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华大学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作有感

2014-10-08李登新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8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教育

李登新

摘要:本文在回顾整个认证工作过程包括专业认证申请、自评估报告的撰写(人员培训、数据收集整理和专业认证前的准备工作等)基础上,谈谈个人对专业认证的认识,望对计划进行专业认证的学校有帮助。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130-03

我国于2013年6月20日批准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准会员国。该协议是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的国际互认协议。参加大会的中国科协代表团介绍说,随着中国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工程技术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此次顺利加入《华盛顿协议》是提高中国工程教育质量,促进中国工程师按照国际标准培养,提高中国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为了推进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配合我国的注册环境工程师制度实施,促进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达到行业准入资格,加强专业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培养的毕业生能够成为国际人才,2013年6月16日~19日教育部会同环境科学学会组织由专家带队的专家组对环境工程专业正式进行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现场考察工作。

一、认证工作的回顾

1.申请认证工作。2012年11月环境工程专家认证工作正式启动,成立了申请认证工作指导小组,由副院长任小组长。在学校和环境学院领导亲自指导下,由环境工程系主任带领全环境工程专业老师进行了不懈努力,并组成小组认真撰写认证申请书。虽然申请学校较多,竞争激烈,但经过教育部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委员会专家评审,认为我校办学的历史悠久,办学的纺织特色明显,通过了我校申请,允许我校和同济大学等9所学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进入自评估阶段。申请报告撰写关键是体现以下几点:①亮明专业教育理念;②教学改革措施与效果;③突出学生中心地位;④围绕学生发展采取的措施;⑤学生质量控制体系;⑥校友和社会对教学质量的评价。

