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后发优势分析
2014-10-08柴勇
柴勇
摘 要:后发优势理论的实质是后发国家或后发地区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具有在技术、制度、发展经验等方面向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学习的广阔空间和强烈的学习动力。海南地区目前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巨大差距,但也表明海南地区拥有巨大的后发优势。在分析现实经济基础(人均GDP低、城镇职工工资水平低、农民收入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通信交通基础等设施薄弱)之上,提出了在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契机下,将海南省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建议。
关键词:后发优势;经济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3-0056-03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自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进入快车道。作为中国南海上具有很强战略地位的海南岛,在国家的总体发展规划战略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海南省的发展面临着加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重任。很多发达国家和我国的一些经济发展较快地区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不久的将来海南省要打造成以旅游业为中心,创新性第三产业为发展重点的新型经济区域。但是目前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社会发展水平海南总体上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不强,所以推进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本文拟从后发优势的角度出发,在分析海南省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建设国际旅游岛跨越式发展的策略。
一、后发优势理论概述
后发优势实际上是一种学习优势,通过制度移植变迁、技术引进、模仿创新、结构动态变迁等方式,使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即通过制度移植、变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变激励机制,把个人的经济努力不断引向社会性活动,使个人的收益率不断接近社会收益率。同时,减少交易成本,降低交易风险,优化交易环境;通过不断的技术学习获得知识、技能的积累逐步培育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由学习模仿转向自主创新;通过观察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根据当地的条件优化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后发优势只是相对后进性在积极意义上的理解,只是为后发国家或地区追赶提供一种机遇或可能,因而只是潜在的并非后发国家或地区实际拥有的。后发国家或地区要将后发优势转换为现实的后发利益,必须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学习,以获得比原始研发创新风险小、成本低、时间短、效益高的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差距,甚至实现超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等后发国家成功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追赶,就在于这些国家具有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培育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实现了对发达国家经济的追赶。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因为后发优势而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对后发优势的利用是基于对本地区现状的了解,准确定位经济发展模式,才能把这种优势转化成实力。
对于尚处于落后状态的海南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巨大差距,但也表明其拥有巨大的后发优势。要使其潜在的后发优势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应充分了解其经济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利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契机,抓住机遇,确定海南地区区域层面的后发优势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的战略思路。
二、海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海南省位于我国最南端,行政区域包括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全省陆地(主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经济开发区,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突出。海南省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旅游资源。1988年建省以来,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就其区域内部经济发展态势来看,却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地区经济实力各地发展不均衡。
2010年海南省生产总值2 052.12亿元是2005年的1.87倍,年均增长13.3%。2010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是2005年的4倍,年均增长31.6%。市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超50亿元的市县由2005年的4个增加到2010年的11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10亿元的市县由1个增加到6个。但横向比较经济水平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省办特区23年来,海南省经济建设得到迅速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自2003年开始,海南省经济步入两位数增长的快车道,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 052.12亿元,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依据世界银行划分标准,海南经济发展水平已由低收入水平步入下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2010年,人均GDP超1.6万元,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70亿元。这标志着海南省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一批对结构调整起关键作用的优势产业项目竣工投产,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36.5:19.7:43.8调整为2005年33.3:25.2:41.5,工业增加值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虽然海南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和沿海发达地区比起来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1987年,海南省三次产业的构成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0.0%,第二产业占19%,第三产业占31%。到2004年,三次产业的构成是:第一产业占34%、第二产业占25.1%,第三产业占40.9%。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26.3;第二产业发展明显提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7.6%,超过第一产业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6.1%。产业结构由建省前的“一三二”模式演变为“三一二”模式,到建设国际旅游岛战略再次转变成“三二一”模式。通过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海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到40%左右后保持平稳,大体与省委、省政府“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旅游业为龙头”、“一省两地”“建设国际旅游岛”等产业发展战略调整过程相吻合。由建省后海南省三次产业的演进特点看,产业结构的变动有点特殊。表象上,产业结构演进由以农业为主的低层次开发阶段直接升级到高层次的服务化阶段,跨越了工业化社会阶段。但实质并非如此,海南省产业结构仍处于较低层次。其一,长期以来,海南省对工业投入少,丰富的工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开发,工业基础十分弱小。虽然近年来,海南省发展战略明确,工业增长速度连续4年超过15%,工业“短腿”逐步拉长,但仍是经济发展的一根软肋。2004年,工业增加值在海南省GDP中的比重仅为18.5%,远远低于世界34%和我国46%的平均水平,说明工业化才刚刚起步。其二,虽然建省23年来农业比重下降明显,但仍居高位,这是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发展不理想密切相关的。而且从内部结构看,第一产业发展主要靠反季节瓜菜、渔业等拉动,传统农业比重大,农业技术含量不高,名优产品少,集约化、现代化、生态化、品牌化生产任重而道远。其三,第三产业比重较大,是建立在农业比重大、工业基础薄弱这样的基本省情上的,是在第二产业未能取代第一产业的情况下跃居主导地位的,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根基较为薄弱,发展乏力。从内部结构看,主要以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等传统产业为主,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信息产业等的比重则较小,技术和知识密集程度较低。总的来看,海南省第三产业目前存在着总量滞后、结构性滞后和增长速度滞后的突出矛盾。因此,并不能说海南省是跨越了工业化阶段从低层次开发阶段直接升级到高层次服务化阶段,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海南省的经济发展还属初级工业化阶段,落后于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海南省要充分利用天然的旅游资源,学习国外建设旅游度假目的地的经验,摒弃按部就班的发展模式,突出旅游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endprint
