形成明晰的空间观念,化解了教学上的难点.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改用0°和180°经线划分东、西半球,可以恢复常态,简单、明了,同南北半球划分标准一致,消除了逻辑上的错乱和人为立论不足的缺陷,更加规范,有利于地理教学、教材编写和地图绘制,也能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同,易于理解接受.

2.2 采用1~24简明有序,科学规范的时区划分方案针对现行时区划分方案设计上的不足,特提出一个取消中时区、东西时区和日界线不再设在时区中央的新方案如下:以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为起始经线,向西沿顺时针方向,每跨经度15°,按1~24的顺序将全球统一划分为完整的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以该区的东部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为该区的区时(标准时);每个时区内日期、时刻相同;相邻时区钟点相差1 h;由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增加1 d,钟点减少1 h;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减少1 d,钟点增加1 h(见图2),其优点如下:

1)将180°经线定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划分时区的起始经线和起始时区东部边界经线,不仅保证了全球各地现行时刻的稳定,同时消除了现行方案中起始经线和日界线位于时区中央衍生出的相邻时区钟点相同,同一时区日期、时刻不同的矛盾现象.

2)1~24时区自然有序统一编号的时区划分,是新方案最大亮点和突出的优点.

取消了中时区,消除了半时区和时区重叠现象,整齐划一地将全球划分为24个正规完整时区,其中1~12区在东经度范围内,13~24区在西经度范围内.不仅保证了时区划分的完整性,而且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简明单一,人们易于理解、掌握.

使全球各时区按时区编号的自然顺序依次有序地进入新的一天,同地球自转运动出现的时刻早迟及变化完全合拍,实现了起始时区一区是最早进入新一天的时区,序号后一个时区比前一时区晚一小时依次进入新的一天,最末的二十四区为最晚进入新一天的时区.全球时刻早迟有了统一简明的规定,为“区号愈小,时刻愈早”.

区时换算和求某地时刻的计算更加简捷.新方案1~24时区有序排列和区号愈小时刻愈早的统一规定,就充分地考虑了降低区时换算难度,使区号差值同区时差值相等.求区时差时就可以统一利用区号大减小的差值×1 h的算式进行计算.如新方案中,北京(5区)同伦敦(13区)的区时差为8 h(13-5=8,1 h×8=8 h).北京区号小于伦敦区号,时刻比伦敦早了8 h,当伦敦为早上4点时,北京已是中午12点了(4点+8点=12点).

这种“区号差=区时差”易懂好用,利用心算很快就可以求出区时差和某地时刻的设计是现行方案所不及的.适应了信息化社会人们要求便捷地掌握区时换算法则的需要.

3)各时区均采用该时区东部边界经线的地方时为区时,这也是一种十分巧妙的设计.保证了当格林尼治世界时为整点数时,各时区区时同为整点数,避免了采用中央经线出现非整点数的不便.

使全球各时区确定标准时的经线完全统一,消除了现行方案中采用中央经线、东部边界经线、西部边界经线和180°中央经线不起作用等4种不统一、不规范的处理方式.

这种180°经线既是日界线,又是划分时区的起始经线和用来确定区时的东部边界经线(不再位于时区中央)“三合一”的独特设计,使起始时区时刻同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地区的时刻完全相同.当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地区子夜零点进入新一天的时候,起始时区一区也同步进入新的一天.消除了现行方案起始时区(中时区)比国际日期变更线时间晚12 h的脱节现象.若采用中央经线确定区时,则又会使起始时区延后半小时才进入新的一天.同时也保证了同一时区内日期时刻相同,相邻时区钟点数相差1 h,既便是以日界线相隔的一区和二十四区也不例外(一区和二十四区钟点相差1 h,时刻相差23 h).

0°经线和120°E经线仍分别为伦敦、北京所在的十三区和五区的东部边界经线,仍用它来确定该区的区时,格林尼治和北京时间均保持不变.

新方案取消中时区、半时区和采用东部边界经线确定区时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出现新的区时比现行时刻提前或延后的情况.相关国家可以在新方案的框架内作出灵活的处理.可以采用新的区时,也可以以法定方式保留原来的时间.正像在现行方案框架内,一些国家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作出适当的调整一样.

采用时区东部边界经线确定区时,虽然增加了该时区东、西边沿部分的地方时差(比起一些法定时间如北京时间相差的幅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不会造成不便),但同时也使该时区西半部分的时刻提前了1 h,有利于未采用夏令时的国家夏季利用太阳光照明,节约能源.已实行夏令时的国家,若新方案时刻提前了1 h,则可以取消夏令时.至于中高纬度地区的国家,在冬季夜长昼短时出现的早上上班上学摸黑的问题,可以调整作息时间,用推后1 h的办法解决.这比采用夏令时还省事.

