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钧先生职业教育思想渊源探究
2014-09-29顾勇米海燕
顾勇 米海燕
摘 要:刘国钧先生是近代中国纺织史上著名的企业家,他以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不仅成就了他做为中国民族爱国实业家所开创的纺织事业,也在创业过程中成功地践行了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他的思想源于艰苦创业的经历,自主创业的经验,以及长期经营管理所实施的各项措施;他把这一思想融合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上,并体现在大成公司的基本用人策略中。刘国钧先生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职业教育,建立企业职工培训机制,坚持办学、捐资助学,寓教于营造企业文化中。刘国钧先生的职教思想是他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企业就业率,建设企业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刘国钧;职教;思想;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7-0235-04
刘国钧先生是近代中国纺织史上著名的企业家,全国民族工商界的骄子,常州经济奇迹的创造者。他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创新举措不仅缔造了大成纺织集团,还以他卓越的管理才能抒写了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的百年辉煌。目前对刘国钧先生的研究,大多围绕着大成纺织集团的发展史展开,其他方面可见成果甚少,关于他的思想研究,更是微乎其微。然而我们知道,刘国钧先生不仅是个实业家,而且还是经济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思想以及与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执政思想,都对当时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对刘国钧先生的思想研究意义深远。本文只就刘国钧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进行研究探索。
一、刘国钧先生职教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刘国钧(1887~1978),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府靖江县生祠堂镇,是常州经济奇迹的创造者。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徒成长为名扬天下的纺织巨子,“日食三餐元麦糊,半世事业万人功”是他传奇一生的真实写照。刘国钧先生以其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不仅创造了“大成”的奇迹,也成就了他做为中国民族爱国实业家开创的纺织大业及取得的辉煌成就。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曾赞叹道:“像大成这样,八年增长八倍的速度,在民族工商业中实在是一个罕见的奇迹!”刘国钧先生在他的创业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秀的管理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也在不断研究探索职业培训及职业教育的多种途径,并逐渐形成他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艰苦创业的经历积淀而成
刘国钧先生艰苦创业之初来自于家庭生活的压力,最早可以追溯到他的学徒生涯。幼年的刘国钧生活穷困潦倒,最艰难的时候曾一度流落街头。7岁的刘国钧已经读懂了生活的艰辛,他学着大人的样子,做起街头叫卖的小生意。母亲不忍心让这么小的孩子就背负起生活的重担,在邻居的资助下,把他送进了私塾。可是一年没读完,刘国钧先生就因为饥饿不得不辍学。后经人介绍到到常州西门外奔牛镇刘吉升京货店学徒。刘国钧先生脑子活络,手脚勤快,做事认真,深得老板的赏识。学徒中也学到了做生意的诀窍和一些经营之道,继而萌发了自主经商的想法,并很快就付诸实践。
刘国钧先生自主创业始于他的早期经商活动。经过学徒期的磨炼,他已经逐渐掌握了京货店的经营窍门,与常州等地的批发商也有了较深的交往;他善于观察和揣摩顾客的心理,所以进的货总能畅销出去,很少积压。这可以证明自己拥有了独立开店的能力。于是他就筹集资金与同乡合伙开了一家和丰京货店,开始了他披荆斩棘的奋斗历程。由此可见,刘国钧先生在商业上的禀赋,在他青少年时期已经展露出来。
刘国钧先生在其经商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探索,使他认识上又有了飞跃,那就是经商不如办实业。1918年,精明强干的刘国钧先生决意独资办厂。他购买了80台布机,自己任经理,让家人参与管理,办起了“广益布厂”。虽然设备落后,资本微薄,但他在干中学,学中干,注重设备的保养和维修,通过技术培训和严格的管理,来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第一年就获得了盈利。到1923年,他凭广益布厂积累的利润,创办了广益二厂,一下成为当时常州最大的染织厂。
刘国钧先生办工厂的诀窍,是著名的“三个一点点”:“质量好一点点,成本低一点点,价格高一点点。”他在点点滴滴上下工夫,绝不放过经营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环节;而且十分重视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他曾三访日本,研究日本的纺织技术,每次回国后,立即召集高级职员开会,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给他们,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责成有关负责人分头进行研究,逐步实施,确保整个公司良好的发展态势。访日期间,他私下学习了丝绒和灯芯绒的生产窍门,终于开创了民族资本工业中成功生产丝绒和灯芯绒的先例。他善于钻研,经常对棉纱的棉量、棉布的用纱量、棉布的花色品种、纱布成本、销路、利润等问题进行仔细调查和研究,即使在抗战期间,在重庆、昆明等地,当其他人去娱乐时,他却腾出时间,观看绸布橱窗,调查市场,探询销路。可见他时刻不忘学习先进的东西。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在中国内地、香港以至整个东南亚的工商界,提起刘国钧先生,几乎无人不知。他为中国现代民族纺织印染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人们称他为“实业苏民思广益,经纶裕国志大成”,他成就了一个爱国实业家的伟大传奇。
