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霓裳欲飞天

2014-09-29

新晨 2013年10期
关键词:服装业劳动密集型伊犁

伊犁服装业为何举步维艰,难以发展扩大?伊犁发展服装业具有怎样的优势?面对内外两个巨大的市场,伊犁服装企业能否在激烈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出门四件事:衣食住行。人们把“衣”放在首位,可见衣服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人类对锦衣美服的追求似乎永远没有止境,这也注定了服装行业是一个永远的朝阳产业。

然而,这样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现实:不管是遍布大街小巷、星罗棋布的个性服装店,还是各大百货公司,难觅本土服装品牌的身影。

事实上,本土的服装品牌难进本地的主流商场,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根据自治区经信委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地产服装在新疆内销市场的比例不到10%,服装工业总产值排名全国第27位,仅高于甘肃、云南、宁夏、西藏。如果说新疆本土服装已处于弱势,伊犁服装业则是其中更弱的一个弱者:2010年,新疆从事服装加工的企业约4000多家,年销售收入16亿,其中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为15家。而2012年,伊犁河谷从事服装加工的企业(合作社)仅有90家,年销售额为5000万~6000万,其中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没有一家。

招工难 留人更难

8月19日,在伊宁市塔斯布拉克民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十几个工人正在忙碌着,谁也顾不上说话。即使看到记者进来,她们也只是抬头打量了一下,继续忙着手中的工作。

2012年,在第一届亚欧丝绸之路服装节中,塔斯布拉克民族服装有限责任公司获得“新疆十大民族服装品牌”的称号,服装节结束后,塔斯布拉克公司就接到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出口服装。“最近太忙了。”公司负责人金艾斯古丽告诉记者,原定的采访也不得不因此推迟。

然而,当订单送到面前时,不是每一家服装企业都像金艾斯古丽这样,有底气接下。“由于人手不够,按照合同的要求,很多订单根本没有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交货。”伊宁市金鸟制衣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刚告诉记者。

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似乎很好解决。在采访中,记者却发现,想要招聘到熟练的服装工人,远没有想像中的简单。“登了3年的招聘广告,没有招到一个工人。”曾刚苦笑道。

“年轻的女孩,宁可去当营业员、销售员也不愿来服装厂工作,辛苦不说,她们觉得这样的工作也不体面。愿意干这一行的,大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伊宁市英梅制衣厂负责人马忠英告诉记者。

在他的计划中,原本计划招收100名工人,目前,却只招到10余名工人:“在乌鲁木齐批发市场,我们生产的马来服供不应求,可是人手不够,想多生产也没有办法。”

有时,为了招到工人,服装企业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相应的培训机构太少,熟练工人就这么多,想从别的企业挖过来,只有出高薪。但对于企业来说,即使如愿以偿,用工成本无形中也会增加很多。”曾刚说。

为了留住工人,一笔订单即使没有利润,许多企业也不得不接下来。否则没有活干,工人走了之后,就很难再招回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招工难、用工贵、难以管理,几乎是所有服装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前面说好的待遇,可能干到一半,她们就提出新的要求,一旦无法满足,她们就立即停工,让企业左右为难。或者听说哪一家企业给得工资更高,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哗啦一下,已经走了一大批。”曾刚说。

缺资金 难言发展

除了尽量留住熟练工,想要解决用工的难题,唯一的方式就是招一批生手进来,花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培训,并期待她们能够长期干下去。

在伊宁市英梅制衣厂仓库的一角,记者看到一大捆不合格的服装。“厂子搬到伊犁街后,以前的工人嫌远都不愿过来,只好重新招了一批女工。可是其中的绝大数人都没在服装厂工作过,为了让她们学习,只好拿出几万元的布料,让她们练习。”马忠英说。

让许多企业更加苦恼的是,即使他们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去培训工人,他们也未必能够得到一批可以依靠的骨干。

2012年3月,为了学习苏绣的先进技术,伊犁绣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肖仲成从特克斯县挑选出10名绣娘,前往苏州进行为期90天的培训。学员的学费、交通费、生活补助费都由公司承担。“原本希望这10名绣娘学成归来后,像种子一样,让更多的妇女掌握这门技术。可是还没有开始生产,其中个别人已经开始提条件。她们还没有为公司创造一分钱的利润。”肖仲成说。

相同的问题,马忠英同样遇到过:“服装企业都是按计报酬,一个月算下来,每个人的工资自然有高有低,拿得少的人就不愿意,觉得这不公平。她们却没有想过,付出不同,收获自然也会不同。一个月下来,为什么有人能够拿到几千元,而她们只能拿到一千多甚至更少。”

