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美学思想下诉诸内心的现代主义艺术

2014-09-29赵春月

文艺评论 2014年9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美学内心

○赵春月

一、西方美学思想下现代艺术研究现状及意义

在西方美学思想下西方现代绘画产生了重大变革,不断推动着现代西方绘画发展,西方现代绘画是众多艺术家和研究者多少年来研究和热议的重点研究课题,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与文论数量也比较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约翰·拉萨尔《现代艺术的意义》分别从绘画的各个派别的代表人物做了细致介绍和阐述。西班牙的毕加索《现代艺术大师论艺术》与俄国的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中也以大量用西方绘画作品作为实例来分析和归纳西方现代绘画中色彩表现和精神价值问题。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比较分析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典型代表作品及作者的思想,以及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20世纪西方美学表现为主体性,艺术中的美学思维与美学思想,体现出对传统美学的形而上学认识的批判,并对传统美学提供了创造性思维认识,这些美学思想呈现多元化,并得以充分地发展,如直觉美学、精神分析美学、表现主义美学、语言美学、格式塔心理美学、符号论美学、形式主义美学等等,汇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主情主义思潮。20世纪西方美学和艺术的核心内容就是“表现”,而表现的本质内涵就是“情感”,因此西方现代美学对现代绘画的影响之一就是情感的理论。艺术创作是程式和形式语言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反映了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方式或者也可以说是传达情感的手段,这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是每个观者解析艺术价值的突破口,也是绘画形式创作与拓展的重要切入点。只有我们深刻理解美学对于绘画艺术的意义;懂得其情感的表现与体验;深入研究绘画的表现特点与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并通过运用造型元素,形与结构,画面的构成加以表现时,我们创作的作品才会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和情感,也会形成多种多样的绘画形式和艺术语言,才能感动、感染自己和观者。

二、诉诸内心的西方现代主义绘画

“准确的模仿不等于真实”是整个西方现代绘画艺术的重要思想。这个思想的另一种表达就是寻找内心真实的需要的表达才是真诚的、真实的。20世纪西方艺术表现及审美从总体趋向抽象表现形式,模仿了几千年的自然写实的描绘,由于主体主观意识的强大,形成了纯粹对象性的内在形式,它的意义从此发生了彻底的变革,而是依赖于主体的主观意志;从此,客观自然与人的关系疏远了,原来的依附的亲密关系解体了;与此同时,人的意义和价值判断渐渐明朗清晰起来,这就产生了“抽象与情感冲动”,这种情感本质与体验成为整个西方的现代精神,同时也是追求内心诉求的必然结果。

移情论美学是现代主义最初的理论,意思是“把感情渗入客体表达中”,也就是说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把内在的情感投入到我们所感受到的客观事物上去。是主观的移情,而不是被动感受,同时要把我们的人格融合到对象中去,做到内在情感和客观对象的合而为一。

绘画不仅仅是表现画家自己的情感,也是一种对人类伟大意义的描绘,它归根结底不是表现他的个别的人格,而是表现整个世界的普遍精神和情感。当代美学家苏珊·朗格在概括现代绘画中指出:“艺术家所表现的绝不是他自己的情感,而是他所认识的人类情感……艺术家表现的是人类情感的本质。”

西方美学在向现代主义思潮转折的过程中,现代主义艺术向传统美学提出了挑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强烈意志的主体表达的需要无法用旧的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画家们开始摆脱自然束缚,自文艺复兴以来的写实绘画形式已经无法充分表达艺术家们的情感表现,新的绘画语言必须形成,直到艺术能够承载纯粹个性的表达和意志主体的创造为止。例如后印象派对自然的光捕捉和色的瞬间印象的追求,是他们把色彩从对象的实体中提取解放出来,画家根据情感及画面的需求有意识地抽象出色,通过客观物质原色来解释全部自然。这种情感色彩不只是依靠对象的客观色彩,而是画家根据自己内心的感觉和需要创造表达主体的情感,一种抽象的形式,趋于构成审美意识出现于西方艺术中。这里所谓的“抽象”是指抛弃古典主义和写实主义对自然物象的依赖模仿,通过对客观表象提取抽象形式和内在结构因素,艺术家遵循内在的审美需要的逻辑重新安排与组合来实现主体的内在情感的表达。在表达中艺术家把自我内在情感与审美经验灌注在这种形式的表达中,形成客观事物和内在情感“物我合一”的至高境界。