三、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在相对落后的四面封闭岛屿经济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背景下,根据后发优势理论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海南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走出一条以更低成本和更短时间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实现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目标,凸显岛屿经济特色的发展道路,以缩小与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岛屿经济地区的差距,并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域式发展,追赶甚至超越优势经济区域。通过一系列调研,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升政府管理调控能力,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提升政府调控能力是后发国家或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前提条件。海南省是国家省管县的试点区域,省内各市县政府应正视区域经济差异,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为区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社会经济运行信息,发展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在制定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与政策时,要从政府职能上根本解决市场分割的问题,建立区域统一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分工协作机制,促使各市县的比较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打破因行政区划而形成的分隔经济格局,以形成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局面。
(二)构建海南特色经济结构
利用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契机,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健康、和谐、有序的第三产业海南省第三产业,即在海南旅游业为首的其他辅助性行业的发展状况,将是衡量海南省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海南省应该重视发展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第三产业发展的行业多,各行业性质差异很大,要以有利于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根据需要和可能,分轻重缓急,处理好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做到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必要时政府应采取政策导向、资金扶持的办法。
1.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业是主体,除了要开发多种旅游产品,满足旅游市场的多样化,吸引国内外的旅客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让游客感受到海南独特的文化氛围。大力开发海南省独具特色、历史悠久的琼崖文化、黎苗文化、海洋文化、饮食文化等,打造海南省文化旅游标志品牌。借助文化创意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推动海南旅游业国际化。同时,还要提高旅游设施的内在品质,让旅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满意且贴心的服务。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杜绝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2.优先发展交通运输邮电业、商饮业、金融保险业。这些行业关联效应强,既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又是海南省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68.4%,对第三产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保证第三产业稳定发展,重点是调整优化其内部结构,引导其走内涵发展道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要超前发展于其他行业,建成各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使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商业要建立大流通、大贸易的新格局,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商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批发贸易体系,着力发展大批有相当实力的流通形式,使海南市场成为国内、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餐饮业经营形式要多样化,要不断开拓新的经营形式,经营规模、档次也要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一批功能齐全、设备现代化、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中心,提高其规模效益。金融业要进一步深化国家专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改革,规范金融法规,提高经营管理和营运手段;积极组建地方合作银行和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大力引进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能尽快与国际上通行的融资投资方式引进国外资金总之,要利用多种信用工具,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继续改善信贷资产质量,优化信贷资产结构,调整信贷资金使用方向,积极支持海南省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海南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资金保证。保险业要在扩大保险服务领域,增加险种、增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制度,推动保险业的发展。
3.大力发展新兴行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当前,海南省新兴行业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所占比例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技术服务业、计算应用、信息咨询、租赁、房地产等新兴行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别是要优先发展信息咨询业,其中的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倍增器,更是要优先发展。同时,要全面改造和带动其他各项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岛”的建设步伐。信息产业已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美国信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现已超过70%。信息产业也已确定为海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要加大发展信息咨询业的力度,同时要不断改进信息产业的外部效应,使信息产来渗透到三大产业的各部门、各领域,实现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促使信息产业与其他非信息产业走向互动式发展轨道。
4.大力发展卫生、体育、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海南作为教育的落后地区,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增强第三产业发展后劲。卫生、体育、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前提。要在全民中强化“科教兴琼”意识,加大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的投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海南省要抓住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海南发展的新跨越;要打造开放、绿色、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特色经济,将海南打造成经济运行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国际旅游岛。
参考文献:
[1] 刘拥军.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回顾与评论[J].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3,4(1):385-397.
