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

2014-09-30周峥嵘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自主思考人文素养

周峥嵘

内容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现代公民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材中加大了人文教育内容的比重,并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不仅要关注人文教育,同时也要做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这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针对课标,我们不免思考: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有活力的,应该是绿色有生机的,那么在这片绿色并富有生机活力的土壤里该怎样挖掘教材中人文精神、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所做的课题。

关键词:自主思考 人文素养 生命意义

人文性是语文的鲜明特征。新大纲明确规定“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中指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指出:“教育应服务于人生全程。”所以,我们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即教学生学会做人,正确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之共同和谐发展。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吸纳语文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滋润灵魂,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形成健全人格。

那么人文性指的是什么呢?人文性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系、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 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简单地说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

在课堂教学中,快乐预习中是可以寻找到人文精神的内涵。我们知道,预习,是上课前的准备阶段,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基于儿童教育心理学学习兴趣理论,快乐预习,主要是探索一种适应小学6-12岁儿童的心理特点的小学语文预习方法,通过快乐预习的方法指导,让小学生爱上语文预习,从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达到提高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核心目标,为其初、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那么什么样的教材具有人文性呢?快乐预习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呢?

一.在设定的教材中寻找人文素养

1、沉积深厚的人文“物”的教材

《圆明园的毁灭》《延安 我把你追寻》《井冈翠竹》《沿着红军走的路》《我的故乡在北京》《清明上河图》《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梅花魂》等,都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爱国情怀,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佳作。

2、富有浓烈的人文色彩的“事”的教材

《浮冰上》《养花》《三峡游》《囚蚁》《童年的发现》《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地》《皇帝的新装》《隔窗看雀》《写给异国弟弟的信》《背课文》《意外》《祖父的园子》等等。不难看出,许多故事都出自名作,无论是我们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好材料。

3、凸显伟大人格魅力的“人”的教材

《我终于回来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梅兰芳学艺》《木兰从军》《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伯牙断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倔强的小红军》《小英雄雨来》等等,这些鲜活、有代表意义的人物,其精神品质、人文精神历代为人们传诵。

4、感人至深的“情”的教材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站在铁索桥上》《滑滑梯》《小溪流的歌》《话说长江》《雷锋之歌》《献给老师的花束》《伟大的出征》《壶口瀑布》《匆匆》《二泉映月》《美丽的晋祠》等等,优美的文字、激情澎湃的斗志、舒缓悠扬的曲调,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催人奋进。

在这几类教材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文化底蕴、教学风格、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家庭文化程度等诸多因素来确定一定的教学手段,以达到教学目的,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如:感情诵读、情景教学、模拟教学、快乐教学、启发教学、合作探究是教学等等。

二.新教学课堂改革中的困惑

我们常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史。在课中教学中每个学生的精神史是否是丰满完善的?教师的教学是否一帆风顺呢?

每每在课前,老师都会在学生预习中要求认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力争与作者、语文本中的人或事产生共鸣。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真正读懂文本且与作者有心灵交流的又有几人?真正喜欢阅读的又有几人?问其原因:这些课文我们感到枯燥无味,读了一遍就没了兴趣。还有的学生回答得更直截了当:有些课文过时了,我们实在看不懂。老师再问:你们不会查查社会背景、相关的历史事件思考一下?对方答曰:弄明白了,也就是个过去时,跟我们现在又有什么关系?!

教师先别忙着生气、抱怨:现在孩子真是不爱学习,教他们学他们都不想学!冷静想想,教师不禁扪心自问:是谁偷走了我们孩子的预习兴趣呢?是什么占据了孩子们的心灵乐园?

传承中华古老文化、发扬我中华民族精神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但时代在进步,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的文化影响,个性化的生活体验,致使得孩子们的内心的需求也悄然发生变化。

教学片断一:

师:小朋友们,春天里太阳也喜欢滑滑梯,他把一排排长长的、亮亮的梯子放下来,多有趣、多明亮、多美丽呀!那么,春天里还有什么喜欢玩滑滑梯呢?

