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省海口市改良河塘底泥,用于土地整治项目土壤耕作层——“人造沃土” 化废为宝

2014-10-09尹建军谢岛

资源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河塘耕作层沃土

□尹建军 谢岛

“经过土地整治,排灌设施跟上了,交通方便了,土地的质量也提高了。”近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南渡江流域的马坡洋蔬菜产业园,正干农活的李大姐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2011年11月,国土资源部、财政部批准同意实施海口市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该项目整治规模32.6万亩,估算总投资27.95亿元,建设工期4年,堪称海口农业发展史上的“大手笔”。项目实施过程中,海口市创新提出“人造沃土”的设想,即疏浚河塘底泥,经生态改良后用于耕作层土壤利用,大大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人造沃土”金点子

一直以来,水土资源的不平衡严重制约着南渡江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2010年10月,这一区域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暴雨,给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带来重创。海南省与国务院相关部委积极沟通,争取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批准实施南渡江流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区位于南渡江下游、东线高速公路两侧,包括龙华、琼山、秀英3个区,涉及7镇48村,惠及13.6万人。

项目批下来了,但要开展土地整治,海口还面临着两大难题:

一是土壤改造的“土”从哪儿来?南渡江土地整治项目区部分耕地耕作层浅薄,存在岩石障碍层,土少石多,大部分火山灰土是第三期玄武岩喷发形成的,土壤发育不完整,土壤孔隙较大,质地多为重石质沙土至重石质壤土,农业耕作受到很大限制。

二是疏通河道的底泥往哪儿去?南渡江左岸防洪排涝工程两处泵站建设产生大量河道底泥,造成河塘蓄水量减小,行洪不畅,底泥中还含有一定的金属,直接影响周边农业生产和河塘渔业养殖等。而且疏浚底泥的外运处置成本,也将是一笔庞大的开支。

如何在土地整治中解决这两个难题,提高耕地质量,让农民增产增收?海口市创新思维,大胆提出“人造沃土”的想法,即将底泥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壤资源,实现底泥处置与改良耕作层土壤的有机结合。经实地考察、专题技术对接,海口市选择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作为“人造沃土”技术支撑单位,刘永兵博士成为课题负责人。

土地改良“四部曲”

仲夏的海口,烈日炎炎。被当地百姓称为“土地郎中”的刘永兵,刚到海口就迫不及待来到底泥土地利用实验基地。

刘永兵告诉记者,这片菜地以前是新坡镇光荣村委会下市村村头的裸沙地,土地表层多是沙石,很难耕种。2012年11月,研究生选择这块面积8亩的沙石地作为底泥应用示范基地,并将采样约500公斤的典型底泥样品土运回北京,获取了上万条数据。经过几年的试验,刘永兵以底泥制作的耕作层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超过1%,种植的4种蔬菜增产约15%!20%。

曾经的沙石地变成了良田,刘永兵施用了什么“妙计”?一是断面对块。2011年11月,课题组对底泥土地利用的资源品质及环境质量系统的进行了取样调查和评价分析。二是测泥配方。课题组利用约半吨的底泥样品开展室内模拟种植试验,开发了3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兼具底泥金属稳定与肥力提升的生态改良材料及配方。三是可组可拆。经过大量试验验证,课题组提出了底泥与河沙用量最佳配置模式。四是大田原位。课题组在项目区新坡镇下市村开展了底泥应用的8亩试验性示范工程建设,为土地种植农户量身定制了底泥改造后土壤的“使用说明书”。

有关专家认为,海口市首创底泥改造土壤成套技术,技术普适性强,应用前景广,可适宜于国内诸多土地整治工程中。这一技术是解决土地整治工程中耕作层缺失问题的重要途径,也可替代传统的客土法,拓展了缺土地区土地整治工程中非常规耕作层资源的范畴,可提升土地整治的多功能性。

目前,底泥造土技术成果已在海口市南渡江重大工程项目区内完成首批应用工程设计,顺利通过主管部门的政策性评审,并将逐步推广开来。土地整治项目实施两年多来,马坡洋蔬菜产业园面积已达1万亩,成为海口最大的集中连片基本农田,“无疫区”特色养殖、冬季瓜菜、热带水果蔬菜种植等产业蓬勃发展。

让沙石地变良田,“人造沃土”正在海口变成现实。 (原载8月4日《中国国土资源报》)

猜你喜欢

河塘耕作层沃土
只要关注,所有的生活都是沃土
醉叶
路基耕作层表土剥离与复垦利用施工技术探讨
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实践与政策差距浅谈
沃土
何天谷(二首)
沃土
宝丰县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
村子前后老河塘
有时,我想变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