[2] 王则柯,高堂安.论赫克歇尔-奥林理论的准确表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6):36-39.
[3]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9-43.
[4] 陆德明.我国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经济地理,2002,(10):30.
[5] 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07.
[6] 安应民.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产业定位和战略选择[J].海南经贸,2008,(6).
[责任编辑 杜 娟]endprint
三、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在相对落后的四面封闭岛屿经济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背景下,根据后发优势理论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海南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走出一条以更低成本和更短时间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实现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目标,凸显岛屿经济特色的发展道路,以缩小与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岛屿经济地区的差距,并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域式发展,追赶甚至超越优势经济区域。通过一系列调研,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升政府管理调控能力,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提升政府调控能力是后发国家或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前提条件。海南省是国家省管县的试点区域,省内各市县政府应正视区域经济差异,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为区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社会经济运行信息,发展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在制定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与政策时,要从政府职能上根本解决市场分割的问题,建立区域统一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分工协作机制,促使各市县的比较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打破因行政区划而形成的分隔经济格局,以形成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局面。
(二)构建海南特色经济结构
利用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契机,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健康、和谐、有序的第三产业海南省第三产业,即在海南旅游业为首的其他辅助性行业的发展状况,将是衡量海南省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海南省应该重视发展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第三产业发展的行业多,各行业性质差异很大,要以有利于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根据需要和可能,分轻重缓急,处理好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做到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必要时政府应采取政策导向、资金扶持的办法。
1.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业是主体,除了要开发多种旅游产品,满足旅游市场的多样化,吸引国内外的旅客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让游客感受到海南独特的文化氛围。大力开发海南省独具特色、历史悠久的琼崖文化、黎苗文化、海洋文化、饮食文化等,打造海南省文化旅游标志品牌。借助文化创意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推动海南旅游业国际化。同时,还要提高旅游设施的内在品质,让旅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满意且贴心的服务。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杜绝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2.优先发展交通运输邮电业、商饮业、金融保险业。这些行业关联效应强,既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又是海南省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68.4%,对第三产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保证第三产业稳定发展,重点是调整优化其内部结构,引导其走内涵发展道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要超前发展于其他行业,建成各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使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商业要建立大流通、大贸易的新格局,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商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批发贸易体系,着力发展大批有相当实力的流通形式,使海南市场成为国内、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餐饮业经营形式要多样化,要不断开拓新的经营形式,经营规模、档次也要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一批功能齐全、设备现代化、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中心,提高其规模效益。金融业要进一步深化国家专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改革,规范金融法规,提高经营管理和营运手段;积极组建地方合作银行和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大力引进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能尽快与国际上通行的融资投资方式引进国外资金总之,要利用多种信用工具,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继续改善信贷资产质量,优化信贷资产结构,调整信贷资金使用方向,积极支持海南省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海南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资金保证。保险业要在扩大保险服务领域,增加险种、增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制度,推动保险业的发展。
3.大力发展新兴行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当前,海南省新兴行业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所占比例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技术服务业、计算应用、信息咨询、租赁、房地产等新兴行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别是要优先发展信息咨询业,其中的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倍增器,更是要优先发展。同时,要全面改造和带动其他各项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岛”的建设步伐。信息产业已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美国信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现已超过70%。信息产业也已确定为海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要加大发展信息咨询业的力度,同时要不断改进信息产业的外部效应,使信息产来渗透到三大产业的各部门、各领域,实现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促使信息产业与其他非信息产业走向互动式发展轨道。
4.大力发展卫生、体育、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海南作为教育的落后地区,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增强第三产业发展后劲。卫生、体育、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前提。要在全民中强化“科教兴琼”意识,加大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的投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海南省要抓住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海南发展的新跨越;要打造开放、绿色、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特色经济,将海南打造成经济运行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国际旅游岛。
参考文献:
[1] 刘拥军.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回顾与评论[J].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3,4(1):385-397.
[2] 王则柯,高堂安.论赫克歇尔-奥林理论的准确表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6):36-39.
[3]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9-43.
[4] 陆德明.我国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经济地理,2002,(10):30.
[5] 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07.
[6] 安应民.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产业定位和战略选择[J].海南经贸,2008,(6).