4)海船或飞机越过日界线时,要同时变更日期和钟点.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减少1 d,钟点增加1 h;由东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要增加1 d,钟点减少1 h.这显得有些不方便和不习惯,但它符合相邻时区钟点相差1 h的统一规定,消除了相邻时区钟点相同的自相矛盾现象,符合地球自转出现的时刻早迟及变化规律,是科学规范的.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保持时区划分的完整性,有统一的确定区时的经线,每个时区内日期钟点时刻相同,相邻时区钟点相差1 h,时区编号自然有序都是由地球自转运动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也是时区划分中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新方案完全遵循无一例外不走样的贯彻了这些原则和要求,是一个简明、单一,更加科学、规范的方案.但它还只是一个照顾现状,改革成本低的不完备方案.

因为它没有解决世界日、世界时同国际日期变更脱节的问题.世界日是对全世界通用[7],其计时的世界时(0°经线的地方时),子夜零点理应是全球新一天的开始,否则就不是世界日了.而现在却是以日界线(180°经线)子夜零时为全球进入新一天的开始,而此时的世界时还是昨天中午的12点,这就弱化了0°经线和世界时的作用,使世界日、世界时失去了被采取和对世界通用及参照的意义.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只有将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这样又会使西欧和西非相关国家具有2种日期,带来了真正的不便.只有重新确定0°经线.根据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在大洋中几乎找不出一条不穿过有人居住陆地的经线,只能选择穿过有人居住陆地最少的经线,将其确定为0°经线,才能将其带来的日期不便降低到最低限度.现有3条经线可供选择:

一是在白令海峡、阿留申群岛和太平洋岛国的夹缝中找出一条经线.二是选择穿过加那利耶罗岛的17°39′46″W 的经线,这条经线曾是19世纪以前许多国家海船采用过的0°经线.这2条经线都涉及到经度不是整度数,存在经度调整转换不便的问题.三是穿过冰岛西部人口稀少的20°W经线,以它作为全球经度划分的起始经线(0°经线)、确定世界时的经线、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时区划分的起始经线、确定起始时区标准时的东部边界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六合一”的特殊经线,再自东向西按顺时针方向依次将全球划分为1~24个时区.这样的方案既解决了东西半球错位的问题,又消除了现行方案中所有采用双重标准不规范的缺陷,实现了世界时、国际日期变更、起始时区同步进入新的一天,现行日界线避开陆地的3处曲折也不存在了.这应是一个完全理顺了各种关系,符合地球自转运动规律和世界海陆分布状况的方案.可惜生不逢时,若在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上,在西移经度20°划分东西半球时,能再向前跨一步,顺势将20°W确定为0°经线,在“六合一”的基础上进行时区划分,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现在世界正处于多事之秋,无法进行大手术式的调整.因为这涉及到要重新确定地球上经纬度坐标系统,东西半球位置、世界时和半球时刻早迟关系将进行调整,工作量太大,涉及面太广.只有到全世界消灭了贫穷、战争,实现共同富裕,进入了和谐的“大同世界”,地球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新文明完全确立以后,由子孙后代去考虑了.

2.3 取消日界线避开陆地的决定,使日界线同180°经线完全重合建议取消三处避开陆地的决定,将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其优点如下:

1)新方案日界线同180°经线完全重合,简明单一.

2)日界线通过陆地两侧分属不同日期的不便,采用法定调整日界线两侧日期为同一日期的处理方式,避免了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比避开陆地的决定更为灵活省事.

3)新方案避免了发生理解上的差错,不会再有塔弗乌尼岛上瓦尼亚商人那样将不是日界线的那一段经线偷换成日界线的现象发生.

4)作为世界性的重要国际界线的日界线,应保持稳定,不能一次再一次地改动,这应是一个确定的重要原则.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方案应进行调整.而新方案符合这一原则,它不受附近国家或地区法定时区、日期调整的影响,保持了日界线的稳定.

2.4 恢复儒略历大月(单月)、小月(双月)有序交叉的设置对现行公历调整和改革的建议如下:

1)恢复儒略历大月(单月)、小月(双月)有序交叉的设置;将7个大月5个小月改为6个大月6个小月;将平年2月为28 d,改成29 d,闰年为30 d.

2)吸取格里历置闰的优点,除保留儒略历公元纪年能被4整除的年份为闰年外,增加格里历公元世纪年和整千年要同时能被4和400整除才能作为闰年的规定.

这样就把现行公历中,由于人为干扰造成的4种不合理的现象全部消除了,这将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人们只要记住“平年365 d,闰年366 d;单月为大月(31 d),双月为小月(30 d);2月为特例,平年29 d,闰年30 d;能被4整除的公元纪年和同时能被4和400整除的世纪年、整千年定为闰年,闰年在2月中加1 d”的设置规定,就能知历法、用历法,不会再糊里糊涂的去询问别人,即使不查日历,自己也能计算了.如每逢单月就知道是大月,有31日;每逢双月,就知道是小月,只有30 d;2036年能被4整除,为闰年,2月为30 d;2037年不能被4整除,2月只有29 d,为平年;2300年、2400年和3000年的世纪整数年和整千年中,只有2400年能同时被4和400整数,才是闰年,该年2月为30 d.

