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之祸
2014-10-09吕忠义
资源导刊 2014年8期
□ 吕忠义
1966年至1976年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斗争和批判成为了当时的家常便饭。那时候什么事情都“上纲上线”,动辄得咎,人人自危。甚至连我们兄弟三个起的乳名也成为被批斗的把柄。
孩子起名,特别是男孩儿,向来是家庭的大事,总是慎之又慎,而且又往往请自己的爷爷给起,以表达重视程度。我家上两代都是长工,一贫如洗,但爷爷在亲戚的帮助下,幼年曾读过两年私塾。他亲身经历了新旧社会的两重天,对党和国家充满着深厚感情。
我的出生,给全家人带来抑制不住的欢喜。父母二人特意跑到爷爷面前,让他给孩子起个好名字。他呵呵一笑,用右手捋着胡子,脸上绽满皱纹,慢吞吞地说:“我想两天了,让我再好好想想。”五天后,他高兴地告诉爸爸:“这孩子就叫‘爱国’,没国哪能有家,普天之下,又有谁不爱国呢!”
两年后,我的二弟又来到世上。爷爷绞尽脑汁,给他起名为“爱民”,并意味深长地告诉母亲:“民为国之本。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母亲也未听懂啥意思,反正认为是个好名字,喜欢得抿嘴笑了。
当然,后来三弟的名字也要经过爷爷仔细琢磨。那时候一首红色歌曲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词牢牢吸引着他,党恩浩荡,比山高,比海深,使他永世难忘。于是,他便顺理成章地给老三起名叫“爱党”。
谁知“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造反派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把旧世界砸个稀巴烂。他们无端地在我们兄弟三人的名字上做起了文章,运用代数中提取公因式的方法,把“爱国、爱民、爱党”中的“爱”字给提了出来,结果成为了“国民党”三个字,说我们“爱国民党”,真是莫须有的罪名,父亲因此蒙受了不白之冤。 (作者单位:宁陵县国土资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