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教学中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4-09-30高林
高林
内容摘要:我国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经过数次改革后学生的表达能力、语音语调语感以及听力水平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交流或表达观点时出现内容空洞、思维狭窄、逻辑混乱等比较明显的问题。根据笔者所任教学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情况,本文提出了从语言输入,信息处理和语言输出三个方面提高学生们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 批判性思维 能力培养
一、引言
一个语音语调标准,英语基础知识扎实的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与人交流或是陈述自己观点的时候,却出现内容空洞狭隘,语言重复,逻辑混乱等问题。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我们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口语教学应该从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中解脱出来,在重视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口语表达的瞬时性、交际性的特点较其他学科相比对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然而,针对如何在口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相关研究还很薄弱。
二、批判性思维的国内教学研究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是以逻辑方法为基础,结合人们日常思维的实际和心理倾向发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技巧。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建设性和创新性,它能使学生从更宽广的视角解释现象,对研究对象做出多维度的分析和判断,对问题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案。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
国内近些年来关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高一虹(1999)、文秋芳(1999)、文秋芳和刘润清(2006)等分别从演讲、口语和写作等诸方面揭示了英语专业学生思维水平低下的事实。文秋芳等(2009)为了解我国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文科学生在思辨能力上是否存在差异,构建了大学生思维能力测量量具。罗明江,李旭(2008)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刘文宇,张硕(2010)批判性思维倾向与英语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王婧,都建颖(2012)的批判性思维与大学英语写作研究综述;徐捷(2012)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王大智(2014)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探索—基于任务型教学法的视角。笔者研读了以上参考文献后发现,相对于以前主要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以及培养方案研究,目前对于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关于批判性思维在专门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口语中的应用研究却为数不多。
三、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用人单位对人才英语水平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凭CET4和CET6证书就可高枕无忧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因此,国内一些大学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同时,也为其专业与英语密切相关的学生开设了专门的英语口语,英语听力或英语听说等课程,以切实提高学生们的英语交际能力。笔者近年来一直从事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和英语口语教学,大多数学生都愿意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或课外作业。除了语音语调和语法错误外,多数学生存在表述简单简短无内涵、思维狭窄、条理不清、逻辑混乱、批判意识缺失以及主观臆断等比较明显的问题,不知道怎么思考和表达,甚至是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也存在上述问题。课堂讨论谈到男女平等问题时,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社会对女性不公平,存在歧视现象,而没有学生(包括男生在内)从男性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这种状况引起了笔者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缺乏的深思。
也有学者对此类现象进行了归纳:在口语表达过程中,学习者经常陷入思维僵局、无话可讲,原因并不在于他们的发音不好或者词汇语法知识薄弱,而是由于知识面狭窄,缺乏对事物的认识而没有充分的素材可以借鉴,只能借助话语重复进行空洞的表达,此现象是典型的思辨缺席症的表现。
四、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于对于如何培养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宝贵看法,大多是注重课堂环节的设计,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教师批判性意识的培养以及要求学生进行反思性写作等。笔者根据阮全友的 “批判性语言输入,批判性信息处理以及批判性语言输出”提出了以梧州学院为例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批判性语言输入
英语口语教学中,老师都希望学生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进行良好的语言输出。然而,如果没有良好的输入,输出也就空了一句空话。在概括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笔者提到多数学生存在表述简单简短无内涵的现象,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在某些方面知识或信息量欠缺。对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性语言信息输入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批判性语言信息输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生自己的信息输入以及教师的信息输入。学生自己的批判性信息输入包括不仅包括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文献资料查阅,信息采集等,也包括广泛的国内外时事政治,社会,人文,历史等方面的信息输入。这种信息输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在批判性语言信息输入方面主要起着引导者的作用。具体教学中,如在讲到《Friendship》这个话题时,老师课前就把相关内容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全面地查阅信息资料,然后批判性地甄选信息,以及注意鉴别客观事实与个人看法。
(二)批判性信息处理
学生在收集到语言信息后,如何进行信息处理也十分重要,它直接决定了语言输出质量的高低。在批判性信息处理过程中,徐捷指出,[4]问题是批判性思维形成的载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蕴含着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教师要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来促使学生去展开分析,启发学生提取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用系统方法去思考问题,发现事物之间的多重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判断和合乎逻辑的推理。
因此,教师提问时要尽量避免使用“Yes or No?”的问句,因为有一些问题的答案不是绝对的是或否,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Yes or No?”问句会直接引导学生给出片面甚至不合理的回答。此外,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不草率、不盲从,保持好奇和质疑的态度;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小组讨论中能以一种开放的态度理性地看待各种观点,理解他人,意识到自己观点的偏差并愿意修正自己的观点,从而深化自己的思想。如在《Friendship》这一单元中,对于问题:Do you think friendship can last forever? Why or why not? 老师提醒学生全面思考这个问题,合理选择有用的信息,使用经典的、具有说服力的例子,来凸显自己的看法。
(三)批判性语言输出
经过两人讨论或是小组讨论后,学生们就某一问题或现象发表看法。但多数学生由于语言技能不够高超,自信心受挫,从而影响语言表达。那么老师就要鼓励学生使用已知的英语知识,避免使用长句、复杂句以及专业性太强的术语,尽量使用简单的英语(simple words, simple sentences),通过批判性语言输出(即观点明确、支撑有力、内容充分、逻辑性强、条理清晰、说服力强的陈述)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弥补语言技能方面的缺陷。如在上述问题的回答上,经过老师的引导以及学生们批判性信息处理的过程,有讨论组就能通过引用非常经典的国际关系中一些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变化来证明friendship can not last forever, 而别的讨论组的同学则通过名人(如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长久的友谊来证明:friendship can last forever。老师可以请学生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评价,然后老师再帮助学生进行信息梳理最后得出结论:Its hard to say or It depends on. For some people or some countries, friendship can not last forever, while for others, it can.
学生们的语言输出只是批判性语言输出的一部分,而教师的对学生观点的评价总结,则能帮助学生们概括出普遍的方法,推论出更为合理的观点,以便下次遇到同类问题能够采取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怎样思维的,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思维,修正谬误。
五、小结
综上所述,在口语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批判性语言输入,批判性信息处理以及批判性语言输出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批判性思维,而且要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意识活动,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鼓励和训练学生的批判性精神和技能。而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扩大知识层面、增加各种信息量的输入、分析筛选信息、鉴别客观事实与个人主张、正确、清晰地进行推理,并有效解释结论等。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一般项目A类)“非英语专业学生专业化英语口语网络教学模式研究” (编号:2010JGA077)的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