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唢呐演奏的“变奏”

2014-10-09刘满群

戏剧之家 2014年17期
关键词:唢呐艺人乐曲

刘满群

(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宁夏 银川 750001)

变奏的基本含义是将音乐在原有框架上进行变化。变奏手法是所有音乐都经常使用的旋律发展方法,在民间音乐中,它是艺人们即兴演奏时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也是奠定民间音乐作品中变奏结构的基本原则。

唢呐音乐之所以常用变奏手法,主要是审美心理方面的原因。在艺人们心中,能变化才算有本领,如果吹得与别人一样,就没什么可夸耀的了。艺人讲究“一个调子十个板”,反映了他们强烈的追求变化的愿望。

在实际应用中,音乐持续时间的长短往往是由仪式决定的。有的曲牌比较短小,在较长的仪式中就要反复演奏。有的地方在迎亲的过程中,乐队要沿途一直演奏,或者经过村镇时要演奏,时间都是比较长的。其间当然可以换曲,但如果不适合换曲时,就要反复演奏下去。总之,在各种仪式中,要求乐曲反复演奏的情况是很多的。要反复就要有变化,这又从客观的一面对变奏的产生提出了要求。有时乐曲并不直接配合仪式,但艺人为了制造气氛并显示技能,也要把浑身的解数使尽以后才可罢休。

加花变奏。即在旋律的骨干音周围添加若干个装饰性的音,使旋律更加华丽流畅。这是唢呐最常用的变奏方法。唢呐艺人在学艺时首先学的是“老梗”,在实际演奏时需要“添枝加叶”,才能为听众所欣赏。即使只需把乐曲演奏一遍,也不能只演奏“老梗”。这“添枝加叶”,就是加花。所以,加花是唢呐艺人的基本功之一。

加花的方法亦多种多样,使用怎样的方法,需视具体的乐曲而定。一般来讲,节拍比较紧凑且速度较快的乐曲,可加的音就比较少,也不会改变原来的旋律框架。节拍比较疏松且速度较慢的乐曲,就可以加上比较多的音,有时还可以改变原旋律框架中的个别音,使旋律的风格发生较大的变化。

板式变奏。这种方法往往和加花或减字结合起来用。例如湖北的《鄂西堂调》,即采用此法。该地将一板三眼的板式称为“一流”,一板一眼称为“二流”,有板无眼称为“三流”。艺人在演奏时,将一个基本曲调用不同的“流”加以变化。如《老将军令》一曲,就是由引子、一流、二流构成。再如淮北地区的《凡字调》,“老梗”是一板一眼,共48板,筒音为sol。隋兰魁在演奏时将其变为一板三眼,还是48板,筒音作re。由于板式的变化,为加花提供了更大的余地,此外还结合了换把的方法,使旋律发生了更大的变化,如非内行,已很难找出他的演奏版本与“老梗”之间的对应关系。

减字变奏。字即音。减字是加花的逆变奏,即在乐曲速度由慢渐快时,减掉一些装饰性的音,犹如水落石出,使乐曲的旋律框架凸现出来。

技巧变奏。将同一个乐段采用不同的技巧进行演奏,并且由于使用不同的技巧,而使乐曲的音型也发生变化。赵春亭是惯用技巧变奏手法的一位演奏家,例如他演奏的《迎春曲》,第一段为乐曲的基本面貌,平吹,个别地方用了花舌音和气拱音;第二段从头至尾用三弦音演奏;第三段用箫音演奏;第四段又用三弦音演奏。由于四个乐段使用了不同的技巧,使整个乐曲显得生动活泼。

移调指法变奏。由于在唢呐上任何形式的转调都会引起旋律的变化,所以移调也可被认为是变奏手法。以湖南的《大开门一堂》、浙江的《将军令》等为例,这些例子,都是指同一个人在同一次演奏中用不同的指法演奏同一支乐曲,构成连续移调。在连续移调时,需要采取某些手法(如“借字”等)将乐曲的每次出现连接起来,或通过某些手法体现出变体与母体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湖北吹打乐种“牌子锣”艺人使用的“倒”的方法,值得单独提出加以论述。

以鄂州“牌子锣”乐曲《朝阳歌》为例:这首乐曲的“老梗”共88板,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32板,后一部分56板。乐曲原始陈述时最低音do,第一次变奏只奏后一部分,并将最低音do翻高八度,称为“倒半马”,剩下的re为最低音;第二次变奏仍为“倒半马”,但旋律有变化;第三次变奏时将原旋律中的la、sol二音翻到低八度,称为“倒四合”,sol为最低音;第四次变奏时又将原旋律中的la、mi二音翻到低八度,称为“倒四工”,mi为最低音;第五次变奏又将处于最低音的mi音翻回高八度,称为“倒工尺”,仍由sol作最低音。

可以看出,这种方法的关键就是“倒”,而“倒”就是重新安排最低音。在艺人的观念中,这个“倒”无疑就是他们变奏的诀窍。

最低音的变化直接导致了宫调的变化和旋律的变化,达到了变奏的目的。

猜你喜欢

唢呐艺人乐曲
始乱
又听唢呐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花灯艺人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评弹艺人的雅号与别称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