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自尊与信任的关系研究
2014-10-08杜晨
杜晨
摘要:本文使用自尊量表(Test self-Esteem Scale,SES)和信任量表(Trust Scale)研究高职学生自尊与信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自尊、信任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差异;高职学生中非独生子女自尊得分高于独生子女,且统计检验差异显著;高职学生中独生子女信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统计检验差异达显著水平;高职学生自尊和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说明两者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尊;信任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70-03
自尊不仅是自我系统中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特质,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变量,以心境的方式影响、制约人的情感和行为,如人的幸福感、攻击性、人际关系、学业成绩等。同时,自尊也受到个体学历、家庭环境、性别、城乡差异、经济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信任是人类交往过程中表现的人性态度,对群体的共处、合作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有直接的影响。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信任也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的发展、能否形成良好社会性有紧密的关系。已有一些研究者关注并研究了中学生、大学生群体有关自尊、人际信任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但对于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关注程度还不够,不能把高职学生简单地归入大学生的研究范畴。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是选择普通本科院校还是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并不是在选择偏重理论学习和偏重实践学习之间做选择,而往往是因为分数原因无法进入普通本科院校才选择高等职业院校。尽管本科院校之间差异也很大(录取分数、软硬件条件等),但都统称为“本科”,与“高职”这个称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高职”这个称谓隐含的传达并暗示着更多的意义。这对高职学生的自尊、信任等心理因素以及它们之间关系会有怎样的影响,正是本研究试图了解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抽取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350人进行问卷测查,回收问卷320份,删除无效问卷后,共计有效问卷317份,有效回收率为90.57%。
2.研究方法。调查由心理学专业教师担任测试员,在教室集体施测,以保证环境安静、有序。测试开始前统一说明研究目的、意义以及量表的填写方式,测试时间约25分钟。调查采用无记名的方式,以便尽可能获得真实信息。
3.研究工具。量表:①自尊量表(The self-Esteem Scale,SES),Rosenberg于1965年编制,由10个条目构成,分4个级别评分,总分数分值越高,则自尊度就越高;②信任量表(Trust Scale),Remple & Holmes于1986年编制,量表由18个条目构成,分7个级别评定,每个项目得分累加就可以得到量表的总分数,分数值越高即信任度越高。
统计工具:SPSS 13.0软件包。
二、结果
1.在性别差异方面,高职学生自尊和信任的得分检验结果。根据自尊、信任量表的得分,用SPSS统计软件对男、女高职学生的得分进行t检验(独立样本),统计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显示的数据可知,在性别差异方面,男、女高职学生的自尊和信任量表得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
2.在城乡差异方面,高职学生自尊和信任的得分检验结果。根据自尊、信任量表的得分,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生源地(城市、乡村)高职学生的得分进行t检验(独立样本),统计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显示的数据可知,在城乡差异方面,来自城市的高职学生和来自农村的高职学生的自尊和信任量表得分没有显著差异(P>0.05)。
3.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高职学生自尊和信任的得分检验结果。根据自尊、信任量表的得分,用SPSS统计软件对高职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得分进行t检验(独立样本),统计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显示的数据可知,高职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自尊和信任量表得分在统计结果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P<0.05)。其中自尊量表的得分,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高于独生子女高职学生且差异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1);信任量表的得分,独生子女高职学生高于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且差异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5)。
4.高职学生自尊与信任的相关分析。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自尊与信任之间的相互关系,将高职学生在自尊和信任量表中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系数为-0.245,P<0.01。由此可知,高职学生自尊和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三、讨论