生1:老师,还有春雨也喜欢滑滑梯。

师:(满意地向她微笑)你答得真好!是的,春雨也喜欢玩滑滑梯。(板书:春雨)

看看我们书上是怎样写的呢?

师出示课件并请一个小朋友读了读有关句子。

师:多美呀!瞧,今天就下着春雨,淅淅沥沥、哗啦哗啦,多好听啊!

生2:老师,我觉得下雨一点都不好!

师:(满脸的惊诧)为什么呢?

生2:下雨天,我一出去玩,爸爸就打我,说我把鞋子衣服打湿了。

师:在家看这淅淅沥沥的小雨也是一种享受哇!

生2:可我就喜欢在雨中玩,还可以和小朋友打水仗呢!

师愕然、无语了。

……

教学片段二: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幅图。

(出示情境图:乐乐与他的小伙伴放学后在海边的沙滩上踢足球,背景是火红的太阳高挂在蓝天白云间、海鸥飞翔、海水轻轻摇。他们玩得很带劲,把棉袄脱下来放到了一旁。)

师:乐乐与他的小伙伴奇奇都是体育健将,他们放学后最喜欢做什么运动呢?

生1:踢足球。

师:他们踢得怎样?

生2:他们踢得很快乐!

生3:他们踢得很带劲!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瞧,天边的海鸥飞过来为他们喝彩,海浪也为他们鼓掌。他们玩得多快乐啊!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再仔细瞧瞧,还从哪里看出他们玩得带劲、开心、热爱运动啊?

(教室里立即安静了下来,许多孩子的目光盯在了棉袄上面。)

生6:老师,可以从地上的棉袄看出他们的带劲。

生7:他们踢足球踢热了,把身上的棉袄都脱下来了。

师:(很得意、很高兴地笑了)是的,你们有一双亮亮的眼睛,真会观察、真聪明!

(师环视了全班。看到一个孩子撅着嘴,沉着脸,好像在思考什么!)

师:小希,你在想什么呢?

全班学生的目光都投向了这个孩子。

生8:老师,冬天在海边踢球是不可能的!

师:(很是诧异)为什么呢?

生8:我们小朋友踢球一般都是在足球场或者是草地上。还有,踢球是不可能穿棉袄,都穿运动服。

师:(轻轻笑了)你说的很有道理,你是我们学校的足球小将,是最有体会的,是吧?

生8:(点点头,骄傲地看看了同学)是的。

师:感谢你的提醒!

……

由课中不太和谐的教学片段中发现:一些看似有趣、美丽、动人的图片、语言、联想,一些教师自认为可以呼唤心灵乐园的教材,却被孩子们轻而易举地打破并否定了。仅仅是电子产品、网络文化的冲击与侵蚀吗?当然不是。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一直是语文教材的人文精髓,但现代学生精神追求是否与我们所设定的人文精神一致呢?这是每一个老师所深思的。

三、在教学方法上寻找个性与创新的契合点——快乐预习

人文精神是自由的、自觉的、由内到外的自然表达的,它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超越意识。在课堂上只有尊重学生特有的个性,让他们在空灵的童真世界里、在充满激情的教材里寻找创新意识,寻找人文精神、寻找自我,获得生命意义。快乐预习可以使学生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寻找到人文精神,使生命获得升华。

(一)快乐预习方式的设定

学生对语文课文的预习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师已经设计好了预习作业;二是常规性的预习,即每篇课文,学生都先按常规预习一次,目的在于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及相关基础知识。

教师设定的预习方式一般都采用“课前预习单”获“课前预习卡”。在预习内容上有专门设定的栏目,如:课题、预习人、我会辨析(字音、字形的学习)、我会理解(生词的学习)、我自学会的内容(课文中心句或自然段中心句的摘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我的发现、我的思考、课后完善。这样的设定比较开放,学生比较喜欢。