20世纪人本主义美学强调本体的直觉对美的把握,对美的创造。直觉即是表现,直觉即是创造,是一切认识活动的最基本的最具决定作用的活动。克罗齐对人的直觉活动的描述是经验的和思辨的方法的某种混合。艺术创作如何同创作者本身一样拥有自由的灵感,艺术创作才是可能的事。“直觉即表现”说出了直觉和表现互分同质的关系。这个道理不仅表明了直觉的艺术观,还说明了任何艺术作品如果是美的,那么,创作它的那颗心灵就必须是绝对自由和不断自觉的。

三、现代主义艺术中的色彩情感表现

现代艺术之父塞尚不再把艺术的任务局限在追求视觉感受的领域里,并提出要把人们通常感到的真实形象,通过形体和色彩的分析、重构来表现。用色彩情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语言,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意念。用生命的力量和对客观事物的敏感性,创造出心灵的艺术。之后,康定斯基系统提出了绘画“表现主张”,他说:“艺术家在他的作品中所追求的仅仅是表达内在和本质的情感、艺术作品的内在因素,即情感。”一件艺术作品的形式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所注定的,艺术家必须因感而发,有情可抒。艺术家用色彩情感表现现代主义艺术,是艺术所遵循的真谛。

画家凡高用奔放的色彩和个性的笔触表达着他内心强烈的情感和力量的精神。凡高用绘画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感,用情感发现色彩存在的力量。随之带来了色彩解放的时代,后印象派之后的许多艺术大师开始寻求解放色彩,寻找色彩情感力量。随之野兽派出现颠覆了西方几百年的传统色彩规律,其产生的意义是将色彩独立出来获得解放,就是将色彩的真实意义赋予色彩独特的艺术品格特征。野兽派画家注重借助作品的色彩抒发个人情感与自我展示。如法国画家马蒂斯是野兽派的巨匠,他受到了高更和塞尚等人在色彩方面的影响,并进一步表现色彩情感,马蒂斯运用不真实的色彩创造出一种更能表达内心情感的图像的真实与理想的意境。他经过多种风格的尝试后,1905年前后最终确立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并引发了一场革命性的艺术运动,使色彩成为传达情感的有力表现形式。他在其绘画中把理性与感性的色彩完美地结合,形成具有非常强烈特性的绘画语言和形式。马蒂斯运用饱满与单纯的色彩表达着自己的感情,作品中色彩单纯、强烈而奔放,充分表现了马蒂斯艺术的纯粹与洗练。马蒂斯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敲响人们的心灵,高纯度的色彩与对比构成画面,用抽象的线、色、形的动感、力感、韵律感和节奏感来表现情绪和精神。他通过主观的色彩而不是光和影来描绘物象。马蒂斯的绘画风格极其简练,带有夸张色彩表现平面的装饰性,把色彩从画面中完全独立和释放出来。他说:“我把色彩用作感情的表达,而不是对自然进行抄袭。我使用最单纯的色彩。”作为野兽主义始终的代表马蒂斯顽强地使色彩恢复它本来具备的力量,单纯和表现的意义。

野兽派之后,20世纪初表现派产生了,这个时期艺术家都在追求个人的情感表达。评论家巴尔说道:“一种极注重情感内心世界的动力。”最杰出的画家康定斯基是表现主义的理论与信念最彻底的实行者。他认为“艺术的目的在于灵魂的表达,而非艺术家的技巧”。从而达到至高、至纯的色与形的组合的最高境界。他坚信色彩是更单纯化的表现形式。康定斯基最早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作品以有力的节奏和松散的生物形状为特征,那些形状有一种极为天然的感觉。挪威表现派画家蒙克的绘画对于当时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灵魂与精神的倡导者。幽暗的色彩烘托了画面的气氛,充分体现了一种忧郁、挣扎、恐惧、死亡。表现主义分为两个团体,“青骑士”与“侨社”,其中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青骑士”崇尚叔本华的精神,以凯尔赫纳为首的“侨社”则遵循尼采的思想;虽然思想倾向不同,但他们皆在色彩的领域中探索着对情感与精神的表达。