1.高职学生自尊、信任的性别差异。由表1显示的数据可知,男、女高职学生的自尊、信任量表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国内大多数学者关于大学生自尊、信任在性别差异上是否明显的研究结果一致。例如,王建平进行的大学生自尊水平研究中,从三所大学抽取2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男、女生自尊不存在明显差异;闫博、刘香段、段晶晶等人对医学院大学生进行的自尊调查也发现,男、女大学生在自尊水平上没有差异。郑信军在对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中,通过调查发现人际信任受性别差异的影响不大。邹娟关于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相关因素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2.高职学生自尊、信任的城乡差异。由表2显示的数据可知,在城乡差异方面,来自城市的高职学生和来自农村的高职学生的自尊和信任量表得分没有显著差异。这个结果与相对较早的研究结论相反,如王欣等在2003年对河北省大学生进行的自尊调查研究,认为大学生自尊水平具有城乡差异,农村学生自尊水平低于城市大学生。但与近期的研究结论一致,如闫博、刘香段、段晶晶等人在2010年对医学院大学生进行的自尊、人际信任调查发现,城乡差异没有给大学生的自尊和信任水平带来差异。这个现象说明,随着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城乡差异逐渐减小。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迈进,城市的各种便利条件(如交通、医疗、通信等)的优势已不再特别明显,城乡间的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等都在逐渐接近。另一方面城市的就业压力、高房价、高生活成本、高环境污染、高拥挤度等问题越来越凸显,使很多城市人向往更加接近自然、更环保、更绿色的生活。在这些条件的此消彼长之间,生活在城市和乡村的人们对自身环境的认知在改变,认知的改变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态,使原先心态上的城乡差异逐渐消失。endprint
3.高职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在自尊、信任上的差异。由表3显示的数据可知,高职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自尊、信任水平在统计结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独生子女高职学生自尊水平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与已有的一些研究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相对而言来自城市的较多,非独生子女相对来自农村的较多,正如之前分析的自尊水平城乡差异的消失,影响了这一结果。而且以往认为的独生子女由于所能占有的生活资源较多(也包括父母的期待、关爱等),所以自尊水平较高的观点也受到了挑战。独生子女幼年及青少年时期所获得的众星捧月的待遇,也在其成年后转变为养老负担的成倍增长,这一状况已经逐步发展为社会问题,很多独生子女的家长、独生子女本人都意识到这一问题,因此独生子女已经不是值得羡慕的,其自尊水平也相应受到影响而下降。独生子女高职学生在信任水平上高于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作为“天然的”玩伴,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他们在幼年缺乏稳定的同伴而体验更多的孤独感,为了消弱这种孤独感,就需要建立人际关系,而信任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独生子女为了更容易地交到朋友,也就倾向于提高信任水平。
4.高职学生自尊与信任的关系。自尊和信任是两个重要的心理维度,国内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有很多,无论是对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的调查都得到一致的结果,自尊和信任之间是呈正相关的关系。这些研究认为,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因为从父母身上感受到比较多的理解和关怀,所以与自己的父母更容易建立信任,从而也影响个体对待事物的态度,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也积极地对待身边的事物,更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得主动、积极、信任。相反,自尊心水平低的个体往往表现得信心不足,从怀疑自己延伸到怀疑别人,使得信任水平较低。
然而,本研究通过对高职学生在自尊和信任量表中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高职学生自尊和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但却是负相关,这与之前一些学者对中学生、大学生群体的调查结果相反。这可能是因为,高职学生虽属于大学生群体的范畴,但是又有其特殊性。大多数高职学生在中学毕业后选择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并不是出于要选择更偏向实践技能培养的目的,而往往是分数原因造成他们不能选择普通本科院校,只好退而求其次,进入高等职业院校。虽然也是称之为上大学,但又区分出“本科”和“高职”的称谓。这种鲜明的对比,使“高职”这个称谓隐含地传达并暗示着更多的意义,时时在刺激着很多高职学生的自尊。一部分因为发挥不良或报考志愿失误等原因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会产生不服气的思想;确实由于学习水平原因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很容易产生分数高、学习好不代表成功等学习无用论的思想。这都会使他们出于自我保护的心态,提高自身的自尊水平,但这种高自尊水平却不是从自信中得来的,也就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上表现出相应的水平。而对于另一部分能客观认识,并接纳自己的高职学生来说,他们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态,比之前一种情况的学生表现的自尊水平要低,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反而能在信任水平上比前者要高。此外,也可以大胆假设自尊与信任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过低、过高的自尊水平都会使信任水平降低。当然,要得出这样的结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四、结论
1.高职学生的自尊、信任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差异。
2.高职学生中非独生子女自尊得分高于独生子女,且统计检验差异显著。
3.高职学生中独生子女信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统计检验差异达显著水平。
4.高职学生自尊和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参考文献:
[1]张灵,郑雪,温娟娟.自尊的心理结构与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26-130.