平时引领学生常规性预习的内容有:1、默读:初次默读的要求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二是划出不理解或不甚理解的语句。2、查阅:就是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网络、资料或问咨询老师、家长,对不认识的字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要初步了解它的意思。3、朗读: 就是大声朗读课文。大声诵读,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都很有好处。4、摘抄:就是把好词好句和自己认为值得借鉴的词句摘录到采蜜集上。

(二)快乐预习语文的方法:

1、课前读书

读书是学生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课前预习时,所要完成的读书任务则务必要做到:读正确)、读顺畅。课文读熟了,也就扫清了阅读过程中的第一障碍,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保证。

2、用好工具书

用好工具是以字典、词典、电子字词典为工具的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的预习,这一类预习常用于生字、新词的掌握。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走捷径,喜欢抄相关的教辅资料上的答案,对此教师要正确引导。

3、学会质疑

有疑才有思。预习中质的“疑”可以从教材中课后习题中挖掘。在指导中,要求学生尽量提些有含金量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体现了文章的精神所在。

4、举一反三

指对于同一体裁、篇章结构相似,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教师可先以一篇作为范例指导如何预习,然后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自主预习其他文章。

5、灵动预习

灵动、自主、开放预习是指让学生到不局限于课本、工具书以外的大课堂中去寻访、解疑。如图书馆、展览馆、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在预习实践中,培养了自身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与社会的互动性。

当然,不同的教材所采取的预习方法也不同。如古诗预习则侧重于朗读、查资料等;阅读课文预习则侧重于字词自学、查阅相关人或物资料、质疑问难、归类整理、学习感受小结、课后完善等;习作教学前的预习则侧重于观察周边事物、人物、景物,阅读相关的文章、小结写作方法、试写下水文等;语文乐园的预习则侧重于笔头练习,尝试做做会做的练习、动手做实验等等。

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作为教师,力争使课前预习这种学习方法地运用达到最优化,才能使学生的潜力得以充分发挥,真正领悟文本中所包含的人文魅力。

(三)快乐预习中人文精神的挖掘

“我的发现”“我的思考”中追寻人文朴素的脚步。

“我的发现”这一栏,既是对文本的深入对话,也是对文本的重新思考。可以是对“标点符号”“生字词” 学习的新发现,也可是对“句段篇”的新发现,更可以对与文本相关联的线索、信息、资料等发现。在发现中找新意、找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创新。这样一来,学生在课中学习时才会有迫切解决的“心理期待”,才会有恍然大悟、茅塞顿开的“喜悦感”,才会有如获至宝的“成就感”。如,在学习《有趣的作业》一课中,学生在预习中发现:‘爱护花草四个字打的是单引号而不是双引号。于是在教学中,老师利用孩子的新发现,告诉孩子们:作为提示语,爱护花草本应提醒大家注意环保并要求都这样做。但因为这四个字出现在小丽的一句话里,为了区别,就引用的单引号。可以看出:这样的发现,既是对基础知识的讲授,又对孩子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可谓一举两得!

“我的思考”这一栏,是个性化的思考空间,更是人文价值的体现。有学生在预习中问:我们从小丽身上学到什么呢?课中老师请小朋友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他们明白:小丽不仅找到了春天,还懂得了爱护春天,我们应该像她一样爱护春天。教学环节到此本该结束了,但老师还追问了一句:还学到什么呢?一时间小家伙们都不作声了。老师笑眯眯地说:别人都是拿现成的东西来交给老师,只有小丽一个人画春天。你们想想,她和别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这下几个小手举起来了:她很会动脑筋;她很有自己的想法;她懂得爱护生命。“文”“心”的有机圆融,就是打开学生心胸、丰满学生精神世界的金钥匙。然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的思考、课前的质疑。