刘国钧先生从学徒到自主经商,以至后来开创实业,成为中国纺织巨子,在他艰苦创业的经历中逐渐积淀了他对职业学习的朦胧意识。刘国钧先生本人读书并不多,他虽然没有机会系统学习文化知识,接受通识教育和专门的职业培训,但他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机会,无论是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是西方的管理方法,他都积极学习,致使对他的赞誉之词比比皆是。当然这些都源于他对中国纺织业的巨大贡献,也因其强烈的创业精神和杰出的经营管理能力,抒写了中国纺织史上的百年辉煌。他在艰苦创业的经历中不仅认识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也为他初期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生产实践的经验凝聚而成
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现实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刘国钧先生就是如此,他富有远见卓识,从“广益布厂”办起,时隔五年,即成为常州第一大染织厂。这不仅得益于他坚定的办实业的决心,还有他前瞻的思想和丰富的经验做保障。他为自己设计一个又一个目标,并把这个目标建立在人才立厂、技术强厂的战略基础之上。刘国钧先生认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而掌握技术的科技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创新更为重要,经验告诉他,通过职业教育获取人才是可行之举。
刘国钧先生在他的实践中得出这样的一个经验,一个公司要生产出比别人成本更低、质量更好的商品,关键就是要有一流的人才。他常说:“既懂经营管理,又懂技术,是一等人才;懂管理不懂技术,是二等人才;懂技术不懂管理,是三等人才。”他出任大成厂经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不惜重金,礼聘人才。在全国纺织行业中声名卓著的陆绍云、刘靖基、刘丕基兄弟等人,先后都被刘国钧先生聘到大成工作,他重金诚聘留日纺织专家陆绍云是在大成创建之初资金紧张、众人质疑的情况下。刘国钧先生力排众议,果断决策,他说:“我宁可以100元的月薪用一个能人,也不愿以25元的月薪用4个庸人。像陆总这样的专家,一个人就抵得上我们所有的人。”
刘国钧先生将大成纺织印染公司的产品商标定名为“蝶球”和“征东”,就寓意着无敌于全球和征服东洋。彰显出他的远大志向和抱负。1935年7月,刘国钧先生赴日本考察回常州之后,有人曾问他中国纺织业是否有希望,他回答说:“不要问别人,只要问自己。成本减得轻否?紧缩能达到目的否?制造的货物合标准否?为大局计,对用人不重情面,以人才为主,岂有不可生存之量也。”当任何一个企业面临困境时,首先要追问的或许正是这些最基本的问题。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刘国钧先生总结出了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他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始终坚持以人才为主,并身体力行,广泛招贤纳才,网罗和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他本人就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富于钻研,不断突破生产上的各种难题, 运用科学技术,研发先进装备, 提高生产效率。技术上的遇到疑难问题,他都亲力亲为,动手解决。刘国钧先生的卧室里挂着这样的条幅:“心之所至,无坚不入,意之所至,无远不届。”他常常以这样一句话鞭策自己:“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也是他的人生经验吧!刘国钧先生就是以这样脚踏实地的精神,不断追求更新更高的目标。他作为一个备受尊敬、载入中国民族工商业史册的实业家,对人才的重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应该说源自他的积极思考和多年的实践经验。
(三)经营管理的措施汇集而成
做为实业家,刘国钧先生在企业经营管理上极富创造力,所以出现了大成奇迹。正如有句话说的:一种思想可以改变一个时代,同样,一种新的经营管理思想可以改变一个企业的命运。刘国钧先生一生辉煌的成就受益于他的审时度势和开拓创新精神,他对流行一时的现代科学管理进行了创造性的模仿。他善于把握机遇,敢于冒险。他的创新之举包含着不惜重金聘用人才,广开门路培养人才。如果说刘国钧先生准确的判断力是他经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那么他重视人才,重用人才,通过各种途径选拔培养人才则是他最准确的判断。他的职教思想是他经营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事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刘国钧先生创办大成厂就积极实施他的这一举措,诚邀国内纺织界的知名人物、技术专家、业务精英,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他超前的经营理念付诸实践的一件事就是大成厂成立不久,重金招聘英才参与企业管理。并以他们为核心开展技术改造、产品研发,进行工厂管理制度改革;同时还让他们给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开展职业教育。他们为企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颇富创意的建议和设想, 为大成厂在同行业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做出的巨大贡献。实时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是刘国钧先生成功的秘诀之一。他一方面选派优秀人员赴国外留学进修,选送技术人员出国参观考察,了解掌握国外同行的生产情况和技术信息;另一方面开展对企业新老员工进行各种培训教育,要求他们学文化,学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并建有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考核。