除用工荒外,对于以小微企业居多的本土服装业来说,融资更是难上加难。“企业要发展,无论是引进设备还是招聘人才,都需要资金,可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想要从银行货款困难重重。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没有资金,扩大不了厂房,不能为技术工人提供高薪,更留不住有能力的设计师。”伊犁坤漠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晓英告诉记者。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在本土服装企业,这样的情形屡见不鲜。不久前,马忠英想从内地引进一台设备,竟然因尺寸稍大搬不进社区提供的车间,最后只好把机器退回厂家。“缺少资金,没有自己的厂房,又因为没有房产作为抵押,无法从银行取得贷款。”他说。

“很多时候,订单还没有完成,已到了给工人付工资的日子。这时,如果能有几万元的流动资金,就能解决问题。可偏偏这几万元钱,就难倒了我们。”马忠英说。

低成本 优势不再

行业专业人才匮乏,则让本地服装企业只能停留在低成本的竞争层面。“本土企业普遍以抄袭仿版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可是,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更愿意在大城市去发展,况且,即使他们愿意来,本土企业也很难承担他们高额的薪酬。”包晓英说。

除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外,无论是生产管理还是营销、广告,本地都十分缺少相关的人才。“招不来,也用不起。此外,形成服装产业需要纤维原料、纺纱、织布、印染、辅料以及服装配件等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套,新疆虽然有丰富的纺织原料,但中间环节是缺失的,本土服装企业不得不从江浙、广东等地进货,无形中加大了生产成本。随着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涨,本地服装企业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也不复存在。”包晓英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伊犁服装企业普遍规模小、发展资金匮乏。由于起点低,企业享受不到政府有关的融资贷款、技改投资等政策,发展只能靠自身积累。很多服装企业的厂房都是租赁,固定资产投入更是微乎其微。

除自身的劣势外,伊犁本土服装企业还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金融危机之后,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省份的依赖外贸的大型服装企业相继把目光投向国内和中西部市场,在疆内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络,并以长线销售的方式占有疆内相当份额的服装团购市场,伊犁服装行业又失去了一块重要的市场。“服装企业的发展是依赖大宗的团购订单,有销售市场才有效益,有效益才有实力,才能引进设计人才,进行品牌建设、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等,伊犁服装企业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服装品牌,主要还是通过低成本与国内品牌竞争,当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只通过低成本的竞争,不仅在市场面前已经没有任何优势,而且严重制约着本土服装业的壮大成长。”包晓英说。

记者从州经信委产业处了解到,2012年,伊犁河谷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年销售额仅有5000万~6000万,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数家,大多企业的年产值均在百万元以下,还不及一家普遍的服装专卖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积仅为160平方公里的福建省石狮市,拥有服装及配套企业3000多家,仅今年第一季度,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业完成销售产值就达72.4亿元。

曙光现 政策给力

“伊犁服装业进一步发展,不仅要提升技术水平,设计和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还需要政府部门为企业及时解决困难。在各项扶持政策到位的情况下,伊犁服装产业将会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伊犁州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秘书长曹连莲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系列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正在制定中。

7月24日上午,州党委召开加快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专题会议,初步确定了以织袜及针织产业、民族刺绣、特色旅游商品加工、绿色有机食品加工、现代商贸物流业等产业作为州直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以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为突破口,重点在霍尔果斯口岸、清水河、伊宁市发展轻纺针织、服装等产业,在河谷东部县发展民族刺绣、绿色食品加工、特色旅游商品加工等产业;从2013年起,州、县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6000 万元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州本级1000 万元、县市5000 万元,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贷款贴息和信用担保;从项目审批、厂房出租、土地出让、人员培训、税收减免、出口补贴、水电补贴、设备购置等方面出台一系列地方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由州经信委起草的《关于加快发展州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指导意见》也正在完善中,记者从产业处了解到,在指导意见中,州直将按照“政府推动、企业自主、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发展织袜及针织、棉纺、旅游商品、绿色有机食品、民族刺绣以及与之相应的现代流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力争“十二五”末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就业6万人,销售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

“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服装业对拉动就业的作用十分明显,今后,我们将借鉴重庆等地走过的“代工”发展模式,借助于国家重点支持新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和伊犁发展民族服装工业优势条件,在伊宁市服装产业实施“代工”发展模式,通过承接外包业务,促进企业学习创新能力的提升及价值链的快速延伸,形成伊宁市的小微服装企业“上接大企业,下联民生坊,对接大市场”的产业格局,力争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实现就业2000人。”曹连莲告诉记者。

本土企业普遍以抄袭仿版为主,这样很难形成自己的产品风格。可是,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更愿意在大城市去发展,况且,即使他们愿意来,本土企业也很难承担他们高额的薪酬。

猜你喜欢

服装业劳动密集型伊犁
基于SWOT分析的服装产业国际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伊犁放歌
伊犁将军长庚
打伞的人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OEM服装业的自主品牌战略研究
论服装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
咏伊犁风光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