2、自主查阅课外资料,丰富、滋养学生的心灵。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以历史事件、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课文,也有许多离学生很遥远的生活画面、人物形象。如何拉近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距离,除了潜心阅读之外,还应该利用现代手段,让学生在网上查阅有关资料或视频,用心去感受那个年的人和事,从而激起千层浪,触及他们的灵魂。《被袋里装的是什么》是一篇很有趣的故事,学生很感兴趣。他们在预习中提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爸爸身上的酒味和烟草味这一句本应忽略不计、可以不写的,但作者为何要在此写上一笔?面对这样一个话题,老师一定不能让它划过去。在课前,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大量的有关二战的一些资料或视频,并做好笔记,把在二战中受难的民众流离失所、尸横遍野、背井离乡的画面、惨遭不幸的人员数据展示出来,同时还把战斗中的士兵们思念家乡与亲人的家书、歌曲、照片一一呈现在教学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目睹血腥的场景、想象着文中爸爸夜间思念孩子、家人的场景,自然明白“借酒浇愁愁更愁”的道理,同时更体会到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幸福,达到了人文教育。

又如《荷兰风车》教学前,引导学生查阅荷兰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物产资源、风车的由来以及它为荷兰人民所做的贡献等等,从而明白:为什么说风车是荷兰的标志,是荷兰的功臣?这样一来,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生不仅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同时也被荷兰人民勤劳、智慧所打动。

3、“课后完善”中,升华万物生命的意义。

在复习巩固这个教学环节里,可以利用教材的拓展性,设计一到两个自选作业,让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挥、自我提高。如,学生在学习《四季的歌》,可以让学生小练笔:《春天的太阳》。想象的翅膀永远是青睐学生的,他们呈现的诗歌是干净的、清纯的、芳香的:“太阳妈妈生下了一群小宝宝,他们从妈妈的手中跳下来,小草欢迎他们,大树欢迎他们,他们和阳光宝宝一起打闹,多开心、多自由、多幸福啊!”

学完《有趣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在户外找春天:画春天、剪春天、唱春天、咏春天。有小朋友利用双休日,和小伙伴、和家长一起到东湖梅园去,闻梅、赏梅、话梅、晒梅,收获颇丰。有一位小朋友在小日记里这样写道:“东湖梅园的梅花盛开,我和小朋友一起赏梅。梅花像五彩的云朵挂在树上,白的像雪、粉的像霞、红的像火,真美!大人们在聊天照相,儿童在树下嬉戏玩耍,淡淡的花香令人陶醉!”优美的语言伴随着动人的心弦演绎着童心的纯真与美好,赞美着人间的真、善、美。由“心”到“文”,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升华生命意义的法宝。

看来,用心贴近教材、走进自然、走近进社会,用情进行快乐自我的预习,人文素养、人文精神自然浸入骨髓、沁人心脾。

总之,在充分的快乐预习中,我们发现:只有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地把教学课堂让给学生,真正地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身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能看到人文的种子在发芽、开花、结果:学生能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还包括对人个性和主体精神的表达,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人文精神的实质与核心》一书说:“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它标志着人对物、对自然的超越——人高于物(在类的意义上);它的诞生说明人具有了自我意识,标志人的觉醒,表明人的存在不再是自在的,而是自觉的;超越自然则意味着人开始有了自由——创造的自由、生活的自由以及享受的自由。因而,从抽象的意义上讲,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志在超越的精神。”绿色课堂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回归语文教学本真,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绿色语文课堂里,学生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他们在一定的学习空间、一定的学习平台、一定的学习方式里,使心灵得以释放、愉悦,学习效率自然是最高的。教师利用手中的教材、社会这个大教材时,时时要警醒自己:心灵乐园需要的是平等、自由、快乐、体悟、超越!如果是这样,师生共同走进人文殿堂、心灵乐园就不是难事了。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自主思考人文素养
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的思考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