刘国钧先生屏弃传统观念,唯才是用;礼贤下士,高薪聘请高级技术人才,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技术人才库。他投资办学校,开展职工教育,培训人才,甚至资助技术人员出国深造,这充分显示了民族企业家的魄力和眼光。这一切都和他艰苦创业的经历、自主创业的经验,以及长期参与经营管理所实施的各项措施分不开,也逐渐形成和完善了他的职教思想。
二、刘国钧先生职教思想的实施措施
职业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亦称职业技术教育或实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教育具有适应性、中介性和产业性,所以更适合于企业的用人需求,也为大多数群体提供了接受教育保障乃至就业保障。
做为职业教育家的刘国钧先生在他的创业生涯中就已经意识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这一学习模式是可行的。他的教育思想不仅体现在大成公司的基本用人策略中,还在后来他坚持办学、捐资助学等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充实和升华。刘国钧先生从经营“广益”的时候起,就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职业教育的必要性。那时他把企业人才分为三个档次:一、懂经营管理,懂技术;二、懂管理不懂技术;三、懂技术不懂管理。并以此为标准,量才录用。他把技术工人视为人才,企业的发展进步则离不开他们;所以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建立相应的学习机制,培养一支有素质、有技术的劳动者团队。
(一)建立企业职工培训机制
对于人才,刘国钧先生把选拔和培养结合起来,他一方面外派技术人员、工程师、管理人员去欧洲学习深造;另一方面招收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练习生给予相应的培训;他还自己开办夜校培养员工,使他们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当时大成公司各工厂都设有职工文化教育设施,这在上世纪30年代是很少见的。为了获取更多的技术、管理人才,刘国钧先生还积极与高校、职专牵手协作,设计培养目标,共谋发展大略。
刘国钧先生职业教育思想实施策略之一是职业培训。刘国钧先生始终把重用、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他认为治厂之本在于人才。他主张少用人,用本事大的人。所以他选择一条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相结合的道路。他曾高薪礼聘陆绍云工程师,负责生产管理、技术改进,以提高棉纱质量;同时还在企业中广泛开展职工的教育培训。刘国钧先生认为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一支自己的强大的技术队伍。因此,他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技术力量,他不惜高价从外地招募职工,开办练习班、艺徒班和值车工养成所。厂里定期对艺徒和值车工进行文化考核,所有的学员全部是考试录取,不徇私情,凡成绩优秀者均给以物质奖励。工厂还办了夜校,开设语文、数学绘图、外语等课程,招收学员一律要求住厂,没有特殊事情不许请假。白天跟班实习,晚上读书,学习纺织、数学、绘图、外语、语文、算术、机械维修等知识。他还要求职员不能光呆在“写字间”,要去车间熟悉情况,学习掌握一些生产管理技术。经过几年培训,一支年轻的、素质较高的职工队伍活跃在大成纺织公司,使大成在同行竞争中能够处于领先优势,不被击垮。刘国钧先生还规定,练习生班可以自由报考,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由厂里保送出国留学,因此有效地调动了广大青年学文化、钻技术的劲头。通过培养人才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也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这足以鉴证了刘国钧先生的远见卓识,他的职教思想不仅在当时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至对后来的职业教育事业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就是以先生的名字命名的。
(二)建立公共职业教育机构——学校
刘国钧先生创办大成厂后,广泛招贤纳才,组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班子。他高薪诚聘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纺织专业毕业的陆绍云为大成厂总工程师后,得到了他在生产上、技术上的鼎力支持。陆绍云加盟大成厂后,被刘国钧先生的经营策略和雄心壮志所感动,不辞辛劳,尽心尽力地为大成厂的技术改造、产品开发研制、工人培训和工厂管理制度改革等努力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颇富创意的建议和设想,为大成厂处处走在全国乃至外商之首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刘国钧对高级专业人才非常赏识,也尤为重用。他自己开办学校,聘用老师,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在他严格的考评制度中,职业教育的成绩列入其中并给以重视。对工人的培训是刘国钧先生成功的一大秘诀。
刘国钧先生在选拔人才过程中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他的公司积极和高校挂钩,先后与苏州工专、南通纺院进行沟通联系,从毕业生中选拔学习优异者,由大成公司出资直接送国外学习,学成后回公司委以重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进行考绩,再根据表现、能力和业绩,分别予以升职或调职,不胜任者则降级使用。个别优异者经一、二年培养,便让其独挡一面成为企业中层管理者。
刘国钧先生还十分重视教育的连续性,不仅对进厂的员工进行职业培训、开展文化教育,他还在大成厂规定,职工子女中学毕业,可进厂当练习生,小学毕业可来厂做工,大成厂设有学校,其子女上小学可免学费,上中学补贴部分学费。由此可见刘国钧先生前瞻的教育思想。