2.自评估报告撰写工作。过去几年自评估报告比较简单,需要的数据少,叙述性内容多,很容易撰写。这次自评估报告则要求原始数据,教学过程有关任何环节的数据和学生培养痕迹,因而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平时的数据积累。此次自评估报告的撰写需要的工作人员多,涉及的人员和部门广,细节的东西多,这就需要每个人都必须敬业、仔细、刻苦和任劳任怨。自评估报告撰写过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数据收集。自评报告包含了7项内容和附件佐证材料,因而有7大项数据需要收集,包括学校和本专业基本数据、培养目标宣讲、宣传和告知的有关数据、教学过程有关数据(校院系三级有关组织结构、制度、条理、教师、教案、教材、上课过程、课前课后、考试及其档案资料、学生评教等)、师资队伍有关数据、教学计划及其修改数据、实践环节有关数据、支撑材料(图书资料、教学科研设备、测试仪器等)、管理制度、教学质量及其反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数据需要从学校的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设备处、图书馆、学生处、院实验室、辅导员办公室、院办和教师个人等处收集。还要收集历届毕业生和国内外就读研究生的信息。最难获得的数据是国内特别是上海用人单位对我们毕业生的评价信息。②自评报告撰写。由于今年评估报告模版进行了彻底修改,可以模仿的东西少之又少,单凭我们的理解和实际工作的情况撰写。整篇报告的初稿由系里骨干教师分工写作,系主任通稿,再由校院多级领导修改完成。整个附件和每一部分的数据都由老师和研究生三助学生完成,环工、环科、辅导员办公室、院办的各位老师都给予积极配合和建议意见。这份报告凝聚着广大师生的心血,凝聚着很多领导的关怀和帮助,凝聚着环境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也表明大家只要劲往一处使、思想统一,没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且一定能够向环境工程学科发展的目标迈进一大步。③参加自评报告撰写培训。本来以为参加培训意义不大,实际上教育部为参加培训的院校老师准备了丰富的大餐,领会到不同院校和不同专业办学思路、办学方法及其加强工程教育的一些做法,当然对于撰写自评报告帮助更大。上课者一律是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而且有丰富的认证经验,他们不仅把自评报告的撰写方法讲的明明白白,最重要的是把工程教育的真谛简述得明明白白。领会最深的是有关工程教育系统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如何实现,把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做法及其结果说明的很清楚,我们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为此准备写一篇论文,与大家分享。④组织包括企业、设计单位和高校专家共同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评审与修改会议。为了使教学计划能够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途径、办学传统与特色,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服务教学过程,体现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工作良好状态,同时做好每四年一次的专业教学计划重大修改任务,使得教学计划能更好的服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特邀请住沪高校著名环境工程教育专家和企业界著名工程师到校对2012级级教学计划进行评价,并提出学科建设和发展建议(这也是专业认证中要求企业界专家参与培养过程的一种必要形式)。专家组在听取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整体情况介绍,并仔细审查教学计划后,一致对本专业教学计划做出有以下评价:a.本教学计划符合环境工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该教学计划符合;b.其专业办学指导思想、培养目标明确可达;c.程结构体系完整,学识分配合理;d.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关工程素质培养教学体系设置完整;e.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修改制度和质量保障体系;f.完全按照该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过程,其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具备工程领域出口学生必备的能力包括人文素质、相关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工程素质、文献检索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纵深学习能力和具备国际视野等。专家建议教学计划中增加特色课程设置,学校增加学科建设投资,特别是设置大型综合性实验用于立体培养体系,加大力度促进教学过程改革。⑤认证支撑材料的收集、整理、检查与修改。这是最烦琐,涉及的人最多,任务最重的一项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我们计划做得早(3月底就开始布置任务了),分工明确,各阶段有时间节点,有关人员密切配合,感觉效果不错。如果教学过程做足做好了,佐证材料很容易收集,特别是提倡痕迹工程,对于通过专业认证有好处。认证支撑材料的收集、整理、检查与修改包括三年来试卷,三年来的各种实习报告、毕业设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安排、教案、教学日志、试卷、试卷分析、作业、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院系制度、学生口工作、专业认证过程模拟、资料室整理与资料安排,对学生、教师认证宣讲,实验室整理与检查,认证硬件准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激光杯、优盘硬盘、无线发射器、投影仪)。⑥专家组进校工作。专家组进校后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a.组织工作:组织系里老师、学生、校友和用人代单位代表参与评估;联络学院学校有关部门帮助配合认证工作。b.服务工作:安排食宿;专家需要资料提供(学生职业指导证明材料、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信息反馈交流、教学制度执行等情况的证明材料、课外科技活动支撑材料等);专家组的秘书工作(包括衣食住行和考察工作)。c.各类大小会议组织与服务工作:每天晚间的专家内部会议、与校领导见面会、意见反馈会议、与毕业生、校友、企业领导、管理人员和教师会谈。endprint

二、对认证工作认识

随着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稳步推进,参与认证的学校越来越多,认证工作的影响也日益凸现。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各个环节将更规范,申请通过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大,早申请通过比晚申请通过好,而且该工作是促进本专业工程教育方法持续改进、工程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迫使专业办学进一步明确以下问题:工程教育目标、教学过程质量控制和专业培养学生的出口要求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和创新思维等方面要求严格挂钩起来。

1.评估专家以小同行为主,且有企业界工程经验丰富的总工参加。组织形式上由教育界、工程界和企业界权威人士组成工程认证专家组,加强工程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促进认证工作与推动工程教育改革相结合。专家组在制定认证标准、办法和组织实施等方面,专家的有绝对的话语权。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计划及其实施、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等细微的与教学有关的制度、做法方面都必须要有针对性,有一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大多数学校都认同的做法,且在教学制度执行过程中留下痕迹,以便检查。