[2]李虹.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2).
[3]蔡溢,等.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5).
[4]卢光莉,陈超然.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的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5]杨邵宁,贾蕊,陈祥丽.高中生自尊和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4,(5).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7]王建平.男女大学生自尊的比较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12).
[8]闫博,刘香段,段晶晶.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0,18(3).
[9]郑信军.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1998,(2).
[10]邹娟.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11]王欣,阮新,等.大学生自尊特点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4).
[12]张小远,肖蓉.军校大学生自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4).endprint
3.高职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在自尊、信任上的差异。由表3显示的数据可知,高职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自尊、信任水平在统计结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独生子女高职学生自尊水平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与已有的一些研究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相对而言来自城市的较多,非独生子女相对来自农村的较多,正如之前分析的自尊水平城乡差异的消失,影响了这一结果。而且以往认为的独生子女由于所能占有的生活资源较多(也包括父母的期待、关爱等),所以自尊水平较高的观点也受到了挑战。独生子女幼年及青少年时期所获得的众星捧月的待遇,也在其成年后转变为养老负担的成倍增长,这一状况已经逐步发展为社会问题,很多独生子女的家长、独生子女本人都意识到这一问题,因此独生子女已经不是值得羡慕的,其自尊水平也相应受到影响而下降。独生子女高职学生在信任水平上高于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作为“天然的”玩伴,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他们在幼年缺乏稳定的同伴而体验更多的孤独感,为了消弱这种孤独感,就需要建立人际关系,而信任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独生子女为了更容易地交到朋友,也就倾向于提高信任水平。
4.高职学生自尊与信任的关系。自尊和信任是两个重要的心理维度,国内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有很多,无论是对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的调查都得到一致的结果,自尊和信任之间是呈正相关的关系。这些研究认为,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因为从父母身上感受到比较多的理解和关怀,所以与自己的父母更容易建立信任,从而也影响个体对待事物的态度,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也积极地对待身边的事物,更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得主动、积极、信任。相反,自尊心水平低的个体往往表现得信心不足,从怀疑自己延伸到怀疑别人,使得信任水平较低。
然而,本研究通过对高职学生在自尊和信任量表中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高职学生自尊和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但却是负相关,这与之前一些学者对中学生、大学生群体的调查结果相反。这可能是因为,高职学生虽属于大学生群体的范畴,但是又有其特殊性。大多数高职学生在中学毕业后选择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并不是出于要选择更偏向实践技能培养的目的,而往往是分数原因造成他们不能选择普通本科院校,只好退而求其次,进入高等职业院校。虽然也是称之为上大学,但又区分出“本科”和“高职”的称谓。这种鲜明的对比,使“高职”这个称谓隐含地传达并暗示着更多的意义,时时在刺激着很多高职学生的自尊。一部分因为发挥不良或报考志愿失误等原因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会产生不服气的思想;确实由于学习水平原因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很容易产生分数高、学习好不代表成功等学习无用论的思想。这都会使他们出于自我保护的心态,提高自身的自尊水平,但这种高自尊水平却不是从自信中得来的,也就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上表现出相应的水平。而对于另一部分能客观认识,并接纳自己的高职学生来说,他们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态,比之前一种情况的学生表现的自尊水平要低,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反而能在信任水平上比前者要高。此外,也可以大胆假设自尊与信任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过低、过高的自尊水平都会使信任水平降低。当然,要得出这样的结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四、结论
1.高职学生的自尊、信任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差异。
2.高职学生中非独生子女自尊得分高于独生子女,且统计检验差异显著。
3.高职学生中独生子女信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统计检验差异达显著水平。
4.高职学生自尊和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参考文献:
[1]张灵,郑雪,温娟娟.自尊的心理结构与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26-130.
[2]李虹.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2).
[3]蔡溢,等.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5).
[4]卢光莉,陈超然.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的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5]杨邵宁,贾蕊,陈祥丽.高中生自尊和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4,(5).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7]王建平.男女大学生自尊的比较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12).
[8]闫博,刘香段,段晶晶.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0,18(3).
