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不起的盖茨比》全新视角解读

2014-09-30丁琦瑶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

丁琦瑶

内容提要:上世纪二十年代,伴随着美国在全球经济海洋上千帆竞发,五光十色的新消费形态让一代美国人沉醉于奢华的物欲,挥霍无度的夜夜笙歌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标志。小说家菲茨杰拉德将这个“历史上最会纵乐,最讲炫耀的时代”命名为“爵士时代”,他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被称为是那个时代的见证。

关键词:爵士时代 符号标志 时代见证

当二十世纪的华丽大幕徐徐开启,跟随广大黑人的迁徙脚步,一种源自南方乡村的音乐旋律红遍美国——这就是至今风头不减的爵士乐。乘着飞扬乐声的翅膀,上世纪二十年代,年轻气盛的美国在全球经济海洋上千帆竞发,五光十色的新消费形态让一代美国人沉醉于奢华的物欲,挥霍无度的夜夜笙歌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标志。或许是响彻城市夜空的爵士乐见证了太多的起伏与悲欢,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索性将这个“历史上最会纵乐,最讲炫耀的时代”[1]命名为“爵士时代”。因为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2]赢得的满堂喝彩,菲茨杰拉德本人也被公认为这个时代的代言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本拿在手中你可能会惊讶于它篇幅单薄的小说,它真能负载为作者带来的“编年史家”的盛名吗?

一.十年一觉“美国梦”

按照后世一些评论家的说法,比起很多历史教科书来,《了不起的盖茨比》更接近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历史。但该书终归是作家“白日梦”的产物。故事主人公盖茨比来自西部,曾因贫寒让人横刀夺爱,暴富之后,他不惜重金在纽约长岛买下一幢与初恋情人黛西家隔水相望的豪宅。几乎每天他都要举办铺张的夜宴,竟只是为了吸引黛西的眼球。就在盖茨比即将鸳梦重温之时,黛西驾车撞死了丈夫的情人,却和丈夫一起嫁祸盖茨比,致使盖茨比殒命于不明真相的死者丈夫的枪口。

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并非该书流传至今的主要因素。当你乘着作者华美的语言之舟,逆流回到作品重现的那个时代,和故事的主人公一同开展他的追梦之旅,一种繁华落尽、曲终人散的苍凉之美,定能带给你强大的心灵震撼——盖茨比,一个似乎已经实现了“美国梦”的年轻人,最终难逃梦碎人亡的命运,折射着一段什么样的岁月呢?

对于历史不算悠久的美国而言,上世纪二十年代无疑是一个值得书写的年代。当欧洲列强忙于修复“一战”创伤的时候,工业化的澎湃大潮却使这片幸免战火的新大陆乘上“繁荣号客车”。在分期付款消费模式的助推下,汽车、收音机大步走向家庭;“人造纤维、香烟、冰箱、电话、化学制品(尤其是化妆品)以及各种各样的电器设备……需求越来越大”[3];拥有产权房屋不再是梦想,随着房价走高,房地产逐渐演变成投机的工具,“每个人都挣着土地的钱,地价攀升到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4]

旺盛的消费激情,点燃了人们的财富梦想。无数财富英雄的传奇事迹似乎也在昭示人们:美国给了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人人都能成功——这就是“美国梦”!

显然,盖茨比是那个火热年代众多追梦人中的一分子。他奋斗的全部动力,源自那段因为财富鸿沟而失落的未了之情。他购置长岛豪宅的真实目的是让黛西看到这道鸿沟已被抹平。在寥廓的星空下,他一次次凝望黛西家门口的那盏绿灯,以柏拉图式的理念整理记忆,编织梦想——物质富有只是他“美国梦”的一半,只有黛西重回身边,这个梦才圆满无憾。

但已为人妇的黛西不再是盖茨比心中的那个女神了。她在盖茨比的卧室痛哭流涕,只因巨额财富与她失之交臂;她答应续写前缘,是因为不可抗拒的物质诱惑;在关键的抉择面前她又举棋不定,是因为她得知盖茨比的财富来路不正、风险巨大。“她的话音中充满了金钱”[5],她的内心极度冷漠,以至于盖茨比为她付出生命代价她都无动于衷,一走了之。

如果说盖茨比的“美国梦”还有一些理想主义色彩,那么,黛西的“美国梦”只剩下物欲了,而后者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异化的消费、膨胀的欲望,使物质繁荣的“爵士年代”出现了深深的精神危机,也使曾代表欧洲移民对正义、自由、平等向往的“美国梦”彻底变质。在小说的尾声,作者告诉我们,盖茨比的长岛别墅,正是当年荷兰水手登陆之地。“那些为建造盖茨比的别墅而被砍伐掉的树木,曾经在此迎风飘扬,低声应和着人类最后的也是最伟大的梦想”[6]。在那些不复存在的树木的见证下,几个世纪以来,干百万人冒着被海浪吞没的危险,到达他们心中的彼岸,在荒芜的美洲大陆,建立了全新的文明。现在,当验证财富梦想的水岸豪宅拔地而起,曾经的葱茏树木,竟变身为冰冷建筑物的结构部件;而它们应和过新大陆人的高贵梦想,更被物化成赤裸裸的“金钱梦”!人们在得到的同时又失去了什么?掩卷沉思,你一定感悟良多!

