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恋方式与大学生孤独感的研究

2014-10-08王玮,梁靖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孤独感大学生

王玮,梁靖宇

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提供参考,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及UCLA孤独感自评量表对河南大学1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为安全型占54.4%,先占型占26.6%,拒绝型占13.9%,恐惧型占5.1%;不同身份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大学生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密切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依恋;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55-02

一、引言

依恋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和亲密的情感联系。尽管依恋行为在童年早期特别显著,但这种行为会伴随人的一生,并会持续影响个人的情绪体验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该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随机选取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在校就读大学生做为被试。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79份,问卷回收率为66%。

2.测验工具。(1)Collins等1990年开发出的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主要测的是成人依恋维度,然后再把依恋维度转换成依恋类型。(2)Russell等人编制的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该量表各项指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研究程序。由主试者对被抽取的学校随机进行测试,所有被试者全部匿名,要求按统一指导语独立完成,回收量表。采用SPSS 18.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大学生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54.4%),其次是先占型(26.6%),再次是拒绝型(13.9%),最后是恐惧型(5.1%)。

2.大学生孤独感级别的分布。大学生孤独感级别以中间水平为主,其次为高度孤独(29.1%),一般偏上孤独(10.1%)和一般偏下孤独(44.3%)所占比例一样,居于第三,排在最后的是低度孤独(6.3%)。

3.不同身份的大学生在UCLA孤独量表上的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女生、生源地是农村、理科生、非独身子女和处于空窗期的大学生相较于男生、生源地是城市、文科生、独身子女和处于恋爱中的大学生更容易有高度孤独的体验,且在不同身份限定的大学生中,中间水平的孤独感体验人数均为最多。

4.成人依恋量表与UCLA孤独量表关系。

①AAS各分量表得分与UCLA量表孤独感分数相关。

结果表明,在有效问卷中,亲近分量表与依赖分量表之间是不显著正相关,与孤独废分数是不显著负相关;依赖分量表与焦虑分量表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与孤独感分数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

②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级别相关关系(见表2)。

结果表明,在本量表设计的有效问卷中,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等级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负相关,即依恋方式积极的人,其孤独感等级低,依恋方式消极的人,其孤独感等级高。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呈显著的负相关。可以说明,在测验中越倾向于报告自己是安全型或先占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得分就越低,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就越不感到孤独,在这其中,先占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的人要高于安全型的大学生;在测验中越是倾向于报告自己是拒绝型或者是恐惧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得分就越高,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就越容易感到孤独。在这其中恐惧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得分要略高于拒绝型的大学生。因此可以得知拒绝型和恐惧型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倾向于隐藏自己,锁闭自己,这是不利于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特别是恐惧型的大学生,他们渴望接近他人,但是又很担心被拒绝,在他们的人际交往中他们更敏感地体验到渴望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使他们感到十分的孤独。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安全依恋被试者孤独感得分主要在33分以下,先占型依恋和拒绝型依恋被试者孤独感得分在33~39分之间,恐惧型依恋被试者孤独感得分在39分以上。其次大学生依恋类型以安全依恋型为主。不同身份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吴薇莉,张伟,刘协和.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修订版)在中国的信度和效度[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4).

[2]符翠茹.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

[3]龚群英.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性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08).

[4]常若松,王瑜,熊亚刚.大学生孤独感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特点的调查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生版),2007,30(5).

[5]凌悦.大学生依恋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6]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7]马素红.在校硕士研究生孤独感状况及与其依恋类型、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endprint

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提供参考,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及UCLA孤独感自评量表对河南大学1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为安全型占54.4%,先占型占26.6%,拒绝型占13.9%,恐惧型占5.1%;不同身份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大学生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密切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依恋;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55-02

一、引言

依恋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和亲密的情感联系。尽管依恋行为在童年早期特别显著,但这种行为会伴随人的一生,并会持续影响个人的情绪体验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该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随机选取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在校就读大学生做为被试。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79份,问卷回收率为66%。

2.测验工具。(1)Collins等1990年开发出的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主要测的是成人依恋维度,然后再把依恋维度转换成依恋类型。(2)Russell等人编制的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该量表各项指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研究程序。由主试者对被抽取的学校随机进行测试,所有被试者全部匿名,要求按统一指导语独立完成,回收量表。采用SPSS 18.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大学生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54.4%),其次是先占型(26.6%),再次是拒绝型(13.9%),最后是恐惧型(5.1%)。

2.大学生孤独感级别的分布。大学生孤独感级别以中间水平为主,其次为高度孤独(29.1%),一般偏上孤独(10.1%)和一般偏下孤独(44.3%)所占比例一样,居于第三,排在最后的是低度孤独(6.3%)。

3.不同身份的大学生在UCLA孤独量表上的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女生、生源地是农村、理科生、非独身子女和处于空窗期的大学生相较于男生、生源地是城市、文科生、独身子女和处于恋爱中的大学生更容易有高度孤独的体验,且在不同身份限定的大学生中,中间水平的孤独感体验人数均为最多。

4.成人依恋量表与UCLA孤独量表关系。

①AAS各分量表得分与UCLA量表孤独感分数相关。

结果表明,在有效问卷中,亲近分量表与依赖分量表之间是不显著正相关,与孤独废分数是不显著负相关;依赖分量表与焦虑分量表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与孤独感分数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