[9]郑信军.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1998,(2).
[10]邹娟.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11]王欣,阮新,等.大学生自尊特点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4).
[12]张小远,肖蓉.军校大学生自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4).endprint
3.高职学生是否是独生子女在自尊、信任上的差异。由表3显示的数据可知,高职学生中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自尊、信任水平在统计结果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自尊水平高于独生子女高职学生自尊水平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与已有的一些研究不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相对而言来自城市的较多,非独生子女相对来自农村的较多,正如之前分析的自尊水平城乡差异的消失,影响了这一结果。而且以往认为的独生子女由于所能占有的生活资源较多(也包括父母的期待、关爱等),所以自尊水平较高的观点也受到了挑战。独生子女幼年及青少年时期所获得的众星捧月的待遇,也在其成年后转变为养老负担的成倍增长,这一状况已经逐步发展为社会问题,很多独生子女的家长、独生子女本人都意识到这一问题,因此独生子女已经不是值得羡慕的,其自尊水平也相应受到影响而下降。独生子女高职学生在信任水平上高于非独生子女高职学生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可能是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作为“天然的”玩伴,相对于非独生子女而言,他们在幼年缺乏稳定的同伴而体验更多的孤独感,为了消弱这种孤独感,就需要建立人际关系,而信任又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独生子女为了更容易地交到朋友,也就倾向于提高信任水平。
4.高职学生自尊与信任的关系。自尊和信任是两个重要的心理维度,国内对这二者之间关系的探讨有很多,无论是对中学生还是大学生的调查都得到一致的结果,自尊和信任之间是呈正相关的关系。这些研究认为,自尊水平高的个体因为从父母身上感受到比较多的理解和关怀,所以与自己的父母更容易建立信任,从而也影响个体对待事物的态度,使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也积极地对待身边的事物,更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得主动、积极、信任。相反,自尊心水平低的个体往往表现得信心不足,从怀疑自己延伸到怀疑别人,使得信任水平较低。
然而,本研究通过对高职学生在自尊和信任量表中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高职学生自尊和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但却是负相关,这与之前一些学者对中学生、大学生群体的调查结果相反。这可能是因为,高职学生虽属于大学生群体的范畴,但是又有其特殊性。大多数高职学生在中学毕业后选择进入高职院校继续深造,并不是出于要选择更偏向实践技能培养的目的,而往往是分数原因造成他们不能选择普通本科院校,只好退而求其次,进入高等职业院校。虽然也是称之为上大学,但又区分出“本科”和“高职”的称谓。这种鲜明的对比,使“高职”这个称谓隐含地传达并暗示着更多的意义,时时在刺激着很多高职学生的自尊。一部分因为发挥不良或报考志愿失误等原因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会产生不服气的思想;确实由于学习水平原因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很容易产生分数高、学习好不代表成功等学习无用论的思想。这都会使他们出于自我保护的心态,提高自身的自尊水平,但这种高自尊水平却不是从自信中得来的,也就不会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上表现出相应的水平。而对于另一部分能客观认识,并接纳自己的高职学生来说,他们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态,比之前一种情况的学生表现的自尊水平要低,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反而能在信任水平上比前者要高。此外,也可以大胆假设自尊与信任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过低、过高的自尊水平都会使信任水平降低。当然,要得出这样的结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四、结论
1.高职学生的自尊、信任不存在性别、生源地差异。
2.高职学生中非独生子女自尊得分高于独生子女,且统计检验差异显著。
3.高职学生中独生子女信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统计检验差异达显著水平。
4.高职学生自尊和信任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参考文献:
[1]张灵,郑雪,温娟娟.自尊的心理结构与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26-130.
[2]李虹.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2).
[3]蔡溢,等.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5).
[4]卢光莉,陈超然.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的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
[5]杨邵宁,贾蕊,陈祥丽.高中生自尊和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04,(5).
[6]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7]王建平.男女大学生自尊的比较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8,(12).
[8]闫博,刘香段,段晶晶.医学生自尊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2010,18(3).
[9]郑信军.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1998,(2).
[10]邹娟.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7.
[11]王欣,阮新,等.大学生自尊特点的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4).
[12]张小远,肖蓉.军校大学生自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