[责任编辑 杜 娟]endprint
三、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在相对落后的四面封闭岛屿经济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背景下,根据后发优势理论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海南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走出一条以更低成本和更短时间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实现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目标,凸显岛屿经济特色的发展道路,以缩小与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岛屿经济地区的差距,并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域式发展,追赶甚至超越优势经济区域。通过一系列调研,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升政府管理调控能力,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提升政府调控能力是后发国家或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前提条件。海南省是国家省管县的试点区域,省内各市县政府应正视区域经济差异,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为区域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社会经济运行信息,发展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在制定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与政策时,要从政府职能上根本解决市场分割的问题,建立区域统一的市场经济制度和分工协作机制,促使各市县的比较优势都得到充分发挥,真正打破因行政区划而形成的分隔经济格局,以形成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局面。
(二)构建海南特色经济结构
利用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契机,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健康、和谐、有序的第三产业海南省第三产业,即在海南旅游业为首的其他辅助性行业的发展状况,将是衡量海南省经济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海南省应该重视发展服务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第三产业发展的行业多,各行业性质差异很大,要以有利于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的,根据需要和可能,分轻重缓急,处理好全面发展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做到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协调发展,必要时政府应采取政策导向、资金扶持的办法。
1.大力发展特色休闲旅游业。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业是主体,除了要开发多种旅游产品,满足旅游市场的多样化,吸引国内外的旅客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的品位,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让游客感受到海南独特的文化氛围。大力开发海南省独具特色、历史悠久的琼崖文化、黎苗文化、海洋文化、饮食文化等,打造海南省文化旅游标志品牌。借助文化创意不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进一步推动海南旅游业国际化。同时,还要提高旅游设施的内在品质,让旅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满意且贴心的服务。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杜绝为了追求短期效益而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2.优先发展交通运输邮电业、商饮业、金融保险业。这些行业关联效应强,既是直接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行业,又是海南省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其增加值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68.4%,对第三产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保证第三产业稳定发展,重点是调整优化其内部结构,引导其走内涵发展道路。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要超前发展于其他行业,建成各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现代综合运输网络,使之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商业要建立大流通、大贸易的新格局,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商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批发贸易体系,着力发展大批有相当实力的流通形式,使海南市场成为国内、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餐饮业经营形式要多样化,要不断开拓新的经营形式,经营规模、档次也要进一步提高,大力发展一批功能齐全、设备现代化、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中心,提高其规模效益。金融业要进一步深化国家专业银行(商业银行)的改革,规范金融法规,提高经营管理和营运手段;积极组建地方合作银行和区域性股份制银行,大力引进外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的能尽快与国际上通行的融资投资方式引进国外资金总之,要利用多种信用工具,加强金融市场管理,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继续改善信贷资产质量,优化信贷资产结构,调整信贷资金使用方向,积极支持海南省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海南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资金保证。保险业要在扩大保险服务领域,增加险种、增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和工伤保险制度,推动保险业的发展。
3.大力发展新兴行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当前,海南省新兴行业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所占比例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因此,必须加快发展技术服务业、计算应用、信息咨询、租赁、房地产等新兴行业,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特别是要优先发展信息咨询业,其中的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倍增器,更是要优先发展。同时,要全面改造和带动其他各项传统产业,加快“智能岛”的建设步伐。信息产业已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美国信息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现已超过70%。信息产业也已确定为海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要加大发展信息咨询业的力度,同时要不断改进信息产业的外部效应,使信息产来渗透到三大产业的各部门、各领域,实现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促使信息产业与其他非信息产业走向互动式发展轨道。
4.大力发展卫生、体育、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海南作为教育的落后地区,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增强第三产业发展后劲。卫生、体育、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要前提。要在全民中强化“科教兴琼”意识,加大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的投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海南省要抓住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海南发展的新跨越;要打造开放、绿色、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特色经济,将海南打造成经济运行良好、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国际旅游岛。
参考文献:
[1] 刘拥军.对比较优势理论的回顾与评论[J].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3,4(1):385-397.
[2] 王则柯,高堂安.论赫克歇尔-奥林理论的准确表述[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0,(6):36-39.
[3] 王晓博.中国近现代后发优势经济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9-43.
[4] 陆德明.我国西部地区发挥“后发优势”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经济地理,2002,(10):30.
[5] 海南省统计局.海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2007.
[6] 安应民.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产业定位和战略选择[J].海南经贸,2008,(6).
[责任编辑 杜 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