二.似曾相识燕归来

在衰退与发展的此消彼长中,交织希望与迷茫的人类又一个百年开始了。虽然没有世界大战的炮火硝烟,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让世界各国交足了学费。当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几近停顿之时,在另一个大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正在上演崛起的神话。

高速增长的经济,正将前辈绘制的美好蓝图化为现实,也使中国成为全球最耀眼的新兴消费市场。“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汽车正以超常的速度“飞入寻常百姓家”;阔绰与气派堪比盖茨比别墅的水岸豪宅在各大城市也不鲜见,开发商称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以这才是“诗意的栖居!”(不知海子、海德格尔在天有灵作何感想?)更不用说令人眼花缭乱的快速消费热点带给都市持卡一族的每一次心动和每一度“月光”。

对比菲茨杰拉德笔下的那个年代,好好打量、静静思索眼前的中国社会,再手捧《了不起的盖茨比》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一幅幅早已凝固于书中的历史画卷正被重新展开。书中反复提到盖茨比那遮遮掩掩、欲说还休的所谓牛津出身,不知你是否会联想到某位“打工皇帝”身陷其中、越描越黑的“学位门”?当听到好友提醒小心驾驶时,车技蹩脚、胆大心粗的贝克小姐一句“反正别人小心就是了!”[7]这样不负责任的准马路杀手在刚步入汽车社会的中国绝非少数;还有,“药房”老板沃尔夫山姆操纵的“1919年世界棒球联赛的那笔交易”[8]的虚构情节,谁会想到若干年后会由中国足协高官与众多球员联袂组成的豪华阵容在现实中真实出演?endprint

一面是财富狂欢的高歌猛进,一面是道德滑坡、人心不古的惊心现实,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立体地呈现出当下中国与“爵士年代”的诸多相似元素;而一旦我们试图破解某些财富传奇的密码,或许会和那个时代的知识精英一样写满一脸迷茫。作者不动声色地告诉我们,盖茨比的万贯家财来自他和朋友联手操纵的一家“药房”。当时美国实施禁酒令,没震住瘾君子,反而培植了一个地下市场——“成千上万的药剂师获准可以根据医生的处方卖酒,而这项措施一旦缺乏严密的跟踪检查将很难被严格执行。”[9]靠着“药房”,盖茨比赚到“第一桶金”。这个带有“原罪”色彩的白手起家故事,与改革开放年代一路走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们的经历何其相似!在为盖茨比送葬的时候,他的父亲说:“假如他还活着,他会成为一个大人物的,就象詹姆斯?希尔那样的人,他会为国家建设出力的。”[10]按照盖茨比向善的本性,这是很可能的结局。可以想象,在华尔街论坛上,功成名就的盖茨比笑谈间为往事忏悔的情景,就像今天“联想”的柳传志坦陈当年赖过账,“新希望”的刘永好承认卖过掺水饲料一样。到底怎样评价这些财富巨子的灰暗历史呢?是无情清算或许引发一座财富大厦的轰然倒塌?还是一味迁就、宽容而任由其带来主流价值观念的失衡?在这样的复合矛盾面前,在更多宏大的命题带来的困惑与苦闷面前,菲茨杰拉德同时代“迷惘一代”的多数作家选择了自我放逐的流浪,而我们的选择呢?

盖茨比没能走进华尔街。在一声残忍的枪响过后,他年轻的身躯永远留在菲茨杰拉德笔下的那个年代,又随着菲茨杰拉德这部惊世作品的一版再版,随着不同面孔的英俊小生银幕上的真情演绎,随着不同年代评论家们视角不同的评说,在一代一代的读者心中复活。

与盖茨比一起复活的还有那个“最会纵乐,最讲炫耀的时代”——不是在电影里,而是在现实中。从道德层面看,人们有一千个理由将这样的时代拒之门外;但因为暗合某些历史规律,谁也阻挡不了它轮回的脚步。在我看来,菲茨杰拉德命名的这个年代,已经披着华丽的外衣,散发世俗的气息,静悄悄地不请自来。换句话说,就在你我浑然不觉中,或许当下的中国正在复制又一个“爵士年代”。这样的观点听起来肯定刺耳。毕竟,当哀怨的萨克斯管吹落“爵士年代”的一地玫瑰花瓣,盛筵散尽的漫漫长夜给一代美国人留下了痛苦的集体记忆——文学评论家认为,天才的菲茨杰拉德通过小说曲终人散的结局表示了对山雨欲来的先知先觉;而历史教科书上明白记载:“爵士年代”的尽头是股市崩盘后旷日持久的大萧条。不是说今天的中国注定会以这样惨烈的方式结束这一轮的经济周期,但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个不变的真理。最少,头顶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会提醒我们前进脚步更加稳健。

注释及参考书目:

[1].《转引自《20世纪美国文学史》 杨仁敬著

[2].《了不起的盖茨比》 菲茨杰拉德著 刘峰译 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3]. [4]、[9]. 《浮华时代——美国20世纪20年代简史》 刘易斯·艾伦著 汪晓莉、袁玲丽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P122、P202、P185。

[5]、[6]、[7]、[8]、[10]《了不起的盖茨比》: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版 P107、P161、P51、P152、P150。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社会学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人物形象
《了不起的盖茨比》和意式苹果酱圣代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形象再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从文学到电影的嬗变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折射出的“美国梦”的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凋谢的美国梦
爵士时代的英雄: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骑士精神
简谈《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人物的二律背反心理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汤姆角色的定位
美国梦与《了不起的盖茨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