法国“纳比派”代表画家勃纳尔,侧重的是色彩语言功能的新探索,大胆改变色彩的空间秩序,色彩表现时而含蓄而稳定,时而强烈而奔放,以表达他对色彩的理解与激情。毕加索有“蓝色”、“玫瑰色”两个时期的不同的情绪变化阶段,来表达他所体验的两种情感经历与心理过程的不同情绪变化。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色彩与情感的紧密联系。

特别是立体派以后各流派,在哲学上受到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及存在主义的影响。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类活动最基本的推动力是本能和欲望,艺术不是理性的表达,而是欲望和本能的升华。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是多层次的,分别是无意识、意识、浅意识,其人格也分为自我、本我、超我。艺术意识是超我的潜意识的体现,西方艺术家把艺术的本源看成是内在的本能,潜意识中欲望的宣泄。他们崇尚无理念、无思想、崇拜自发性、随意性、偶然性,以此来表现内在抽象的感情和潜意识。

野兽主义与表现主义如此注重色彩情感与精神表达,不断探索新的视觉语言,寻求探索内心情感与内在精神的释放状态。此感是一种精神的追随,谱写内心激情乐章的抽象绘画应运而生。正如康定斯基认为,抽象的语言形式使艺术更具有永恒的价值,他的抽象更接近于“悟”,源于对抽象情感的强烈需求,充满了情感的想象和渴望,寻求一种新语言形式下的色彩节奏与象征符号的和谐。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体现着自由的内在精神、激情、情感及欲望,用点、线、面的纯粹形式和跳跃的色彩情感,传达出精神和情感的深刻涵义。

罗伯特·马瑟韦尔作为一名抽象表现主义运动的先锋人物,也是著名的哲学家。作品以抽象形式表现生命状态,关注战争与和平、生与死的主题。同时作品汲取东方书法艺术的形式形成富有个性表达的艺术情怀和展示了一种人文主义的关怀,“无意识”地游弋于笔墨间成为直抒心灵的绘画形式语言。波洛克是抽象表现主义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他以在巨大的画布上很随意地泼溅颜料、洒出流动的线条的技艺而著称,他的作品具有难以忘怀的视觉效果和情绪体验。波洛克绘画所创造的神奇效果是其艺术品质和个性的展现。他的绘画已经完全替代了创作的本身,是一种近似表演艺术行为。库普卡则以直线与弧线两种形式的语言风格创立他的作品形式,既有色彩稳重统一的作品,也有鲜亮明快、色彩灿烂的强烈对比的艺术作品。美国在受到由欧洲引发的抽象艺术影响,进入了抽象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时代,产生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德·库宁、波洛克、霍夫曼、纽曼、莫里斯、罗斯科、格拉奈等。其中,德·库宁表现的是精神特质的一种情绪——暴躁、夸张、敏感、情绪、撕裂;波洛克的创作风格处于内心的活动状态,是一种行动艺术,他在巨大的画布上让色彩自由地滴洒,任凭情绪及隐藏的精神因素借助笔和色滴自行地散泼流洒出来。

色彩的情感表现是现代艺术家的个性体现,这是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必然。在今天,东西文化艺术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愈来愈紧密、愈来愈频繁的时代,在此艺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更要重提色彩情感在绘画中的表现性的重要作用,对当下中国绘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因此,从西方现代美学思想对绘画色彩影响和发展脉络来看,色彩最终是表达心灵、情感及精神的形而上色彩。绘画色彩形式不再是满足仅仅具有打动人的色彩感觉,而是具有能够充分表达出艺术家强烈的主观色彩情感,从而大大拓宽绘画色彩的表现语言和形式,这样的色彩才是具有生命力和精神性的情感色彩。