建国后,中国发展1500万纱锭的计划即将实现,借助这一契机,他强烈建议创办常州纺织工业学院,培养专业人才。这个时期他的职教思想已经完全成熟,并有了全面系统的计划纲领。在国家经济发生困难的50年代末,他个人出资30万进行社会办学,以培养更多的人才服务社会。之后,他还多次捐资助学,积极倡导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刘国钧先生曾写下这样的名言:“积缕成布,业勤则精,学以致用,衣被苍生。”来勉励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的毕业生,足见老先生把远大理想和抱负又寄予了后代。
(三)寓教于营造企业文化中
刘国钧先生一贯重视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学习文化技术,提高工人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他认为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能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企业发展。所以他投入大量资金办学校,开展职工教育,甚至外派公司技术人员、工程师、管理者远至欧美国家进行深造,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
刘国钧先生在创办经营大成公司的过程中,对于流行一时的现代科学管理进行了创造性的模仿。他把公司办成了工人的“大家庭”,让职工在大成有家的感觉,有安全感,有归属感。他还时刻激励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加效益。大成公司不仅有“忠信笃敬”的厂训,而且还编有大成厂歌来增加职工的凝聚力。“武进大成,纺织染兼营。提倡国货,对外竞争。出品力求精,成本力求轻。挽回权利,富国裕民。凡我职工,勤慎耐劳,振作精神,言忠信,行笃敬。群策群力,一心一德,努力,各负责任,前进,集其大成。”刘国钧先生在公司的车间、走廊的墙壁上,张贴各种励志口号;人手一册《格言联璧》,以古人警言教育员工。公司还创办了《励进月刊》,增强相互间的交流,“似此互相策励,庶可图其进展”,这种将文化贯穿于企业管理中。寓教于营造企业文化中的方式在当时是鲜有所见的,无形中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认同感,这也是大成能够创造出奇迹的因素之一。这些企业精神成为一种无声、无形的信念、行为准则和凝聚力量,是民族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内部的体现。
三、结语
中国近代企业发展史表明,民族企业家精神时时可见,处处闪光。他们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艰苦创业,百折不挠。范旭东曾说:“创业难,带有革命性的创业尤难!”这是民族企业家开创新企业的心地写照。刘国钧先生少年时代历经磨难,家境出身贫困,却铸造了他坚强刚毅、不屈不挠的性格和精神。这种精神对他以后创业的成功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晚年他回忆这段往事写诗自娱:“一生学费钱八百,夜卧一张竹偏床。日食三餐元麦源,半年事业万人功。”他为中国现代民族纺织染业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人们称他为“民族工业的骄子”。回顾大成公司创造的经济奇迹,其中蕴含着刘国钧先生的先进的职教思想和实施措施,这一思想融合在企业经营理念与方法中,赋予了大成鲜明的个性,使其能在当时的纺织业界赢得一席之地。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兴办职业教育、开展职业培训、建设企业文化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可以说是人自身发展的产物,而且是发展到某个特殊时期的产物。职业教育受益于社会,社会也可受益于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义和神圣职责。刘国钧先生在创办实业的经历中形成了他的职教思想,又在他的经营管理中进行实施和应用,事实证明:这一思想是他一生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劳动者,离不开懂管理、懂技术的专门人才,而这些人才的获得离不开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我们应该给予职业教育以足够的重视。
职业教育一般都是根据本地区社会实际需要而设立专业,目标明确,专业对口,量体裁衣,学以致用。所以受社会欢迎,为企业所用。我们今天探讨刘国钧先生的职教思想,探究其形成原因及实施措施,就是为了借鉴他的思想,更好地开展适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当前,职业教育正经历从工业社会到信息与服务社会的深刻转变。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一方面要对已有的劳动力加强继续教育,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工作性质的变化;另一方面要改革教育,以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职业教育对于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发展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企业就业率,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今天研究刘国钧先生职业教育思想的意义所在。
——————————
参考文献:
〔1〕张宇杰.大成之道,创新为本——刘国钧与大成奇迹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5~57.
〔2〕老亨,朱华.刘国钧:由学徒到实业巨子[J].中国高新区,2003(11):59~61.
〔3〕刘国钧的“大成”[J].三联竞争力,2008(6):72~74.
〔4〕钟树杰.主导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大成集团研究[D].苏州大学,2004.
〔5〕一个人的抗战[J].财经界(管理学家),2009(1):74~76.
〔6〕毕家驹.外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77~81.
〔7〕李文瑞,等.刘国钧文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王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