2.考查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专业认证为高校提供了一个审视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过程的平台。学校进入认证程序以后,可以依据认证标准,审视专业培养目标是否合理,人才培养过程是否达到了目标的要求,是否根据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整,是否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认证考查的重点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考查学校教什么,更要考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和学到程度”;不仅考查学校拥有多少实验室、实习基地、图书资料等硬件资源,更要考查这些资料、资源被学生利用的情况;不仅考查学校拥有教授和名师的数量,更要考查优秀师资在教学中的投入;不仅考查学校培养出来多少优秀人才,更要考查大多数学生的整体状况。因此希望今后每一位教师、领导都必须把自己做的每一项工作尽可能留下痕迹,而且做每项工作都尽可能思考:我做的工作是否促进了大多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3.认证目的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心要放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上。能力来自于实践,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重要。加强能力培养,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当前工程教育认证工作要对照合格环境工程师的要求,要着力引导学校重视实践能力。认证指标特别强调专业应具有满足工程需要的、必备的实践教学体系,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学校要根据培养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需要,不断改善实验和实习教学条件,聘请行业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将工程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学生实践动手创造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力争工程教育界和企业界相结合。加强工程教育与产业界的联系,是当前工程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高校的人才培养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培养计划就难以满足产业界对人才需求。通过专业认证,把工业界对工程师的要求及时地反馈到工程师培养的过程中来,引导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方向,可以使高等工程教育更加反映工程技术的实际需求,改善高等工程教育的产业适应性,促进高等工程教育为工业提供合格的工程师。学院倾听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社会需求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学校应鼓励和支持大学工科教师到企业兼职,建立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的制度和办法,增加工科教师工程实践锻炼和培训的经验。

5.力争培养的学生达到国际认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工程教育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也在不断调整,因此我们还应当关注和研究国际认证标准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分析国际相互承认的条件和标准,根据不断修订和完善的认证标准,修正我们的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质量控制方法,使我们工程教育的质量得到国际同行的承认,积极为我们培养的毕业生走向世界创造条件。

6.专业认证的重点为考查“过程”和考查“结果”并重。当前,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趋势是注重对培养目标和学习产出的考查,即“结果导向”模式。现阶段我国目前因为毕业生去向统计、用人单位的信息汇总等方面还不完善,数据还比较缺乏,完全按照“结果导向”模式来认证有一些实际的困难。因此,要将考查“结果”和考查“过程”结合起来。一方面,专家要考查学校是如何根据自己的办学宗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的,详细说明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应达到的标准,学生学成以后是否达到了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即学校输出结果--毕业生实际掌握的技能进行考查;另一方面,专家还要考查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是如何设计和实施,以保证以上培养目标的实现,学生入学后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否在不断提高。将来认证工作逐步走向以考察结果为准,因此我们应该提早做准备,做好毕业生有关就业的系统工程,做到数据全,跟踪紧,研究透,甚至提前研究有关的国家或国际标准。

7.规范并落实管理教学过程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毕业生质量的根本。而要想管理好教学的每个环节关键在教师,及其与学生的相互交流。所以依靠广大教师自觉地工作,依靠教师同志相互学习与提高,是持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8.长效机制是不变的法宝。教育部对本专业要长期跟踪。专业认证以促进专业持续改进作为认证的最终目标。我们应根据认证专家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提出整改方案,扎扎实实推进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教育质量。认证专家组要对其改进结果进行长期跟踪和指导。

三、结论

1.通过认证看到了我们专业培养一些优势:①课程体系完整。②实践教学体系完整。③有初具规模符合工程教育理念的在大型工业装置上进行的综合试验。④课外科技活动和优异生培养做的系统有序和较好的效果。⑤有企业总工参加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改完善。⑥教师优秀。⑦学生满意度高。

2.专业培养改进之处。①青年教师的工程和教学能力培训需要加强:一是没有工程经验;一是科研经历少,不利于教学;一是教学内容与科研工作不搭界。②毕业设计没有工作过程日志,无法证明教师指导工作。③专业资料,特别是与工程设计有关资料缺乏。④实践教学过程需要加强。

参考文献:

[1]王娜.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高等理科教育,2011,(01):64-67.

[2]赵建国,韩学山.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关问题的认识[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S1):26-27.

[3]秦彦.关于构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8,(22):3-4.

[4]魏克新,石娟.国外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8,(01):56-57.

[5]毕家驹.关于中国工程专业认证的所见所思[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03):10-18.

[6]赵婷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特点[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01):83-85.

[7]王秀梅,孙萍茹.高等工程教育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128-132.

[8]雷庆.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现状及若干建议[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01):90-9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卓越计划”背景下工程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CDIO模式下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机械基础实验课程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