四、内外化一与自由精神的现代主义

1.由“外”而入“内”的西方艺术

西方绘画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是把内在的“我”与外在的“世界”分割对立起来的,所体现的思维方式是客观与主观相分离的,西方美学和审美意识中的现代性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嬗变,即从基于一种超验的理想性审美而建立的永恒艺术和美学,转而成为一种内在需要的美学。因此西方现代艺术摒弃了主观与客观相矛盾的美学思想,而走向了“内外化一”的情感需求。德拉克罗瓦说道:“没有感情的话,既不会有艺术家,也不会有观众的——有一种神秘的冲动,它是以人所不知的方法渗入人心的,使人心得到愉快的满足。”艺术家具备个性风格及心灵的内在情感就是艺术家的全部,这样,艺术的基本精神已被他揭示出来了。

20世纪西方现代派艺术与此时期的各类美学原理,产生于不同的精神需要。就是纯粹由人的主观意识创造的艺术,在这种艺术中,人的真正的内在艺术情感能够得到呈现,它的形式属于人自身的,而不是属于自然的或上帝的。精神的本质就是在内心需要的基础上建立共同情感和审美的艺术形式,这正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美学思想的根本。现代主义的审美冲动是内心世界的凝聚,是内在的东西,是存在于人自身内部的“自然”,康定斯基称作“内在需要”,马蒂斯用“自我”来表述。

2.诉诸内心需要的真实

西方的表现主义艺术家认为人的心灵是由与客观世界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精神实现组成的,绘画只有凭感情的、抽象的绘画语汇所构成的视觉语言,从而表现内在的抽象情感和潜意识,产生自本能的内在需要创造出抽象的几何图形,把西方人的精神就融汇在几何形的结构表现之中。

沃林格的《抽象与移情》中明确了“艺术意志”的哲学思想,制约所有艺术的现象最内在和最根本的要素就是人类的“艺术意志”。“艺术意志”最终决定了艺术形式是人们内心需要所产生的表现形式,真正的艺术是一种深层的内心需要的满足。西方现代艺术经过塞尚、梵高、西涅克、马蒂斯、勃纳尔、蒙克等由具象转化为抽象之后,外在秩序成了内在需要的形象体现。康定斯基就是具有这种直觉和精神自由的画家,他认为一件艺术作品是一种内在需要的外在表现,艺术作品包含内在和外在的因素。内在因素即主观意识与情感,内在因素必然决定了一件艺术品的表现形式。因此,只有内在需要而产生的抽象艺术品是永恒的,因为它表现的是一种不能使人轻易磨灭其情感的内在的美感和内在的力量。

我们通过对西方艺术的了解,更清晰地认知了艺术作品最终是艺术家内心需求外化的结果,那些经典的艺术品正是由“内”与“外”的融合化一所塑造的。

3.时代性的自由精神

虽然现代艺术家们艺术风格彼此不同,但他们在对待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在对待艺术内容与艺术形式上有着共同的出发点,这种出发点就是追求艺术的精神自由。艺术家们注重的是内在情感和精神的表现。内心需要是对自由的解放,庄子用艺术语义的“游”字加以阐释。黑格尔的《美学讲义》中指明美或艺术作为主体的自由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当这种艺术上的自由转化为人类的生命意义的时候,现代艺术的涵义才获得了真正的认同。作为现代艺术家,高更所追求的自由,不仅是表现方式的自由,更是艺术家内心精神的自由,即是生命的自由。高更的象征主义绘画不仅具有时代的精神自由,还与唯心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和黑格尔的某些思想相吻合,同时也反映了柏格森的观点,那就是艺术作品本身是一种主观精神的产物,是艺术家内心需要外化的结果。追求超脱的审美原则和个性解放思想,是突破理性所渗透的内心,也就是要求我们的精神要有时代性,这是一种新的内在之美,它是艺术主体意识彻底解放而获得新的境界和内心情感。艺术家只有在具备了这种精神的本质,才会有可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的、符合其内心需求的艺术作品来。

五、结语

西方现代主义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迄今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现代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流派是一种思潮或文化现象已经波及世界各个国家,留下了明显的历史痕迹。这不仅仅是由于意识形态的变化、引进、模仿与借鉴,更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对接与交融的历史必然的结果,西方美学思想下诉诸内心的现代艺术的情感研究,具体地分析艺术创作中情感内外合一与艺术精神的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从中学习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特点和精髓,用以来借鉴和指导我们当代绘画的实践。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美学内心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纯白美学
格特鲁德·斯泰因的现代主义多元阐释
“妆”饰美学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谈波特作品中的现代主义主题