公历是世界公认并采用的历法,是涉及世界各国人民世世代代的大事.从便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要求来看,采用简明有序、好记、好用的历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们的期盼.在世界已进入现代文明的今天,专制皇权高于一切时代制定并一直沿用下来存在弊端的历法不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继续使用下去了,需要以极大的魄力和勇气,下决心主动地加以改革,早改比迟改好.我们呼吁有关国际组织可将以上2种方案在全世界范围内征求意见,在对2种方案进行“公投”的基础上,做出顺应民心的改革.

3 结语

本文提出的对东西半球、时区划分和日界线的确定进行调整以及改革公历的建议,是涉及如何根据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客观规律,科学、规范、有序的构建全球时、空两大系统的重大问题.

在全球空间系统的大构架上,废除没有立论根据、出现错位和逻辑错乱、同南北半球划分标准不一致、不易被大家接受的以20°W和160°E经线划分东西半球的决定.

建议采用顺理成章,简明单一,同南北半球划分标准一致、易为大家接受的0°和180°这2条特殊经线划分东西半球.

在全球时间系统上,根据地球运动规律一是制定年、月、日、时有序设置的历法;二是划分全球标准时区,建立分区计时的标准时制度和计量系统.

制定同地球公转运动周期和出现的季节变化相吻合,好记好用方便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完备历法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长远的大事.应尽早废除公历中存在的大小月排列杂乱无序,出现连续2个大月,天数多的大月反而多于天数少的小月,2月平年减少到只有28 d的设置,消除奥古斯都改历造成的不便.

建议在置闰规则不变的情况下,改用大(单)小(双)月有序交叉,大月和小月个数相等,2月平年为29 d,闰年为30 d,简明有序好记好用的新历法.

世界时区的划分是在时、空结合上,建立包括世界时区划分,世界日、世界时、日界线的确定在内的系统工程.这一工程的完成,使全球时间系统得以完全确立.

但现行时区划分方案存在既有中时区、东西时区,又有整时区、半时区和重叠时区,十分繁杂;东西时区顺序相反的编号同地球自转运动规律不合拍;确定时区标准时的经线也不统一;出现了同一时区内日期时刻不同、无统一区时的东十二整时区和相邻的东、西十二半时区钟点数相同等多处不规范、自行破例的处理方式;区时换算也不简便,应该废除.

建议采用同地球自转运动出现的时刻早迟及变化规律相契合,有统一的确定时区标准时的经线,同一时区内日期、时刻相同,相邻时区钟点相差1 h,起始时区同日界线同步进入新的一天,区时换算也十分简便,按自然顺序将全球划分为1~24个完整时区的科学规范、简明单一的方案.

至于废除日界线避开陆地3处曲折的决定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这不仅解决了日界线的稳定问题,也消除了阿留申群岛西侧日界线划在了东十一区,过日界线还需要调整钟点的问题.180°经线通过的国家两侧日期不同的问题,完全可采用法定调整时区、日期的方式加以解决.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文明在进步.以科学、规范、有序、简明单一更加合理完备的方案取代繁杂、无序、不规范、人为处置不当、自讨不便、自添麻烦的方案,符合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历史发展规律.本文试从顺应这种规律的要求,思考、分析上述文明进程中有关的4个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供大家研讨,以便逐步解决人类文明进程中产生的遗留问题.

[1]改时区,萨摩亚舍弃2011年12月30日,亚太经济引力聚合岛国生机(国际视点),2011-12-29[D/OL].http://news.163.com.

[2]李孝芳,王永昌.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58-63.

[3]王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5:9.

[4]严重敏.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欧洲冰岛[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116.

[5]殷汝祥.南太平洋上美丽的岛国:斐济[C]//世界地理知识(美洲和大洋洲部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243-244.

[6]林先盛,陈鼎常,秦权人,等.简明地理手册[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11-17.

[7]韩文卿,关增建.国际子午线会议之评述[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0,27(5):102.

[8]金祖孟,陈自悟.世界标准时区趋向简单和划一[J].地理教育,1986(6):11.

[9]金祖孟,陈自悟.最新世界时区图[J].地理教育,1986(6):16-17.

[10]郭立言.从日界线的“趣闻”所想到的[J].地理教育,1987(4):18.

[11]课程教材研究所,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7.

[12]何俊.中国全史(简读本):天文史[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575-580.

猜你喜欢

钟点时区经线
横跨四个时区的大巴西
高考地理中关于日期比例问题计算的探讨
remember记得
在你自己的时区,一切都刚刚好
基于单片机的时区时钟设计
中年
钟点亲属
Time大搜索
专项突破:日界线与日期问题
高考中有关日界线常考的问题及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