②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级别相关关系(见表2)。

结果表明,在本量表设计的有效问卷中,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等级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负相关,即依恋方式积极的人,其孤独感等级低,依恋方式消极的人,其孤独感等级高。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呈显著的负相关。可以说明,在测验中越倾向于报告自己是安全型或先占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得分就越低,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就越不感到孤独,在这其中,先占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的人要高于安全型的大学生;在测验中越是倾向于报告自己是拒绝型或者是恐惧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得分就越高,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就越容易感到孤独。在这其中恐惧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得分要略高于拒绝型的大学生。因此可以得知拒绝型和恐惧型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倾向于隐藏自己,锁闭自己,这是不利于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特别是恐惧型的大学生,他们渴望接近他人,但是又很担心被拒绝,在他们的人际交往中他们更敏感地体验到渴望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使他们感到十分的孤独。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安全依恋被试者孤独感得分主要在33分以下,先占型依恋和拒绝型依恋被试者孤独感得分在33~39分之间,恐惧型依恋被试者孤独感得分在39分以上。其次大学生依恋类型以安全依恋型为主。不同身份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吴薇莉,张伟,刘协和.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修订版)在中国的信度和效度[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4).

[2]符翠茹.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

[3]龚群英.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性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08).

[4]常若松,王瑜,熊亚刚.大学生孤独感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特点的调查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生版),2007,30(5).

[5]凌悦.大学生依恋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6]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7]马素红.在校硕士研究生孤独感状况及与其依恋类型、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endprint

摘要:为了探讨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提供参考,采用成人依恋量表(AAS)及UCLA孤独感自评量表对河南大学1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为安全型占54.4%,先占型占26.6%,拒绝型占13.9%,恐惧型占5.1%;不同身份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大学生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密切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依恋;孤独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55-02

一、引言

依恋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一种强烈、持久和亲密的情感联系。尽管依恋行为在童年早期特别显著,但这种行为会伴随人的一生,并会持续影响个人的情绪体验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该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为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救助,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随机选取河南大学金明校区在校就读大学生做为被试。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79份,问卷回收率为66%。

2.测验工具。(1)Collins等1990年开发出的成人依恋量表(adult attachment scale,AAS),主要测的是成人依恋维度,然后再把依恋维度转换成依恋类型。(2)Russell等人编制的UCLA孤独量表(第三版),该量表各项指标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研究程序。由主试者对被抽取的学校随机进行测试,所有被试者全部匿名,要求按统一指导语独立完成,回收量表。采用SPSS 18.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依恋类型的分布。大学生依恋类型以安全型为主(54.4%),其次是先占型(26.6%),再次是拒绝型(13.9%),最后是恐惧型(5.1%)。

2.大学生孤独感级别的分布。大学生孤独感级别以中间水平为主,其次为高度孤独(29.1%),一般偏上孤独(10.1%)和一般偏下孤独(44.3%)所占比例一样,居于第三,排在最后的是低度孤独(6.3%)。

3.不同身份的大学生在UCLA孤独量表上的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女生、生源地是农村、理科生、非独身子女和处于空窗期的大学生相较于男生、生源地是城市、文科生、独身子女和处于恋爱中的大学生更容易有高度孤独的体验,且在不同身份限定的大学生中,中间水平的孤独感体验人数均为最多。

4.成人依恋量表与UCLA孤独量表关系。

①AAS各分量表得分与UCLA量表孤独感分数相关。

结果表明,在有效问卷中,亲近分量表与依赖分量表之间是不显著正相关,与孤独废分数是不显著负相关;依赖分量表与焦虑分量表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与孤独感分数在0.01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

②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级别相关关系(见表2)。

结果表明,在本量表设计的有效问卷中,依恋方式与孤独感等级在0.01水平上呈现显著负相关,即依恋方式积极的人,其孤独感等级低,依恋方式消极的人,其孤独感等级高。

四、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呈显著的负相关。可以说明,在测验中越倾向于报告自己是安全型或先占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得分就越低,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就越不感到孤独,在这其中,先占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的人要高于安全型的大学生;在测验中越是倾向于报告自己是拒绝型或者是恐惧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得分就越高,在人际交往和日常生活中就越容易感到孤独。在这其中恐惧型的大学生其孤独感得分要略高于拒绝型的大学生。因此可以得知拒绝型和恐惧型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更倾向于隐藏自己,锁闭自己,这是不利于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特别是恐惧型的大学生,他们渴望接近他人,但是又很担心被拒绝,在他们的人际交往中他们更敏感地体验到渴望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这使他们感到十分的孤独。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孤独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安全依恋被试者孤独感得分主要在33分以下,先占型依恋和拒绝型依恋被试者孤独感得分在33~39分之间,恐惧型依恋被试者孤独感得分在39分以上。其次大学生依恋类型以安全依恋型为主。不同身份大学生的依恋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吴薇莉,张伟,刘协和.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修订版)在中国的信度和效度[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4).

[2]符翠茹.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

[3]龚群英.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性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08).

[4]常若松,王瑜,熊亚刚.大学生孤独感状况及其应对方式特点的调查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生版),2007,30(5).

[5]凌悦.大学生依恋方式和孤独感的关系[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6]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7]马素红.在校硕士研究生孤独感状况及与其依恋类型、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孤独感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